广东冬青,在农村奇怪现象?

2023-06-24 16:25:04 55阅读

广东冬青,在农村奇怪现象?

作为一个农村人,对于“有田种树,有房不住”这样的现象并不觉得奇怪。出现这样的情况跟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沿海经济发展吸走了农村大量劳动力

记得小的时候,村里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丰收的时候卖玉米,春节的时候卖几头猪,收入2000~3000元,可就是一笔不匪的收益。由于要发展种养业,村民外出务工的比较少,大多数都长居村里,很热闹。有人在,田地自然不会丢荒,种的都是庄稼,房子也不会闲置,白天大门敞开,夜晚灯火通明。

广东冬青,在农村奇怪现象?

然而,随着沿海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劳动力产生了很大的需求。于是,在农村掀起了一股到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的浪潮。那时我印象深刻,很多发小,哥哥姐姐念完初中就去了广东打工,上高中、上大学的人寥寥无几。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这样的常态,即春节放假大批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回村过节,村里一下子人气高涨,而到了初五、初六,又纷纷返回务工地,村子又变会了往常的宁静。说白了,就是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

“有田种树”是因缺乏劳动力,“有房不住”是因定居城市

由于留守老人和儿童劳动能力弱,仅在村子附近的地方种植庄稼,远一些的地块只能丢荒。时间久了,老人担心地块界线不清,生怕被人拿了去,就栽种几棵大树,一来明确地块界线,二来向别人表明这是自己的地块。于是就出现“有田种树”的情况。

“有房不住”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啊,经过十几年在外打拼,不少人积累了一定资金,也就是有了存款,具备在县城,甚至是沿海发达地区购买商品房的能力,也就有了定居大城市的想法。实力有了,想法自然就变成现实。于是,曾经外出务工的农村人开始长期居住城市,而家里的老房子也当然保留着,只有到了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时才回来,并小住几天,其他时间段都处于空置的状态。于是,便有了“有房不住”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的村民,只要不乱花钱,懂得存钱,在县城购买一套商品是可以实现的。所以,将来农村“有房不住”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有田种树,有房不住”这种现象很合理

“有田种树,有房不住”这种现象是否合理呢?个人认为非常合理。田地丢荒,或者拿来种树,相当于是让农田暂时得到休整,恢复土壤的肥力。要不然持续不断种植下去,不断施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保不准农田会遭受破坏,丧失肥力,导致种植不出庄稼来。另外,村民有宅基地使用权,对上面建设的房屋拥有所有权,至于如何处置是农民个人的事情。

好了,以上关于“有田种树,有房不住”的农村现象就分享到此,欢迎评论指出。如果觉得可以,希望大家多多点赞和关注、转发。如果你对该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或者对本人观点持有不同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探讨。

哪里有冬青树?

冬青树种类繁多,我们平时常见的有灰冬青、榕叶冬青、梅叶冬青、细叶冬青、大叶冬青、广东东青和四川冬青等。

丁茶是什么?

苦丁茶有大叶苦丁和小叶苦丁之分,大叶苦丁主要产在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小叶苦丁主要产自四川(也称青山绿水)。苦丁茶是天然保健饮品,性大寒,茶味苦而后甘凉,具有清热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利尿强心、润喉止咳、降压减肥、抑癌防癌、抗衰老、活血脉等多种功效。虚寒体质的人,经期女性和产妇、肠胃不好的人不适宜饮用。冲泡时,大叶苦丁放一个即可;小叶苦丁可放3克左右,宜少不宜多。

农村常见的麦冬有什么功效?

您好,我是雄药师,一名执业药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麦冬在我国作为一种应用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药食两用植物,分布广泛,在浙江、四川、江苏、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均有栽培。根据其产地不同,麦冬又分为川麦冬、浙麦冬、杭麦冬。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麦冬为来源于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

早在《神农本草经》将麦冬列为养阴润肺的上品,言其“久服轻身,不老不饥”,自古以来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麦门冬气味甘、平,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这段话可以理解为麦冬在中医性味归经上,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现代研究表明,麦冬中主要含多种甾体皂苷、β-谷甾醇、豆甾醇、高异黄酮类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多聚糖、维生素A样物质及多种微量元素等。麦冬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

麦冬的临床应用抗炎作用:麦冬总皂苷能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上调内皮细胞粘附因子的表达,起到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麦冬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其中的类黄酮和甾体皂苷是主要活性物质。如麦冬皂苷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自噬。抗氧化作用:麦冬能有效降低体内过氧化水平,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免疫调节作用:麦冬多糖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和分泌,提高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抗体浓度,对免疫系统起到调节作用。降血糖、降血脂作用:麦冬多糖对血糖和血脂均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减少脂肪的堆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率。抗心肌缺血作用:麦冬多糖能抗心肌细胞损伤,促进血管新生,对心肌缺血起到保护作用。使用麦冬需要注意什么?

麦冬也并非人人适合,对于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感冒的人,最好不要随便食用麦冬,否则会加重病情。

麦冬在生活中的妙用

下面介绍最常见的沙参麦冬瘦肉汤:

原料:瘦猪肉250克,沙参30克,麦冬18克,蜜枣(去核)4个,调料适量。做法:将沙参、麦冬、蜜枣洗净;瘦猪肉洗净,切成小块。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炖2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可滋养肺阴,润肺止咳,适用于肺阴虚,干咳少痰者。

附上其他常见的麦冬药膳

如需了解更多健康与用药问题,可@雄哥说药 加关注,翻阅微头条或文章,如阅读,学习对你有帮助,请转发,评论,让更多的朋友受益。

温州有多少历史名人?

孙诒让(1848年9月16日-1908年6月20日),幼名效洙,又名德涵,字仲容,别号籀庼,浙江温州瑞安人。中国晚清经学大师、爱国主义者和著名教育家,与俞樾、黄以周合称清末三先生。有"晚清经学后殿"、"朴学大师"之誉,章太炎称他"三百年绝等双"。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年改字瞿髯,别号谢邻、梦栩生,室名月轮楼、天风阁、玉邻堂、朝阳楼。浙江温州人,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一系列经典著作无疑是词学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优秀的文化学术成果。胡乔木曾经多次赞誉夏承焘先生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温州平阳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夏鼐(1910年2月7日-1985年6月19日),字作铭, 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埃及学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曾获获英国学术院、德意志考古研究所、美国全国科学院等七个外国最高学术机构颁发的荣誉称号,人称"七国院士"。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市,中国当代文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国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除此之外,对于医学、卜算、天文、拳术、剑道、诗词等皆有专精。南怀瑾著述丰富,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三十多种著作,曾被译成八种语言,影响中外。

唐湜(1920年-2005年),原名唐扬和,出生于浙江温州杨府山途村,诗评家、诗人。是九叶派在新时期创作产量最大的一位,在九叶诗派中的身份是双重的,不仅是诗人,而且是最重要的诗评家之一。出版的诗集有《骚动的城》、《飞扬的歌》和历史叙事诗《海陵王》等。

张鸣镛(1926--1986),是浙江温州人,为陈景润的老师,其被称为"数学王子"。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建国后,历任厦门大学讲师、教授、数学系副主任,福建省数学会副理事长。 撰有论文《芬斯勒流空间的子空间的平均曲率》、《黎曼曲面》《凸区域的一个遮盖定理》,著有《现代分析基础》。

谷超豪(1926.5.15-2012.6.24),浙江温州人,数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齐性黎曼空间、无限维变换拟群、双曲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规范场理论、调和映照和孤立子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系统、重要的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