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怎么折,一张正方形纸可以折什么东西?

2023-07-01 04:20:04 111阅读

百合花怎么折,一张正方形纸可以折什么东西?

1、正方形可以折简易千纸鹤、蝴蝶结、盒子等。

2、简易千纸鹤的折纸步骤:一张正方形的纸,横折一次,竖折一次,对角各折一次,这样留下一个“米”字形的折痕,方便下一个步骤的制作;以一个小正方形为低,沿着折痕叠,用手按下,是一个正方形;沿中缝对折,反面同上;一半的纸鹤到此就接近完成了。还有进一步美化、加工,接下来,把一角对折到中缝中心,其他三个角同样;两两对折,把翅膀放下来,折好脑袋,完成。

百合花怎么折,一张正方形纸可以折什么东西?

3、正方形的手工纸叠一个简单的蝴蝶结,以下是操作步骤:正方形纸张对折;另两角也对角折一次,然后同样打开;中线以上部分往中心点折下;纸张下面部分往上折;右边同样向上折;另一侧亦然,将爱心翻到另一边,上边两个尖角向下折一点,左右两个尖角也向内部折一点,大功告成。

只有几百字却价格不菲的绘本?

我从两个维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也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并“懂得”绘本的价值。

1.绘本到底是什么?

2.解读绘本的三个锦囊

绘本这个词来源于鬼子的翻译,其实就是指“图画书”。简单说,有图画的书都可以算成是绘本。大部分的绘本都有文字,也有一些绘本是无字书,单单是图画已经在讲故事了。

绘本是讲故事的艺术。

我们和孩子一起看绘本的图画和文字来阅读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

那么绘本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么给绘本定位?

在我看来,绘本是孩子打开世界的一扇门。

————

绘本的文字可以很优美。

比如

《无论你去哪里》的文字

绘本的文字可以很可爱。

比如《逃家小兔》。

这些语言的丰富性让孩子能够更好地感受文字带来的魅力。

————

绘本的画面可以很细腻,

比如《想飞》。

绘本的画面也可以很简练,

比如《一园青菜成了精》。

当孩子看到这些不一样的表达形式,自然而然地会看到世界的不同样子。

世界的不同形式就以绘本的形式展现在孩子的面前。

或许我们没有见过那些高高挂在艺术博物馆的真品,

但是我们借由绘本,看到了艺术的样子。

————

绘本也是一种高效的亲子陪伴方式。

有时候,我们想要跟娃一起做游戏,手头的材料不够,想要跟孩子一起说说话,却不知道该怎么打开话题。这时候如果手里有本书,就能很好地化解尴尬。

当我们在跟孩子一起阅读、探讨绘本里的画面、人物的时候,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了孩子。

什么才是言传身教,讲故事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人物的好恶会直接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赞成的语气,不赞成的语气。这样的共读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价值观和看待世界的方式。

=============

既然绘本阅读这么重要,我们真的会给孩子讲故事吗?

绘本作者创作这本书的意图我们真的理解了吗?

在这里我给大家三个小锦囊,掌握这三点,你可以秒变绘本阅读达人。

第一个是关于封面和封底的秘密。

我们给孩子念书的的时候,先拿出一本书,念一下标题。

然后翻开封面,扉页还是同一个标题,再念一遍或者直接跳过,进入正题。

这是不是你平时给孩子念书的场景?

那么很遗憾,你错过了本书至少30%的精髓。

你有没有想过绘本为什么会有封面,是为了画上图画好卖吗?

绘本封面就好像是电影的终极预告片一样,是作者费劲心思剪辑出来的。

拿我们刚刚说的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举例,封面上各式各样的蔬菜都飞向了天空。是不是有一种妖气冲天的感觉。我们可以想一下西游记里,孙猴子破石冲天的场景,是不是跟这个感觉很类似呢?

而且封面上出现的蔬菜,在后面的故事里可都是主角呢。作者就是用一幅图,向我们预告了整个故事的情节和走向。

当我们读到绘本的最后一页,往往把书一合,哈,这个故事讲完啦!

真的讲完了吗?

看看封底,或许就隐藏着故事的后续和彩蛋哦!

在《第一次上街买东西》里,小姑娘最后有没有成功地把东西买回家,答案就在绘本的封底。小姑娘腿上贴了一个创可贴,正看着妈妈给妹妹喂牛奶。

也有一些绘本,如果你把它摊开会发现,原来封面和封底连在一起是一张图片。比如《吉米种橡树》。

另外一些绘本,封面是动物的头,封底是动物的尾巴。

这样反复对比,是不是感觉很好玩呢?

————

第二个点是绘本图画的大小。

在很多绘本里,你会发现同一本书居然画面不一样大。

在绘本《野兽国》里,随着故事中小男孩的情绪变化,绘本的画面的大小也在变化。当小男孩生气的时候,整个画面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植物突破了画框蔓延出去,就好像情绪也在向外喷薄一样。

当小男孩的心情慢慢平复时,你会发现画面也跟着一点点变小了。

绘本图画的大小除了表现主人公的情绪,有时候还用来表现故事节奏的快慢。

当作者在一个版面画了好几幅画面时,就好像作者按了快进键一样。

当作者用了整个跨页来展现一个场景时,仿佛时间也被拉长了。

这些读图的小细节,你注意到了吗?

————

第三个点是绘本的文字排布。

有没有发现,很多绘本的文字并不是像我们的语文课本一样,横平竖直,一段接着一段,而是错落有致。

有些文字被加黑加粗了,有些文字被作者涂上了别的颜色。

当我们细细看过去的时候,会发现原来我们之前觉得不那么好读的文字,其实也是暗藏玄机的。

下一次,你可以试着把那些加粗加大的文字用大声念出来,把那些相对正常的文字用正常的语气念出来,你就会发现原来作者是这个意思啊!

比如在《假如我是一个大人》里,几个大人呵斥的文字越变越大,像不像家长在凶孩子的时候,提高了音量,提高了声调呢?

在大卫威斯纳创作的《三只小猪》里,两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两个世界的故事。或许我们没有发现,但孩子已经悄悄注意到了。

————

这三个点都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但对理解整个绘本特别重要的地方。

当我们拿到一本书的时候,试着从封面配合封底的角度去概览整本书,从绘本画面和文字的细节去解读整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和孩子都能更好地沉浸在绘本的艺术世界里。

这样的绘本阅读方式是不是给了你新的启发呢?

其实,当我第一次发现绘本可以这么读的时候,虽然我表面上不露声色,实际上内心至少大吼了十声WOW,居然可以这么读!

当我真正见识到绘本的神奇,我就完全被这个世界迷住了。

所以,

你说绘本值不值?

几十块钱买回来一本艺术品。

值不值?

有哪些不出名但非常好看的小说推荐?

【传媒教材类话题】

谢邀。我辑注《又然文存(上中下附编)》的流程,之前向出版单位报选题是《李又然文集(文字生涯长编)》。就在《李又然文集》上编(李又然著译)之中,以附注曾披露——上世纪50年代初,中央文学研究所就教材或辅教选本,有过争执或无限上纲;更有甚者,是一再要将教辅材料的诗与小说的推荐人并教研组等三人,打成反党集团。于是,我写了《读〈要区别开来〉和〈可笑孰甚〉——李又然选的两篇作为教材的作品及风波》的文章,以正视听。

问题来自1953年6月后,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第二班副班主任徐刚(班主任马烽、副班主任还有李方立,三人均为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第一班的学员)作总结涉及教研组教员李又然选的两篇作为教材的作品引起风波;此事甚至成为1955年12月30日公木、古立高所作《关于中国作家协会李又然案件的审查结论》举证材料之一。现辑注者终于找到“两篇作为教材的作品”全文刊发揭示真相,亦将当时副班主任徐刚作总结引发风波的回忆节选以辅阅读。

中央文学研究所唯一一个专任教员李又然1942年5月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合影,最后一排的五个人中左一为李又然,右一为萧军-郑景康摄

鲁藜的诗《要区别开来——对阿垅“论倾向性”的初步认识和感想》,现在读来依然令人震撼,很适合第一期第二班学员日后作为文学编辑阅读,从那时到目前,很少有如此肝胆的文艺批评,何况是用诗来写作。马拉沁夫诸多的困惑,见其书信,当即可知。徐刚作为第一期第一班学员、第一期第二班副班主任,以“原则”要挟教员,显然不讲“原则”,不懂“原则”。这里有必要把鲁藜的这首批评诗、哲理诗找出来给读者看看,何谓坚持“原则”一目了然。

孙用以世界语翻译为汉语的以《春天的歌》为书名,于1931年,由中华书局按现代文学丛刊印行,计266页;该选辑为波兰小说家戈尔札克小说七篇,不知道李又然当年选用的是否这个版本——七篇小说的各题目为:⑴可笑孰甚;⑵毫无趣味;⑶打倒清洁;⑷堂倌者人也;⑸职业;⑹春天的歌;⑺讲文法的一课。由于本文的篇幅所限,现只把戈尔札克的小说《可笑孰甚》找出来(方便读者难也找来),从中会帮助找到李又然选《可笑孰甚》为教材的前瞻。

㈠鲁藜:《要区别开来——对阿垅“论倾向性”的初步认识和感想》(略)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第二班学员刘蕊华1956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与作代会代表及会议工作人员合影,刘蕊华参加㈡戈尔札克作、孙用译:《可笑孰甚》

房东要领导他的女儿到世间来,又要送他的儿子到外国留学去。他说:对一切租户,我要加房租了——他就实地进行——觉得很为满意,像完成了自己的职务的人一样。看那,有一大批极可笑的事发生了。

这屋子里,有一家贩卖衣衫,围巾,手杖,和装饰品的商店。商店的东家为了房租的增高而烦恼着;于是他便只管沉思,计算,思量,综合,一直到他决定了的时候:

“我要辞退一个伙计——从现在起,缝一件汗衫我要少付十格络仙(德币名,约值英币一便士余),缝一条围巾则少五格络仙——今年,花红我也要不发了。”他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下了。

那天之后,七个女裁缝和三个做围巾的女工不得不每天多工作一小时之久,去赚到以前所得工资的数目。商店里的那个佣人也为了这事叹气,说他不能买一棵小圣诞树给他的孩子们了。那一个辞退了的伙计自己去开了文具店,三个月后,他蚀去了他妻子的嫁妆和自己的一点小资本;后来他卖掉了一切,上美洲去了。

就在这一间屋里,还有一家别的小店——蚀本的——它的东家也为了租价增高之故而烦恼着;后来他沉思着,最后又决定了:“以后我们买面包,土司,应该到卖得贱一点的面包店去,虽然他的货物要坏一点——买肉和别的什么,我也要到卖得贱一点的贩子那里去——关于粉和盐的种类,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懂得,而且牛乳就使掺一点水,也是和纯牛乳一样有相同的白色的——商业并非感情上的事哩⋯⋯”

在临街的二层楼上,住着一个律师。他也为了租价的增高而烦恼着,又告诉给他的妻。而律师夫人就决定了:“我不再做贫儿救济会的会员了——我要每月只付六卢布(卢布:俄币名,约值英币二先令一便士半)给女教师,七卢布给集古斯约的教师——我也不再为孩子们订阅《我的杂志》了,我要劝我的丈夫,别再订阅《三东》那种并非律师所必需的杂志,而且此后我也要在商店里争让价钱了。”

那位六卢布的女教师教授了课程上的功课,却省下来不付钱的一课,就用以教给那门房的儿子。那位集古斯约的教师对他的母亲说:“他们不肯多付钱,可是做学费也尽够了,至于冬天的皮外套——我全然不需要,因为冬天又是会热的吧。”

商场里的女店员们都诉苦说,现在的生意一点也赚不到什么,因为人人没有要买的东西了。

在四层楼上一间小小的事务室里,有一个通信售书人住着。当他一知道了增高租价,他就跑到他的朋友那里说:“你昨天对我说起的关于晚上两小时的事——我决意接受了。”他的朋友却回答道:“我听到好像他们已经雇定一个人了,可是我试去打听一下吧。”

他们告诉这候补者说,位置已经没有空了;他又带来这消息去告诉他的母亲——一个花白头发的穷寡妇。

有一个医生,住在三层楼的,出诊到上维斯妥拉区的一个病人那里,仍旧要收一卢布的诊金,因为人真不能以博爱自娱了,假如房东竟增高了租价。而那个病人的妻,将仅存的一卢布付给了医生之后,就没有钱去买药了——他拿了布到当铺里,而这布,他不会再去赎了。

四层楼上左边的公事房里,一位办事员断定说,在生活环境渐渐变得不幸了的时候,人是不能像猫一样的。为什么呢?假如有所给予,就应得有所收取。贿赂——人家都以这为丑恶之至的,然而它却有许多正的方面哩。

在戏园里——在洋台的上面——有一个位置空着——假如房租不曾增高,那边就有一位住在五层楼上一间小小的房间的租户坐着了。

在二层楼的院落里的办事室,因了租价增高之故,减少了它的办事人了——辞退了一个仆人。这人有三个孩子。失去了那位置,他就成为送报的人,比以前的收入要少二分之一。他将自己的房间的一角,以每月一卢布的代价,让租给一个年轻的花匠。这花匠常常去探望他的姊姊,而她的孩子们正患着喉症,他竟将这病传染给送报人的孩子们了。他们全在一星期之内死去。

这屋子的地下室里,住着一个鞋匠。当他知道了关于加租的可恼的消息,他的一个八岁的女儿正在向他讨十格络仙去买抄本。那个鞋匠就回答说:“女孩子可以不必再读什么书了!”他就送了她到跳舞场里。他有一个妹夫是在戏园里的。此外,他又给他的学徒们吃得更坏了。

有许多、许多可笑的事遇到了;不止一千,甚至于不止三千——它们的因果可以拖到世界的末日。仆人的三个孩子死了,因此这些孩子们的孩子也死了,以及他们的曾孙玄孙们,他们也许会在人类的生活中成为一个角色呢。你要问了:“那么著者在其中见到了什么可笑的呢?”

哦!在其中我见到了许多可笑的事情。

为了房东的女儿,爸爸要带她到世间来,为了他的儿子,必须旅行到外国留学去——住在这城里别处的,全不认识他们的女裁缝们就要不息地工作着。为了他们——学徒们有了更坏的饮食,商店佣人的孩子们没有了圣诞树,教师没有了暖和的皮外套。为了他们,杂志失去了订阅者,慈善会失去了一个会员,戏院失了一位歌剧的看客。商场的女店员们少去一部分的利润,寡妇的儿子失了职务。为了他们死去了三个孩子,又有一个孩子被送到了跳舞场,为了他们,住在那蚀本的小店里的买客去买和坏的粉和掺水的牛乳了。他们竟使诚实的面包师和肉店失掉了顾客。难道这样一切的事还不可笑吗?

为了引进一位小姐到世间来,以及为了送一位青年到外国留学去,大部分的人们失掉了全部或一部分的工作上的利润——失掉了诚实,科学,和滋补的饮食,甚至于生命。为了他们人家将一个姑娘带出了学校,又将她送进了跳舞场。可笑的是:房东既不知道这个,他的孩子们也不知道这个;假如有人去告诉他们说,某处有一个穷的女裁缝,住在我们本城的一端的,为了他们而牺牲了自己,他们还要大以为奇哩。

那是那么难以置信地可笑,就是幽默家,也会真心一笑,然而幽默家的眼泪也许正是可笑孰甚的,是吗?

编后附记:

以上,因李又然选的这两篇作为教材的作品,由徐刚一次总结引起风波,竟形成中央文学研究所教务处与教学研究组的意见相左,丁玲为此设家宴协调。之后,被人以反胡风和肃反为借口,将其升级为意识形态、思想斗争的整风问题甚至已趋向破坏团结、分裂队伍的政治事件,欲打成李又然反党小集团(玛金、蔡其矫);而李又然与丁玲关于师生、教学、左右的认识,是以英雄主义统领、还是以现实主义主导,泾渭分明,也源于此:

㈠《要区别开来——对阿垅“论倾向性”的初步认识和感想》全文载《文艺学习》(第1卷第3期),初收于《鲁藜诗文集/第一卷/诗歌(上)》(作家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㈡《可笑孰甚》全文载《春天的歌》(中华书局按现代文学丛刊印行1931年)-戈尔札克作、孙用译。复制品购于“孔夫子旧书网”订单号:49684593 购买时间:2017/6/18 11:36:05 店铺名称:書林書局-民国不详刊本(复印本)1件59.00元/件-订单总额(元)67.00(快递:8.00)。

中央文学研究所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印鉴特别推荐:《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第一班课程表(不全)/游国恩、李何林、李又然、丁玲、郑振铎、杨宪益、冯至、曹禺、孙家琇等老师的课较受欢迎》

【按】《我们是永远永远不能忘记的》节选自丁玲在《中国文学》(后称《中国》)创刊招待会上的讲话,原标题为《五世同堂 团结兴旺》(本文标题为本书辑注者拟),全文原载于《光明日报》(1984年12月13日第三版)。

《中国文学》欢迎大家在这里团聚,促膝谈心。室外是冬天的寒风,大家冒着寒风来到这里。但,这不是寒风,是春风,是春风送来的暖意。

在这喜庆的时刻,我们自然要缅怀我们的前辈,我们的战友。他们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敬仰和怀念,我们邀请了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周立波等同志的亲属周海婴同志、张澄寰同志、韦韬同志、胡潔青同志、老作家林兰同志。

我们追悼柯仲平、萧三、冯雪峰、邵荃麟、田汉、赵树理、柳青、杨朔、郭小川、李季、吴伯箫、靳以、郑振铎以及刚刚去世的魏伯、李又然同志。

他们已经不能同我们一起战斗了,但他们的功绩,我们是永远永远不能忘记的。

《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第一班课程表(不全)》

1.中国古典文学课程

裴文中:史前的文化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

郭沫若:屈原

俞平伯: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

郑振铎:三国六朝文集

余冠英:南北朝乐府诗、乐府词

郑振铎:唐代的骈文和传奇

游国恩:白居易和讽刺诗

叶圣陶:古文

郑振铎:词与词话

叶圣陶:辛家轩词

叶圣陶:元朝时代的文学

张 庚:元曲

聂绀弩:水浒传

郑振铎:明代的小说与戏曲

郑振铎:《桃花扇》与《红楼梦》

郑振铎:清朝末年的小说

钟敬文:人民的口头文学

2.五四以来的新文学

蔡 仪:五四新文学史

李何林:左联成立前后十年

李何林:抗日统一战线前期的新文学

李伯钊:苏维埃时期文艺史料

杨 晦: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以后

李又然:鲁迅先生思想的发展

吴祖湘:茅盾的小说

陈企霞:丁玲的作品

丁 玲:漫谈“左联”点滴

老 舍:抗战时期的文协

郑振铎:文学研究会

黄药眠:郭沫若的诗

3.文学理论课程

李广田:《实践论》与文艺工作

黄药眠:主题与题材

萧 殷:文学与语言

叶圣陶:语文问题

艾 青:谈诗

田 间:“诗”的报告

丁 玲:读书问题及其他

胡 风:怎样阅读文学名著

4.文艺思想与文艺政策

周 扬:毛主席“讲话”的历史意义

严文井:文艺批评

冯雪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几个问题

艾 青:文艺的阶级性与党性

周 扬:文艺统一战线与思想斗争

陈企霞:为文艺的新现实主义而斗争

胡 华:关于党史

徐 刚:中国共产党党史

5.苏联文学

周立波:契诃夫的小说

冯雪峰:关于《毁灭》

陈企霞:苏联短小说

光未然:苏联独幕剧

众多学员事后的回忆文章可以弥补这份课程表的不足。第二期学员赵郁秀的听课记录保留得比较完整,她在《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回忆文章中说——

中国古典文学

除郑振铎讲授文学史之外,还有,

李又然:讲《诗经》

游国恩:讲《楚辞》和白居易

冯 至:讲杜甫

宋之的:讲《西厢记》

冯雪峰:主持《水浒传》的课后讨论

中国现代文学

李何林:讲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现代文学史)

吴祖湘:讲茅盾的小说

黄药眠:讲郭沫若的诗歌

陈荒煤:讲电影创作

柯仲平:讲解放区文艺

康 濯:讲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冯雪峰:讲鲁迅的小说

胡 风:讲鲁迅的杂文

孙伏园:讲鲁迅生平

西方文学

杨宪益:讲古希腊神话、史诗、戏剧

吴兴华:讲文艺复兴文学和《神曲》

冯 至:讲歌德的《浮士德》

叶君健:讲《唐吉·诃德》

蔡其矫:讲惠特曼

陈占元:讲巴尔扎克

高铭凯:讲《欧也尼·葛朗台》

张道真:讲《约翰·克里斯多夫》

孙家琇:讲莎士比亚

曹 禺:讲《罗米欧与朱丽叶》

卞之琳:讲《哈姆雷特》

吕 荧:讲《仲夏夜之梦》

吴兴华:讲《威尼斯商人》

俄苏文学

李何林、彭 慧:讲俄罗斯和苏联文学概

方 纪:讲托尔斯泰

张光年:讲《大雷雨》

潘之汀:讲契诃夫

冯雪峰:讲萧洛霍夫

授课较多的老师是郑振铎、李何林。在学员的回忆中,游国恩、李何林、李又然、丁玲、郑振铎、杨宪益、冯至、曹禺、孙家琇等老师的课较受欢迎。

简单的花朵折纸步骤图解?

1、准备7张边长为7.5厘米的小正方形纸,颜色自由选择。

2、将一张小正方形纸的2个对角对折,展开,再将另外的两个对角对折在一起。

3、将底边的角1与角2分别折向顶角3,得到图三。

4、将图三中的角1与角2再分别折下来至底角4。

5、将图四翻面,如图五。

6、先将图五中的叠边5与叠边6背面的部分翻折出来,再将叠边5与叠边6分别翻折至中间折痕7,得到图六。

7、将图六中的角8与角9分别沿着叠边交点10与点11分别向内翻折,得到图七。

8、再将角8与角9展开,从两角的内部撑开,沿着两侧的折痕,将两角压折入内部,这样一个部件就折好了。

9、按照同样的方法,总共需要折出7个这样相同的部件。

10、取其中两个部件,如图九,将10面图上胶水,再将11面的背部和10面的正面粘好重合。

11、依次按照图十的操作步骤,将剩余的部件全部粘好组装完成,这样美丽的七叶花就折好了。纸张的颜色越鲜艳折出来的七叶花就越漂亮。像这样漂亮的花朵小编前面折过很多,包含有樱花、菊花、四瓣花、百合花、喇叭花、五星花、玫瑰花,等等非常多。

一百块如何叠花束?

关于这个问题,以下是一种简单的方法:

1. 准备好100张方形纸,大小相同,颜色和纹理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2. 将每张纸对角线对折,再将对角线对折处的两个角折向中心,形成一个三角形。

3. 将三角形的底部折向上方,形成一个小三角形。

4. 将小三角形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内折叠,形成一个菱形。

5. 将菱形的上方折向下方,形成一个小三角形。

6. 将小三角形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内折叠,形成一个小正方形。

7. 将小正方形的四个角向内折叠,形成一个小菱形。

8. 将小菱形的上方向下方折叠,形成一个小三角形。

9. 将小三角形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内折叠,形成一个小正方形。

10. 将小正方形的四个角向内折叠,形成一个小菱形。

11.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叠好100个花束。

12. 将每个花束用细绳或丝带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整齐的花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