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的功效与作用,喝丁香茶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丁香的功效与作用,喝丁香茶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好处是去口臭。坏处是对胃有不适感
丁香茶不仅有着浓郁的香味,而且可以泡茶喝,可以暖胃,杀菌驱虫功效,长期喝会有一定保健作用。还可以去除口臭等。
丁香鱼和银鱼哪个营养好?
丁香鱼:鱼虽然个体小,但营养价值很高,系小型经济鱼类。它体圆状而侧扁,身长2—3.5厘米;背部青绿色,腹部银白色;眼大,吻圆突;无棱鳞,无侧线。其个体虽小,闻之似丁香花味,体形似渔家女耳垂的金丁香,故雅名丁香鱼。分布于我国东海,主要产地在浙、闽两省的近海水域。 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整条可食;又是海产的调味品。佐餐时,用它泡汤、或拌凉菜、或炒蛋等均宜,香味扑鼻,生津开胃。据祖国药典记载:“海蜒,味咸性温,有清热、止泻之功效。”民间还用于治疗慢性肠炎、肺结核等症。 据分析,丁香鱼含大量烯酸(DHA)和廿碳五烯酸(EPA),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预防和治疗心血管循环系统的疾病具有特殊疗效。而脂溶性的VA、VE,对人体防癌,抗癌延缓衰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丁香鱼要冷冻保存才不会变色变味,食用时用温水略为漂洗,可以去除冰渣,鬼子人常用来煮粥食用,台湾人也如此,对儿童与老人最为滋养。银鱼: 亦称冰鱼(icefish)或玻璃鱼(glassfish)。 银鱼科(Salangidae)银鱼属(Salanx)多种半透明鱼类的统称。见於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很少长於15公分(6吋)。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鱼。 银鱼是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因而得名。产于长江口的体形略长,俗称“面丈鱼”、“面条鱼”。太湖银鱼,历史悠久,据《太湖备考》记载,吴越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太湖银鱼有四个品种: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大银鱼和雷氏银鱼。产量以大银鱼和太湖短吻银鱼为高。 银鱼,体细长,近圆简形,后段略侧扁,体长约12厘米。头部极扁平。眼大;口亦大,吻长而尖,呈三角形。上下颌等长;前上颌骨、上颌骨、下颁骨和口盖上都生有一排细齿,下颌骨前部具犬齿1对。下颌前端没有联合前骨,但具一肉质突起。背鳍Ⅱ11~13,略在体后3/4处。胸鳍8~9,肌肉基不显着。臀鳍Ⅲ23~28,与背鳍相对;雄鱼臀鳍基部两侧各有一行大鳞,一般为18~21个。背鳍和尾鳍中央有一透明小脂鳍。体柔软无鳞,全身透明,死后体呈乳白色。体侧各有一排黑点,腹面自胸部起经腹部至臀鳍前有2行平行的小黑点,沿臀鳍基左右分开,后端合而为一,直达尾基。此外,在尾鳍、胸鳍第一鳍条上也散布小黑点。
丁香是花椒吗?
丁香不是花椒。花椒是花椒树的果实,立秋前后成熟,果实呈红色或淡红色,香味浓郁,并有辛辣、麻味,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
花椒是中国特有的辛麻类香料,可除各种肉类的腥膻臭气,位列调料“十三香”之首。是肉制品产生特征风味必不可少的香料;味道辛麻持久、芳香浓郁,可除各种肉类的腥膻臭气,能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除腥去异,增香和味。在酱卤菜行业香料配方中,花椒是-味不可或少的增香、增味剂,荤素皆宜,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
丁香花药用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丁香茶是暖胃养胃的好方法。丁香能温脾胃,活气化瘀。它特别擅长减少不良反应。因此,具有温中散寒、减少不良反应、止吐的作用。它是治疗胃寒和恶心的基本药物。丁香也是古代用来消除口臭的良药。丁香之所以能祛除口臭,是因为丁香的香味能抑制口腔内的口臭,当然与其祛胃寒的功效有关。
丁香有什么药用价值?
【药用中的丁香】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其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功能: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主治胃寒,呃逆,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肾虚阳痿,腰膝酸冷,阴疽。
丁香
药用的是洋丁香,原产于印度尼西亚鲁古群岛和马来群岛及非洲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这些岛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称为“丁香之岛”。我国广东、广西也有栽培。
丁香还可提炼丁香油,同时还是重要香料,其经济价值很高。丁香花、丁香枝、丁香根都是治病疗疾的良药;并作牙科防腐止痛药。据《本草便读》记载:“丁香油公丁香、母丁香两种。公丁香是花,母丁香是实。······母者即鸡舌香,古方多用之。今人所常用者,皆公丁香耳。”
丁香的繁殖,一般痈播种,方法简便,出苗一年酒可开花。其树形宜自然让其开展,其根株附近常发生萌枝,向上徒长,扰乱树形。夏季开花后,将花枝剪短,来年便会花繁叶茂。
丁香主要虫害有蚜虫、袋蛾、刺蛾等危害,宜及时防治。
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又名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等。常绿乔木,高可达10米左右。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长管状,花冠白色,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
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转为鲜红时采收。
丁香性味辛,温。有温中、暖胃、降逆之功。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疝气、癣疾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花蕾含丁香油。油中主要含有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B-石竹烯,水杨酸甲酯,胡椒酚等成分。因而有抗菌、驱虫,健胃等作用。
药理试验:丁香有抗菌作用。用丁香油及丁香酚在1:800~1:1600时,对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驱虫、健胃作用。
民间常用选方:
1.丁香15可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噙咽,治朝食暮吐。
2.丁香15克,桂心30克,捣细,于食前用热酒调下3克,治久心痛不止。
3.丁香末,姜汤服1.5克,治食蟹致伤。
4.丁香15克,加入70%酒精至100毫升,浸48小时后去渣,每日外搽患处3次,治癣。
丁香枝为桃金娘克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的枝。据《本草纲目》记载:“治一切冷气,心腹胀满,恶心泄泻虚滑,水谷不消。”
丁香油为桃金娘克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的干燥花,蕾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性味甘辛,大热。有暖胃,温肾之功。治胃寒痛胀,呃逆,吐泻,痹痛,疝痛,口臭,牙痛等症:内服,以少许滴入汤剂中或和酒饮。外用,涂搽患处。
民间常用选方:
1.丁香油,擦透中脘,治胃寒呃逆呕吐甚者。
2.丁香油和好酒服,治受寒胃痛。
3.丁香油揩牙,治口臭。丁香油(少量滴入)克消毒龋齿腔,破坏其神经,从而使疼痛减轻,治牙痛。
丁香根为桃金娘克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的根。性味辛,热,有毒。有治风热毒肿之功效。外用,煎水熏洗。
母丁香为桃金娘克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的果实。又名鸡舌香,母丁香,亭灵独生,次丁香等。性味辛,温。有温中散寒之功。治暴心气痛,胃寒呕逆,风冷齿痛,开宣,口臭,妇人阴冷,小儿疝气等病。
果实将常熟时采收,晒干。拣去杂质。筛净灰屑。
民间常用选方:
1.母丁香末,酒服3克,治暴心气痛。
2.母丁香3粒(椎碎),陈橘皮1枚,上二味,用水煎服,治胃冷呕逆,气逆不通。
3.取母丁香粉适量撒在独角莲膏药上,贴于患处。每隔1~2天换1次,至病愈为至,治小儿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