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水浒传潘金莲,历史上潘金莲是不是水浒传的人物?
新版水浒传潘金莲,历史上潘金莲是不是水浒传的人物?
不是。潘金莲,据说为贝州(恩州)知州家的千金小姐,清河县黄金庄人。和武植恩恩爱爱,白头到老,先后生下4个儿子。
相传,她择嫁武植,成了贤内助,使武植越发勤奋而终于进士及第。夫妻俩恩爱得很,生有四子,白头偕老。阳谷清河一带,流传潘金莲这位贤妻良母的懿行佳话。
在潘金莲杀夫之前如果你遇到潘金莲?
谢谢老师邀请
晓敏想告诉大家,如果自己是男人,在潘金莲杀夫之前遇到了她,我会娶她!宠爱她一生……
晓敏认为:潘金莲在“水浒传”就是一道风景线,虽然“水浒传”主要简述的是梁山好汉那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但,如果没有潘金莲,武松,武大郎及西门庆等这一系列的衬托,水浒的故事也会让人觉得枯燥无味。
此时此刻晓敏今天在这里要与友友们分享的不是梁山好汉,而是给烧饼武大郎带了绿帽子的这个女人潘金莲——我们今天话题的主角。
现代的我们对潘金莲的命运给予了许多的同情和怜惜,因为封建社会对女性是有很多的不公平处,女性没有选择婚姻对象的权利,常常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潘金莲被迫嫁给了又矮又丑的武大郎,就只好随了他,平心而论,大家试想下:年轻貌美的她又是什么样的心境呢?她是不是有太多的委屈与心酸……
新版电视剧“水浒传”给了潘金莲一个更新的诠释,被称为史上最清纯的潘金莲,差不多颠覆了淫妇的形象,那么潘金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是淫妇还是清纯女子呢?
晓敏来说:潘金莲早年在一个大户人家做使女,因为貌美,大户屡次纠缠,潘金莲执意不从,那大户怀恨在心便把她嫁给了丑陋的武大郎。
由这一段故事可以看出,潘金莲性格里有刚烈的成份,她不是那种任人宰割、软弱可欺的女子,她有她的个性。但她个人的力量对抗不过社会,因家里贫穷的原因前面是和大户签有卖身契的,所以人家想把她给谁就给谁了。
她刚烈的个性也为她日后杀夫埋下了伏笔,毕竟杀人这种事也不是谁都能干得了的,女人要能杀人,性格里就得有些刚硬的东西。
当打虎英雄凯旋而归,潘金莲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还有个如此潇洒英俊的大英雄小叔子——武松。
此刻的金莲啊,在目睹小叔子武松的风采之后,居然芳心大乱……她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含情脉脉的仰望着心中的大英雄,潘金莲亲手为武松编制过冬的棉袄,真是千一针,万一线啊!武松一度成为她的精神食粮,她心目中的男神!
在几次三番勾引武松未遂之后,这天,武松要出差,出差前跟哥嫂叮嘱了一席话,说什么‘篱牢犬不入’的话,无非是对嫂嫂潘金莲不放心,提醒她管好自己。
晓敏在想:当时的潘金莲肯定气上心头,指着武大便骂道:“你这个腌臢混沌!有什么言语,在外人处说来,欺负老娘!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自从嫁了武大,真个蝼蚁也不敢入屋里来,有什么篱笆不牢,犬儿钻得进来!你胡言乱语,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砖头瓦儿,一个个也要着地…”
这一段话说的还真是叮叮当当响,可知她是个口角锋利的人,你说一句,她可以顶上十句。由此基本上可以判断她是一个精明能干,个性要强又能说会道的女人。
再回头让我们看看作者对她的描绘: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所以,说她清纯有点牵强,她是个风情万种的女人。风情万种也没什么不好呀,在今天我们的这个时代可能还更受欢迎呢。
还有晓敏也认为:外在妖娆美丽的女人不一定就淫荡,潘金莲当初能拒绝那个大户,说明她并不是个随随便便的人。
她之所以爱慕武松,然后情不自禁地勾引武松,然后又因为种种因素引出西门庆,是因为她嫁的男人实在太差。如果她能嫁一个品貌相当的男子,或许她也可以安心做一个贤良女子,在家相夫教子的。
丑陋愚拙的武大郎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不能给她平衡,她长期心理失衡,便迫不及待的想要从其他男人身上得到补偿,如果我们今天有女人与潘金莲有着同样的命运和遭遇,又有谁能保证这个女人不走潘金莲的路?
大美女潘金莲不但美丽妖娆还热烈如火,她丝毫也不掩饰自己的情感,敢爱敢恨,也只有武松能抵抗住她,因为武松从小就是哥哥养大的,他对自家哥哥恩重如山,就算天底下的女人都死完了,他武松也不会对自家哥哥的女人下手。
这潘金莲让人又爱又恨,男人们垂涎欲滴地骂她淫妇,女人们妒火中烧的骂她淫妇,骂了这么久也该给她一个公道了吧。
晓敏要说:潘金莲当初是良家妇女,大郎总是开心的围着她叫:“大姐大姐的”,她也回应着叫他:“大郎”,那是一种朝九晚五的生活,看得出他们是安于现状且知足的!
她最初与大郎在一起生活也是勤劳的,她每天早早起床,撸起袖子提着大桶大桶的水,帮着大郎一起做炊饼,给大郎做饭,缝缝补补,收拾家里家外,大郎出门之前,她总是亲自送送到门口,叮嘱大郎路上小心,早点回家。
晓敏是这样认为的:潘金莲美丽、妖娆,性感,又心灵手巧,她向往完美的爱情,她只不过是同普天下的女人一样想拥有一个与她匹配的夫君,让自己心有所属,灵魂得以安放!
晓敏最后想这样赞誉潘金莲“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最后还上得了床”……
仅仅是因为西门庆比武大郎长得帅吗?
当然不仅仅是!
西门庆和潘金莲之间的好事终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更是一个牵扯到心理学的复杂过程。
我们以98版《水浒传》中的演绎桥段为例,对此作出说明:
在王婆的精心安排下,西门庆终于有了和潘金莲独处的机会。可独处的意义在于交流,交流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拉近关系,可这孤男寡女之间的对话该如何开始呢?
我们来看西门庆的操作:
敢问娘子青春多少?
潘金莲低头回应:
回大官人,奴家虚度二十三!
西门庆主动问及年龄,目的何在?
你可以将两人之间的对话想象成网络聊天,陌生男女之间的对话,一般都会有固定的开始模式。比如,你是哪里人;比如,你是什么职业;再比如,你多大了!现在,两人就在彼此对面,问及职业和住址已经没有意义,只能以“年龄”开始这场对话。
注意,伴随着这句问话,西门庆才得以慢慢起身,慢慢靠近了潘金莲。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句等同“废话”的问话,西门庆想要靠近潘金莲该有多么尴尬!
另外,我们再来注意一下潘金莲对自己年龄的界定——“虚度”,年龄增长亦有自谦,中华语言,真真就是博大精深!
边靠近潘金莲,西门庆边主动给出了自己的年龄:
小人痴长五岁!
还是那句话,这个时候的年龄压根就不重要,但作用却极为关键,那就是顺利推进对话,避免独处的尴尬。
可成功靠近潘金莲以后,西门庆又该找什么理由继续对话?总不能老是揪住年龄不放吧?别着急,我们来看西门庆接下来的一句话:
为什么不坐下说啊!
但凡有点内容的对话,不管发生在官场、职场还是商场,总会有“茶”出现。注意,这杯茶绝非简单的礼数和客套,更是用以填充对话空挡、避免冷场尴尬的有效工具。
对方的问题不好回答的时候,请对方喝茶啊;两人的观点出现分歧的时候,请对方喝茶啊;对话进行不下去就要冷场的时候,请对方喝茶啊;西门庆这句“为何不坐下说”,就是这样一杯避免尴尬,推进对话的“茶”。
行了,距离拉近了,氛围融洽了,潘金莲回了一句:
官人将天比地,奴家不敢消受!
千百年来,女人面对有钱人的自惭形秽似乎从未改变过;当然,面对有钱人,也有不卑不亢的理性女人,但她们绝对不会出现面对“屌丝”时的高傲和冷漠。
所以,不要怪女人现实,惯性如此,文化使然!
有了潘金莲的这句话,西门庆就具备了居高临下的姿态,基本掌握了对话的主动权。注意,这是一个铺垫,为西门庆接下来替潘金莲抱屈奠定了基础。
我们继续往下看:
敢问娘子夫家何人哪?
西门庆开始直奔潘金莲的痛处和软肋而去,这是击溃对方心理防线最为便捷的方式。注意了,此时的潘金莲出现了迟疑、为难的表情,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较之面前的西门庆,远远不如。
艰难给出“炊饼武大郎”的名字后,西门庆赶紧追上了一句:
屈呀!小人为娘子叫屈啊!小人的话不受听,得罪娘子了!
从心理学上讲,这叫诱导患者主动暴露弱点,然后给予针对性心理辅导,西门庆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
结合上文的铺垫,潘金莲面对西门庆是自卑的,是被动的,这才让西门庆有了替潘金莲抱屈的资本。有了前面的铺垫,西门庆再主动提及潘金莲最不愿提及的“拙夫”,就等于在潘金莲的软肋上重重砸了一拳,潘金莲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
此时的潘金莲虽然嘴上说着“没什么”,但表情已经暗淡,眼泪已经落下,长时间的压抑和苦楚一并在心中爆发。
此时的潘金莲会生出何种想法?
娇媚如此,完美如此,我为何就要面对如此人生?眼前这位大官人,似乎才是我的最佳归宿!
就在潘金莲的纠结情感中,西门庆再次出击,掏出一方手帕,递给了潘金莲——什么善解人意,什么体贴入微,什么温软如玉,这一方手帕全都代表了!
能够将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对方,就足以说明了信任程度,这一段深入的交流下来,两人之间的关系立马拉近了,甚至升温了!
行了,气氛烘托到了,关系维护到了,西门庆可以表明心迹了:
自从那日被娘子的叉竿打了,这七魂六魄六丢了三分!
我们再来看潘金莲的反应——莞尔一笑,注意是“莞尔一笑”:
大官人这么说,奴家倒像是成心的了。
西门庆的这句话有着明显的暧昧意思,但潘金莲并未拒绝,甚至还略带调侃,这说明她已经接受了西门庆的试探性接近。
试探进行顺利,西门庆趁热打铁:
不是成心,也是缘分。
暧昧的意味更进一步,试探性接近更为明显,我们再来看潘金莲的反应——羞涩一笑,注意是“羞涩一笑”:
大官人拿奴家取笑!
注意,开始撒娇了,性质完全变了!
好了,一切准备就绪,西门庆不用再试探,可以直截了当亮明态度了:
真的,不瞒娘子说,昨日我还梦见……
好巧不巧,王婆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进来了!好在,西门庆的基础工作已经完成,倒也没能对两人的发展造成多大负面影响。
第二日,潘金莲梳洗打扮,红唇初上,再次来到了王婆的茶馆。当然,西门庆早已等候许久。
还是一样的操作模式,还是一样的酒桌对饮,还是一样要给两人制造独处机会,王婆哎呀一声:
哎呀,老身真是糊涂,忘了买些解酒的果子来。
有了离开的理由,王婆还必须保证潘金莲不能离开,于是,她又追加了一句:
娘子,你代老身陪陪大官人,老身去去就来!
王婆离开后,西门庆凭借着多年混迹酒吧、夜店的经验,拼命劝酒,直到潘金莲已经明显有了醉意,不能再喝:
大官人休劝,奴家当真不能再饮了,家夫这就回来了!
说着,潘金莲起身就要离开。只是,事情已然发展自此,西门庆又怎肯放潘金莲离开,赶紧出言阻止:
娘子不急,吃口菜再走!
然后,几乎决定整部《水浒传》发展进程的一支筷子,偏就掉在了地上。西门庆弯腰去捡,然后,一把抓住了潘金莲的小脚。
就从这一刻,“排位十四,上应天伤”的梁山座椅便开始向武松招手了!
新水浒传中饰演潘金莲的演员是谁?
由甘婷婷饰演的。
潘金莲勾引西门庆谋杀武大郎的故事是真的吗?
武大郎和潘金莲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但是故事却不是施耐庵笔下的故事,之所以会出现潘金莲勾引西门庆谋杀武大郎的故事,完全是出于一段误会!
历史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莲!根据《清河县志》记载,武大郎是确有其人的,名字也叫武植,但并不是“三寸丁谷树皮”的形象,他身高七尺,面貌英俊,并且才高八斗,还考中了过进士,担任过山东阳谷县县令,由于他为官清廉深受当地百姓的敬重!
潘金莲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的,并且也是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莲本是当地知州家的千金,知州见武大郎相貌英俊,又很有作为,于是就把女儿潘金莲嫁给了他,小俩口婚后相处融洽,并且后来还育有四个子女!
那么,潘金莲勾引西门庆谋杀武大郎的故事是怎么来的呢?事情出于武大郎的一个远房表亲,他跟武大郎的关系非常好,由于家里遭了天火烧了房子,就到阳谷县来投靠当县令的武大郎,希望武大郎能给点银钱给他重建家园!
武大郎对于表亲的到来非常高兴,每天热情款待,但就没提出银钱帮他重建家园的事,这让表亲很是不高兴,在住了一个多月后,表亲见武大郎还是没有要资助自己的意思,于是一气之下,便不辞而别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表亲想起武大郎就生气,于是就造谣编出很多武大郎的坏事,从阳谷县到清河县的一路上,武大郎的名声和形象被他败坏光了!但当他回到家后,发现自家房子已经建好了,忙问妻子是怎么回事,妻子对他说是武大郎派人来修建的,武大郎还让人稍回话说会留表亲在他那里多住些日子,表亲知道这些后,知道误解武大郎了,自己一路上把武大郎的名声都败坏光了,想到这里了表亲又急又恼,之后一病不起,不久就死去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表亲败坏武大郎的话,不知怎么就传到了施耐庵耳朵里,而施耐庵当时正在写《水浒传》,就把听来的话进行渲染加到了《水浒传》里,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潘金莲勾引西门庆谋杀武大郎的故事了!
喜欢请关注点赞,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