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点的小说,什么是绘画里的节奏感?

2023-07-29 16:30:03 62阅读

色点的小说,什么是绘画里的节奏感?

绘画的节奏感分为几个层次。首先是构图,其次是线条,再后是上色。上色时还要考量颜色的韵律,比如是施用邻近色还是互补色,光源与阴影的冷暖性等。

我们先说构图的节奏

这里我们先要弄清构图与构图的节奏是两回事。构图是指绘画对象被放置到二维平面上合理的位置,至于哪里是合理的位置有很多种构图的方式,这需要另外一篇文章来回答。构图的节奏是指绘画者所确定构图后构图的紧张程度,即你的构图对于视觉冲击大小的力度。构图的节奏是由绘画对象在构图位置上疏密的程度来达成的。

色点的小说,什么是绘画里的节奏感?

比如,我们来看看拉斐尔的作品《雅典学院》。

构图节奏最紧张之处就是画面的中部,在那里我们也看到最多的人物。拉斐尔实际是有意这样来安排的。最近的近景处节奏疏朗(人物较疏松),把人的目光导引到节奏最紧张之处 - 中部,也是中心人物的位置。尽管如此布置使得中心人物不如近景人物大,但拉斐尔节奏的安排却促使了中心人物必然获得视觉的焦点,这就是其构图节奏的使然。

线条的节奏

线条节奏是一个可大可小的问题。大的话,可以是整幅画面线条疏朗紧密;小的话,则是画面一个物体的线条描述。对于线条的节奏我们还是用例子来表达最好不过了。

我们先来看马蒂斯的一幅简单的线条人物。

线条节奏疏朗简单的画面让观众聚焦于人物整个形体的表达,就此可以考虑画面的整个情绪。即它把控大的方向。

相反的,我们再来看看线条节奏紧密的画面。

对于线条节奏紧密的画面,往往会使人忽略掉画面的整体感而过于关注细节问题。因为过多的线条会使得目光对于形体的快速抽象不那么容易形成,对于眼睛而言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注视于细部的细节。这是我们在绘制线条画时必须注意的地方。

色彩的节奏

对于色彩的节奏而言,其实它是相当丰富的,但相较于前二者而言,它也是更为抽象一些。这里我们就拿对比色的色彩节奏来看看。

先看一下强烈的对比色节奏是怎样的。

可以看到,在紫色的对比下,紫色黄色彼此都显得异常耀眼。

然后我们再看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名画《花瓶中的鸢尾花》。

在凡高的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对比色黄色于紫色彼此非常协调甚至有一种相互渗透的感觉。对比色的增强突出还是在的,只是被凡高用适宜的色彩节奏给缓和了。在这里充当缓和成分的是鸢尾花的绿叶以及鸢尾花紫色花瓣的浅色部分。绿色叶子被画成一倒立的三角结构,其构成有些像倒着的塞尚的《人生欢乐》的结构。正是这些结构与色彩的介入,形成了一种对比色既保有其原先的对比又缓释了其对比。

这里,我们必须强调色彩的节奏与前两个节奏不同,其本身是一个复杂抽象的问题,需要艺术家个人艺术特性的介入。

最后我们必须说,无论如何,绘画节奏是一个艺术家自我感觉的问题,它常常是最具有个人个性的绘画特性,因而这里我们只是举一反三,希望读者能更多地从自身实践的角度来应用自己的绘画节奏问题。

你认为画家在画画时?

那些所谓被「技巧」奴役的画家,应该都没有接触到真正的技巧。

古往今来,其实有挺多大师都是非常追求技巧的。

往远了说,有维米尔、修拉,往近了说,冷军老师的作品也是属于高超技巧的表达。

维米尔的《绘画的寓言》中,维米尔可以说是明目张胆的向众人展示,「我的绘画技巧就是厉害」。

在这幅画中,维米尔才用了常用的左侧光源,在人物描绘上,是一如既往的细腻。

但仔细看,会发现画中还隐藏着许多小心机,而这些小心机的作用,都是为了炫耀技巧。

左侧的窗帘,是为了展示画家对于厚重织物纹理的精确表现。

黑白方格的地板,则展现了画家对于透视,光线的理解,以及对石材细腻肌理的刻画。

修拉的点彩画更是很难被超越的技术,不光运用了绘画技术,还运用了视觉科学技术。

在《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里面,修拉用的点彩画法,是一种不经过调色的画法。他直接在画布上排列出细密的色点,这些色点在观看者的视网膜上融合,从而形成复杂的色彩变化。

这幅画从构图到用色,全都遵循了严格的技巧规则。这幅画由600万个直径5毫米的色点构成,光草稿就画了60多张。

冷军老师在超写实领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人像不会有特别华丽的造型,也没有什么充满幻想的场景。

相反,模特看起来都是非常平凡的人,长相打扮就是平时大家身边随处见到的。

冷军的作品是写实,看起来跟照片差不多,却比照片更细腻。他的作品即使盯着原作看,也看不到任何笔触,但无论是各种材质的布料,还是皮肤上的毛细血管,都画得分毫不差。

会有人说这些大师被技巧「奴役」吗?

不会,因为他们追求的技巧,是真正值得被探索和学习的,有了对这些技巧的钻研,艺术才会不断的发展向前。

至于你想问的所谓的「被技巧奴役」,大概率指的是那些学会了一些偷懒的方法,就不再思考和创新的人。

他们不是被「技巧」奴役,而是被「眼前的利益」奴役。如果一个人绘画的目的只是为了来快钱,甚至连长远的发展都看不到,那么他对这件事是毫无热情可言的,也不可能拥有真正的「技巧」。

那些真正有成就的大师们,为了绘画可是什么都做得出来,对这些艺术大师背后的狗血八卦感兴趣吗?

关注公众号「短颈鹿瞎说画」,等你一起做个不正经的艺术爱好者。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