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玉之死,历史上真的有杨门女将吗?

2023-08-12 01:25:04 74阅读

梁红玉之死,历史上真的有杨门女将吗?

除了佘太君,其他的没有历史根据,都是编撰的

佘太君,名赛花,和其他传说中的杨门女将不同,历史上确有其人。曾祖父曾任后唐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十里)刺史,隶属李克用;祖父折从远,公元930年后唐明宗授他为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刺史;父折德扆,后汉隐帝特任府州团练使。据清代兵部尚书毕沅《吴中金石记折克行碑 》中记载: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县孤山堡南,叙折太君事,世以此碑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杨业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窝村。折太君即是历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后来说书人以讹传讹,用了同音字所致。

梁红玉之死,历史上真的有杨门女将吗?

佘老太君 - 佘赛花,封号太君。生于后唐清泰年间(934年),后汉乾佑二年(949年)与杨业成婚。卒于宋大中祥符三(1010年),寿七十七岁。历史资料,清康基田《晋乘搜略卷二十》载:“乡里世传,折太君善骑,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王夫人之亲援桴鼓然。”人们把她比作蕲王韩世忠亲援桴 鼓退金兵的夫人梁红玉,推崇备至。清代光绪《保德州志》载“杨业......事北汉为建雄军节度史,娶折德扆女。”

佘太君生长在一个爱国名将的家庭里,自幼受其父兄武略的影响,青年时候就成为一名性机敏、善骑射,文武双全的女将。她少年时便与普通的大家闺秀不同,她研习兵法,颇通将略,把戍边御侵、保卫疆域、守护中原民众为己任,协助父兄练兵把关,已具备巾帼英雄的气度。折杨两家结亲后,佘太君随夫杨业侍北汉,居住在太原北汉“杨府”。夫君边关打仗,她在杨府内组织男女仆人丫环习武,仆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气个个都不亚于边关的士兵。

杨业归宋后,举家迁至开封府,杨业七年抗辽,威震雁门。但因受奸臣潘美的陷害,于公元986年不幸殉国。佘太君上书陈述杨业战死的原由,使潘美受到官降三极,王侁和刘文裕被削职为民的处分。杨业殉国后,他的八个儿子大都先后为国捐躯,那个时代以家族组成的军事力量,男将战死疆场,能够统领杨家兵的人绝非他族战将。佘太君做为一名历史人物,虽史书记载很少,但她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杨门女将”中的核心人物。

一门男丁全死在战场了,朝廷昏晕,奸臣当道,只能自己上战场了。

杨家将八大美女谁死得最惨?

公元988年,西夏和辽国串通一气,频繁袭扰宋国。当时杨家奉命抗击敌寇,但杨门男儿均战死沙场,只留下了杨家一门的孤儿寡母。面对沉重的打击,她们化悲伤为力量,毅然决然选择上战场,开始了杨家儿郎未完成的使命,最终杨家女将以身殉国,成为历代人们敬仰和歌颂的巾帼英雄。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保家卫国的关键时刻,也有女英雄的身影,巾帼不让须眉。据说,杨门女将共有22位,其中佘赛花、穆桂英、杜金娥、孟金榜、马赛英、杨八妹、柴郡主、杨排风涌现出来的杨家“八大美女”,被后世称为传奇,世代歌颂。

杨家第一女将佘赛花

佘赛花是名震天下的佘太君。佘太君原不姓“余”,而是骨折的折,读如佘。佘家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武将世家,世代抗击契丹和西夏,一家子名将辈出,赫赫战功甚至不在杨家之下。

在杨家,她武艺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杨家将中最有威望的传奇女将。祖传的佘家刀法和走线钢鞭,着实让人是佩服万分。

佘赛花不光自己会打仗不算,家里的佣人、丫鬟们,比当兵的还能打,用兵有如神助,比梁红玉还厉害。

她打起仗来勇不可挡,与杨业一起,威名“如轰雷贯耳”,以至流传着“交兵若遇红白令,生死由它不由命”的说法。她教子有方,儿孙个个是英雄好汉。她之所以称作余太君,是因为她丈夫和儿子的功勋。

佘太君的生平事迹,史书中留下的记载不多,仅有关方志资料中记录有她的一些遗迹和传说。

据传,佘赛花年幼时就志坚气勇,早在十七岁那年就跟随父亲征战辽军,连挑十八阵,直杀得契丹退守黄河北。就连萧太后对她都很是忌惮。

她善于兵法韬略与排兵布阵,火塘山的第一批杨家军就是她训练出来的,由此她被称为杨门女将中不可或缺的一位。

在强敌环伺的环境,辽国,契丹,西夏没有哪一个是好惹的。燕云十六州是摆在宋、辽两国面前的最大问题,辽国不愿拱手让出,而宋朝则志在必得。

但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的传统,导致很多人不愿习武,致使大宋良将短缺。这时候涌现出杨家将,就有杨家男儿血洒边关、为国捐躯的故事。而这些男儿均是佘太君的儿子儿孙。

西夏达达国,对大宋早有觊觎之心,便举兵侵犯宋朝边境,镇守边关杨宗保率兵抗敌时被包围。朝廷一时之间主和派的声音盖过了以寇准为首的主战派,欲割地求和。

正当宋真宗为无将可派,一筹莫展时,佘太君率领杨家女将驳斥了主和派的谬论。并请缨挂帅,率军杨家女将,抗敌救国。

出发前,还为自己和杨家女将准备了后事,说明这次出征西夏她打算殒身不逊,不愧是巾帼英雄,最终她得以善终,归隐山林。

杨家巾帼女将穆桂英

穆桂英本是穆柯赛穆羽之女,年轻时,武艺超群,传说神箭飞刀之术是黎山老母传授给她的。

她与杨宗保交战,生擒杨并招亲。她归于杨家将之列后,成了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代表。以破天门阵经典战绩,被称巾帼女将。

穆桂英最动人心魄处,不但在于她的美艳,还在于她能打,无往而不胜。

宋朝和西夏交战,杨宗保率兵抗敌被敌军重重包围。消息传回朝廷,此时宋朝已无将可派,就在宋真宗一筹莫展时,佘老太君一声断喝,五十岁的穆桂英就挂先锋印,率领十二个寡妇出征西夏,深入沙场解救丈夫杨宗保。

然而大部队在虎狼峡遭到西夏的阻碍,前后都有重兵把守,此时正面突击或回头突围都不可能了。穆桂英救夫心切,为了刺探军情带两名女将爬上鹰嘴崖,想据险而守。

不料,西夏兵早已埋伏这里,发现后正要退出时,只听嗖嗖嗖,穆桂英遭到万箭齐射,满身窟窿,壮烈牺牲,一起两名的女将也被齐箭射死。

留在崖下的九位女将,听到穆桂英几人惨叫声,于是一起攀上鹰嘴崖企图救援她们。然而寡不敌众,最终大都被射杀,只有杨文广的女儿杨满堂得以突围,回去报信。

佘太君闻讯十一女将伤亡,便亲自攀到峡西悬崖缅怀亡灵,哭声震山岳,感动山神也哭了,泪珠化作山崖石子,沿岸滚下,滴泪崖由此得名。

穆桂英虽说是战死最难看的一个,但她英魂永垂不朽。

当然,所谓杨门女将故事,实不可能是历史的真实。只是符合中国民间心理的喜剧色彩。

杨八妹

杨八妹,名为杨延琪,佘太君大女儿,使用武器为梨花嵌金枪。金沙滩之战后成为名扬天下的杨门女将。

杨家男儿都战死在保家卫国的疆场上,只留了以佘太君为首的一门寡妇。一干女将对于佘太君言听计从,但杨八妹自幼我行我素,漠视世情,对佘太君的做法却十分不认同。

好在,后来杨八妹意识到,团结一心才能共赴难关。从最初不认同到明白了佘太君的用心,并开始肩负杨家使命,跟随杨家十二位寡妇出征西夏,保家卫国,有人说突围成功活了下来,有人说她战死沙场。

不过,据查证,因历史上并无此人,也未在战场上身亡,有的猜测和佘老太君一样善终或者归隐。

显赫家世,人生不平的柴郡主

柴郡主,真名柴金花,郡主的头衔是赵匡胤封的。父亲是后周主柴荣,世称后周世宗,柴荣虽然贵为郡王,为人却是十分的义气。正当要大展宏图时,没想到柴荣竟暴病而亡。

这时赵匡胤挺身而出,赵匡胤本来是后周的大将,先是倾其所力为柴家安内攘外,然后通过“陈桥兵变”夺得后周的皇位,由此后周变成大宋。

不过赵匡胤信守承诺,对柴家人视如己出,特别是对柴郡主。后来,赵匡胤将柴郡主嫁给了杨六郎,也就是杨宗保的母亲。

柴郡主虽然贵为皇室,但依旧与杨家出生入死,在丈夫杨六郎失踪后,毅然上了战场,最终为国捐躯!

杜金娥

杜金娥,本是山寨王的女儿。杜金娥和受杨七郎相遇,是在虎幽州一战时杨七郎冲出重围搬救兵时,并在杜家山结为夫妻,成为了杨七郎次妻。

杨七郎还没来得及回去回杨家将此事告诉父母,就阵亡了沙场,杜金娥遵从杨七郎,回杨家,成为杨家女将一员。

传说她是天上荒星降世的仙女。据说曾向授九华仙人妙法,会灭兵接刃之术,三口飞刀也是百发百中,可惜她也战死了沙场。

最伟大的女人杨四娘

杨四娘,传说中的“神力孟四娘”。她是杨四郎的妻子,为人善解人意,一直以为自己的丈夫战死沙场,后来知道自己的丈夫并没有死,还娶了当时的辽国公主生了孩子。

她备受打击,然而依然心系国家,一直跟随杨家的军队出征,北上抗击辽人,西征西夏。她的胸襟让人钦佩和感动,也可以说,她是杨门中最伟大的女人。可惜,还是战死沙场。

马赛英(杨五娘)

马赛英一直心高气傲,善诗九股练索。她既不算贤良淑德又算不上倾国倾城,以为丈夫杨五郎去五台山做了和尚是自己的原因。

她高声质问杨五郎是不是因为自己原因而出家,得知杨五郎出家是为皇帝还愿,她的心结也解开了。

杨五郎还说如果有来生,他还愿意娶她为妻。只为这一句话,马赛英就愿意一辈子做杨家的媳妇。可惜,最后也为国捐躯了。

烧火丫鬟杨排风

杨排风,自幼无爹无娘,投入杨家为烧火丫鬟,由于杨家家风尚武,她天生好武,久而久之也练就一身武艺,善使一条烧火棍,杀法迥异,对杨家忠心不二,也对大宋毫无保留报效,鏖战沙场,最终死于沙场,成为女儿当自强的典型巾帼英雄形象。

其实不能谁死得说惨,只能说值不值。俗话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国为家,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杨家男儿皆身死报国也好,杨家女将捐躯赴国也罢,都是功勋卓著的英雄,都是顶天立地的忠义之人。

写到最后

杨家满门忠烈,前仆后继,有着抗敌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杨家“八大美女”,她们不是深居闺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姐太太,而是驰骋疆场、不让须眉的女英雄。没有因为死了丈夫而记恨宋天子,还在保大宋,全力以赴绽放出自己的风采,可谓是“壮士从来思报国,英雄捐躯不捐泪!”

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被杀冤死害?

我是“红雨说历史”,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中兴四将指的是南宋初期抗金功劳最为杰出的四大军事统帅。分别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他们四人均有很大功劳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名垂千古,张俊由于和秦桧联合陷害岳飞至今跪在岳飞像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四大将以韩世忠成就最高,他是陕西人,被追封王爵,为蕲(音:齐)王。韩世忠勇猛过人,韩世忠与张俊在宋高宗赵构继位,平息叛乱,黄天荡战役,以八千兵力围困金军十万,活捉完颜宗弼,完颜宗弼败走。韩世忠还有一位巾帼英雄的夫人梁红玉。一生战役无数,被称为“武功第一”。岳飞下狱被害。他毅然辞官,晚年与诗词为伴,抑郁而亡。岳飞,河南人,十二道金牌调回,被以“莫须有”罪名陷害于风波亭,黄河倒吸了一口凉气,刹那改道。公认的“中兴四将之首”。著名战役郾城大捷。追谥有王爵爵位,为鄂王。刘光世,陕西人,刘光世,战绩不够辉煌,却是七王之首鄜王,刘光世畏惧金军。他统领军队众多在打击伪齐政权,作用巨大,写的一手不错的书法。刘光世最后善终。张俊,甘肃人,张俊对南宋建立和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打击伪齐政权和金军的联合中多次实现胜利,他在南宋建国多次建功,但是贪财,参与陷害岳飞事件。由主战转向主和。后来病逝,被追封循王。

文/红雨说历史

历史上为祖国捐躯的不出名人物故事?

梁红玉

梁红玉(1102—1135),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

张巡

安史之乱中,张巡以数千人的兵力坚守睢阳城,与13万叛军前后进行了大小400余战,杀死敌将 300人,士兵12万人。当时战斗进行得非常残酷,张巡督战时“大呼辄齿裂血面,嚼齿皆碎”,及“被围久,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睢阳血战是安史之乱时期最惨烈的战役。最后城破,张巡与麾下部将36人一起殉节,留下了唐王朝最悲壮的一幕.

祖逖刘琨

可以视为整个东晋到南北朝时期,立志北伐,恢复中原的代表人物,在他们两个人的身上,本身就有着太多的传奇故事,如闻鸡起舞,中流击楫。又如一曲胡笳,散尽匈奴军。当祖逖在长江上立下誓言,不能扫平中原胡虏,誓不再渡此江时,恐怕已经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在收复了中原大片土地后,却传来了好友刘琨被害惨死,加之东晋王朝的猜忌,终于祖逖悲愤攻心,终于撒手而逝,不过他确实兑现了他的誓言,没有扫平中原,再也没有回去江南。

陆秀夫

亡有亡国与亡天下之分,崖山一战,亡的却是天下。崖山海战,作为宋朝朝与元朝的最后一次战役,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存亡,乃至于华夏民族的存亡,另人扼腕的是,实力上的巨大悬殊,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亡了天下。以宋末三杰为代表的南宋民族英雄们,却在这一战中,发出了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吼声,这一仗虽然宋军惨败,但是十万宋朝军民,却在目睹了陆秀夫抱着年幼的小皇帝蹈海殉国后,齐齐的跳入大海,《宋史》记载崖山之战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在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下溺死于平章山下,传说张世杰在风雨中问天求卜,若天亡大宋,则让船沉于此海,结果,果然在风雨交加中,船沉,人死,国灭,天下亡。

宋朝女将梁红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看完梁红玉的一生,突然想起如果岳飞的夫人如她这般,也许我们的民族英雄也能善始善终。梁红玉是岳飞的同僚兼好朋友韩世忠的妻子,也是一代传奇女子。

先说说梁红玉的丈夫韩世忠,韩世忠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岳飞被“莫须有”罪名入狱,韩世忠不惧奸相秦桧出面求情,差点也被陷害。韩世忠不仅是一个能打仗的将领,也是一位有情有义的朋友。

不过,韩世忠起点很低,也算是乱世中的人才,他是陕西绥德人,父亲也是一名军人,从小也被灌输男儿当战死沙场的思想,然而家境贫寒,少年也不爱读书,升官发财的门路是没有的,平时就爱干劫富济贫的事,按照这个路数走下去,韩世忠极有可能成为当地一个土匪头头。

还好,18岁那年,父亲回来了,给他指了一条路,去参军,从此开始了一生的戎马生涯。他能打仗,打了胜仗,从不邀功,头功被抢也像没事人一样,平时得到的赏赐,自己也不留着,全都分发下去,自己最大的享受就是,大口喝酒吃肉。

韩世忠遇见梁红玉,是在方腊一战,那么军营里怎么遇见一个女子的呢?梁红玉出身并不好,不得已委身作技女,这也是一个无法考证的谜团,大多数人倾向于这位抗金女英雄只是在军营里吹拉弹唱,不卖身。

早年,因为战乱,在逃亡的过程中,父母丧生,兄弟姐妹失散,梁红玉才流落到如此田地。军队每每打胜仗,总要请她们前去助兴,梁红玉最擅长的是剑舞,人长的也漂亮,据说有不少军人想娶她,都被拒绝了。

方腊一役后,在庆功宴上,韩世忠与梁红玉结识,之后结为夫妻,从此夫唱妇随,南征北战。两人成婚不久,就发生了“靖康之耻”,皇帝都被金人掳走了,天下大变,北宋灭亡,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建立南宋,史称宋高宗。南宋建立的第二年,金兵再次南下,韩世忠护送宋高宗退到杭州,这时韩世忠与梁红玉的儿子韩亮已经出生。

梁红玉也被韩世忠安顿在家照顾儿子,韩世忠本以为杭州安全了,没成想出了内乱,禁卫军首领苗傅和刘正彦叛乱,杀了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王渊,逼宋高宗退位,不得已赵构把皇位传给只有三岁的儿子,改年号为“明受”,孟太后垂帘听政。

后院起火,韩世忠不得已又杀回来,苗傅和刘正彦听说韩世忠回来了,十分害怕,囚禁了梁红玉和韩亮,当人质。接下来怎么办?宰相朱胜非给他们出了个注意,让梁红玉去劝说丈夫归顺新朝。朱胜非也不是真的想帮新朝,他只是想让梁红玉出去与韩世忠一起想办法,救宋高宗。

在放走梁红玉之前,他们做了两件事,一是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并给予大量钱财,二是与梁红玉结拜为兄妹。一是为了笼络人心,二是为了拉梁红玉下水,梁红玉爽快的答应了,因为她已经想好怎么做了。韩亮依然被当作人质,梁红玉依依不舍的放下儿子。梁红玉飞马出城到秀州与丈夫韩世忠汇合,她不是来劝说韩世忠归顺的,她要韩世忠尽快攻打杭州。

那儿子怎么办?韩世忠按兵不动就是担心妻儿的安危,梁红玉认为韩亮是人质,一时半会不会有危险,最后能不能活下来,就看造化了。韩世忠被梁红玉的深明大义感动,挥师向杭州进发,苗刘以为韩被说动了,还发去了招降书。最后与宰相朱胜非里应外合,苗刘二人很快被拿下,史称“苗刘之变”。幸运的是,韩亮被保护着,活了下来。

事件平息后,宋高宗评价梁红玉“智略之优,无愧前史,给内中俸以示报正”,不顾很多大臣的反对,给梁红玉发俸禄,在历史上也是破天荒的了,韩世忠也不断晋升。梁红玉的故事也渐渐流传开来。

公元1129年,金兀术又打了回来,长驱直入,已经到了江浙地区。“苗刘之变”之后,南宋最好是进入休养生息,现在又不得不应战,情急之下,赵构想着跑,从杭州跑到明州,从明州跑到海上,金人不擅长海战,赵构算是松了一口气。

金兀术虽然叫嚣的厉害,但是心中还是非常忌惮韩世忠的勇猛,此时他已经孤军深入五个月了,又碰上农民起义,是非之地,耗不起,于是大肆劫掠一番,准备北返。听到金兵撤退,韩世忠认为机会来了,狙击金兀术。在战争中,梁红玉大多听从丈夫的意见,但是这回她有不同的想法,一旦打起来,关系国家生死存亡。

韩世忠认为金人急着回家,无心打仗,士气上不如自己。而梁红玉认为相反,士气上金人更胜一筹,因为俗话说‘归师勿遏’,他们归心似箭,被阻击,会爆发出几倍的战斗力,而且曾经他们打败过我们,心理上并不畏惧我们。

难道就这样放过金兀术的十万大军?韩世忠不甘心,决心要打一打,梁红玉见劝不动丈夫,就一起帮着想办法。敌多我寡,只能智取,梁红玉的注意是把金兵逼到死巷黄天荡,然后再伺机行动。韩世忠赞叹夫人妙计。

第二天,韩世忠的部队在秀州,假装宴饮,玩乐,丝毫没有要打仗的意思,实则夜间悄悄出动,沿京杭大运河,截断金兀术的归路。得知韩世忠出击,金兀术并不放在眼里,直接下挑战书。韩世忠和梁红玉的策略是部队分成两部分,中军梁红玉指挥,韩世忠带着另一部分人看梁红玉的旗子行事,旗子往东,韩世忠就往东杀去,旗子往西,人马就往西杀去,如此一来,金兀术有一种四面楚歌的感觉。

金兀术边战边退,一天后,如韩世忠梁红玉的意,退到了死港黄天荡。韩世忠没有听取梁红玉的意见,立刻歼灭金兀术,而金兀术又假意求和,一来二去,时间耽误了几十天,而金兀术偷偷凿通了淤堵多年的老鹳河道30里,火速撤退到南京,又被岳飞撞个正着,不得已金兀术又退到黄天荡。就在金兀术觉得要命绝于此时,一个汉奸出了个注意,他告诉金兀术韩世忠的船体积庞大,要很大的风才能灵活开动,不如选一个没风的日子,火攻韩世忠的船,之后趁乱逃跑。

在一个无风的日子里,金兀术按照计划进攻,果然,韩世忠的大船身手不灵活,手下大将孙世询、严允都殉国了,大部队不得不退守镇江,金兀术逃出生天。韩世忠悔不当初没有听梁红玉的劝,从战略上讲,韩世忠还是胜利了,他以低于敌人十倍的兵力,围困金兀术达48天。

宋高宗终于可以过段安宁日子了,论功行赏时,讨论谁是头功时,韩世忠与梁红玉夫妇相互推辞。最后韩世忠以没有梁红玉的指挥,就没有胜利,说服了宋高宗。宋高宗也力赞梁红玉,不得推辞。在沙场上,韩世忠与梁红玉的能力毋庸置疑。

然而,在云诡波谲的朝堂,要想生存下来,光有工作能力是不行的,还要会做人,特别在乱世朝堂,更要学会保命。据说随着爵位和资历越来越深厚,韩世忠也开始得意起来,本来秦桧一帮文臣就看他们武将不顺眼,如今韩世忠更是不把文臣放在眼里,嘲讽他们是“子曰”,是傻帽儿。而且在皇帝面前,韩世忠也承认自己说过的话。

文臣开始揪住鸡毛蒜皮在皇帝面前打韩世忠的小报告,另外,和平时期,宋高宗并不喜欢这个功高震主的武将,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风向的转变,作为妻子的梁红玉已经觉察,她先是给韩世忠讲了秦国王翦的故事,心领神会的韩世忠立刻采取行动,开始过上外人看来奢侈的生活,问皇帝要钱要房,宋高宗这下高兴了,还特意给韩世忠的庄园题词:旌忠庄。

梁红玉觉得这样还是不够,她瞒着韩世忠,公然在朝上,揭发韩世忠黄天荡一战,贻误战机的事情。可以说韩世忠当场都傻眼了,众人也很吃惊,这对夫妻是不是闹别扭了。原来,梁红玉担心贻误战机一事万一被秦桧等发现,那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韩世忠学会了低调,自黑,但是岳飞蒙冤下狱一事还是让他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正义感,他出来说话了,要求彻查岳飞案。秦桧一帮人立刻把凶狠的目光转向了韩世忠,到处收集韩世忠谋反的证据。见此情形,梁红玉要丈夫韩世忠立刻辞官回家。韩世忠逃过了秦桧一帮人的谋害,公元1151年,韩世忠去世,两年后,梁红玉去世,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