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作白玉盘的上一句是什么,这句话形容李白有没有言过其实?

2023-08-15 11:40:04 62阅读

呼作白玉盘的上一句是什么,这句话形容李白有没有言过其实?

简单说,某种意义上并没有,以下内容比较多,请慎重阅读。

谈到李白,大家都会想到余光中的《寻李白》

呼作白玉盘的上一句是什么,这句话形容李白有没有言过其实?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那么,李白到底符不符合这个说法呢?

正好在复习文学史,准备考研专业课。我顺道来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水平还太菜了点。简单说几句吧!(字数看起来一点也不会少)

谈他的诗歌的伟大,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论述:题材,体裁,艺术手法,他人评价等。

李白诗歌题材广泛,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歌咏奋发有为的积极用事精神。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

②讽刺,鞭挞丑恶事物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③抒写壮志难伸的愤慨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④表现不受名教束缚的叛逆,反抗精神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⑤爱国主义精神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虎变鼠”

⑥歌咏祖国山川(这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的最多,不举例了)

⑦妇女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扯一个题外话,长干里貌似在南京)

⑧友情,亲情

李白友情的诗歌在知乎上已经被玩坏了吧……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李白詩歌的體裁問題

大家都知道李白乐府和古体诗写得好,古体诗没有近体诗那么严格的束缚,恰巧李白是天马行空想象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确实不错。但是,也不应该忽略他的七绝诗。清代宋荦《漫堂说诗》称:“三唐七绝,并堪不朽,太白、龙标,绝伦逸群。”这里把七绝圣手王昌龄和李白一样看待了。

❶乐府,据统计李白乐府作品约有230首,占据他所有诗歌的四分之一。

《蜀道难》、《乌栖曲》、《梁甫吟》、《长干行》

这里面乐府有的扩充了原有的题意,有的别立新意。有的还是原有的题材。

❷七绝

王世贞说过:“俱是神晶,争胜毫厘”

《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

等等,不都是名篇吗?

❸五言绝句

他的作品也是独具魅力。

《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静夜思》不写了,大家都会。

❹古体诗

《古风》《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书云》

❺律诗

《渡荆门送别》、《夜泊牛渚怀古》

话说有一个问题,三五七言这种诗是李白(有争议)确立的,笔者挺喜欢的,既像诗,又像词。

……好累,码字好不容易

艺术特色

1.强烈的主观色彩,抒发了自我个性。李白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事件进行描述。气势奔放,一气呵成。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而上九万里”

“拔剑四顾心茫然”

2.变幻莫测,随意生发。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

3.壮美与优美的意象。李白喜欢那些壮丽的景物,诸如,大鹏、巨鲸、、大江、沧海……这反映了他诗歌的气魄宏大!而明月、白鹭、竹子等,清秀的景物也是常见诸于笔端。他的风格让我想到两句话“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4.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他的诗歌真的给人以出口成章的感觉。尤其是《静夜思》、《玉阶怨》等作品。

所谓,李白口吐出半个盛唐,我个人理解为李白的诗歌风格符合唐诗的审美范式,这样,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唐代的精气神,反映了当时唐代士人的精神风貌。具体我们看看下面一个部分,李白经历与盛唐时代!

李白所在的唐代,政治清明(三省六部,科举制)、经济繁荣(租庸调制,曲辕犁使用、大运河沟通南北),大环境利好情况下,再加之,李白大约出生于碎叶(有争议),受到了西域文化影响,幼年居住于蜀地,在多种不同文化熏陶下,他的豪放性格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加上唐代三教并行,儒释道都有很大市场,李白自己也是思想复杂,一方面有儒家入世思想,另一方面,少年时期就受到了道教很深的影响,后来,他多次去深山里隐居(当然,多半有终南捷径之意)。

他年轻在蜀地,似乎也是放任豪侠,有记载说 :“(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他的诗歌《侠客行》也是写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当然,唐代法律,无故杀人,不大可能安然无恙。李白也许只是想表现自己侠客的一面,所以,流传出这样的故事和诗歌。

不管怎么样,他豪侠思想和他早年学习过纵横术倒是挺符合他气质。以至于,他的诗歌里写过很多纵横家“郦食其”、“鲁仲连”、“苏秦”等等。我觉得最奇妙的在于,他无非是用这些人物,表达自己希望用纵横之术出将入相,施展儒家兼济天下的理想。当然了,顺便说一句,有这方面思想,不代表真的有这方面能力,李白在诗歌上纵横捭阖,在外交,政治上未必也都能纵横捭阖。

他能有这些豪侠,进取的思想,无非是唐代积极开疆拓土。你看唐代边塞诗歌丰富,反映了唐代对外战争的频繁,他个人思想,也是熔铸于大的时代背景之下的。

李白用“济苍生”“安黎明”为己任,结果,虽然被征召入长安,却不能委以重任,算是在朝廷只能逞笔墨之能。李白个人来说 当一个供奉翰林,其实,对他也是非常符合其个人能力了。至于他赐金放还,固然有可能真的是他得罪了权贵(诸如高力士等),但是,他这样狂放的性格,在哪一个时代又不会得罪人呢?只有在酒精和笔墨之下,他才能真正发挥出性格里狂放不羁,慷慨激昂的情怀。

不过,那个时代,有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权臣,其他真才实学的人,也是很难为国贡献自己才智的,这一点,李白倒是和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共鸣,再加上他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性格,他化身成为了当时文人士大夫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代表人物。写下来了:“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怀才不遇的感慨。

李白是极度理想与浪漫的,这让他本身就不可能在文学、艺术领域以外更有造诣。 但,他的性格符合时代气息,同时代大诗人杜甫也是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更有人说他:“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而同时代的杜甫则是宋代猜得到极高的评价,可见李白出名真的很早。

这倒是说明,李白艺术风格符合盛唐诗歌审美范式,而杜甫则相对来说跟宋代诗歌风格范式相接近。余光中先生那句话,从这个角度上说,还是挺对的。

顺便说一段话,用朝代截断诗歌,以此分期这是不合适的,唐诗,宋诗不应该用朝代划分,唐代也可以有宋诗,宋代也可以有唐诗。应该更加注意诗歌风格,审美。不要说研究诗歌,就是研究历史,恐怕历史学家也不会武断的用一家一姓的王朝来分期,而是根据研究事物客观规律去分析研究。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诗句玉兔捣药成的全诗?

是白兔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如何接后面的诗句?

谢邀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雪夜甚皎洁,清晰照河川,

低头阅书卷,月影成半环,

寒风青丝乱,书页响联欢。

三国成霸业, 思绪上云端。

呼作白玉盘这个诗句和什么有关系?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

与月亮有关。

古朗月行

作者:李白 年代:唐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月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古朗月行的后面八句是什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解释: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