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怎么读,山加见读什么?
凿怎么读,山加见读什么?
、山字旁边加一个见的字是岘,拼音xiàn。
二、释义:
1、岘山
,山名,在湖北。
2、小而险峻的山
3、在河南省信阳县
南。又名凿砚山
。
4、在江苏省丹徒县
东南。也名兽窟。因建藏寺于此山,又名九华山
5、在浙江省东阳县
南。又名双岘
6、在浙江省吴兴县南,本名显山,以唐庙讳改为岘山
建去了走着旁是什么字?
意思不同,造字之初形体也有很大差异。不过在演变过程逐渐简化,现在看起来相似而已。
1.建之旁“廴”,读音为“yǐn”甲骨文形体为:表示在山地上的墙基。竖上的三撇表示土墙上的挖的脚印,类似于咱们现在楼梯。建之旁里面的“聿”,甲骨文形体为:象形字,上面的部分像手之形,下面像杵棒,用来穿凿。所以建字的本义就是:辟山为址,筑墙造屋。
2.走之旁“辶”,读音为“chuò”,本字是“辵”。它的甲骨文形体为:象形字,外面的部分像四通八达的道路,“行”字的本字。里面的部分像脚印。所以,走之旁的本意是:走在大路上。因此,建之旁的字,本意应该与房屋地基、墙地庭院等又挂。不过,建之旁的字并不多,常见通俗的除了“建”字,还有“延”、“廷”。两个字的本意,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再去研究。而走之旁的字,本意应该与行路有关。如“运”、“进”、“过”、“迎“、”送”、“退”等。
比组成的字?
“比”字加“女”,组成:媲。
“比”字加“十”,组成:毕。
“比”字加“死”,组成:毙。
“比”字加“提手旁”,组成:批。
“比”字加“日”,组成:昆。
一、比bǐ
1、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比赛。比附。对比。评比。
2、能够相匹:今非昔比。无与伦比。
3、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三比二。
4、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比例。比值。
二、毕bì
1、完结:礼毕。毕业。毕生。毕力。
2、完全:毕肖(xiào)(完全相象)。凶相毕露。毕其全力。
3、究竟,到底:毕竟。
4、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5、古代田猎用的长柄小网,亦指用长柄网捕取禽兽:“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6、古代丧祭时穿牲体的横木。
7、姓。
三、媲pì
并,比,匹敌:媲美。
四、毙bì
1、死:毙命。击毙。
2、仆倒。
五、批pī
1、用手掌打:批颊(打嘴巴)。
2、刮:批凿。
3、口头或用文字判定是非、优劣、可否:批准。批示。批复。批语。批阅。批判。眉批(写在书页天头上的批语)。
4、大量:批购。批销。
5、量词,用于大宗的货物或数量众多的事物:一批货物。
6、棉麻等未捻成线、绳时的细缕:线批儿。
六、昆kūn
1、子孙,后嗣:昆裔(子孙后代)。后昆。
2、哥哥:昆弟(兄弟;友好亲爱)。
3、众多:昆虫(虫类的统称)。
4、山名。
凿壁偷光解释?
形容勤学苦读,也作“穿壁引光”。出自由汉代人刘歆的东晋葛洪辑抄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有学问的人。
木字旁一个追读什么?
这个字是槌字,读音是chuí,意思是敲打用具:槌儿。棒槌。鼓槌子。
古同“捶”,敲打。古代架蚕箔的木柱。槌字是形声字。从木,追声。本义:槌子,敲击工具)同凿所以入木者,槌叩之也。
又如:鼓槌;槌杵(棒槌);槌砧(铁锤和铁砧);槌轮(用竹木做成载人或运货的车子);槌棒(敲打用的木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