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主之一统黑道,15岁创建北魏并几乎统一中原?

2023-08-21 09:10:04 74阅读

校园霸主之一统黑道,15岁创建北魏并几乎统一中原?

拓跋珪之死由一个女人引起,这个女人就是贺氏,拓跋珪的嫔妃兼小姨,而杀害拓跋珪的就是贺氏所生之子拓跋绍。

校园霸主之一统黑道,15岁创建北魏并几乎统一中原?

拓跋珪出身于鲜卑拓跋部,其祖上因效忠西晋朝廷被册封为代王。西晋灭亡后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混战时期,代国被苻坚的前秦所灭。

在代国旧臣的蛊惑下,苻坚没有将5岁的拓跋珪迁徙到长安监视居住,而是留在了拓跋家族旧地。

或许苻坚并未对这个小娃娃重视,也或许他需要拓跋家族替他镇抚边疆,结果就是苻坚的这个一念之差,最终让灭亡的代国死灰复燃,嬗变成了统一北方的北魏帝国,而创建北魏帝国的就是当年那个5岁的娃娃拓跋珪。

淝水之战后,强大的前秦帝国瞬间陨落,中国北方再次进入大分裂时期。时年只有14岁的拓跋珪为了逃避南部大人刘显的追杀,一路亡命逃到贺兰部寻求庇护。

拓跋珪之所以投奔贺兰部,是因为贺兰部的首领贺讷正是他的舅舅。第二年,15岁的拓跋珪在贺兰部、长孙部、乙弗部等代国旧部的拥戴下宣布复立代国,自称代王,同年改国号为“魏”。12年后,拓跋珪正式登基称帝,建都平城。

拓跋珪展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才能,内政方面,他积极推进以汉文化为主导的经济和政治改革,让北魏国力大增;外交方面,他纵横捭阖,在西燕、后燕、后秦之间摆平衡,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拓跋珪与北周的宇文觉并列历史上最年轻的开国之君,但宇文觉就是个傀儡,很显然拓跋珪的含金量更高。比较可惜的是,拓跋珪只活了38岁就死了,而且是被儿子弑杀的。

天赐六年(409),拓跋珪的长子拓跋绍率领部众,翻墙进入天安殿。宫中的宦官们高喊“贼人来了”便一哄而散,病中的拓跋珪一摸枕边,弓箭腰刀都不见了。就这样,英明神武了一辈子的拓跋珪死于亲儿子的刀下!

拓跋绍为何要弑父呢?这就要从贺氏说起。

有一年拓跋珪又去贺兰部视察,外甥来了贺讷自然举族欢迎,酒肉歌舞一样不缺。在陪伴的人群中,拓跋珪一眼相中了一位美女,这位让他“见而悦”的美女就是贺氏。

作为一国之君,要想得到一位美女不是难事,可这位贺氏真的不大好办,因为她正是拓跋珪的小姨妈,且已经嫁做人妇。

虽然古代乱伦婚姻很常见,但娶自己姨妈这种事太罕见了。可是拓跋珪已经丢了魂,于是他只好向老妈求情。让拓跋珪失望的是,老妈断然拒绝:“不行,太漂亮的女人有毒,况且她已经结婚了。”

然而拓跋珪已经着了魔,老妈的拒绝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她不是嫁人了嘛,让她做寡妇不就得了?于是拓跋珪派人刺杀了小姨夫,然后抬着花轿将贺氏迎入宫中纳为妾。

后来,这位贺美女给拓跋珪生下次子拓跋绍。

一晃十六年过去了,当初的美女皮也松了,肤也黄了,脸上的光泽也褪去了,所以宠爱也逐渐消失了。

某一天,也不知道贺氏犯了什么错,惹得拓跋珪大怒,被下令处死。也不清楚拓跋珪哪根经搭错了,命令下达后又不立刻执行,而是囚禁于宫中等时辰。

这就给了贺氏机会,她让人给儿子发出了求救信号,于是拓跋绍夜闯皇宫弑父救母。

不过拓跋绍在弑父之后并没能夺位,拓跋珪的长子拓跋嗣闻变赶到京城,在大臣们的支持下抓捕了拓跋绍。拓跋嗣进了皇宫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将贺氏、拓跋绍母子斩杀。

问题来了,拓跋珪为何要杀贺氏?拓跋绍怎么就轻而易举地得手了?而拓跋绍为何在弑父之后未能夺位呢?

这三个问题都涉及一个当时的现实,即北魏贵族内部的政治斗争加剧,进而引发了派系之间,以及派系与皇权之间的斗争。

北魏帝国脱胎于鲜卑游牧政权,它既保留了草原文化的部落割据势力,又吸纳了中原文化,被宗室藩王势力所裹挟,再加上西燕、后燕等外部势力的介入,北魏帝国的政治局面极其复杂。

比如拓跋珪晚年接连爆发的卫王拓跋仪谋反事件、拓跋窟咄争国事件、穆崇叛乱未遂事件等等,这些事件让拓跋珪不堪重负,以至于他变得猜忌多疑,好杀戮,这就加剧了矛盾的激化。

由于长期服用寒食散,拓跋珪的健康出现了严重问题,这个信号变相鼓励了反对派们的动作加快。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贺氏所犯之过很可能不是一般的过失,恐怕涉及了政治斗争,甚至威胁到了皇权。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即将被处死的贺氏依然有能力给拓跋绍发出求救信,这绝非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拓跋绍翻墙进入皇宫也很匪夷所思,皇宫森严的防守怎么就如同纸糊了呢?拓跋珪日夜不离枕边的弓箭和腰刀哪里去了?本该为拓跋珪提供贴身护卫的禁军哪里去了?

很显然,拓跋绍弑父绝不是偶然行动,也不是他的单独行动,而是一个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刺案!

拓跋绍曾经试图收买各派势力,可惜这家伙本来名声就很糟糕,加上支持拓跋嗣的势力很强大,沾了弑父恶名的他最终被拓跋嗣的支持者干掉,其实一点也不算意外。

各个地方省份分别被哪些军阀占领?

想要整明白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三十八年的民国历史中,以1928年为分界线又可以分为北洋军阀时期,国民军阀时期。

北洋军阀时期的军阀割据

想要弄明白北洋军阀,下面两张图另存到桌面,好好看个几遍,绝对比找一些胡乱的资料强,浅显易懂。

这张图讲了北洋军阀时期派系的发展,是从时间的纵横维度进行介绍的,看完之后你就明白哪个军阀是怎么来的了。

从时间上说,袁世凯死后,1916-1920年是皖系主导北洋政府,1920-1924年是直系主导北洋政府,1924-1928年是直系主导北洋政府。

这张图是从空间的横向维度讲解北洋军阀时期,三大派系以及其他地方军阀所割据的地方。

皖系军阀,代表人物主要段祺瑞、徐树铮、段芝贵等人,主要地盘包括北京、甘肃、陕西、山东、安徽、浙江、福建等省市。

(皖系段祺瑞)

直系军阀,代表人物主要有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等人,主要地盘为直隶省、湖北省、江西省、江苏省。

(直系吴佩孚)

奉系军阀,并非北洋嫡系出身,但是鉴于奉系与北洋的关系,也算作是北洋的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是张作霖,地盘包括东北三省及热河、察哈尔等。

(奉系张作霖)

此时,滇系唐继尧占据云南,势力触及四川及贵州;旧桂系陆荣廷占据两广,颇有实力;阎锡山占据山西和绥远,是军阀中最稳的一个;四川当时处于军阀混战时期,乱得很,大大小小的军阀十多个,这个就不展开说了;除此之外,还有西北马家军,新疆杨增新等军阀势力。

国民军阀时期的军阀割据形势

下图为1926年北伐时期的情况,是处于革命之前的过渡。

经过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北洋军阀被推翻,军阀并没有被彻底消灭,而是以新的形势出现,将这段时间称为国民军阀时期也不为过,毕竟新军阀混战时期无论是战争规模还是战争激烈程度都远超北洋军阀时期。

在经历了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战役后,最终形成了下面的军阀割据形势图。

东北:张作霖1928年被鬼子人在皇姑屯炸死后,其子张学良改旗易帜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原大战后获得京津等地,成为黄河以北势力最大的新军阀。

(张学良)

山西、绥远:还是阎锡山的地盘,尽管中原大战时与冯玉祥联合反蒋,但是迫于当时的局势,蒋介石以阎锡山为代理人的形式继续掌管晋绥地区。

(阎锡山)

平津:宋哲元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撤退到关内,这个时候给了西北军残部宋哲元二十九军一个机会,通过长城抗战获得河北、察哈尔、天津、北平等地盘,也是一股不容小窥的力量。

(宋哲元)

山东:韩复榘,韩复榘本是冯玉祥西北军重要的将领,中原大战时,韩复榘被蒋介石收买,后逐渐摆脱国民政府后成为新山东军阀。

(韩复榘)

陕西:杨虎城,陕西原来是镇嵩军(河南西部的地方土匪军阀)地盘,后来脱离镇嵩军,遭到镇嵩军的围城,在冯玉祥的帮助下才救下了陕西,中原大战后,杨虎城成为陕西新军阀,1936年与张学良共同发动西安事变。

(杨虎城)

西北地区: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甘肃马鸿宾是新军阀混战时期的西北三马,新疆为盛世才,在打败马家军中的马仲英后彻底成为新疆新军阀。

四川:刘湘,四川地区一直比较复杂,一直到三十年代才逐渐形成几股重要力量,大大小小也有几支,1933年二刘大战结束后,刘湘成为四川最主要的军阀,其他还包括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杨森等人。

(刘湘)

广东:陈济棠,应该也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军阀,粤军实际上比新桂系更靠近国民党中央,粤系军阀一直追随粤系政客,然而粤系的政客像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在政治上输于蒋介石,因此,其军事支柱陈济棠、张发奎等也遭受打压。

(陈济棠)

云南:龙云,在唐继尧时期滇军一直试图走出云南,称霸西南,最后兵败广西,龙云、卢汉等通电反唐,致使唐继尧下野。龙云成为滇军领袖,在龙云的治理下,滇军逐渐发展壮大,先后派出四十万人出滇抗日。

(龙云)

广西:新桂系,陆荣廷时期的旧桂系占据两广,后来在新桂系和粤军的联合打击下灭亡,新桂系的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人成为广西的当家人。

(李宗仁、白崇禧)

贵州:王家烈。

饿了,吃饭去了,写不动了!

历史上最为狂妄的将军是哪一个?

惨烈的衡阳会战于1944年8月落幕,第10军军长方先觉率残部放下武器,该军实际等于全军覆灭了。是年10月,在重庆以逃回来的几千官兵为基干重建第10军,由于方先觉他调青年军系统,军长一度由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李玉堂兼任,1945年2月,新任军长赵锡田走马上任。

(二野名将王近山)

这个赵锡田很有些来头,江苏涟水人,黄埔四期毕业生,看籍贯眼熟吧?没错,正是蒋系“八大金刚”之一顾祝同的亲外甥。这还不算,他居然还是顾祝同的连襟,其夫人许文丽是顾祝同内室许文蓉的胞妹,民国时期的辈分咱实在搞不懂,反正听起来挺乱的,划重点,因此赵锡田是嫡系中的嫡系。

赵锡田曾经是第10军前身第8军的主力第3师师长,后被娘舅顾祝同调往第三战区担任第63师师长,是“皖南事变”的元凶部队。1944年升任第100军副军长,军长自然是“网红”李天霞。第10军重建后,作为第8军和第3师的老人,赵锡田终于被转正接手军长职务,抗战胜利后,该军改制为整编第3师。

1946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为斩断敌人运输大动脉陇海铁路,在兰封到徐州之间100华里的宽大正面上发起攻势,一举歼敌5000余人并控制或破袭了150公里的铁路线,让“郑州绥署主任”刘峙焦头烂额。为此,刘峙调回追击中原军区突围部队的整编第3、第41、第47师,向开封以东反攻。

赵锡田率领整3师一马当先,全力向晋冀鲁豫野战军扑来,此公仗着背景深厚和未尝败绩,狂妄的一塌糊涂。而刘邓首长决心大踏步撤退以便诱敌深入,从而在运动中全歼整3师,兵力部署是以两个团节节阻击且战且退,以四个纵队在两翼待机,赵锡田果然上当,一路狂追过来。

刘峙还是比较小心的,询问该师进展情况,赵锡田手持步话机报告:“刘伯承所部已经溃不成军,我用不上两个礼拜,就可以完全占领冀鲁豫,把他们赶上太行山”!刘峙感觉他过于乐观了,再用密语通话,问是否需要出动空军协助整3师侦察和作战。

赵锡田已经狂的没边了,竟然用明语回复:“飞机不用了,大炮不用了,我只凭现有轻武器,就可以打败他们”。刘峙大惊,斥责他怎么可以用明语通话,赵锡田更狂了:“没关系,共军没有这东西”。旁边一个随军记者都看不下去了,提醒赵锡田如此孤军深入,极易陷入危险之中。

(电视剧《解放》中的赵锡田)

赵锡田满不在乎:“我奉总座调遣,前来冀鲁豫作战,整41师和整47师必须配合我的行动”!由于担负“牵牛”任务的王近山六纵两个主力团不断示弱,赵锡田“进展顺利”的电报满天飞,连远在庐山的常凯申都知道了,立即给赵锡田发来嘉奖电,同时要求顾祝同、刘峙亲往劳军,这一搞,连刘峙都信以为真了。

原来的作战计划是整3师和整47师会攻开封以东的定陶,刘峙既然认定我军不堪再战,干脆分兵攻击,以整3师进攻荷泽,以整47师攻定陶,如此分散兵力终于将赵锡田所部送进了鬼门关。9月3日凌晨,整3师被诱进大小杨湖我军伏击区域,晋冀鲁豫野战军以4:1的优势兵力发起总攻。

(晋冀鲁豫野战军)

在我王近山和杨勇两个主力纵队的猛烈攻击下,赵锡田如梦初醒,一边组织顽抗一边向刘峙求援,后者接到电报后脱口而出:这下完了。尽管刘峙紧急命令另外三个整编师前往救援,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战至9月7日,拼命突围中的整3师被全歼,赵锡田负伤被俘。

我军随即扩大战果,又歼灭整47师大部,定陶战役胜利结束,共消灭敌人四个整编旅17000余人,其中俘敌12000余,成为刘邓大军在解放战争中的第一个大胜仗。常凯申痛骂不已,随即将刘峙及其参谋长赵子立一起撤职,所谓的“福将”成了“霉将”。

(定陶战役胜利后的解放军战士)

嬴稷和嬴驷性格相似?

答案如下:

赢稷与赢驷的性格相似就对了。因为他俩是父子的关系。

公元前338年秦国一代雄主赢渠梁去世了。秦国在商鞅变法的加持下已经显露出勃勃生机。加上雄才大略的秦孝公对东方六国的强力打击。秦惠文王赢驷继位。秦惠文王任用张仪游说六国破坏了苏秦的合纵政策。巩固了秦国的霸主位置。公元前307年秦昭襄王赢稷继位。把秦国统一六国变成了可能。

一个死于木驴刑的男人?

成吉思汗在讨伐金国之前,在祭奠腾格里时曾说,讨伐金国是为了报其祖先俺巴孩等人的仇恨。

俺巴孩是是蒙古诸部落统一前蒙古的“合罕”即“汗”之一。俺巴孩是成吉思汗祖父合不勒汗的堂兄弟和继承者。在合不勒汗时期,蒙古同塔塔儿因为巫医事件引发冲突,为了平息冲突,俺巴孩登上汗位后,答应将其女儿嫁给一个塔塔儿部落首领,但在护送过程中,和合不勒的长子斡勤巴儿合黑一起被塔塔儿人抓住,送给金朝皇帝。

1146年,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惩治叛部法”的名义盯死在木驴上。自此,为自己祖先报仇就成为铁木真这一生最主要的奋斗目标。

铁木真9岁的时候,父亲也速该被铁木真兀格之子札林不合毒死,俺巴孩汗孙泰赤兀部的塔里忽台乘机兴风作浪,煽动蒙古部众抛弃铁木真母子,使其一家从部落首领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难的深渊。

铁木真18岁的时候,昔日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又抢走了他的妻子。这一系列不公的遭遇,迅速让成吉思汗认识到,自己不强大,自己始终会遭受其他部落的欺凌,于是,自此,铁木真下定决心,胸怀大志,掀起了他光辉一生的篇章。

1184年前,铁木真率领自己的部落,打败了蔑儿乞部,并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但他的强大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记恨,他联合塔塔儿、泰赤兀等13部向铁木真发动战争,铁木真将自己所属的三万人分为十三翼迎战札木合而得名“十三翼之战”,最终铁木真因为实力不足而战败,而这也是铁木真一生所经历60余场战争中唯一一次战败。

自此之后,铁木真开始了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最终在击败乃蛮部落之后,于1206年春天,蒙古贵族们在斡南河源头召开大会,诸王和群臣为铁木真上尊号为“成吉思汗”。

铁木真建国后,又开始了扩张战争,迫使西夏乞降,于1227年灭西夏,后远征西域花剌子模,1234年其子在其遗策的帮助下灭了金国。

马克思在评价成吉思汗时说:成吉思汗戎马倥偬好,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达720部。他们征服了阿姆河以北的地方和呼罗珊,还征服了突厥族地区,即不花剌、花剌子模和波斯,并且还侵入了印度。他的帝国的疆土从里海一直延伸到北京,南面延展到印度洋和喜马拉雅山西面到阿斯特拉汗和嘉桑。他去世后这个帝国分为钦察汗国、伊尔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元朝,前四部分由汗统治,最后一部为帝国的主要部分由大汗直接统治。

刘乐土在其《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