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是谁,诗圣诗仙诗魔诗神诗狂诗佛诗鬼分别是谁?
诗圣是谁,诗圣诗仙诗魔诗神诗狂诗佛诗鬼分别是谁?
诗圣: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
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诗魔: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诗神:苏轼,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诗狂: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人,唐代诗人、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名列“仙宗十友”,被杜甫列为“饮中八仙”之一,人称“诗狂”。
诗佛:王维,唐代诗人王维绰号,字摩诘,河东人。名和字均取自于《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维摩诘是佛门弟子。
诗鬼:李贺,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人,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开创者。
范仲淹是不是古代文人?
首先我们按照历史和时间顺序来对屈原、孟浩然,杜甫,范仲淹来逐一进行分析:
一、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出身楚国贵族,受过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
屈原的作品据《汉书·译文志》记载有25篇。王逸作《楚辞章句》提出具体的篇目为《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和《渔父》。离骚是他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它以烈火般的热情,雄伟瑰丽的想象,神采飞扬的语言,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同情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深挚感情,表现了他追求崇高的理想和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还表现了他绝不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光辉俊洁的人格,可称千古绝唱。屈原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它以丰富的想象力曲解着大量的神话传说材料描绘出各种神奇优美的形象与现实的黑暗相对照,他发展了诗经中的比、兴手法。给草木虫鱼风云雷电,日月星辰都赋予生命,让它们具有人的意志,用以表现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作为第一个杰出的诗人,他开创了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他那高洁的情操,瑰丽的文辞,抚育着历代文学创作,一直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江上吟》中诗句:“屈原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正代表着千秋万世对诗人的景仰。屈原的作品还被翻译成英、俄、日、法、德、意等许多国家的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的珍品,赢得巨大的国际声誉。1953年诗人逝世2230周年之时,全世界文化人士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隆重纪念。
二、孟浩然
孟浩然公元691到约740年,唐代诗人,襄州襄阳金属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游京师长安,诸名士被他的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所折服。
孟浩然擅长山水田园诗,他和王维同时齐名,并称“王孟”,他能运用各种诗体生动地描写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表现出气象清远,采秀内应的艺术境界,他长于五言律诗,明篇如《过故人庄》,描绘了绿树青山的田园风光及“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体现了诗人与村民的真切感情。《望洞庭湖中张丞相》。描写了洞庭湖波涛汹涌的美丽景象,气势磅礴,遒劲有力。其中名句“气烝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可与洞庭湖争雄,也可与杜甫,《登岳阳楼》比美。特别是他的五绝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春晓之景及惜春之情,诗意含蓄,耐人寻味,成为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的小诗。
孟浩然在盛唐诗人中有很高的声望,张九龄,王维,王昌龄,李白,杜甫等都很推崇他,王维过郢州时,曾给孟浩然画像。
三、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诗中自称少林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出身于地主家庭。先后游历吴、越、齐、赵等地,天宝三年(744年),夏同李白会于洛阳,他们一起“或饮酒赋诗,或慷慨怀古”,亲如兄弟。
杜甫经历了震撼唐朝的“安史之乱”,他目睹了安史叛军的蛮横残暴,写下了《春望》、《悲陈陶》、《悲青坂》、《哀江头》等悲愤深沉的爱国主义诗篇,他的不朽名篇《三吏》、《三别》这组诗歌,通过典型的事件和场面,揭露了唐代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乱抓壮丁的罪行,也表现了人民忍痛卫国的精神。 如《石壕吏》通过差吏“夜捉人“的典型故事,反映了老妇全家在残酷的兵役制度下生离死别的痛苦,是当时动乱时代的一个缩影。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自己贫苦生活的真实感受,表现了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杜甫的优秀诗篇真切反映了那个动乱时代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尖锐阶级矛盾,严厉抨击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对下层人民的疾苦寄予诚挚的关怀和同情,被后人誉为“诗圣”是当之无愧的。杜甫的诗,诗意诗歌,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语言准确精炼。生动的气势和深刻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在唐代诗人中最为出色。至今在我国的四川省成都市还建有杜甫草堂,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四、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25年),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岳阳楼记》是其传诵千古的名作。文章提出正真的士大夫立身行事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文采用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辞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技中的创调。他在诗歌方面坚持风雅传统,诗风古朴,有散文化及多议论的倾向,以诗名诗为代表词存5首,渔家傲为其名作。写宿便生涯以身殉国的英雄气概及忧国思乡的悲凉情怀,表达得协和统一开拓了宋词的领域,著有范文正公集。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激励着历代有识之士。
在漫漫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无数的文人才子。他们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留下了无数贯穿古今的诗文。而当我们现在回头看向这条长河时,在无数的星星点点之中,有几颗极为耀眼,它们定格在那,照亮了整个时代。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文学小言》中有这样评价: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屈原)、渊明(陶渊明)、子美(杜甫)、子瞻者(苏轼)。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国维认为自夏、商、周之后的诗人,没有谁能再超过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的了。这四个人不仅是文学上的天才,更有高尚伟大的人格。当然孟浩然、范仲淹。也具有上述四人的人格(这四人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巨匠),而孟浩然、范仲淹只是没有上述四人在中国历史文化上占有的 地位大,但他们也是在文人当中出类拔萃的人物。
诗豪分别是古代哪些诗人的称呼?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 诗佛;王维 诗杰:王勃 诗囚:孟郊 诗神:苏轼 诗奴:贾岛 诗魔:白居易 诗狂:贺知章 诗豪:刘禹锡 诗骨:陈子昂”
扩展知识:诗杰
王勃(约650~约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学家,儒客大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进士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写作《斗鸡檄》,坐罪免官。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授虢州参军,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贺知章被称为什么呢?
李白是诗仙。
杜甫是诗圣。
白居易是诗魔。
王维是诗佛。
贺知章是诗鬼。
有人说杜甫和李白是同时期的人?
李白和杜甫是我最仰慕最喜欢的诗人,有人曾问我最喜欢谁,我想多数人和我一样很难问答,喜欢李白又没有办法不喜欢杜甫,喜欢杜甫的人又没办法不喜欢李白。两人是唐诗里的双璧,是唐诗歌里的传奇!有了他们,中国的诗歌显得那么的绚丽多彩!
后人总觉得李白一生衣食无忧,浪漫洒脱,令人羡慕。而杜甫则一生滇沛流离,穷困凄苦。其实历史的真实不完全是这样的,李白也有困苦的时候,杜甫也有安乐幸福的时间,这要从两人的出身和不同经历说起。
据说李白祖上经商,家资颇厚,又是李唐宗亲,且成名较早,十五六岁已有多首诗赋闻名于当世,年轻喜剑术,好仗义,爱交友。二十四五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不久结识李邕孟浩然。二十七岁时,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亲,居于安陆寿山。三十一岁时
,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后离长安,经开封,秋到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滞留洛阳。此时李白仍末得志,有时靠耕田供读。直到四十多岁时,由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得玄宗赏识,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胸有成竹,对答如流。被玄宗供奉为翰林。可惜好景不长,李白疏狂,遭小人忌恨,诽谤,被玄宗疏远,后离开长安,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写下了大量的诗篇。
在漫游中遇到了小他十一岁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在洛阳见面了。当时李白已名扬全国,杜甫三十岁左右,风华正茂,还未成其大名,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后来互相怀念,写下了不少诗篇。
沙丘城下寄杜甫
唐代: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戏赠杜甫(李白)
饮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梦李白二首·其二
唐 ·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安史之乱暴发后,李白后来受永王累被流放,以后的生活艰辛坎坷,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年仅六十一岁。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生活安定富足。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年少优游,二十岁时,登泰山,写下著名的《望岳》,流露少年时代时就有不平凡的雄心壮志。三十多岁时,参加科举,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杜甫也受害其中,困顿长安十余年。
杜甫的不幸也基本上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虽然杜甫也担任过短期的官职,但时局不稳,政治腐败,杜甫多处于流沛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和“三别”…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结束了他伟大而艰难的一生。
李白和杜甫,一生都不容易,也许正是他们生活中的不幸,成就了他们的不朽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