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为中间宿主,穿山甲体内病毒与新冠病毒相似度达99?
穿山甲为中间宿主,穿山甲体内病毒与新冠病毒相似度达99?
据华南农业大学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穿山甲或为此次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那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先是进行了宏基因组检测对比,他们就惊讶地发现穿山甲的可能性是要更高一些的。于是,研究团队就把之前穿山甲的样本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测,就发现了和这次新型冠状病毒高度相似的病毒。
被分离出来的毒株和感染人体的新型冠形病毒的毒株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9%。于是,他们认为穿山甲有可能是潜在的中间宿主。
此前,许多研究团队也曾陆续发表过新型冠形病毒可能的宿主,比如:蝙蝠直接跨种传播,或者蛇。但事实上,穿山甲体内毒株的序列相似度要远超过蝙蝠,蝙蝠体内毒株的序列相似度仅有91%,而穿山甲则高达99%。
而蛇是爬行动物,不是哺乳动物,能感染蛇的病毒并不容易感染人类。相比之下,穿山甲同为哺乳动物,穿山甲体内病毒感染人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之前的几次大规模的疫情,比如:埃博拉、SARS、MERS中间宿主其实都是哺乳动物。
因此,仅仅从理论上来分析,穿山甲是潜在中间宿主的可能性也更高一些。但是,穿山甲到底是否就是潜在的中间宿主,还需要科研团队进行进一步的确定。可能你有疑问了,为什么穿山甲体内的病毒有可能会感染到人类呢?
这我们就要从病毒和宿主之间的关系说起。
宿主与病毒病毒是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生物,它们离开了宿主细胞只后,将不能展示出生命的一面,像是死了一般;但如果把它放在宿主细胞内,它就会展示出生命的一面,利用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和蛋白质,让自己生存、繁衍。
病毒颗粒非常小,比最小的细菌还要小,平时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它们,但它们却深深影响着我们。
我们知道,蝙蝠是公认的病毒自然宿主,蝙蝠因为特殊的身体机制,即使蝙蝠携带病毒,也不会引起它们生病。
但它们在自然界中会通过食物、粪便、抓咬等方式,把自身所携带的病毒传播到自然界中,此时如果被别的动物接触到,就可能导致自然界中生物感染该病毒。
但是,感染该病毒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生物体内需要有该病毒对应的受体。我们知道,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病毒,之所以只有少数一部分病毒能感染生物,是因为病毒想要入侵生物细胞,需要与生物体内的受体结合。
我们可以把受体看是守门人,想要通过此门,需要说对暗号。由于生物亲缘关系越远,基因相似度越低,所以每个生物体内有多种多样的暗号,这造成能说对蝙蝠暗号的病毒,并不一定能说对穿山甲的暗号。因此蝙蝠携带的病毒,并不一定能感染穿山甲。
但如果蝙蝠和穿山甲拥有相同的暗号,既拥有相同的受体,这将导致能蝙蝠携带的病毒,有可能感染穿山甲。
如果恰巧,人类拥有和穿山甲一样的受体,这将会导致人类接触带病毒的穿山甲后,有可能引起人类感染。
如果人类拥有和穿山甲不一样的受体,理论上,该病毒不会感染人类。
但是病毒是会变异的,由于它们的遗传物质是RNA,这使得他们变异速度非常快,假如有一个病毒在基因突变后,演化出能够说出人体受体的暗号,该受体就会让病毒进入到细胞中,这种也有可能造成人类感染。
此次病毒能通过人体的ACE2受体入侵细胞,由于该受体广泛存在于人体鼻粘膜、口腔以及眼部等位置的细胞,而这些位置又暴露于空气之中,所以该病毒能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穿山甲之殇此次病毒和17年前一样,都是病毒通过野味传递给人类,上一次是果子狸,这一次可能是穿山甲(还需要再考证)。
或许17年前发生在果子狸身上的事情,又将会发生在穿山甲身上,然而穿山甲已经经不起这样的打击了。
在我国传统医学里,穿山甲被认为有大补的功效,认为它的肉可以治疗肾虚,还可以治风湿,它的鳞片有催乳等多种功效。
然而据科学家提纯分析,穿山甲的鳞片营养价值和指甲盖相同,穿山甲肉也没有至于肾虚以及风湿的功能,从医学上来看,穿山甲没有一丝药用价值。
然而由于民间的刻板印象,已经造成了穿山甲被大规模捕杀,中国穿山甲在过去已经减少了90%以上,而幸存的穿山甲依旧面临着大规模捕杀、栖息地破碎等危险,目前我国境内的穿山甲早已在1995年商业性灭绝。
尽管如此,我国仍然从其他各国走私穿山甲,这直接导致穿山甲濒临灭绝。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当中,我们熟悉的大熊猫目前处于易危,而穿山甲属于极危,这是比大熊猫绝种风险还要高两个等级。
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为了让病毒不再从动物传播给人类,也为了保护这些美丽的小动物们,我们能做的,就是拒绝野味,拒绝滥杀捕杀。
如果穿山甲真如消息所说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
大家好,我是一名内科医生,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民动员,全民参战,指的就是“防疫战”,然而可笑的是,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很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瞬间又把野生动物推向了风口浪尖,网友们都纷纷表示,这个锅又让野生动物给背了,其实说到底,还是人类的过错,有些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吃穿山甲、果子狸、竹鼠等野生动物,实在是令人发指,接下来我就和大家谈谈“穿山甲”是怎么回事!!
为何这次“穿山甲”被推向了风口浪尖?①在2020年2月7日上午11时,华南农业大学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关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的就是“穿山甲”的研究情况。
②通过科研人员的研究发现,本次人类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很大可能是来源于野生动物,这一点从早期诊断的病例中都有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后续检测标本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得到印证。
③经过研究,穿山甲中β-冠状病毒的阳性率为70%,基于这一点,随后在进一步的病毒分离鉴定中发现是典型的冠状病毒颗粒结构,最终通过病毒的基因组分析后发现,分离的病毒株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如下图:
④正是基于这一重大的研究,研究人员推测此次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和17年前的 SARS病毒一样,可能是来源于“蝙蝠”,但是这次由武汉最先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刚好是在冬季,这时候中华菊头蝙正在冬眠,而且蝙蝠感染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这中间就需要一个中间宿主来了解蝙蝠和人,像17年前的SARS考虑是果子狸一样,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会不会是穿山甲呢?咱们拭目以待!
如果这次的中间宿主是穿山甲,那病毒可能是怎么来的?①大家也看到了,这是可能的情况,所以目前看来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自然界中有无数种可能。我拿SARS病毒的源头蝙蝠来讲,原始宿主就是它,它所携带的冠状病毒感染了果子狸,而某些贪吃的人类把果子狸送到了餐桌上,最终导致了那场疫情的发生。
②穿山甲的生活习性:筑穴:穿山甲平时独居于洞穴之中,只有繁殖期才成对生活。与洞穴生活相适应,穿山甲有爱清洁的习性,洞穴的结构也很有讲究,常常随着季节和食物的变化而不同,一般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夏天住的,叫做夏洞,另一种是冬天住的,叫做冬洞。 活动:穿山甲多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昼伏夜出。
③个人推测:蝙蝠正在山洞里冬眠,而穿山甲也是居住在山洞里面,那既然居住在一起就很有可能感染到蝙蝠身上的冠状病毒,本来这也相安无事,偏偏人类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很多人迷信于穿山甲的药用、滋补价值,所以抓到以后进行贩卖、宰杀等,而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刚好又会售卖这种野生动物,所以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这个冠状病毒就通过中间宿主传染到人身上了。
综合总结目前也无确切的证据证实穿山甲就是中间宿主,所以很多都在推断、猜测中,不论中间宿主是哪个物种,都应该立即放下屠刀,尊重自然,拒绝食用野味,拒绝侵占野生动物的生存领地,让人与野生动物、自然和谐相处!!!
作者寄语: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为大家进行健康科普,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如果有帮助,就帮我点个赞,谢谢大家支持!
如果穿山甲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
如果穿山甲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那么病毒可能是怎么来的?
病毒人们看不到,摸不着,更是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病毒给人类带来的疾病却不少,超过七成的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基因核酸和一层保护性蛋白组成,正所谓大自然无奇不有,病毒不能独立的生长繁殖下一代,必须寄生在易感动物或者人的活的细胞内,借助细胞的能量系统和代谢系统,提供病毒所需要的能量和酶或者其他的物质,病毒不断完成复制繁殖下一代,病毒可以出现大量复制繁殖,动物不仅可以为病毒提供复制繁殖的场所,还可以为病毒提供短暂的或者长期的住宿。
提问中提出来的是如果穿山甲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那么新型冠状病毒可能还有最开始的自然宿主,可能是某一种动物,这种动物和新型冠状病毒共处一室,相安无事,这种动物也为病毒提供复制繁殖的场所,这种动物通常被称为自然宿主,自然宿主通过某些传播途径传播给中间宿主,新型冠状病毒在中间宿主体内可以复制和发生变异,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而传播给人,病毒又在人和人之间发生传播。
到目前为止,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和中间宿主依然在寻找之中,如果找到,就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传染源,并可以通过研究病毒在自然宿主和中间宿主的特性、致病机制,可以用来指导治疗新冠肺炎的患者或者研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来预防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