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打一成语,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翻车?
分析打一成语,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翻车?
三番两次 中文发音: sān fān liǎng cì。
成语解释:屡次,多次。成语出处:元 - 张可久《天净沙 - 春情》曲:“一言半语恩情,三番两次丁宁。” 成语造句:高阳《胡雪岩全传 - 红顶商人》:“三番两次,牵缠不清,以至于搁下好多正事不能办。” 成语使用:作状语;形容反复多次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近义词:三番五次、两次三番、二次三番 英语翻译:time and again成语书名有哪些?
成语的书有很多,推荐以下几本:
1.《成语密码》:生活中常用的成语,我们大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妙趣横生地解析成语中蕴藏的文化密码,新鲜、有趣、长知识!
为什么已婚女子称“太太”?
为什么才高称“八斗”?
为什么行医称“悬壶济世”?
是什么手艺“巧夺天工”?
是谁的肝肠寸寸断?
看似平常的成语,却蕴藏着迷人的文化密码。
《成语密码》之旅,从封底开始……
200余条成语的前世今生与来龙去脉,世间百态、风物人情、趣闻逸事、诗词歌赋尽在其中,多角度展现成语中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情怀。
“成语小话”“奇思妙想”“看图猜成语”等小栏目,近300条成语挑战你的智慧与想象力,体验解密成语的意外之喜。
双色设计,独具匠心;布纹书签,雅致且美。
2.《新华成语词典》:中国成语词典领导品牌,销售超过500万册,荣获第五届国家辞书奖。
《中国成语大会》官方唯一指定工具书。
收词10000余条,增收大量古今常用成语及新近产生的成语,涵盖古今常用成语。
全面检查、改进释义,说明褒贬色彩,指出特定用法。
核查书证,补充及更换部分更典型、更恰当的书证,充分体现成语的时代性和使用特点。
调整语源阐释方式,增加“语本”体例以表明成语定型之前的语源。
以常用常见和兼顾语源为原则,对部分主副条进行调整。
词典采用双色套印,条目释义部分用蓝色楷体表示,更清晰、美观。
3.《新华成语大词典》:历时八年编成出版,一部大型原创成语词典。
大型成语词典,收词条26000条左右,约400余万字词典。以“实用性”、查考性、资料性”为编写宗旨,所收条目包括常用成语等。
释义精当准确,说明褒贬色彩,指出特定用法。
语料翔实,梳理成语的源流演变和历史发展。
例证丰富,体现成语的使用特点和时代气息。
十分注重梳理成语的源流演变及发展。首先是溯源,然后由源及流,利用古代文献资料来追溯成语的源头,利用近现代文献来探索成语的流变。其次是厘清成语在结构形式上的变异,慎重处理成语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变体。
4.《汉语成语小词典》(第6版):收录最常用成语4600条,特别适合中小学师生和一般语文工作者使用,深受读者欢迎的畅销书之一。
在第五次修订本的基础上由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全面修订重排。
由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语言班同学集体编写,并经著名语言学家魏建功、周祖谟审订。
释义明确标注比喻义、形容义及褒贬色彩等。对疑难字词特别加以注释和辨证。
5.《汉语反义成语词典》:精选了1700多对精辟而实用的反义成语,引例古今兼收,具有文学欣赏性,适合广大学生和对中国语言文化感兴趣的人使用。
6.《成语误用辨析200例》:误用、滥用成语怎么办?为什么会错?怎么样才能用对?理解和运用这条成语要注意些什么?
本书所选200条成语都是媒体中误用频率较高的,取自近期主要报刊和主要网站。
7.《学生漫画成语故事》(共4册):甄选常见成语,摹绘精彩漫画,讲述生动故事,传承成语文化。军事战争、历史谋略、人物传奇、逸闻哲理,分类讲述成语故事。
违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及俗语?
(1)抱薪救火 (2)火上浇油 (3)生吞活剥 (4)生搬硬套(5)张冠李戴 (6)东施效颦 (7)邯郸学步 (8)粗枝大叶(9)草木皆兵 (10)画蛇添足 (11)人云亦云 (12)纸上谈兵
(13)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14)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15)千人一面 (16)依葫芦画瓢(17)以偏概全(18)一刀切(19)囫囵吞枣(2)形式主义(21)千篇一律
分析问题源头的成语?
1、刨根问底[ páo gēn wèn dǐ ]比喻追究底细。
出 处: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二:“一辆汽车碰在一株老树上,并没伤人……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
例 句: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2、追本溯源[ zhuī běn sù yuán ]本:根本;溯:探求。 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
出 处:石三友《金陵野史·圆明园与基泰工程司》:“说到这八座模型,追本溯源,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时的总长朱启钤。”
例 句:~,对仗不是文人创造,而是从民歌中得来的。
3、寻根究底[ xún gēn jiū dǐ ]追求根底。 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出 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刘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例 句:王浩同学勤学好问,遇到难题总要~,非搞清楚不可。
4、顺藤摸瓜[ shùn téng mō guā ]摸:寻找。比喻按照某个线索查究事情。
出 处《人民日报》1982.6.30:“由此顺藤摸瓜,很快破获了这起盗窃案。”
5、沿波讨源[ yán bō tǎo yuán ]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出 处:晋·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6、蔓引株求[ màn yǐn zhū qiú ]顺蔓寻根。比喻一网打尽。
出 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奉命今将逆党搜,须得你蔓引株求。”
7、剥茧抽丝[ bō jiǎn chōu sī ]比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出 处:朱光潜《艺文杂谈·谈对话体》:“疑难是思想的起点与核心,思想由此出发,根据有关事实资料,寻求关系条理,逐渐剥茧抽丝,披沙拣金。”
8、追根究底[ zhuī gēn jiū dǐ ]追究根底。 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出 处:洪深《飞将军》:“你们这些做新闻记者的,就是喜欢这样追根究底地问。”
例 句:学习上~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分析表达效果的词语有哪些?
颇具特色,显著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