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资源建设推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

2025-09-10 03:04:00 19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将“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作为一项重要改革任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文化数字化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图书馆作为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如何在数字化时代通过数字资源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图书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所谓数字资源建设,是指图书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纸质文献、音视频资料、出版物等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可供网络访问和共享的数字资源体系。图书馆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不仅能使优质资源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得以共享和广泛使用,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而且有助于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布局未来,加强顶层设计。战略规划关乎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方向与目标,直接决定了资源能否得到高效利用以及服务质量能否得到持续提升。一是要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数字资源建设规划。既要考虑资源的种类、数量与质量,也要关注资源的更新频率与维护成本,还需结合图书馆自身的定位、特色与读者需求,提高数字资源建设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二是深化资源管理。实施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使数字资源格式统一、内容准确、描述清晰,便于读者检索与使用;根据资源的利用率、读者需求与成本效益等因素,合理分配与调整资源,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三是强化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积极争取政府与社会资源的支持,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申请科研项目等方式,为数字资源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制定经费使用与监管政策,建立经费审批与监督机制,定期评估资金的流向和效益,确保资金得到高效利用与合规管理。

智慧赋能,构建技术平台。打造高效、智能、便捷的技术平台,对于提高服务效率、增强读者体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价值。一是打造数字资源管理系统。运用先进的存储与处理技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资源的存储容量与访问速度,开发智能分类、快速检索与自动更新等功能。二是打造多元化服务平台。开发移动应用、社交媒体服务、在线学习平台等,设立便捷的服务入口,满足读者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积极探索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在服务平台中的应用,引入人工智能,提供个性化资源推荐与定制化文化服务。三是持续优化读者体验。读者体验是衡量技术平台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图书馆应始终将读者体验放在首位,引入读者反馈机制,及时收集与处理读者的意见与建议,同时根据反馈情况对平台进行迭代升级。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确保馆方和读者的信息安全。

质量为先,丰富文化资源。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应秉持“质量为先”的理念,激活“源头活水”,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一是加强资源的多元采集与深度挖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拓展资源采集渠道,丰富资源类型。比如,采购国内外优质的数字图书、期刊、数据库等资源,打造包括地方历史文献、民俗文化资料等内容的特色数字资源库等。二是加强版权管理与合规使用。具体而言,可与版权方建立合作关系,获取资源的合法授权;通过设置访问权限、限制下载数量等手段,确保资源的合规使用,防止资源的非法复制和传播等。三是加强质量评估与资源监控。制定资源质量评估标准,引入专家评审、用户反馈等机制,定期评估资源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并建立资源维护与更新机制,鼓励读者参与数字资源建设,形成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良性互动。

以人为本,促进服务创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数字资源建设,应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明确“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的服务导向。一是提升读者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读者有效利用数字资源、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与实现创新的关键能力。图书馆应开展提升信息素养的相关公益活动,增强读者对数字资源的理性认知,掌握信息检索与利用等基本技能。二是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探索建立虚拟参考咨询与智能问答系统,通过在线聊天机器人为读者提供即时、便捷的服务与咨询体验。三是提高馆员专业素养。定期组织关于数字资源管理、数据分析、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并营造学习氛围,为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携手并进,强化合作共享。数字化时代下,合作共享与协同发展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主题。加强合作能够使图书馆汇聚多方力量,共同推动数字资源建设。一是构建合作网络。积极参与区域图书馆联盟,并与国内外其他图书馆、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合作,构建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立跨系统的资源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通互联。二是参与文化传承。图书馆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应深入挖掘与展示地方文化资源,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处理与存储。三是拓展国际交流。主动了解国际数字资源建设的最新动态与技术发展趋势,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技术手段,提升自身资源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周 青 作者单位:江西省图书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