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雏菊”实践团专项活动多维赋能少年儿童成长
近期,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雏菊”关爱少年儿童暑期实践团聚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综合素质培育,在蚌埠市蚌山区沁雅社区、蚌山区第一社区及龙子湖区工农小学,分层开展“对家暴说不”未成年人权益科普、少先队“青春环保行”及校园模拟法庭三项专项实践活动。活动累计覆盖6-14周岁青少年儿童300余人次,通过专业化、场景化的实践形式,将法治启蒙、环保理念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
沁雅社区:聚焦家暴防治 筑牢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防线
8月6日,“雏菊”实践团在蚌山区沁雅社区活动中心启动“对家暴说不”未成年人知识科普专项活动。实践团成员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核心依据,结合未成年人认知特点,构建“案例导入-法律解读-互动实践-长效跟进”的活动框架。
图为实践队员在宣讲。安徽网通讯员 摄
活动初始,实践团通过原创动画短片具象化呈现家庭暴力场景,以场景化代入方式,感受遭受家庭暴力后孩子身体、心理变化,引发参与儿童情感共鸣。随后,团成员围绕“家庭暴力的法律界定”“未成年人求助渠道”“家庭保护责任”三大模块,采用漫画手册、法条拆解等形式,系统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家庭保护的核心条款,明确“身体暴力、精神暴力、经济控制”等家暴行为的法律边界,并重点普及“12348”法律援助热线、社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学校心理辅导室等多元求助路径。
蚌山区第一社区:践行环保理念 构建少先队实践育人体系
8月7日,“雏菊”实践团联合蚌山区第一社区居委会,开展少先队“青春环保行”专项实践活动,以“理论宣讲+实地实践+游戏互动”的模式,推动环保理念融入少年儿童日常行为。
图为实践队员在进行绿化带清理。安徽网通讯员 摄
活动前期,实践团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完成活动区域勘察、环保物资筹备及流程设计,累计准备分类垃圾袋、环保手套等实践工具120余套,编制《青少年环保知识手册》50册,并开发“垃圾分类飞行棋”“环保标语拼图”等互动教具。活动当日,实践团首先进行环境资源法等有关法律介绍,重点突出我国现行政策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接着,40余名少先队员按“实践小组”划分,在团成员带领下开展社区环境整治行动,重点对社区主干道、休闲广场、绿化带内的生活垃圾、塑料废弃物进行清理,同步完成垃圾分类投放。实践过程中,团成员结合现场案例,讲解“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塑料污染危害”等环保知识,指导少先队员掌握垃圾分类标准与投放方法。
龙子湖区工农小学:模拟法庭实践 深化校园法治启蒙教育
9月11日,“雏菊”实践团在龙子湖区工农小学开展以“防治校园霸凌”为主题的模拟法庭专项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法律实践”的形式,提升少年儿童对校园霸凌的认知与应对能力。
本次模拟法庭选取了一起具有代表性的虚构校园言语及网络霸凌案例。学生们分别扮演了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证人及法警等角色。从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到法庭调查的激烈举证、质证,再到法庭辩论环节的公诉人与辩护人精彩交锋,最后到被告人陈述及合议庭宣判,整个“庭审”过程严谨规范、环环相扣。
扮演“公诉人”的同学义正辞严,控诉霸凌行为对受害者造成的严重心理伤害;扮演“辩护人”的同学则从情理法角度为被告人进行辩护,强调教育挽救的目的;而“被告人”的最终忏悔,深刻剖析了自身行为的错误根源,引发了全场师生的深思。同学们精湛的演绎和对法律程序的准确把握,赢得了在场嘉宾和师生的阵阵掌声。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安徽网通讯员 摄
截至2025年9月11日,安徽财经大学“雏菊”关爱少年儿童暑期实践团已完成三项专项活动的总结梳理,形成包含活动数据、案例分析、儿童反馈的调研报告1份,撰写专题宣传推文8篇,相关内容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蚌埠市部分社区宣传栏及合作学校校园平台传播,累计覆盖人群超2000人。团队负责人戴相龙表示,此次暑期实践活动是“雏菊”实践团践行“法治赋能+公益服务”理念的重要实践,未来团队将进一步优化活动形式,深化与社区、学校的协同合作,探索“线上法治课堂+线下实践活动”的融合模式,持续为少年儿童提供专业化、常态化的权益保护与素质培育服务,助力更多少年儿童成长为具备法治意识、环保理念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