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电子小报模板、手抄报【word格式可编辑】
曾经,在这样一个月朗星稀的深夜里,独
坐孤灯下,手执一卷,沏一壶香茗,快乐,就从读书开始。
古人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我则是:一日无书,饥渴难
忍。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必是看看昨晚没读完的书是否安好。
如果它在原地等待迎接我,我便向它们道早安。如果它们不见了,
我就心急如焚,害怕谁会
拿走了它们又不送它们回家。我就这样
像一只书虫一样不知疲倦地享受着我满坑
满谷的书,享受着读书
的快乐。读张爱玲,我重温着小时候同样有过的天
才梦;读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我陪她一同哭、
一同笑、一同
生气、一同欢乐;读余秋雨的
《千年一叹》
,我在厚重雄浑的尼罗河前仰望金字
塔,感悟古文明
的博大精深;每翻开一本
书,都翻开了一段崭新的旅程,我忘怀
了自己的酸甜苦辣咸,体验没有
过的别样滋味。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读文学经典惟一的目的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你坐
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
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达到心灵的契合,获得精神
的真正自由。坚持读下去,你会发现,你变了,像巴金老人说的那样,
“变
得更好”了。要读经典,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都
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
是通过经典的阅读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
育的基本途径就是
“读经典”
。人在受教育时期,例如中学时期,读什么书,不是小问题。像
鲁迅所说,胡乱追逐时髦,
“随手拈来,大口吞下”的阅读,吃下的“不是
滋养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
。其结果不只是倒胃口而已,
喝“酸酒”
、吃“烂肉”长大,是可能成为畸人的。鲁迅因此大声呼吁,要
给青年的阅读以正确的指引。提倡“读名作,读经典”即是一种导向:惟有
用前辈人所创造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下一代,才能保证他们成为巴老
所期待的“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