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醒醒,认清那些奢侈品的价格陷阱
昨天有闺蜜对我惊呼:“爱马仕还有这么便宜的包,我要买!”
她说的是爱马仕的Garden Party,$3275 ↓↓↓
她为什么觉得这个2万多的包便宜?因为她被爱马仕天价包包价格“锚定”了。
创纪录的$221000的爱马仕↑↑↑
先了解一个名词——“锚定”,在行为经济学中,是指我们第一次看到某个商品时它的标价,这个价格对我们此后购买同类产品的出价意愿会产生长期影响。
举个例子:大溪地的黑珍珠现在大家都知道是价格昂贵的珠宝,可70年代之前它是很少被人知道,并乏人问津的,那时候日本产的珍珠才是最好的。如果大溪地的渔民们拿它摆个地摊......
不过,幸好有个精明的经销商,他经过一系列公关,把它放到了著名的珠宝品牌Harry Winston的橱窗里展示,和一堆华丽丽的钻石、名贵宝石放在一起熠熠生辉,黑珍珠立马身价暴涨。
在这个案例中,一开始黑珍珠就和世界上最贵重的宝石“锚定”在一起,此后它的价格就一直紧跟宝石。
王佳芝是被之前遇到的“渣男”们锚定了,遇见易先生和鸽子蛋立马不淡定了↑↑↑
同理,我们一旦接受某一价格买了某产品,也就为这一价格所“锚定”,下次遇到同类商品,都会与这一“锚定”价格进行比较。
所以,几个月前Chanel调整全球售价,引无数顾客排队掏钱包,其实2.55还是那个2.55,甚至价格还是比欧洲贵一点,但大家被国内专柜的价格“锚定”住了,第一反应就是欢呼:“Chanel降价了!”
同理,Fendi的毛球凭什么卖$1450那么贵?就是一个毛球而已。
但它上市的时候就和Fendi 标价$3750的Peekaboo包包锚定在一起↓↓↓
如果你接受了Fendi毛球的价格,就会觉得它家可替换背带卖$1000,一、点、也、不、贵。
所以闺蜜要对爱马仕2万的里外全皮包包感恩戴德了。
我们再问自己一个问题:
今天有两件东西要买:钢笔、包包
在一家文具店看到目标钢笔,标价200元,然后同样的笔,15分钟路程以外的另一家店半价促销,多数人都表示愿意多跑15分钟省下这100元。
然后去买包包,标价6000元,另一家15分钟路程的店卖5900,你还会为了省这100元跑15分钟吗?多数人不会。
这时候,你唯一理性的考虑应该是,多花的15分钟,到底值不值100元?(如果你陷入了15分钟的纠结中,请回复056,收看“震惊!原来纠结真的会死人。”)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有人那么地能省会花。
此理论还能带来什么经验?
比如你参加一个以脱单为目的的男女趴体,如果你不大厚道的话,建议你带上一个同性朋友,外观特点和你基本相似(差不多的身材、打扮、印象),但要比你稍差一点点。如果你能言善辩,妙语连珠,就带个不如你反应机敏的。
因为你想吸引的人很难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对你做出评估,你带来的朋友就不幸充当了这个“价格诱饵”。
所以,姑娘们第一次约会时,要背你最贵的包,这样他对你消费标准也会“锚定”在这,你以后再买贵价包他也觉得很正常了。当然,前提是别被吓跑。
所以表姐和十元约会时,才要不停地炫包吗?
结论是:要做个理性的人,是多么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