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写代码?软件测试岗是你进入高薪IT行业的垫脚石
“我数学不好,学不会代码”“一看到满屏英文代码就头疼”“听说IT行业要天天敲代码,我肯定不行”——如果你也有这些顾虑,却又想进入高薪的IT行业,那软件测试或许是为你量身定做的“敲门砖”。
今天就来揭秘:为什么“不想写大量代码”的人,反而更适合做软件测试?以及,哪些测试岗位真的“几乎不用写代码”?
一、这些测试岗位,真的“不用大量代码”
(一)功能测试工程师:IT行业的“文科岗”
功能测试是软件测试的“入门级岗位”,核心工作是“验证软件功能是否符合需求”,就像“软件质检员”——你只需要按流程操作软件,记录哪里不好用,不需要写代码。
比如测试一款外卖APP:
打开APP→选餐厅→加购商品下单支付,全程都是点鼠标触屏
发现选餐时滑动屏幕会卡顿,记录下来,描述清楚在什么手机型号、网络环境下出现,就算完成工作。
功能测试用到的工具(如Postman、禅道),操作界面都是图形化的,像用Word一样简单。比如用Postman测接口,只需要填“网址、参数”,点“发送”,不用写一行代码。
企业招聘功能测试时,大多要求“会设计测试用例、会用基础工具”,很少提“编程能力”。我们统计了100家企业的招聘JD,只有12家要求“了解Python基础”,且注明“会基本语法即可”。
(二)用户体验测试工程师:靠“感觉”吃饭的岗位
这个岗位更有意思——不需要技术,只需要“站在用户角度挑毛病”。
比如:
测一款社交的发布动态功能,你觉得选图片的按钮太小,单手操作点不准,这就是一个用户体验缺陷;
测一款理财,发现收益计算方式写得太复杂,普通人看不懂,也是一个有效缺陷。
这类岗位完全不用代码,更看重“同理心”和“表达能力”。很多企业会招“非IT专业”的人来做,因为他们没有技术思维的束缚,更能代表普通用户的感受。
(三)兼容性测试工程师:“点点点”就能完成工作
兼容性测试的工作是“在不同设备上测软件是否正常”,比如:
同一款,在华为、苹果、小米手机上是否都能打开;
在Chrome、EdgeSafari浏览器上,界面是否变形。
测试时,用“云测试平台”(如Testin)批量运行软件,自动生成报告,你只需要看“哪台设备出了问题”,不用写代码。
这个岗位的核心是“熟悉各种机型、系统版本”,技术门槛很低。
二、为什么“不想写代码”的人,反而更适合做测试?
(一)测试的核心是“找问题”,不是“写代码”
软件开发的核心是“造东西”(需要代码),而软件测试的核心是“挑错”(需要细心和逻辑)。这就像“盖房子”:开发是“砌墙的工匠”,需要精准的技术;测试是“验房的质检员”,需要火眼金睛。
很多“怕代码”的人,反而有测试需要的独特优势:
文科生:文字表达能力强,写的缺陷报告条理清晰,开发容易看懂;
设计专业:对UI、配色敏感,能发现按钮对齐”“字体大小”等细节问题;
客服/销售:懂用户心理,知道用户最可能在哪一步抓狂,测试用例更贴近实际。
我们学员中有个学汉语言文学的女生,代码一窍不通,但写的测试用例被开发称为“最易懂的报告”——因为她把“接口超时”描述成“就像打电话没人接,响了10声还不挂”,开发一看就懂。
(二)“低代码”测试工具越来越普及
现在的测试工具越来越“傻瓜化”,很多以前需要写代码的工作,现在点点鼠标就行:
自动化测试:以前用Selenium要写Python脚本,现在用“低代码平台(如MeterSphere),拖拖拽拽就能生成自动化用例;
性能测试:Jmeter以前要手写“BeanShell脚本,现在有现成的模板库,选一个电商秒杀模板,改几个参数就能用。
企业也越来越倾向“低代码测试”,因为效率更高。我们合作的一家互联网公司说:“现在招功能测试,更看重‘能不能在1小时内找出10个用户会遇到的问题’,而不是‘会不会写自动化脚本’。”
(三)行业需求大,入门岗位多
软件测试人才缺口达30万,其中70%是功能测试、用户体验测试等“低代码岗位”。企业招不到人时,会降低要求:
学历:很多企业放宽到大专,甚至高中(前提是会基础测试);
专业:不限专业,我们学员中有学护理、会计、幼师的,都顺利就业了;
经验:接受零基础,只要能证明会设计用例、会用工具。
对比“开发岗”——招初级开发几乎都要求“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会Java/Python”,测试岗的门槛简直是“白菜价”。
三、3个“零代码基础”学员的逆袭故事
(一)幼师小陈:从“带娃”到“测母婴APP”
小陈做了5年幼师,工资3000,想转行又怕学不会技术。听我们说“功能测试不用代码”,抱着试试的心态报名。
她最大的优势是“懂母婴用户”:
学测试用例设计时,别人测婴儿辅食推荐功能只看食材搭配对不对,她还会加有没有标注过敏提示步骤是否适合新手妈妈;
实战项目测母婴社区APP”,她发现晒娃照片的裁剪功能,默认把宝宝脸裁掉了”——这个问题连开发都没注意到,因为他们没有带娃经验。
结业后,她入职一家母婴科技公司,工资7500,比做幼师时高了一倍多。她说:“现在每天测的都是我以前带娃时用的软件,感觉很亲切,一点不觉得是在做‘技术活’。”
(二)会计小李:用“查账思维”做测试
小李做会计时天天和“数据准确性”打交道,转行测试后,把“查账的严谨”用到了工作中。
测一款财务软件时,别人只看“计算结果对不对”,她会:
查数据来源是否合理(就像查账时看原始凭证);
看异常情况处理(比如负数金额是否标红提醒,就像查账时对异常分录的敏感);
核对报表勾稽关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衔接)。
她完全不用代码,却成了团队里“找数据错误”最厉害的人,工资10k,比做会计时高了60%。
(三)设计小张:靠“审美”拿到测试offer
小张学平面设计的,代码一窍不通,但PS用得溜。他转行做UI测试,简直如鱼得水:
测APP界面时,他能一眼看出按钮阴影角度不对字体间距不一致
用像素对比工具(不用代码)对比设计图和实际界面,精确到差2个像素
写的缺陷报告附标注截图,开发一看就知道怎么改。
他面试时,带了一本“UI缺陷合集”,里面贴满了他发现的“对齐、配色、字体”问题,当场被录用,起薪9k。
四、“零代码”入门测试的3个步骤
(一)先学“测试思维”,再碰工具
别一上来就急着学工具,先搞懂“怎么找问题”。推荐从“用户视角”练起:
每天用一款,强迫自己找3个问题(比如微信的‘拍一拍’不能撤回,是不是个缺陷?);
把问题分类:功能问题(按钮点了没反应)、易用性问题(步骤太复杂)、异常问题(断网时崩溃)。
我们培训班的“每日找茬”活动很受欢迎:学员每天在群里发自己发现的APP缺陷,老师点评“这个问题是否有价值”,2周就能培养出基本的测试思维。
(二)学3个“零代码工具”,足够应付面试
不用学太多,会这3个就行:
禅道/TestRail:记录缺陷的工具,像写博客一样填标题、描述、截图,纯图形化操作;
Postman:测接口的工具,填网址、参数点发送,看响应结果是否正确,不用代码;
Excel:写测试用例的神器,用表格列序号、测试场景、预期结果,会基本的筛选、排序就行。
这3个工具,花3天就能学会基础操作,足够应对初级测试岗的面试。我们有个“工具速通课”,3小时就能教你用Postman测通一个登录接口。
(三)用“小项目”练手,积累“能说的案例”
找一个简单的软件(比如“豆瓣读书”“网易云音乐”),完整测一个功能模块(比如“添加书单”“创建歌单”),然后:
写50条以上测试用例(用
5个以上缺陷(用禅道记录);
写一份测试总结,说清楚测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建议怎么改
面试时,把这些拿给面试官看,比说“我会Postman”有说服力10倍。我们的学员大多靠“自己做的小项目”拿到第一份offer。
五、我们如何帮“怕代码”的学员快速入门?
(一)“去代码化”的课程设计
我们的课程对“怕代码”的学员非常友好:
前个月完全不学代码,只讲测试用例、缺陷管理、功能测试
工具教学用比喻法:把接口比作快递站,把参数快递单,避免技术术语;
实操练习全用图形化工具,比如用“MeterSphere”做自动化,拖拖拽拽就能生成脚本,不用写一行代码。
有个学员说:“以前看到‘API’‘HTTP’就头晕,老师说‘你就当是在填快递单’,一下子就懂了。”
“用户思维”专项训练
我们专门培养“非技术优势”:
开用户体验课,教你怎么从颜色、字体、步骤挑毛病;
做跨专业组队:让学设计的带学会计的,互相分享你的专业能发现什么问题
实战项目分技术岗和非技术岗:怕代码的学员专注功能、体验测试,不用碰自动化。
(三)“零代码就业包”服务
我们为怕代码的学员准备了“定制就业方案”:
简历优化:突出非技术优势“3年客服经验,擅长从用户角度发现问题
面试辅导:教你说我虽然不会代码,但我能帮公司减少用户投诉,用缺陷案例证明自己;
企业内推:对接急招功能测试的企业,这些企业更看重能干活,不卡代码技能。
六、IT行业不只有“敲代码”一条路
很多人被“IT=写代码”的刻板印象吓退,却不知道测试岗位为“怕代码”的人留了一扇门。
功能测试、用户体验测试、兼容性测试……这些岗位不需要你懂算法、会编程,只需要你:
有耐心,能重复做一件事(比如测100次登录);
够细心,能发现别人忽略的细节(比如按钮差1像素没对齐);
会表达,能说清问题在哪、怎么重现
如果你也想进IT行业,又怕代码,不妨试试软件测试——也许你会发现,这才是最适合你的“高薪赛道”。
我们的“零代码测试体验课”正在招生,3天时间,教你用Postman测接口、用禅道写缺陷,全程不碰代码。联系老师试听,看看你是不是做测试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