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头条号叫码上生活志?看完你就懂了
嗨,我是你们的新朋友,一个白天敲代码,晚上写碎碎念的码农。
最近朋友问我:“你头条号为啥叫‘码上生活志’?听着像技术号,又像生活号,有点好奇~”
今天索性和你们唠唠这个名字的由来——它不是拍脑袋想的,是我敲了十几年代码、攒了半抽屉生活碎片后,给自己的“小天地”起的名字。
“码上”:程序员的浪漫,藏在代码里的“马上”
我大学专业《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学编程时,总觉得“码”这个字特有意思。
敲代码叫“码代码”,写文档叫“码字”,连发个朋友圈都有人调侃:“又在码啥呢?”
后来工作了,每天和键盘、屏幕打交道,“码”成了最熟悉的动作。但慢慢发现,它不只是程序员的专属——
“码”可以是敲下一段解决bug的代码,也可以是记下加班时窗外的月亮;可以是调试程序时的专注,也可以是给ta发消息时反复删改的那句“晚安”。
所以“码上”对我来说,有两层意思:
一是“用程序员的习惯记录生活”——像写代码一样,把日常的碎片、突然的灵感、纠结的情绪,都“码”进文字里;
二是“马上记录”——生活像指缝的沙,加班到十一二点时的一杯热咖啡、周末爬山遇到的云海、和爸妈视频时他们欲言又止的关心……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我想“马上”写下来,别等它们模糊了再后悔。
“生活”:技术之外,我更想写点“不务正业”的事
刚工作时,我做过纯技术号:“分享算法干货!教大家用Python自动化办公!,Pythone如何写爬虫工具”等等。
但写着写着发现——
我会在调试代码到崩溃时,想起小时候和发小蹲在楼下打弹珠的耐心;
会在挤地铁时观察路人的表情,脑补他们的故事(像在写需求文档时分析用户画像);
会在旅行时对着山川发呆,突然想通“递归遍历”和“人生选择”其实有点像……
技术是我的工具,但生活才是我想分享的内核。
所以“生活”这两个字,是给所有“不务正业”的内容留的位置:
技术是骨架,生活才是血肉。我想写的,是一个程序员真实、鲜活、不完美的人生。
“志”:不是日记,是想和你交换的“生活观察”
最后是“志”。
一开始我想叫“码上生活记”,但“记”太像流水账了。“志”不一样——
查字典说,“志”是“记录、记载”,但更有“用心观察、有所思考”的意味。
我希望这个号不只是我的自说自话,而是“我和你一起记录生活”:
“志”是起点,不是终点。我想和同样热爱生活的你,把日子过成一本值得翻的书。
最后想说:这个名字,写给现在的我,也留给未来的你
从“码上生活”到“码上生活志”,多了一字,却多了份郑重——
我不再只是记录,而是想和你交换生活的温度;
我不再只写代码,而是想证明:技术人也能把生活写成诗。
如果你也好奇一个程序员的日常碎片,
如果你也想在理性世界里找到感性的共鸣,
那就点个关注吧~
我们一起“码”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