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查询骗局揭秘: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妈妈们出于对伴侣忠诚或个人隐私的好奇,轻信骗局广告而上当受骗的经历,通过支付费用尝试获取隐私信息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女人的第六感往往灵验得如同福尔摩斯,小梦深信自己的伴侣有出轨之嫌。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她试图通过查询“开房记录”,也就是宾旅馆的登记住宿信息,来寻找答案。

她在搜索引擎中偶然瞥见了“查隐私”服务的广告,心生好奇。她顺着广告中的微信号,成功添加了客服的微信。

在支付了定金、尾款,以及查询费和保证金等款项后,她殷切地等待着所需信息的到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并未收到任何回复,客服仿佛人间蒸发,杳无音讯。
小花在网上寻找到一位游戏陪玩,但二人之间产生了一些争执。为了弄清事情真相,她在搜索引擎中发现了“查定位服务”的广告,并点击添加了网页链接中的企业微信。

客服透露,通过手机号码进行定位,可以精准到具体地址,误差仅在两到三米之内。他们还展示了小花本人的实时定位信息,让小花对此深信不疑。

于是,小花陆续支付了软件安装费、功能使用费以及保证金等费用。然而,在付款后,她并未能获得所期望的定位服务。更令人失望的是,客服此后再无回应,微信消息石沉大海,而尝试登录的软件也始终无法打开。

骗局分析与手法
描述了诈骗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如发布虚假广告、持续索要费用和签订保密合同等手段实施诈骗。
事实上,那些以“定位服务”或“查开房记录”为关键字的广告,往往隐藏着诈骗陷阱。当受害人通过广告页面添加客服微信后,诈骗分子会逐步诱骗其缴纳各种费用,如“软件安装费”、“软件使用费”以及“保密保证金”等。然而,最终受害人往往一无所获,因为手机那端的诈骗分子根本不具备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被害人对隐私信息的渴望和急于求成的心理,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骗术。
发布虚假广告信息
诈骗分子会在搜索引擎中散布虚假的广告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包含诱人的关键词,如“定位服务”或“查开房记录”等,以吸引被害人。他们的目标是在广告页面上设置陷阱,诱使被害人添加其提供的客服微信。一旦被害人上钩,诈骗分子便开始逐步诱骗其缴纳各种费用,从而实施诈骗。
持续索取费用
在建立起初步的信任后,诈骗分子会利用多重身份,如客服或技术人员,不断要求被害人转账付款。他们通常会以提供服务为由,索取定金、软件使用费等各种费用,从而逐步加深诈骗的深度。
诱导签订保密合同
诈骗分子会利用精心设计的诈骗话术,诱导被害人签订保密合同并支付保密押金,同时要求删除聊天记录。然而,这些诈骗分子实际上并不具备提供定位服务和查询开房记录的真实能力。他们最初能给出的被害人本人的精准定位,纯属误导,因为被害人下载的软件后台可以查看到登陆地址。这不过是他们为了骗取信任所使用的小伎俩。最终,被害人不仅未能查到他人的隐私,反而可能泄露了自己的敏感信息。

如何避免受骗
提供了一些应对策略,包括提高警惕、冷静报案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等,提醒人们守住法律底线和边界。
警惕网页广告中的非法服务
在搜索引擎或推送广告中出现的定位找人、侦探、调查等页面,往往隐藏着精美的陷阱。若对方不断要求支付新费用,务必保持警惕,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冷静应对,立即报案并保留证据
面对此类诈骗,受害者往往因一时冲动而陷入陷阱。因此,保持冷静至关重要,务必在第一时间报警,并确保妥善保存所有相关证据。
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多了解防诈骗宣传,时刻保持警惕。这类案件的受害者往往年纪较轻,频繁接触网络,他们常常自认为不会上当受骗。然而,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任何年龄段和工作职业的人都可能成为目标,因此不能轻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都明确禁止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同时,《刑法》也明确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刑事责任。

务必守住法律红线
触碰法律底线者,必将受到严厉制裁!
务必恪守法律界限
触碰法律边界者,必将受到严肃惩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