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多种“聊天记录”查询骗局
为了探知他人的聊天记录,一名女子在上网时偶然看到了一条“代查隐私”的广告,好奇心驱使她按照指引添加了所谓的“客服”并下载了一个APP。对方声称,只需开通该APP会员,便能轻松获取到各种“隐私信息”。然而,吴女士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因此陷入了一场骗局。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吴女士决定尝试一下。她按照“客服”的指引支付了580元,成为该APP的会员。没过多久,对方竟然真的发来了一张疑似吴女士查询对象与他人聊天的截图。然而,当吴女士仔细查看截图时,却发现其中的内容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这让她意识到了自己可能上当受骗了。
然而,这张所谓的截图并未完整展示出与他人的聊天记录,只是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这让吴女士开始怀疑,是否需要再支付额外费用才能获取到完整的聊天记录。这种疑虑让她更加确信自己可能已经受骗。
1590元“解锁”费
吴女士在看到对方发来的“截图”后,便深信不疑,随即开始向对方账户转账。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对方竟以“转账未备注”为由退回了她的转账。吴女士并未察觉到其中的异常,再次进行转账,但对方再次以相同的理由退回。由于退款速度快且全额退还,吴女士并未察觉到任何不妥之处,这样的转账、退回操作持续了多次……直到最后一次转账后,对方却销声匿迹,吴女士这才如梦初醒。
正在吴女士陷入迷茫之际,佛山市公安局禅城分局祖庙派出所的反诈警辅人员及时出现,制止了她的进一步转账。在他们的提醒下,吴女士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入了骗子的圈套。幸运的是,由于劝阻及时,她卡内的70多万元得以保全。经过警辅人员的详细核查,吴女士共损失了1.6万元。目前,此案仍在侦办之中。
同时,我们也需警惕网络广告中的诈骗陷阱。骗子往往会通过网络发布各类虚假广告,如“诈骗追款”“隐私追查”“代办证件”等,企图吸引受害者的注意。此外,“代查隐私”行为更是违法,因为公民的隐私权受到法律的保护。然而,骗子常常以此为借口,试图从受害者那里骗取更多钱财。
“真实聊天记录”可能是假的!
骗子常常利用技术手段制作虚假截图,冒充“真实聊天记录”来骗取当事人的信任。
警惕“多次退款”陷阱!
骗子可能会通过“多次退款”来麻痹当事人,最终却以不退款或少退款的方式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手机号、姓名、聊天记录等均属于受法律严密保护的个人信息范畴。未经授权向他人出售或提供此类敏感信息,均构成违法犯罪行为。在上网时,若发现相关非法广告,请务必立即向相关平台进行举报。若不慎陷入骗局,请务必妥善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后续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