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家长看过来,一批参与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在公示!
交汇点讯 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记者留意到,日前南京市鼓楼区和玄武区政府网站,分别发布关于遴选第三方机构参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结果的公示。
值得一提的是,入选两区备选库的课后服务清单,多数与科学教育有关,其中一些更是由科技场馆提供支持。因而,此举也成为进一步拓宽中小学课后服务选择面、构建科学育人新常态的支点。






【相关链接】
关于中小学如何高质量开展课后服务、丰富延展课后服务的内涵,教育部2017年便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中小学校与校外活动场所联合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近年来,江苏也围绕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系升级,开展诸多实践探索。
2018年,江苏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省人社厅就联合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需要坚持发展学生素质,创新服务模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2021年,上述四部门再度携手,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对全省推进课后服务的时间、范围、课程、师资及保障措施等提出具体要求。强调课后服务必须突出育人导向,提供丰富课程,要根据学生和年龄特点、学段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等,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关于师资配备,指出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积极争取退休教师、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学生、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
目前,苏州各中小学已全面启动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这些服务不仅覆盖了全体学生,更注重个性化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

南京市秦淮区持续上新中小学课后服务“菜单”,区内学校立足学生兴趣与年龄特点,着重开设涵盖艺术、体育、科技、文学、心理健康等多领域的社团课程,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在徐州,中小学课后服务早已不局限于单一的作业辅导,而是持续建构集学习、实践、成长于一体的课程体系。眼下,徐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已累计开发包含艺术、体育、科技、文化等12大类课程逾4000余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睿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