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品管圈”管理:全面解析其开展方法与实施技巧

2025-11-01 21:05:58 6阅读

0# “品管圈”概述

“品管圈”是一种以集体智慧为基础的管理工具。它通过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集思广益以及对策的实施,遵循一定的步骤,旨在解决工作现场、管理和质量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或课题。

(一)品管圈的起源、定义与特点

“品管圈”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品管圈”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与休哈特博士的质量管理著作和戴明博士的统计方法课程密切相关。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正式创立并提出了这一概念。随后,“品管圈”在日本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其理念和内涵不断丰富。在中国台湾地区和大陆,这一管理工具也得到了广泛的引入和推行。如今,“品管圈”已成为医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品管圈”的定义

“品管圈”由Quality(质量、品质)、Control(控制、管理)和Circle(圈)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意为由一群工作环境相似、工作性质互补的基层员工组成的小组。他们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或达成特定目标,自主、自发地开展品质管理活动。

“品管圈”的特点

“品管圈”强调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员工的自动自发精神、集体智慧的运用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它具有普遍适用性、自主性、科学性、目标明确性、经济性以及持续发展性等特点。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秉承严谨科学的态度,“品管圈”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充分展现群策群力的力量。

(二)开展“品管圈”的目的与意义

提升员工参与度和归属感

通过“品管圈”活动,员工可以自主参与问题解决和品质改进的过程,从而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这种自主性的发挥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优化工作流程和质量

“品管圈”活动聚焦于工作现场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小组讨论和对策实施,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这对于提升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团队协作和沟通

“品管圈”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合作、集思广益,这无疑促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提升。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对于医院的稳定发展和持续改进至关重要。

开展“品管圈”活动的目的涵盖多个层面。首先,通过这一活动,员工能够得到锻炼,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它强化了对流程和过程的监控,进而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此外,开展“品管圈”活动还有助于营造尊重人性的组织氛围,促进团队内部的和谐与统一。更重要的是,这一活动能以点带面,推动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对于医院而言,推行“品管圈”活动意义深远。它不仅有助于发掘潜在的干部和优秀员工,还能培养员工独立思考和改进工作的能力。同时,通过这一活动,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得到提升,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从员工个人的角度看,参与“品管圈”活动也带来了诸多益处。员工有机会接受专业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受到重视,从而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此外,这一活动还促进了工作环境的改善和工作方法的优化,使流程更加顺畅高效。

“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步骤

开展“品管圈”活动,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步骤,包括选定主题、制定活动计划、设定目标、深入分析现状、详细解析问题、拟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实施与不断检讨、确认活动效果、将有效措施标准化,以及持续检讨与改进。这些步骤构成了“品管圈”活动的完整流程。

在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例如,在效果确认环节,需要判定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果有效,则进入下一阶段;如果无效,则需要返回到解析问题、拟定对策的环节,进行循环改进提升。

此外,活动的每个阶段都需要精心策划和执行。例如,在主题选定阶段,圈员们需要依据自己的工作场所或范围,通过投票方式选定一个需要改善的主题;而在标准化阶段,则需要对活动中的有效措施进行总结和固化,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这些步骤的实施,可以确保“品管圈”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推进,从而达到提升管理效率、改善工作环境、优化工作流程的目的。

1

“品管圈”的推行组织

“品管圈”的推行组织应包含辅导员、圈长和圈员三类角色。辅导员负责指导品管手法、提供建议并协调工作,通常由部门负责人或熟悉品管圈手法的管理人员担任。圈长是活动的灵魂人物,负责带领圈员参与各类活动、推进计划实施,并配合辅导员进行指导工作,可由基层骨干担任或通过民主推选、轮值产生。圈员则以自愿参加为原则,应积极参与品管活动,发挥个人特长,主动建言献策,并与其他成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若需在医院内广泛且系统地推进“品管圈”活动,应成立推行委员会、推行办公室等机构,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设立相关职位,如推广员、推广助手、联络员等,以确保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品管圈”的主要手法

“品管圈”活动离不开质量控制手法的运用。这些手法包括传统的老七大手法和新近发展的新七大手法。老七大手法侧重于问题统计分析及其后的改善工作,而新七大手法则更注重于问题发生前的思考分析和预防措施。

(三)“品管圈”的实施技巧

在实施“品管圈”活动时,主题选定是一个关键环节。选题应包含动词、名词和指标三个元素,明确活动的目的和可衡量指标。通过头脑风暴列出工作场所存在的问题或期望达到的目标,利用亲和图进行梳理,并进行集体讨论和评价,最终选定最合适的主题并阐述选定理由。这一步骤对于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选题时,应综合考虑上级重视程度、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及目标达成性等多个方面,通过全体圈员投票选出总得分最高的项目作为主题。同时,需避免选题过大或过小,以确保活动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在活动过程中,深入解析问题至关重要。可采用头脑风暴、鱼骨图和系统图等方法分析问题原因,并通过投票或要因选定表筛选出关键因素。利用柏拉图和查检表进行真因验证时,务必遵循“三现”原则,即现场、现物、现实,以确保验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此外,灵活使用管理工具也是活动成功的关键。医院可以组织相关培训,介绍各种管理工具的原理、特点和使用方法,以帮助圈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同时,制定切实有效的对策并确保其操作性强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策应周详计划、有序处置,并注意考虑可操作性、时效性和投入产出比等因素。

最后,成果输出是衡量“品管圈”活动效果的重要指标。组织者应积极推动成果转化与输出,如撰写论文、申报课题、推广交流等,以充分体现“品管圈”活动的真正价值。同时,关注评分标准也是确保活动公平、公正进行的关键环节。

随着“品管圈”活动在医院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圈组开始参与全国及省市级的品管圈大赛。成果输出作为衡量“品管圈”活动效果的重要指标,其价值不言而喻。然而,一些组织者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只关注问题的解决,而忽视了成果的转化与输出,导致成果展示形式单一,无法充分展现其深层价值。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鼓励在开展“品管圈”活动时,拓宽思路,尝试通过撰写论文、申报课题、推广交流等方式,推动成果的转化与输出。

对于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我们需特别关注选题的高度与深度,确保要因分析准确无误,真因验证遵循“三现原则”,对策拟定方法科学,实施规范有效。同时,无形成果的客观性和文字材料的制作水平也是评价的重要方面。

而对于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则需侧重选题的创新性和推广价值,准确判定QC品管步骤,发掘攻坚点,探究最适方策。在实施过程中,应规范有效,使达成率科学合理,有形成果真实可靠,无形成果规范客观。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推动“品管圈”活动的成果转化与输出,充分展现其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