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软件专利是否会葬送开放源代码?
分析:软件专利是否会葬送开放源代码?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6日 11:52 ZDNet China
ZDNet China 5月6日报道/ CNET News.com评论源码开放软件离濒临灭绝是否只有专利一步之遥?
许多人持这种观点,并指出了两大不祥之兆:软件专利的普遍存在以及知识产权所有者自愿挑战源码开放软件开发者。假若某人获得了Linux内核的关键特性的一项专利,那么这个人岂不可以通过诉讼来威胁业界,从而让整个源码团体都臣服脚下?如果如此的话,CIO

们还不早因微软和Sun而远离开放源码?
事实上,还不至于这么快。
诚然,源码开放软件和其它类型的软件一样也易于遭受知识产权侵害;SCO提起的耗资数十亿美元和IBM的Unix知识产权诉讼案就是一个明例。实际上,SCO的知识产权包括商业秘密,而这通常远不及专利权武器有力。这一诉讼案对Linux看来影响甚微,而专利所带来的威胁更是微乎其微。
作为经营策略,因许可版权税而向源码开放团体施加压力会引发众多争议。在产品广泛使用的情况下,突然提起知识产权问题对于吸引客户和合作伙伴而言都不利。许多分析人士认为,SCO诉讼案是一市场输家最后拼死一搏;在其1月31日结束的财务季度中,SCO批露了比预算的1800万美元净损失72.4万美元。
在Linux领域使用此种策略尤其显得不合时宜。
为了从别人的创新中免费受益,许多源码开放者放弃了自主所有权(以及传统的知识产权版权)。将税款强加于人将会动摇源码开放的基础。
请注意SCO选择的控告对象--既不是一个大的Linux用户,也不是产品提供商如红帽或SuSE,而是蓝色巨人IBM。其产权诉讼是相当昂贵的。从实际角度而言,加强知识产权相对形孤影单,而源码开放用户数量却庞大而且形形色色,而且他们总能够找到本土替代产品。此外,究竟能够从特定用户身上能够收回多少法定赔偿金仍是个未知数。
SCO诉讼案因焦点集中在事业秘密上而非同寻常。如多数事业秘密后院起火一样,该案件也源于合作关系分崩离析,SCO宣称对方滥用机密信息。这种情形在源码开放领域是相对少见的。种种迹象表明,未来的争论很可能是专利或版权--其中专利最有可能。
有两方面的理由:版权侵害的构成包括实际拷贝,因此独立开发人员很容易侵犯专利权;另外过去十年内软件版权保护的范围变得相当狭窄。
软件专利时常引发合法性争论,倒不是因为计算机程序和其它专利技术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软件专利是一相对新生事物。为了加强专利保护,美国专利及商标署需要进行全面的文献调查,而且只对那些“创新”产品赋予专利保护,--即与以前相比新颖而且不同者。这种方法对于软件领域仅是尝试。
专利局地文献调查主要集中于以前的专利,因为专利是大家所熟悉并易于接触的。但是以前的软件很少申请专利,因此这种调查就可能是不全面的。
无论何种理由,这些专利仍旧易侵受害;在侵权案中的被告方常可以根据该技术是否以前发表或出售而对该专利的有效性据理力争,--尤其是在授予专利时专利署对此一无所知的情况。源码开放团体常在技术上有丰富信息资源,从而在和软件专利的较量中轻易占据上风。
此外,一组开发人员还可以通力协作而迅速开发出一种非侵权软件。此类威胁加上高昂的诉讼费用、不确定的回报以及公众普遍拒绝对开放源码付费诸多因素,都将很可能使多数专利所有者望而却步。
数年来,标准制定过程的参与者们获取了这些标准相关的技术专利,然后向使用该标准的所有用户收取版税。WWW联盟决定自己之身其外。去年秋季,它出台了一项政策,要求软件所有者在免版权基础之上提供其知识产权。
几乎与此同时,Vignette的一个部门Epicentric,早期对W3C相关标准声称有专利权,也取消了其专利版税威胁。类似地,IBM去年称,它将对专利技术不寻求版税,包括一项适合电子商务的不同Web标准。
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公司在放弃甚至传统意义上的许可版税,给专利能否葬送源码开放添加了更多的变数。((编辑王丹)/贾俊峰译)
【评论】【应用软件】【推荐】【】【】【】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网上优惠学习各类英语,考研会计司法考试课程,免费试听
用周杰伦的GD88打给mm ^O^ 狂抽猛送,果然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