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占卦,用易经算卦的人准不准?

2024-05-28 10:28:45 64阅读

周易占卦,用易经算卦的人准不准?

不知道准不准。我们接触过的算命的不一定是懂易经的人,就算所有你接触的算命的人都不准也无法证明算命不准,因为可以说你还没碰到真正懂的人,是吧?

但是你老妈给你介绍的这些肯定是不准的,哈哈

周易占卦,用易经算卦的人准不准?

各位对于祖国流传千年的周易占卜文化如何看待?

《周易》创作初期的主体功能就是占卜,后来慢慢独立出哲学思想来,形成现在两派六宗的格局。

两派:象数派、易理派。

象数派:直承文王、孔子,以具体卦象与卦数阐明事理,取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之象,配合七八九六之用数,先觉宇宙之机变。象数派虽然没有占据易学统治地位,但一直是易学的主流。

易理派:由晋代王弼开创,影响深及两晋隋唐。他由老庄玄学入手解析周易,注重卦爻辞中的意义和哲理,属于一种抽象思维。

六宗:占筮、禨祥、图书、老庄、儒理、史事

占筮、禨祥、图书三宗属于象数派。

占筮宗:是传承太卜掌三易之法,即以五十根蓍草为工具的原始蓍草大衍筮法。

禨祥宗:开创于汉代孟喜,大成于京房,以坎离震兑为轴心,余六十卦为阵列;十二消息卦为主,余卦为辅,预知灾异祸福,是非常庞大的占筮体系。

图书宗:是北宋邵雍以陈抟所传的河图洛书体系配合周易象数阐明宇宙消息的派系,根基是河图洛书,故名图书宗。

老庄、儒理、史事三宗属于易理派。

老庄宗:是晋代王弼以老子、庄子的玄学思想注解《周易》的上下经形成的学院派,是易理派的总源头,历代研易之绝对主流。

儒理宗:是以北宋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为发端,经张载阐述易理,又经程朱理学渗透精要,成为宋以后的易理重要派系。

史事宗:是以《周易》原文中记载的史事来验证易理的派系,代表人物是宋代李光、杨万里。

与我们现代占卜体系最为接近的是象数派的占筮宗。

下面我们主要说属于象数派的占筮宗,也就是与生活中常说的占卜、算卦关系最近的派系。《周易》占筮根据时代演化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大版本,两个小版本。

周易占筮1.0版大衍筮法大衍

指宇宙天地演化模型,本版即《周易》书中记载的最原始的筮法。将象征天地总数(大衍数)的五十根蓍草挂起一根,使用剩下的四十九根依法随机分合,得到六个爻,自下而上组成一个卦,根据《周易》书中的卦爻辞直接判断吉凶,所见即所得(当然准确度还要看个人对卦爻辞的理解程度),这是正宗的太卜三易法,是《周易》的根源筮法,在很多史书如《左传》等均有大量记载。 大衍筮法的地位本无可撼动,但是它有两个致命的缺陷,一个是推演过程过于繁琐,一个是卦变机率不够高无法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社会活动。所以在大衍筮法的基础上出现了另一种复杂的形式,即焦氏易林。

周易占筮1.5Beta版 焦氏易

汉代焦延寿对《周易》重新整理推演,在原有的六十四卦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即六十四卦中,每卦各有六十四种变化,所以64的二次方等于4096。也就是说焦氏易中有4096种卦变,比原始的《周易》卦爻辞增加十多倍,而且每一种卦变都配上了文辞优质的断语,使用焦氏易变得更容易,预测的类目也更为广阔。但是焦氏易虽然条目众多,但是缺乏绝对核心的逻辑理论支撑,所以最终并没有发展为一成熟的筮法体系,不能算作一个完整的大版本。

周易占筮2.0版 京氏易

周易筮法有个划时代的人物,就是汉代的京房,他创造性地把《周易》六十四卦重新排序,将六十四卦分为八宫,每宫由一个纯卦统七个变卦。并重视卦爻的飞伏、往复、积算,形成极其庞大的策算体系,对灾异的预知被列为重点。京氏的出现是周易卜筮的重大转折,京氏的思想发展出一种绝对核心的筮法系统,即纳甲法。此后《周易》原本的卦爻辞在卜筮中被渐渐弃用。京氏易没有完整地流传下来,目前可见的只有三卷《京氏易传》可以窥测他的思想。京氏易是重大的易学革新,他精简了大衍筮法,在工具方面用三枚铜钱取代了五十根蓍草,增强了便携性、出卦效率和卦变机率,因此京氏易可以列为单独的大版本。

周易占筮3.0版 火珠林法

唐代出现一种革新的筮法,火珠林法。这套体系直承京氏易思想,可以说是京房遗法,但它精简掉了京氏易中最复杂的部分,保留了极其精要的部分。使用发展成熟的八宫卦变、五行生克、纳甲、飞伏等。并彻底抛弃了《周易》的卦爻辞,占卜的时候不再参考《周易》的原文,而是使用纳甲干支的五行生克系统进行吉凶判断,奠定了后来明清六爻预测学的基础。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初学者买了《卜筮正宗》之类的书之后,很奇怪为什么里面对《周易》的卦爻辞提都不提的原因,因为到了这个时候,筮法已经完全脱离了《周易》一书,只是将其中的六十卦保留下来作为观察事物变化的基础模型。火珠林法是对京氏易的高度提纯总结,属于全新的大版本,代表作《火珠林》。

周易占筮3.5版 六爻预测法

明清以来在火珠林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出一种更严密的筮法体系,对纳甲、世应、五行、六亲、神煞、空亡等规则的使用和事物的分类占断技法进一步强化,这基本也就是我们目前所流行的六爻预测体系,我们生活中所说的算卦,使用的就是本版的占筮法。

古代算卦书哪本准?

准与不准看你学的程度,学六爻预测可以看卜筮正宗,批八字可以看三命通会,渊海子平,灵活运用一些的就学梅花易数

怎样理解易经中六十四卦之六讼的字义?

《易经》中的《讼卦》,其中,“讼”的字义,和卦意是一致的,均是指“不亲而有争”,诉讼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并不一定是专指诉讼。

《易传》的《序卦》说: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 《讼》。

《易传》的《杂卦》说:《讼》,不亲也。

前者说,人们有了食物等供给,必然会发生争夺的事情。后者指明,讼的本质是不亲善,如果关系亲善,就不会争讼、争夺。 两者都把“讼”的卦意理解为“争”。不亲,即不合,不合就有争。

《易传》中专门解释卦辞的《彖》说: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它解释讼的卦意,和前面所说讼的字义相同,即为争讼。

延伸解释整个卦意的《象》认为,《讼》的卦象来看,是天在上,水在下,天和水,不仅不能相助,还互不相亲,争讼因此而发生。

讼卦整体上是关于争讼该如何避免和解决为中心,来组织卦爻辞的。争讼兴起的原因是人离开了天道,也没有顺从地道而发生的。《易经》认为,顺从天道,合于天道,就会得到吉利。争讼最好的应对方法是消除在争讼刚刚兴起之时。否则,即使争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功名利禄,也会不停地遭到没完没了的争夺。

从《易传》各个部分的解释,考察整体卦爻辞的含义,讼的卦意所赋予这个字的字义,就是争讼、争夺。

讼卦的中心思想是息讼,这恰恰和老子的不争思想是一致的。事实上,是老子继承了《易经》的理念,发展了自己的息讼思想。

周易和周公的区别?

区别在于:前者是书,后者是人。

《周易》又叫《易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典籍,有群经之首的美誉。它相传为伏羲氏所作,传至周朝初年,经周文推演丰富。再到战国时,孔子为《周易》作传加注,从而被儒家奉为经典。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之中《周易》就是其一。

周公,又名周公旦、叔旦。姬姓,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在周武王建立周政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周朝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