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黄历2023年最新版本黄道吉日,2023年4月12号农历是多少号?

2024-07-18 19:53:40 82阅读

万年历黄历2023年最新版本黄道吉日,2023年4月12号农历是多少号?

今天是二0二三年3月23号,农历润二月初一,从今天到4月12号有3月份8天,4月份12天,共计20天,那么农历过20天即润二月二十一。

大年初7是多少号?

大年初7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七天。中国的传统农历新年一般是在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而大年初7就是指从除夕算起的第七天。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除夕夜是全家团圆的时刻,人们会吃年夜饭、守夜等,纪念家庭的重要性和传承文化。在接下来的15天里,人们会互相拜年、赏花灯、放烟火等,庆祝新年的到来。大年初7则是节日气氛逐渐消退的时刻,人们开始逐渐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万年历黄历2023年最新版本黄道吉日,2023年4月12号农历是多少号?

2023年的农历三月十四是哪一天?

2023年阴历5月3号即农历三月十四号星期三,农历三月为小月,只有29天,最后一天三月廿九日即新历5月3日。农历除了大月小月之外,还有闰月,比如说2023年就是润二月,即有两个农历三月,农历大月三十天,小月29天,大月小月也不是固定的,算法非常复杂,都是通过列表计算得出的。

今年七月初十立秋?

今年的夏天异常热,眼看着七月初十就要立秋,可是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今年是个“闭眼秋”,酷热还要陪伴我们好久。

《管子》言:“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这句话中“阴气”指的是阴凉的意思,而“万物收”说的是庄稼和果实收获,在古代,秋季被喻为丰收之秋,同时气温也开始转凉。

但根据古人长期观察总结的经验,立秋的准确时间有着预示秋后气温寒暑的意义,因此古人就用“睁眼”和“闭眼”来预测秋后气温的变化,按照古人的说法,今年立秋则属于“闭眼秋”。

什么是“闭眼秋”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也就是说,立秋在农历中,越靠前,气温下降越快,而越靠后,炎热的天气还将继续,而今年的立秋属于后者,也就是“晚立秋”。

而关于立秋在什么时候,什么叫早立秋,什么叫晚立秋,都和太阳黄道有着绝对的联系。

黄道就是太阳在星空中行走的轨迹,黄道经过88个星座中的13个,除了蛇夫座的一小部分之外,从春分点所在的双鱼座数起,它们是:

双鱼座、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羯座、宝瓶座。

统称为黄道十二星座,又被称为12宫。

古人又把12宫分为24个点,每个点相差15°,这也就是360°÷24,而这些点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十四节气。

而立秋则位于狮子座(也有人称为狮子宫),此时的黄经在135°的位置,赤道纬度在16.377109°,赤道经度在137.477307°,而这个位置都会在每年的8月7日至9日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太阳系一直在运转,因此立秋并不是一整天,而是经纬度刚好到位置的一瞬间。

如果立秋交节的时间在午时之前,就被称为“早立秋”,也有人称为“睁眼秋”,如果立秋交节的时间在午时之后,则被称为“晚立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闭眼秋”。

“睁眼秋”和“闭眼秋”最大的区别从“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就能看得出来,“睁眼秋”是说立秋之后天气必然凉爽,早晚气温明显降低。

而“闭眼秋”是说虽然已经到了立秋,也表示秋天来了,但秋意还没有显现,仍旧持续炎热的天气。

根据民间经验,上午立秋,“秋老虎”跑丢,下午立秋,“秋老虎”猛扑。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

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至9月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因此,今年“闭眼秋”一定会让我们热得慌,然后要很长时间才能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什么是“大包伏”

“大包伏”又被称为“秋包伏”,其中伏表示的是三伏的意思。

古人早就对伏天有了定义,他们把夏至后的第三个十天叫做头伏,第四个十天叫做中伏,第五个十天在立秋后,也就是最后一伏。

而立秋和末伏的第一天相遇的话,就为“大包伏”,也称为“秋包伏”,表示离三伏天过去还有好多天,也就意味着今年的秋季会比较热。

三伏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干支历又称星辰历、甲子历等,是一种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古老历法,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

干支历的基本算法就是从立春至下一立春为一岁,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

其中,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形成六十循环的纪元法,而十二月建和二十四节气是其基本内容。

天干的数字有10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ǐ)。

地支的数字是12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交叉配合60次,故称六十花甲子。

每一伏都是以庚日为开始的,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的开始,如果立秋当天为庚日,也就是立秋与末伏是同一天,就为“伏包秋”,而秋后的第一个庚日都在立秋之后,就为“秋包伏”。

民间也有这样的依据谚语:“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很形象地体现了立秋和三伏天之间的气温情况。

结语: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

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代表了我们祖辈们的智慧,直到今天,依然决策着人们的生活行为。

而今年的“闭眼秋”,会让我们多热好长时间,一定要注意好身子。

农历3月21是公历的什么时候?

农历3月21是公历2023年5月10日

2023年5月10日 星期三

10 日

三月廿一

癸卯兔年 丁巳月 戊辰日

2023年5月10日(农历三月廿一),黄历显示这一天冲狗(辛酉)煞南。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