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三,神舟十四航天员回来后多久才能恢复正常生活?

2024-08-13 14:50:27 93阅读

四月十三,神舟十四航天员回来后多久才能恢复正常生活?

结束了为期183天的太空出差任务后,神舟十四号陈冬、刘洋、蔡旭哲三名宇航员已于4日20时09分,乘坐载人飞船成功着陆东风着陆场,回归地球生活。

神舟十四号是我国空间站组合体之一,6月5日10时44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通过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执行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二次飞行任务。

四月十三,神舟十四航天员回来后多久才能恢复正常生活?

酒泉发射

算下来,三名宇航员已在浩瀚的太空中工作和生活了6个月之久,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比如完成了首次在轨交接、开展了大量空间实验和技术试验、完成了三次出舱活动,更配合完成了问天和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

“三人组”圆满完成飞行任务后、在11月30日与神舟十五号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宇航员完成工作交接后,4日上午11时01分,载人飞船和空间站组合体分离成功,迈出了回归地球的第一步。

神舟十四和十五号乘组

9小时之后,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三人组出舱,状态良好。

平安“着陆”

古人云“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也侧面反映出失重环境下的工作和生活与在地球上是完全不一样的,难度和考验可想而知。

像我这样连坐个船都晕到七荤八素的人,很难想象太空生活的难度。

事实上,纵然宇航员是层层选拔出来的,也针对性的进行了大量的训练,但对在轨驻留6个月的三名宇航员来说,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依然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比如各器官都要去适用失重的环境,骨骼、心血管、肌肉,甚至精神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挑战和影响。

再比如,在失重的环境下,体液会头向分布,出现头痛、鼻塞等症状是再寻常不过的。

太空“漂浮”

那么三位宇航员回来之后,需要多久才能重新适应地球1G的重力并恢复正常生活呢?医监医保团队又会做哪些针对性的康复训练项目呢?

其实同样是在轨驻留183天,4月16日回归地球的神州十三号已经给出了答案,具体来说,康复训练包括以下几项,每个项目持续的周期是不同的:

其一,现在医监医保车上进行各项指标的护理,这个过程需要1.5小时左右

身体机能的恢复,在打开舱门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医监医保会先帮助宇航员调整体位、服下口服补液,为的是更好更快的让宇航员适应重力。

然后宇航员会被专人抬上一个抬送座椅,尽量避免在寒冷的环境中长时间的暴露,迅速送上医监医保车,随后在车上开展各指标的监控和护理。

医监人员

医监医保车是专门为宇航员设计的特种服务用车,一般是一人一辆,车上配备了各种医学监测仪器,而且空间可以达到12㎡左右,每辆车不仅配有专业医生,且微波炉、空调、洗漱用品等一应俱全。

在医保车上主要有两项工作需完成,一是工作人员会协助宇航员脱下沉重的抗压服,然后吃一顿朴素又有营养的饭菜以补充体力;二是对各项指标进行监测,比如血压、脉搏、心率、血氧等31项,对其身体状况做一个初步的评估和掌握。

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在1.5小时左右,是在从着陆场到前往机场的路上进行的,可谓争分夺秒,又不耽误接下来的医学恢复隔离。

橙色特种医监医保车

其二,专机飞赴北京,接下来正式进入隔离恢复期,这一过程至少需要4-5周时间

在医监医保车上初步完成对身体各项指标的监测和护理之后,接下来乘坐专机前往位于北京的医监医保中心,正式进入隔离恢复阶段。

隔离恢复阶段又分为医学隔离期和医学疗养期两个阶段,前者持续的时间是14天,而后者根据在轨时长和身体机能,一般在20天到30天左右,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

之所以把隔离恢复阶段分为两个阶段,是有“门道”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医学隔离期是完全封闭的,与外部环境进行完全隔离,不能与外部环境、外部人员进行接触,只能由特定的医学监护人员帮助宇航员进行重力适应、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方面的工作,让身体器官和各系统有一个慢慢适应地球1G重力的过程,同时也会介入心理辅导;至于医学疗养期,这个阶段就可以与外界进行接触了,同时运动和活动量也会相应的增加,活动量的增加同时会提高心血管的能力、提高肌肉力量,是机能恢复和储备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这4-5个周的隔离恢复阶段结束之后,宇航员的免疫系统、生物钟基本上就调整过来了,逐步走出失重的环境,身体各项机能也得到了初步的恢复。

神舟十三号返回时

其三,以上阶段结束之后,随即进入恢复疗养观察期,为期3个月左右

医学隔离和疗养两个阶段结束之后,随即转入恢复疗养观察阶段。

这个阶段与下一步的日常训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已经可以开始一些简单的训练,但还是以调养和观察为主,丝毫不能懈怠。

这个阶段非常的关键,能否把身体各项参数调整到飞天前的状态,以及能否继续执行接下来的飞天任务,关键看这个阶段的调养和观察。

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一般在3个月左右,当然,如果在轨驻留的时间相对较短,或者身体各项机能超预期的恢复,那么也可以适当的缩减。不过类比同样在轨183天的神舟十三号,这次神舟十四号的三名宇航员估计疗养观察期也会在3个月左右:

神舟十三号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名宇航员今年4月16日正式进入康复期之后,直到6月28日在北京航天城媒体见面,算下来已经过去了74天。

这次也不例外,183天的在轨驻留时间平了神舟十三号的在轨记录,所以类比十三号,我们能公开与神舟十四号陈冬等3名宇航员见面,最短也得两个半月之后了。

十三号乘组见面会

其四,以上步骤全部完成之后,正式投入日常训练,大约需半年的时间

上述所有阶段的康复、疗养和观察,其最终目的都不是简单把身体各项机能都调整到普通水平上,而是要调整到能继续承担飞天任务的更高水平上。

举个例子讲,景海鹏和聂海胜两位宇航员都曾经“三入太空”,景海鹏曾入选神舟七号、神舟九号飞行组,2012年46岁的他又与刘旺、刘洋一起乘坐神舟九号飞船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个人三次执飞,均圆满完成了任务。

聂海胜更不得了,他的第三次飞行任务是在2021年,算下来1964年出生的他,还差3个月就满57周岁了,是我国航天历史上目前最“年长”的宇航员。

截止目前,我国已有16名航天员上过太空,而两次或多次进入太空的,除了上文提到的景海鹏、聂海胜,还有刘洋、王亚平、陈冬。

试想一下,能多次承担飞天任务,除了离不开自身的自律之外,还离不开背后的医监医保团队,正是背后团队的付出,才能让宇航员们继续入选飞行组。

所以,康养的目的绝对不只是把身体机能调整到普通水平而已,接下来还需要投入为其约半年的日常训练,直至能再次达到飞天任务筛选要求。

王亚平

综上,鉴于神舟十四号3名宇航员在轨驻留的时间长达6个月之久,接下来的康复期不会短,大概约半年之后才能转入日常训练,而下次能入选飞天组,恐怕又是半年之后了。

其实康复休养对于宇航员,就像是升级版的运动员,想要保持一个良好的指标和身体机能、想要尽可能长的延长“职业生涯”,科学的康复休养是必不可少的。

希望神舟十四号的三名宇航员能在医监医保团队的帮助下,更快更好的适应地球重力,以更出色的身体条件迎接下一次的飞任务!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五城市将出现第二波疫情?

最新疫情消息,昨日,山东发现首例新冠变异毒株感染确诊患者,其研究表明与近期关注度极高的英国变异株序列高度同源。

不仅如此,国内已经有31个省份疫情加重,这些数据释放出来的消息,应对当前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还处在大范围流行状态,切不可麻痹大意,应对疫情形势刻不容缓,面临的重重挑战,万众一心,齐心协力,祖国上下同心,定能克服难关。

先看一组海外最新疫情图

从图中我们清晰的看到,国外全球已经被疫情所侵袭,感染人数庞大,看数值都能使人一怔,警示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做好疫情防控,也是当务之急,去年疫情我们防不胜防,在戮力同心下,疫情得以控制,逐渐复工复产,在这一年经济复苏,我国成为全球唯一经济为正增长的国家,彰显了大国制度优势。

寒冬腊月,疫情在我国又开始骚动了,看一组我国疫情最新数据图片

昨日累计确诊新增66人,境外输入新增9人,无症状感染者新增64人,沈阳感染者1传32人,这传染性,惊悚性之大,这组数据依旧提醒我们,时刻防范,不能掉以轻心,尤其在现在务工人员回乡,高校学生放假,境外人员流入,做好一定的防护措施,现在疫苗已经开始陆续向群众开放,相信很快就能扼杀病毒。

疫情防范我们一直都在行动

从中高风险流入人员,均要求持有健康码,回家做好隔离,至少为其15天,随着病毒的变异,15天不能表现出症状,20天30天隔离在有些地方很普遍,病毒的变异,不得不提高警惕。

多个省份持续发文倡议,春节前后,各单位员工,最好在本市范围没休假,避免了大规模外出,减少感染。

高校学生,提前放学,开学也会相应的延迟,避免扎堆出行,从人流上控制感染风险,保障大家的身体安全。

疫苗的陆续开放接种,北京广东等地区已经行动了,适宜人群为59岁以下,每支疫苗本身为200元,接种2针,就是四百元,国家为防疫投入了大量精力,本次疫苗免费接种,是造福百姓,惠民的好政策。

总而言之,疫情会持续,只是程度不同!增强防范意识,不掉以轻心,时刻准备中,绷紧思想弦。

我觉得,十月份到现在疫情情况,境外输入比例大,直到现在才陆续出现本土患者,限制境外航班次数,严格核查乘机人员,避免携带者输入国内,隔离器14天已经不能让病毒显现出来,需要延长隔离期。

现在所面临的风险往往不止人传人,冷冻食品多次查出病毒,值得深思,食品携带病毒,非常容易传染给人,前段时间从阿根廷进口的一批猪肉,印度的沙丁鱼,巴西的冷冻牛肉等均有病毒携带,这些冷冻食品流入市场,带来的风险是极大的,市场是人群最密集,每天都人来人往的区域,一旦有携带病毒的食品,那将一发不可收拾,危害极大,2020年武汉最先发现就是冷冻市场发现的,北京发现三文鱼携带病毒,一时间就需要召回产品,难度极大。

现在即将面临春运,这和往年一样,均有大批回乡探亲团聚的打工人积聚,天气变得寒冷,季节交汇,人的身体免疫力均有下降,回家大家热热闹闹接风洗尘,聚餐、摆宴席等活动,感染风险增强。

综上我觉得可行的措施有:

01、有流感等症状的人员一定不要参加家庭聚餐、聚会,确保他人的身体健康,也是对自己的负责,本身自己的免疫力就低,出门聚餐更是不妥。

02、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还需在平时的用餐上,多吃高蛋白食物,同样可以增强免疫力。

03、做饭切肉后的案板,刀具等一定要用开水煮烫,消消毒,吃肉类,也要煮熟吃,不吃生肉。

04、出门戴口罩,进门勤洗手的好习惯,定期给房子杀菌消毒。

05、外出逛街、进超市,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合,人流多,就多一分风险,戴好口罩,做到出门罩不离嘴,排队时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

个人总结

离过年一个多月的时间,疫情已经在全国的多个省份出现了零星散发传播,部分地区出现了局部聚集性疫情,疫情具体形势还是未知数,会不会像去年春节那样?至少今年不会,我们有完备的疫情防控体系,有充足的经验,提早做预防措施,时刻做好自我保护,提高风险意识才是重中之重,我在这希望大家过个平安年、幸福年,健健康康,万事如意!

老婆一直在吵着要离婚?

炒股,太多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买入,什么时候应该卖出?

在2011年以前我对股市也是一窍不通,当年我在外地上班的工作比较空闲,有事都是先电话预约好再去做,空闲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收入也就不高。那年我们小孩还小,妻子在农村老家带小孩,就我一人赚钱。为了增加点收入,在征券所开了上证、深证两个股东账户和一个资金账号。开始还没了解虚拟盘的各种操作,也没怎么学习理伦知识,直接就用了10000元资金实盘操作买卖股票,把资金分成两、三手操作,每星期买进卖出操作几次,当遇到预判不了行情的时候,只是观望不操作,也有一两星期持股或不持股的情况,断断续续玩到了2011年底,从上证指数开始的3000点玩到了年底的2500点左右,账户资金从10000万玩到了不到9000元。当时心态很好,在股市赚钱的欲望也很高,想着2012年股市应该会上涨,当时认为2011年上证指数下跌了一年,2012年应该会上涨回到3000点。

2012年,我的账户上把资金追加投入到20万,想在股市多赚些钱,把做事工作时间尽量安排到周六和周日,周一至周五专门炒股,用了三台电脑看盘,一台电脑操作交易,只要股市开盘就盯着看各种K线图。在20万投入之前,实盘上还是有近1万的资金在操作的,我还先学习虚拟盘操作,用100万虚拟币交易了几个星期,赚的次数多亏的次数少,用虚拟盘操作交易总的还是赚了,对自己能赚钱的信心增加了许多。然后再实盘20万元资金投入操作,每买入一手也就一万元左右,多股持仓,资金仓位在20%至50%,一开始也就投入5至10万元,当看到有些个股上涨赚钱了就会卖掉,看到个股亏时,也会割肉卖出,有时股价下跌多了也会追加仓位。

实盘操作跟虚拟盘操作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虚拟盘操作时心里有暗示账面上的虚拟币不是钱,只是一串数字,如果跌多了追加仓买入,再跌再追加仓买入,平摊持股成本,没有心里压力,只要股价有小回弹,大多数情况下会赚钱。虚拟盘操作,不管是涨的时候买入还是在跌的时候卖出,都会成交。在实盘操作时,一个正在涨的股,按当时电脑显示的单价提交订单买入有时会成交不了,因为单价已不是当前价,再修改单价追涨买入还是有成交不了的情况出现,只有用更高的价格买入才能成交,如果涨停了当天就买不到这只股票了。然而在跌的时候打算卖出股票,用电脑显示的单价交易也会卖不出去,只有用更低的价格卖出才能成交,如果当天跌停了,那手里所持的这只股票当天也就卖不掉了。

2012年上半年,上证指数在2000点至2500点之间振荡,总的来说还是亏多赚少,账面资金少了两万左右,亏10%心里压力还是能承受。心里一直在想着2012年大盘会上涨。2012年下半年,把房子抵押过来做生意用的资金全部都投入进去了,总资金最多的时候追加到了30万元。在所持有的股票下跌时追加买入,再下跌再追加买入,因为那时自己所持股票价格持续下跌,随着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大,心里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看着账面上资金持续的减少,心里面也会慌张,单日亏多了冷天里的头上也会冒汗。那时候持股仓位经常达到80%至90%,遇到心里没底的股票也会割肉,再重新选股,赚的次数少,亏的次数多,有时重新选的股又会新一轮的下跌。2012年下半年的上征指数就没回弹过,一路下跌,从2012年5月上征指数2450点下跌到了2012年11月的1959点。在12月初账面总资金还剩有10万多点时,心里压力承受不了,我把所有股票清仓,割肉出局。

现在回顾,如果只有普通智商的人想要在股市里面赚钱,必须让自己的心态摆正,不能让自己承受太大的压力,投入股市的资金最好是自有资金,并控制好资金投入的比倒,如果能有一份有收入的工作更好,不需要每天盯着K线图看,来影响自己的心情。融资和借钱炒股或者不工作专门炒股都会无形中增加自己的承受压力。买入股票之前,先要学会选股,选择自己要投资的企业,熟悉企业和所属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投入股市的资金真正看成是自己为一家企业的投资,企业有发展前途赚钱了,它的股价大概率会上涨,投资的股票也就会有回报。不要把投入股市的全部资金放在一个股票上,最好选三至十个股票,资金比较多的可以多选些股。最好不要做短线操作,操作越频繁,所缴纳的手续费(佣金)会越多,你是在为征券公司创收,除非你的智商超高,分析能力超强。如果你是一味听信别人指导买卖股票,大多数情况下资金迟早会败光。

降维打击有多恐怖?

在《三体》小说中描绘了这样一个经典场面,由强相互力材料制成的水滴探测器在人类庞大的太空舰队中毫无阻拦的航行穿梭,将人类自以为坚不可摧的“太空屏障”击得粉碎,人类太空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而水滴依然光滑如镜。

到了后面,更高级的文明随手丢出一个二向箔,便将整个太阳系变成了一张二维画卷,不同科技水平所带来的文明差距在这一刻表露无疑。于是,人们将这种文明等级差距太大的战争称为“降维打击”,虽然这只是科幻小说中的桥段,但在现实世界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随后欧洲人开始源源不断渡过大西洋登上美洲大陆,两种不同文明在人类走出东非大陆后再一次遭遇。

似乎人类社会内部也同样遵循“黑暗森林”法则,两种文明相遇没有和平共处,更没有共同发展,而是很快爆发了冲突和战争。

在随后几个世纪的殖民过程中,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以及英国人用枪炮、马匹和病菌先后征服了美洲40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消灭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三大帝国,屠杀了90%以上的印第安人。

而卡哈马卡战役便是这一系列战争(屠杀)的残酷缩影,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示了殖民过程中高级文明对低级文明进行降维打击的残酷无情。

1532年11月16日,西班牙冒险家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与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在秘鲁高原城市卡哈马卡相遇。双方当时的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皮萨罗的手下只是一群由62名骑兵和106个步兵组成的乌合之众,而阿塔瓦尔帕却统治着数百万忠诚的臣民,率领着与其他印第安人作战凯旋的8万精兵。

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在两人见面短短几分钟后,皮萨罗就将阿塔瓦尔帕俘虏,并勒索了有史以来最大一笔赎金。这笔赎金的黄金足够装满一间长22英尺、宽17英尺、高超过8英尺的房间。但在赎金交付后,皮萨罗却违背自己的诺言,将阿塔瓦尔帕处死。

而与之相比,在这场会面不久后爆发的冲突结果更是让人跌破眼镜。

卡哈马卡战役当阿塔瓦尔帕将神父递给他的《圣经》扔在地上后,西班牙人率先向印第安人发起了攻击,他们骑着高大的战马顺利冲开了人数众多的印第安士兵,将其践踏在地;他们挥舞锋利的铁剑,轻松斩下印第安人的头颅,刺穿他们的胸腹;偶尔发出的一记火枪,在很远处就将一个印第安人击倒。

而与之对比,印第安人使用的狼牙棒、木棍和弹弓却很难对全身披甲的西班牙人造成致命威胁。

在这样的装备差距下,战争呈现一边倒的局面,战斗演变成了屠杀。

夜幕降临之前,惨烈的厮杀结束。

印第安人被杀死6-7千人,剩余7万多人只因西班牙人累得无力举起屠刀才告幸免,相当于每个西班牙人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平均杀死了40人,而西班牙一方却未损失一兵一卒。这样的战斗结果古今中外世所罕见。

如果说,这一次存有侥幸的因素在其中,那么接下来双方爆发的大大小小的战斗结果再次证明了双方实力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不是靠人数所能弥补的。

在阿塔瓦尔帕死后皮萨罗从卡哈马卡向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进军期间,又分别爆发了豪哈、比尔卡苏阿曼、比尔卡康加和库斯科4次大小战役,参加这四次战役的西班牙骑兵分别只有80人、30人、110人和40人,而他们所要面对的印第安人则有数以千计甚至数以万计。然而每次战斗的结果都是西班牙人大获全胜。

1536年,印加帝国最优秀的将军基佐在利马围困住了西班牙人,并打算向该城发动猛攻时,两个中队的西班牙骑兵向他们发起了冲锋,并在第一次冲锋中击溃了印第安人军队,并杀死了基佐和其他指挥官。

而在不久后一只由26名骑兵组成的小股部队利用类似的冲锋击溃了下一任印加皇帝曼科亲自率领的最精锐部队。

为什么在西班牙人与印第安人的战斗中经常出现一边倒的局面呢,为什么西班牙人往往能够轻松战胜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于自己的敌人呢?

一、以马匹为代表的军事装备的巨大优势一匹战马在战斗时所带来的机动性、冲击力以及居高临下的战斗位置,使得空旷地带的步兵几乎毫无招架之力,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西班牙的殖民战争中,更是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始终。

公元前1800年左右,马拉战车的使用改变了中国、近东和埃及等地的战争方式和格局。在马鞍和马镫发明后,马匹使得来自亚洲大草原的匈奴人和一波接一波的蛮族对罗马帝国及后继国家造成了严重威胁,最后以蒙古人于公元13世纪和14世纪征服亚洲和俄罗斯的大片土地而达到高潮。甚至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仍然保有相当数量的骑兵,并将马匹作为重要的运输工具。

除了马匹之外,西班牙人所持有的铁剑和火枪可以轻松破开印第安人的软革皮甲夺走他们的生命,而印第安人的木质或石质武器却很难对西班牙人的全身铁甲造成威胁。

二战前夕的波兰骑兵

二、病菌开辟了殖民道路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斑疹伤寒、腺鼠疫等传染病对于欧洲殖民者开辟殖民地并杀死当地原住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甚至超过了军事装备的巨大优势。

在整个美洲,随欧洲人传进来的疾病从一个部落传播到另一个部落,远远走在欧洲人之前,杀死了90%以上的美洲土著人。

而在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的过程中,天花病毒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天花由西班牙移民带到巴拿马和哥伦比亚后,经由陆路传播到南美的印第安人中,在1526年左右杀死了印加皇帝瓦伊纳·卡帕克和他的大多数朝臣,随后杀死了他的指定继承人。

这些事故导致了阿塔瓦尔帕与其兄弟之间的皇位之争,加之天花病毒的肆虐造成大量印第安人死亡,严重损耗了印加帝国内部军事力量。而西班牙人在长期与细菌病毒的共存时间里,逐渐形成了对上述传染病的免疫能力。这些对印第安人致命的病菌丝毫无法奈何这些征服者,反而成了他们的开路先锋。

三、文字所蕴含的巨大能量除了上述这些可见的因素外,文字对战争的影响也同样不可估量。西班牙具有十分完善的文字系统,在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到皮萨罗入侵印加帝国的几十年间,各种关于新大陆的文字记载、旅行日记不计其数,其中包括各地的风土人情、行政组织、军事部署等等,这就为皮萨罗了解印第安人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军事情报。

而相反,印加帝国并没有发展出系统的文字,相互沟通只能依靠口头传播,这就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短时效性,各个部落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哪怕西班牙人已经屠杀了几百公里外的一个部落,其他部落的人对于这个来自大洋另一端的文明仍然一无所知,甚至阿兹特克皇帝蒙特朱马还将这些残暴的殖民者当做神明来崇拜。

当然除上述三个方面原因之外,行政制度的不同、军事策略的相异以及人员士气的对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个文明碰撞之后的结果。

卡哈马卡战役的反思通过卡哈马卡战役以及其他殖民侵略战争,除了让我们对西方殖民者文明外衣下的残忍和暴虐有了更新和更深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对不同发展水平的文明对抗结果的深思。

一个拥有八万人的庞大军队面对不到二百人的散兵游勇竟然毫无反抗之力,这样的结果看上去匪夷所思,但文明之间的巨大差距却使其成为了可能。文明之间的冲突从来不是角斗场上的公平竞争,而是科技、体制、生产力的全面对抗,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屠杀,从来都是古今不易的道理。

三体中曾经有过这么一句话: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这也是黑暗森林法则成立的先决条件,所以在地球这个很小的黑暗森林中,两个文明为了争夺有效的空间和资源必然会爆发冲突,而落后的文明则必然在冲突中衰落甚至是灭亡。

西方文明自诞生以来就相信丛林法则,近代更是奉行社会达尔文主义,现在也依然坚持零和游戏,所以在面对不同于己的文明时往往不会像中国提倡的那样求同存异,互利共赢,而更愿意举起手中的刀剑,直到一方屈服或灭亡。所以我们不能在虎狼环伺的环境中还对敌人抱有最大的善意,同时提升自己的科技水平和文明实力,才不至于向印第安人那样被降维打击,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中国历史上哪些事情的发生?

在一部抗日神剧中,有用手榴弹炸飞机的情节,很多人认为这纯属虚构。却不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机智勇敢的志愿军战士们,确实创造过一个匪夷所思的奇迹,用手榴弹击落了一架美军飞机。

1953年正月初二,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六军奉命入朝作战。在朝鲜西海岸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战前训练后,46军与38军换防,抵达三八线前沿阵地。

当时,美国侵略者的飞机非常猖狂,经常在高空盘旋待命,发现地面有可疑目标,就立马飞过来。采用“挂哨”(用飞机的尖叫声吓唬人),“摘帽子”(飞得低,飞机气流能把人的帽子掀飞)等战术,一旦地面目标暴露,美军就开始扔炸弹,用机炮扫射。给没有空中掩护的志愿军带来很大的麻烦。

1953年5月,志愿军第四十六军第137师409团负责守卫凤凰山阵地,从开始,美军数百架飞机就开始对凤凰山阵地昼夜不停的狂轰乱炸。

参战前,志愿军第46军军首长怕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明令禁止战士们使用轻火力向美国飞机射击。

这反倒助长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飞机越飞越低,几乎贴着树梢,隐蔽的志愿军战士,甚至能够看清飞机上美国飞行员狰狞的面孔。

5月17日,一位河北籍的张排长,带着战士们上山砍伐修筑坑道的木材,被美国飞机发现,十几架飞机从四面八方飞过来,用机炮疯狂扫射。

一名战士没来得及隐蔽,壮烈牺牲。

牺牲战士的班长怒不可遏,从藏身的巨石后跳出来,举起冲锋枪对一架从头顶掠过的飞机猛烈开火。

奇迹出现,一架敌机冒着黑烟,坠毁在不远处的山沟里。

带队的张排长大喜过望,冲锋枪竟然能把飞机打下来,于是他也用冲锋枪来了个点射,结果又打下一架来。

回到驻地后,打下飞机的班长和排长,因为擅自开火挨了处分。

但很快军首长就发现,这样处分战士不合理,便撤销了对他们的处分,又分别给他们记一等功,并号召全军向他们学习轻武器打飞机的经验。

一时间,在46军用轻武器猎杀美军飞机蔚然成风,机枪、冲锋枪、步枪组成密集弹网,敌机再也不敢超低空飞行轰炸了。

第409团的张团长(广东籍,绰号儿张黑子),甚至用手枪打下一架美军“老病号”飞机(志愿军战士们给美国飞机起的外号,没有查阅到“老病号”是什么机型)。

志愿军第409团用轻武器打下敌机的事迹在46军被广为传颂,在以后几天,每天都有美军飞机被轻武器击落,战士们早就见怪不怪了。

直到5月28日上午,志愿军第137师410团在高望山山顶行军,几架美军飞机钻进山沟,对志愿军一个暴露的坑道工事狂轰乱炸。形成志愿军战士在山顶走,敌人的飞机在山峰下面飞的特殊局面。

用冲锋枪打下美国飞机的张排长,和第410团1营二连一排2班战士鲁瑞芳是南皮老乡。张排长立了大功,鲁瑞芳羡慕的不得了。

当时志愿军战士每人都配发了4枚木柄手榴弹,鲁瑞芳偷偷的把4枚手榴弹绑在一起。一架美军飞机在山峰下呼啸而过,鲁瑞芳看准时机,把集束手榴弹投下山顶,和一架野马战斗机亲密接触,飞机凌空爆炸,两名美军飞行员当场毙命。

用手榴弹炸飞机,虽然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但善于创造奇迹的志愿军战士们,还是完成了这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创造奇迹的志愿军战士鲁瑞芳也因此被授予一等功,1957年复员,回故乡务农。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