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股票市值,569亿市值半日蒸发?

2023-06-25 23:55:03 54阅读

阿里巴巴股票市值,569亿市值半日蒸发?

根据顺丰发布的季报,一季度净利预计亏损9亿元-11亿元,

我大概看到了4条原因:

阿里巴巴股票市值,569亿市值半日蒸发?

1、投资需要周期:花钱投资孵化新业务去了;

2、产能更新换代:很多东西要升级换代,花了不少钱;

3、内部消耗加大:春节期间给员工补贴发多了;

4、同行市场竞争:同行春节不歇班抢了我们生意。

顺丰去年是受益疫情的,所以今年一季报确实有压力。

其实顺丰不单单是一家快递物流公司,是独立第三方行业解决方案的数据科技服务公司,“天网+地网+信息网”是顺丰独有的优势。

顺丰其实这是最危险的戴维斯双杀,也就是杀业绩的同时杀估值,顺丰的估值最高给到了77倍,这确实有点离谱了,说明大家对他预期过高,高位下来一家跌去了40%,但依旧不便宜,短期来看是没有企稳的,向下估计还有10个点的空间。

但长期来看,顺丰是值得投资的,基本面还是很不错的,有护城河,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作为快递行业的绝对龙头,曾经给出2021年全年指引,利润是71亿,那么后三季度需要赚80亿才能完成,现在看起来显然难度增加,短期是很有压力的。

曾被港股拒之门外的阿里有可能重回港股吗?

其实,2013年淘宝用尽手段想要进入香港股市,但是被决,主要原因是香港要求同股同权,也就是只要购买股票就有管理阿里巴巴的权力,但是马云并不希望如此(事实证明还好没有妥协)。时隔五年,阿里巴巴已经不是当年的阿里巴巴,香港股市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立刻放开了股市,希望阿里巴巴、小米等企业再次入驻……

事件回顾

从2013年初开始,阿里巴巴就与港交所就上市事宜展开多次斡旋。马云提出“AB股”上市方案遭拒后,再度商讨以“合伙人制度”上市。“合伙人制度”的实质是同股不同权,马云希望借此保证阿里创始团队始终掌握公司控制权。

坚持“同股同权”的香港最终拒绝了阿里巴巴的上市申请。和港交所艰难谈判近1年未果,阿里巴巴随后弃港赴美敲钟,2014年9月20日在美股纽交所挂牌上市。

但当时的香港显然并不认为自己错过了什么。香港联交所总裁李小加在阿里上市后回应:“为阿里巴巴祝福,也同时为香港感到自豪”,“因为我们坚持了香港法治社会的原则。我们不会为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香港股市错过了多少

世界已经变了,而香港仍然沉醉在过去的骄傲里。

过去 20 年,香港一直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港交所数据显示,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市值在过去20年增长了 790%。香港联交所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5 年、2016年均名列全球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首位。

香港资本市场的繁荣,近十年来与中国经济的拉动越来越密切相关。可惜的是,香港的资本市场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未跟上中国经济高速变化的格局。

据港交所数据,从2006 年至 2017 年 5 月间,中国内地发行人由占联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50.3%增至 64.0%。从2011年到2016 年,中国内地首次公开招股占香港市场总数量的 60%,总集资额更是占到 91%。

数字经济如今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但港交所却迟迟未对科技公司敞开大门。

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2.6万亿元人民币,在GDP中的比重占30.3%。而香港上市公司则高度集中在金融及地产行业,新经济公司比重少得可怜。彭博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17年,在港上市的新经济行业公司仅占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的3%,软件业不算腾讯则只占1%。

尽管不受重视,中国科技公司的实力仍震动了香港资本市场。单是腾讯一家科技公司,就占据了港交所总市值的近12%。据Wind数据,截止到2017年11月17日腾讯市值为3.8万亿港元,在港交所排名第一,是第二名建设银行的2.3倍。

什么阻碍了香港上市

阻碍中国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的一个关键制度是香港坚持要求“同股同权”。香港一直以坚持民主引以为豪,而“同股同权”正是民主在香港资本市场的体现。

香港实行的“同股同权”原则可追溯至30年前。1987年3月,李嘉诚的长实集团公布计划发行A/B股,B股和A股有相同投票权,但面值和股息权利只有几分之一。消息公布后市场担心公司通过发行B股撤走资金,香港股市一度大跌。同年4月港交所和证监处发表声明,不再容许B股上市。

1989年香港正式废除A/B股制度,自此实行“同股同权”。在香港的资本理念里,这一原则可以保护股东民主,更有利于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

香港由于过去始终坚持“同股同权”的上市规则,因而错失一大批有高估值的中国科技公司。

科技公司多数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引入多轮投资,大量稀释股权。为了保证公司控制权,他们大多采取“同股不同权”架构。例如Google在2004年上市将股票分为A/B两类,两位创始人持有B股,针对其他外部投资者发型A股。B股的投票权是A股的10倍,以保证创始人以小股份掌握公司投票权。

采用这种模式的明星科技公司包括美国的Google、Facebook,中国的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据招股书等公开资料显示,Facebook经过10次融资后,扎克伯格依然牢牢控制公司,以28%的股权掌握58.9%的投票权。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持有23.1%B类股权,每股有20个投票权,通过双层股权结构方式刘强东获得83.7%的投票权。

香港在争取中国炙手可热的科技公司上市时,要面对来自美国的激烈竞争。香港迟迟不放开“同股不同权”的限制,相当于直接将这些明星科技公司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对许多公司来说,美国市场容许不同投票权架构而香港市场不容许,是美国市场的一大主要吸引力。”港交所在《咨询文件》中指出。

科技公司是中国最有生命力的商业主体,香港因此损失不小。据彭博2017年6月数据显示,116 家在美国作第一上市的中国内地公司中,有28%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其合计市值高达 5610 亿美元,占所有美国上市中国内地公司市值的 84%,相当于香港市场总市值的15%。

“如果香港不做变革,可能会面临边缘化的命运。因为像阿里巴巴这一类的公司选择赴港上市会有难度。从香港市场的角度来讲,国企私有化的数量比原来少很多。那香港市场下一步的发展到底在哪里?” 有多年海外IPO项目经验的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文红对《财经》表示。

阿里会考虑妥协吗

商业不像是小孩过家家,我们考虑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是否有利益可占,香港目前已经做出了妥协,一大群科技公司正在集中上市。

对中国科技公司来说,赴港上市还能更容易地找到全球和中国市场的平衡点。香港跟全球资本联系紧密,同时这个资本市场又更加理解中国故事。“美国是全球的钱在选全球的公司,香港是全球的钱在选中国的公司。A股是中国的钱在选中国的公司。”一家证券投资公司执行总经理表示。

港交所改革消息公布后,从2017年秋季开始已有大量中国科技公司选择弃美赴港上市。

从2017年9月底开始,中国科技公司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掀起了一轮赴港上市的热潮。9月28日众安保险(06060.HK)在香港挂牌上市。11月8日,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00772.HK)在港交所上市。8天之后,汽车金融公司易鑫(02858.HK)在11月16日于香港上市。

香港明年很可能迎来2家中国明星科技公司上市——小米和蚂蚁金服。金融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称,蚂蚁金服将在2018年底或2019年在海外上市。上市地点很可能是香港。据彭博社报道,目前小米公司正在跟投资银行洽谈2018年的IPO方案,银行建议最可能的上市地点选择香港。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称,小米上市后市值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将成为“明年全球最大的科技股IPO”。

所以,蚂蚁金服的上市代表了阿里巴巴的妥协。

阿里集团市值?

答:阿里巴巴集团在港交所的市值是2.5万亿港元,在美交所的市值是3122亿美元。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是马云为首的18罗汉成员组成。阿里巴巴集团最新股价是115港元/股,比起两个月时的最低点80港元/股,反弹了30%。

阿里巴巴市值各多少?

阿里巴巴市值有700亿港币,淘宝网和一淘网都是阿里巴巴旗下,2012年11月11日,淘宝单日交易额191亿元。京东、卓越亚马逊、苏宁、国美 的年销量目标都是突破100亿,和淘宝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和阿里巴巴比更是没法比。不过京东已经很不错了,一个公司要和汇集各个行业大佬的购物平台相比,多竞争才会带给消费者更多的利益。望采纳。

阿里市值蒸发25万亿元?

没事,就好比钱塘江大潮,看现在落潮再看看阿里市值狂涨2.5万亿的时候,一进一出,这不是事。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