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被砸,基本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家族?

2023-07-17 10:40:04 61阅读

日系车被砸,基本统一鬼子的丰臣秀吉家族?

你好!由冬眠蛇来回答此问题。

这个问题要从丰臣秀吉的崛起和传承两方面说起。历史就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体,鬼子战国时代,统一是必然趋势,而丰臣秀吉,他也许就是鬼子战国历史上那个最大的偶然性。

日系车被砸,基本统一鬼子的丰臣秀吉家族?

丰臣秀吉出生在鬼子尾张地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等级制度严格的鬼子迅速崛起,并一统天下,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毋庸置疑,他本人也深具才能和魅力的。但是丰臣秀吉统一的鬼子,或者说他建立的政权有两大缺陷。第一就是不同于其他大名贵族,这个新生的宠儿缺乏支持他的谱代家臣,即几代辅佐他们家的家臣,因为他并无根基,完全靠自己起家,他的家臣全都是新贵,这就让他的核心成员对他这个家族的忠心度大打折扣。

第二,丰臣秀吉统一后的鬼子,并不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而是保留了大量地方大名势力的一个松散的联合。那些在地方上拥有大量土地和士兵的大名并不完全归属于丰臣家,他们只是摄于丰臣秀吉的实力或魅力感召而臣服,终丰臣秀吉一生,都没能改变这种态势,或者说是建立一种制度来制约,所以对于继承人的要求就高了,可是,继承丰臣家的却是一个六岁的小孩子和他那不懂事的母亲茶茶,一切似乎就早已注定。

下面来说说丰臣秀吉的继承人问题。丰臣秀吉的原配宁宁没有生育能力,但是在丰臣家却举足轻重!宁宁是在秀吉还没发迹的时候就以武士养女的身份嫁给了秀吉,对丰臣秀吉的起步和发迹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长期以来,丰臣秀吉并没有因为宁宁没有生育能力而有所怨言,但是随着岁数的增大,事业越做越大,却没有子嗣的短板暴露出来之后,丰臣秀吉不得不纳侧室以延续后代,但是第一个侧室为他生的儿子却夭折了,可以说,丰臣秀吉求子的路上却与其事业成反比,充满荆棘。

在丰臣秀吉一统天下后,五十多岁的他纳了茶茶(浅井长政与织田信长妹妹阿市长女),先后为他生下两子鹤松和秀赖,前者还是夭折了,只有幼子秀赖成活。而在秀赖六岁的时候,自己又病危了,要想既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又能让秀赖长大后真正掌权,就必须设立一个能压制各方的绝对忠心的辅臣,然而可悲的是,此时丰臣秀吉的选择已经不多了。

丰臣家子孙凋零的问题在此时尤为突出。原本丰臣秀吉有一个亲弟弟(一说为同母异父)丰臣秀长,在政治军事方面都有杰出才能,可惜死在了丰臣秀吉前面,最糟糕的是,秀长也没有儿子,那么辅臣只能另外安排。

在丰臣秀吉没有子嗣的空档,曾考虑过自己的外甥丰臣秀次(丰臣秀吉大姐长子),让他出任关白准备接位,可是秀赖出生后,秀吉又后悔了,更倒霉的是这外甥秀次很不争气,到处做荒唐事,被老百姓称为杀生关白,秀吉一方面想让亲儿子继位,一方面气愤不过,将丰臣秀次一系全部屠杀,这对丰臣家是很大的打击,此次事件之后,丰臣秀赖的地位得到正位,但他能依赖的亲人却不多了。

下面再折回来谈宁宁。为什么要谈到宁宁?因为此时宁宁的态度几乎决定着丰臣家的走向。丰臣家的崛起,宁宁有着无可替代的功劳,而且掌握着大量人脉,丰臣家诸如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石田三成这些人都是宁宁的养子,现在都是坐镇一方的大名诸侯了,而一直随丰臣秀吉打江山的诸如前蜂须贺正胜,黑田官兵卫等人也与宁宁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五大老当中的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等人,以及毛利家的关系(比如侄子小早川秀秋为毛利家养子)都非同一般,此时如果有宁宁坐镇后宫,丰臣家还是稳如泰山,但是茶茶不能容忍宁宁的存在,在丰臣秀吉死后,就把她打发到庙里去了。

至此,能够成为小秀赖辅臣,稳压各方的就剩下了一个前田利家,前田利家是丰臣秀吉最好的朋友,在地方上拥有百万石的大名,中央也是五大老之一,而且是织田信长时代就成大名的武士,资历,实力和威望都够,也是丰臣秀吉死前托孤的对象,可惜的是,他没能辅佐秀赖长大成人,在丰臣秀吉没去一年后,就也挂了,这种偶然性真是谁也料不到的。

眼下,身为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就开始蠢蠢欲动了,因为困扰他夺权的障碍几乎都没有了,而且他还有丰臣家的一个内部问题可以利用,就是以加藤清正及福岛正则等人为首的武功派和以石田三成及小西行长等人为首的文治派矛盾,这一矛盾由来已久,但是有诸多牛人在,没有爆发的可能,然而此时,制约两派的牛人要么死了,要么隐了,这一矛盾遂不可遏制的激化了,德川家康趁机发动关原之战,联合武功派将文治派击败,夺取了主动权,三年后,开创了德川幕府,一步步架空了丰臣家的权势,并在关原之战十六年后,攻陷了大阪,彻底终结了丰臣家。

综上,丰臣秀吉家族人丁不旺,子嗣缺乏是二世而亡的主因,丰臣秀吉活着时候没能完成中央集权,致使各地大名尾大不掉,终让德川家康成事是次因,诸如武功派和文治派矛盾,侵略朝鲜等事也是原因的一部分。

感谢您的阅览,喜欢本蛇回答的请记得点赞和关注哦!

民间的奇闻异事有哪些?

世界很大,异事奇多,而这些神秘奇趣的事情,却总能激发我们探索的兴趣,驱使我们一探究竟。

1、喀拉斯湖水.怪

1995年,有牧民在喀拉斯湖湖边发现大量牛马羊的骨架,甚至有人看到湖中的水.怪将在湖边饮水的马匹拖入水中,而且打捞用的600米大网被强行拖着跑了。最后,经过一系列探查,发现水.怪就是在捕食的大红鱼影子而已。

2、安徽巨蟒渡.劫事件

1995年,安徽一山林发生巨蟒渡.劫事件。在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天里,有一条巨蟒从山洞里爬出来,就在飞天的瞬间被数道雷电击中。据传,当时的目击者是几位当地农民。

3、哈尔滨猫.脸.老太太事件

1995年,哈尔滨猫.脸.老太太事件。一位老太太在买菜回家的时候死在路上,但是正巧旁边一只猫走过。也就是这个时候,老太太却神奇地活了过来,也就是当地人所说的诈尸,身子没变但是半边脸变成猫的脸。

4、南海渔民捕捉到人鱼尸体

1980年,南海渔民捕捉到人鱼尸体遂带回渔村,后来被不明身份的人没收,并给他们柴油作为补偿。

5、老僧盘坐的身体慢慢升空

1980年,英国探险家亚巴尔到中缅丛林探险,见一位老僧盘坐的身体慢慢升空,在丛林上空飘一圈,才慢慢地落到地上。当时有些英国科学家们不相信,认为亚巴尔是幻觉,中了一些宗教巫师卖弄的障眼法伎俩。亚巴尔坚决不论,他认为自己当时头脑清醒,目睹的情景真真切切,这位僧人在做人体高空飘浮时,并没有邀请他观看,是他偶尔碰上的,根本没有什么障眼法之说。

6、发光的树

1983年,湖南省发现一棵发光的树。一米长5厘米粗的树枝亮度相当于5瓦的节能灯。

7、海底打捞神秘圆形飞行器。

1988年3月,南海舰队在南海投放声纳浮标时收到异常回波。经过打捞发现一架直径40米的圆形飞行器。

8、龙游石窟惊现超现代科技的设备

1992年;龙游石窟发现大量超现代科技的设备。龙游石窟现已被列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石窟系何人开凿?凿于何时?有何用途?石窟为倒斗状,口小底大,如何采光?石窟并行排列,并行的石室间隔仅50厘米且互不沟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用什么方法做如此精确的测 ...等谜团让人费解。

9、上海诡异龙形高架桥墩

1995年,上海高架桥打桩遇阻,找高僧作法后顺利进行。此高架桥是上海唯一一个刻了龙形图案的桥墩。

10、海子湖奇异三头龟

2001年,海子湖中发现一个圆桌大的三头龟和2条3米多长的红金鱼,鱼鳞比铜钱还大。对于海子湖奇异三头龟的真假现在已经没有人确认,只是关于海子湖奇异三头龟至今还在这片地区流传着。

11、佛像伸手接住12层掉下的小女孩

2002年,泾阳县崇文塔上的一尊佛像伸手接住了一个从12层掉下的小女孩。当时下面的人都吓坏了,只看见小孩一个劲地在这个佛像怀里哭闹。家里人把小孩接下来后却发现小孩安然无恙,连一点皮肤都没碰破。当时下边最少有100人看见佛像伸手接住了孩子。但奇怪的是那佛像都是石头做的,当时大家都很纳闷。此后许多老人还给那尊佛烧香。

12、传说中的“锁龙井”

2004年,北新桥地铁5号线修建期间打开了传说中的“锁龙井'遇事故,后被迫绕道而行。据传,锁龙井和明朝的刘伯温有关。

当时朱棣请国师刘伯温治理北京城的水患,没曾想竟发现一条妖龙作祟,于是刘伯温设计擒获妖龙,并把它锁在了井下的海眼里,还用铁链捆绑,防止脱逃。

世界很大,神秘很多。随着我们愈发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我们就愈对这个世界不断地产生敬畏。

如何看待流川枫和赤木?

问答不水文,直接上干货!

湘北对山王战前的比赛热身中,樱木花道跑到山王工业的半边场地来了一记战斧劈扣!面对湘北的挑衅,当泽北荣治想以同样的动作作为“回礼”之时,一向冷静的流川枫和赤木刚宪居然默契的将球直接砸向了泽北。对于流川枫和赤木刚宪的意外举动,让观众看得是热血沸腾,而实际上这里却蕴含着井上雄彦对人物明显的心理变化。

当樱木花道用扣篮和山王工业打过招呼之后,深泽体育大学的教练认为“这小子太不像话了!”就连一向逗逼的清田信长都认为“你一点礼貌都不懂吗?”鬼子人非常讲究礼仪,那么我们且不说流川枫,这要是放在平时赤木刚宪早就一记大铁拳打过去了!不懂礼貌显然会让赤木刚宪觉得很没面子,但是赤木刚宪不但没发火,还一起跟着胡闹,让木暮公延都惊掉了下巴!赤木刚宪把自己也变成了坏孩子吗? 安西教练在湘北出场前,已经把湘北五小强将要面对最强山王时的心理状态调整至了最佳。在入场前,赤木刚宪告诉大家,在场的观众有九成都会支持山王工业,那么我们在观众心里就是反派无疑!所以在这场比赛中,湘北五小强就是要破釜沉舟的做观众心中的反派!而当“坏孩子驾到了”这幅特写画面出现之后,其中的违和感无疑就是其中的“好孩子”赤木刚宪了。 所以赤木刚宪用行动告诉了大家,在这场比赛中他将要成为问题儿童军团中的一员。井上雄彦用人物的心理变化表明了湘北在山王战前的决心。同时另一方面,也在证明着湘北这支队伍要比以往都要更加团结。 樱木花道的这种无礼行为实际上并不会令观众惊讶,真正让观众有热血涌上心头之感的原因其实是其他四名球员的配合。和“不懂礼貌”、“不像话”、这种形容词直接对比之下,先是宫城良田、三井寿和樱木先后击掌,随后三人一起来了个更加挑衅的毛利战舞。而赤木刚宪和流川枫紧跟其上,非常过分的把球直接砸向了泽北荣治。五个人默契的表现就是要告诉现场观众、告诉山王工业,不就是反派嘛!我们做了!而井上雄彦同时也向观众传达这样一条信息,你们将会看到有史以来最团结的一支湘北。 井上雄彦把流川枫和赤木刚宪划在这样一个融合团队的角度上是非常巧妙的设计。菜鸟一直认为井上雄彦在《灌篮高手》中的设计没有巧合,当你认为这仅是人物心理变化的一个决心的时候,比赛中赤木刚宪主动发起了和三井寿令人等待了三年的配合;流川枫也同样在这场比赛中首次用传球的融入了全队。实际上,这才是作者如此设计的初衷。 最后菜鸟还想再次感叹,《灌篮高手》中众多剧情的严密构架在任何的漫画中很难见,所以被称为经典并非仅是简单的好看而已!

我是菜鸟,《灌篮高手》专栏分析作者。看完记得给菜鸟点一个关注,也欢迎点赞、留言评论、转发,我们下期江湖再见!给你不一样的灌篮视角,一回忆青春。未经作者“我是不是菜鸟”授权私自搬运者,虽远必究!

诺门坎战役当时鬼子是怎么个惨状?

1939年5月11日蒙军第24国境警备队进入伪满洲国声称拥有主权的哈拉哈河以东地区放牧,遭到伪兴安警备骑兵第3连驻锡林陶拉盖哨所的一班士兵开枪阻截,蒙军第7国境哨所50余名骑兵随即攻占设在双方争议地区的伪满锡林陶拉盖哨所。正是这一事件引发了鬼子关东军及伪满军队同苏蒙联军的诺门坎战役(又名诺门罕战役或哈拉哈河战役)。最终这场战役以鬼子方面战败退兵告终。

苏联方面在战后公布的战果是:苏军仅以6千人的损失就摧枯拉朽般歼灭了6万日军,打破了日军北上的想法,从而迫使鬼子转而南进与美、英等国在东南亚、太平洋交锋。照此看来鬼子的确是惨败无疑了。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俄罗斯大量战争时期的档案资料的解密才使人们发现:原来在这场战役中日军和苏军打得都很艰苦,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更多的是谁具备坚持到最后一刻的顽强意志。

诺门坎战役中日军阵亡失踪8440人、受伤8766人 ,日军的参战克几乎全军覆没。在战斗中日军的重炮群在苏联大口径火炮的压制下毫无还手之力,在经过两个多月的战斗后日军被苏蒙联军赶出了蒙古方面主张的国境线。如果按传统的苏军只有6千人的损失,那么日军这次战败可谓是十足的惨败,然而根据上世纪90年代后解密的俄罗斯档案的记载:苏军的实际损失是阵亡失踪9703人、受伤15251人。

其实苏军方面也是惨胜,甚至苏军方面的损失还大于日军。1905年鬼子作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打败了老牌列强沙皇俄国,鬼子由此成为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打败欧洲白人列强的亚洲国家。苏联在鬼子人眼中是继承了沙俄的国土和国民,而且还因为意识形态原因而遭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抵制。鬼子根本没尝试真正去了解苏联的实力,而是自以为苏联还像当年的沙俄一样腐朽。

然而鬼子人从一开始就错误估计了自己和对手的实力。事实上日俄战争时期沙俄的实力远在鬼子之上:当时鬼子本土及殖民地的总面积不到俄国的2%,当时鬼子的人口大约相当于俄国的31.2%,当时鬼子的钢产量相当于俄国的2.2%,煤产量相当于俄国的58%左右,财政收入相当于俄国的1/9......日军无论在战争前、战争中的兵力和武器装备都处于劣势,在疆域、人口、经济等支撑战争的潜力因素上也处于劣势。

当初鬼子能战胜俄国是充分利用了沙俄自身的内部问题以及沙俄和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才得以实现的。日俄战争中鬼子在军事、经济、外交、谍报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鬼子利用沙俄与英、美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得到了英、美等列强的支持,鬼子的特工天才明石元二郎在俄国国内、国外策动沙皇政府的反对派把俄国闹得天翻地覆......这一切都极大牵制消耗了俄国的精力。

日俄战争中的俄国如果不是因为内部问题也未必会败给鬼子,但这点却被鬼子高层不知是有意或是无意地忽视了。《孙子兵法》曾提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日俄战争中鬼子完全做到了知己知彼,而沙俄却完全没把鬼子当成是一个足以挑战自己的对手。然而若干年后鬼子还把苏联当成是当年腐朽的沙俄,相比之下苏联方面却对鬼子的威胁有着清醒的认识。

在诺门坎战役之前日军方面是相当自信的。鬼子的后勤补给从海拉尔到诺门罕只有180公里,而苏联最近的铁路距离诺门罕也有750公里。此时刚经历过大清洗的苏军正处于指挥系统较为混乱的时期。况且此时希特勒已在欧洲磨刀霍霍,尽管此时距离苏德战争的爆发还有两年时间,可苏联的国防重点已向欧洲方向倾斜,因此鬼子方面认为苏联根本不具备应对远东地区战事的能力。

当时的苏联红军客观上的确存在上述诸多不利因素,然而日军却没留意到苏军的优势所在:鬼子方面对苏军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日俄战争时期的沙俄军队的水平上,他们完全忽视了苏联在经历两个五年计划后已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客观事实。苏联继承了沙俄除波兰和芬兰之外的全部领土。苏联广袤的国土为其提供了辽阔的战略纵深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麦金德的地缘政治学说中提到俄罗斯是占据国际地缘政治心脏地带的国家。欧亚大陆心脏地带三面为山系环绕,河流都流向内陆湖或北冰洋,是海上无法到达之处,是天然的巨大堡垒。无论是在沙俄时代或苏联时代这种地缘优势是一直存在的,然而在机器化大工业时代到来之前人类对高寒冻土地带的开发能力是相当有限的,所以在沙皇时代两千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潜藏的地缘能量并未得到充分释放。

然而苏联不同于沙俄:沙俄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苏联却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建立了强大的工业体系。随着技术进步就使其地缘潜力得到了充分释放。技术的进步已弥补了苏联在战线距离过长这点上的劣势。日俄战争时西伯利亚大铁路尚未竣工,所以要将俄军主力和战略物资从欧洲部分调往远东的效率其实是极低的。然而到了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之时苏军的兵力和物资补给都是通过铁路线完成的。

二战前鬼子的工业水平同欧美国家比起来属于二流:当时工业生产能力最强的是美国,德国可以排到第二,第三就是苏联,后面就是英国和法国,鬼子只能排在这些国家的后面。鬼子的工业水平决定了鬼子陆军实际上只是一支半机械化部队。由于当时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较差,所以鬼子的半机械化部队还能在中国战场发挥一定作用,然而如果要把鬼子陆军放到同一时期的欧洲战场就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了。

苏联方面对鬼子可能的挑衅行为其实早有预料。为防止在未来随时可能爆发的苏德战争来临之际遭受东西两线夹击的命运就有必要给予鬼子人一次教训,为此苏联方面强化了在外蒙的兵力配置。在诺门坎战役之前外蒙就曾多次与鬼子关东军及其扶植的伪满军队爆发过冲突:从1935年1月至1938年10月双方的军事冲突就几乎没停止过。苏联方面早对随时可能爆发的冲突有着充分的准备。

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的苏军在战役爆发后集中了第36摩步师、第82步兵师、机械化步兵第5旅、装甲第7,8,9旅、坦克第6,7旅,空降第212旅、外蒙骑兵第6,8师以及空军一部。此后还不断有苏联部队、武器、给养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运来。苏联在运力上的优势完全压倒了主要通过畜力进行后勤补给的日军,从而得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自己补给线过长的缺陷。

被鬼子方面邀请前来观战的德国军官就认定日军的水平还处于一战时期。一战时期欧洲国家基本上就已全面进入机械化战争时代,骑兵不仅在第一线的战斗中乃至在后勤补给方面也被日渐淘汰。当然同样是在1939年欧洲的波兰曾用自己的骑兵对抗德国的坦克,不过这件事在欧洲被视为笑谈,由此可见欧洲绝大部分国家无论战斗或是后勤运输都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而不再依赖畜力。

相比之下日军中仍大规模保留着骑兵建制,同时日军的战术思维也停留在以步骑兵作战为主而炮兵、坦克为辅的状态。在这种战术思维指导下日军让坦克用于正面攻坚作战,而让行动迟缓的步兵进行侧翼迂回。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装甲薄弱的日军坦克在苏军阵地的重火力打击被压制,而用于侧翼迂回的步兵部队也无法及时有效地快速穿插至苏军后方。鬼子陆军的战术基本还停留在一战时期拼刺刀的肉搏战为主的层面。

根据战后的统计:在这场军事冲突中苏军方面仅仅炮弹就消耗了31000吨,而日军的物资总消耗还不到2000吨。单纯片面强调士兵战斗意志的万岁冲锋在苏军的绝对火力优势下难以发挥作用。这时还停留在半机械化水平的日军如果在地形复杂的地区还可以通过对地形的利用弥补机械化水平的不足。然而诺门坎地区却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正适合于苏军大规模的机械化兵团作战。

尽管如此苏军事实上赢得也并不轻松,这从战后朱可夫的日记中可以看出端倪“日军训练不错,特别是近战。他们守纪律,执行命令坚决,作战顽强,特别是防御战”。从双方的伤亡数据来看:其实苏联还更大。然而这时一直片面强调士兵作战意志的鬼子方面却丧失了继续战斗下去的意志:苏军的绝对火力压制使日军见识到了现代工业化状态下战争的威力。

尽管从表面上看日军的伤亡低于苏军,然而这种巨大的心理震慑作用是极其强烈的。另一方面日军在后勤运力上的缺陷也是使其丧失战斗意志的重要原因:凭借畜力运输的日军愣是在家门口出现了给养不继的问题,而苏联方面仍源源不断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将部队及后勤补给物资运往前线。苏军在兵力、火力及后勤补给上都实现了对日军的完全压制。

在这种情况下关东军不得不向日军大本营要求增加兵力,然而这时鬼子国内陆海军之间围绕北上和南进两种侵略路线正激烈博弈着,最终大本营回复:对此一事件本着局部就地解决的方针,至迟于今年冬季处理完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然后部队撤离该地,如苏军再侵入争议区视情况进行反击。大本营的这一回复相当于明白无误地告诉关东军:诺门坎地区暂时不是鬼子主要的扩张方向。

这意味着关东军在这一地区的行动不要指望得到国内大本营的支持。至此已近绝望的关东军使出了最后的杀招:众所周知关东军旗下有一个臭名昭著的研究细菌战的731部队,这支部队也被编入诺门坎战役的战斗序列。当关东军发现无法在正面战场战胜苏军后这支从事细菌战的部队随即携带装有细菌的容器潜入苏军防守地区,在苏军一侧的几条河流中投放了伤寒、霍乱、鼠疫等烈性病菌感染溶液22.5公斤。

关东军试图用这种方式使苏军官兵染病中毒,从而丧失战斗能力。不能不说这是极其丧心病狂的歹毒之计,然而这条毒计却没发挥任何作用:原来苏军饮水、做饭用的都是取自后方铺设的输水管道的自来水,他们根本就不喝当地的河水。更具讽刺性的是:日军由于没建立像苏军一样完善的供水系统,所以日军士兵实际上是要饮用当地河水的。日军d投毒之的举不仅无效,反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至此日军已是黔驴技穷,只得按大本营的指示通过外交途径与苏联方面接触。1939年8月日、苏双方开始进行外交谈判,此时欧洲局势也正处于波橘云诡之时,因此苏联方面无意在远东地区进一步扩大战果,最终经过双方商谈之后于9月16日实现停火,至此诺门坎战役以鬼子的退让告终。诺门坎战役相对于二战的其它战役是一场较少被后人提及的战事,以致于被形容为是一场被人遗忘的战役。

然而这场”被遗忘的战役“却对二战的局势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诺门坎战役之前鬼子国内就扩张方向有北进和南进两种路线。所谓北进是指北上入侵苏联西伯利亚地区;所谓南进是指南下与美、英争夺太平洋地区。诺门坎战役之后日军放弃了北进政策,转而开始实施南进政策:偷袭珍珠港引发了与美、英等国的太平洋战争,最终导致了鬼子法西斯的完全覆灭。

诺门坎战役之前鬼子和苏联尽管并未正式开战,然而鬼子关东军与苏联红军时不时就会爆发摩擦。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之后双方的摩擦逐渐平息。1941年鬼子和苏联还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苏德战争爆发后鬼子并没配合德国入侵苏联,这使苏联得以从容把远东地区用于防备日军的部队调往欧洲战场,从而扭转了欧洲战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

砸碑五壮士事件始末?

砸碑五壮士事件的始末如下:

事件起因是黑龙江省著名的景点方正县,花费70万巨资为鬼子侵华的“守备军”——开拓团建了一座纪念碑。而这个建有纪念碑的“中日友好园林”却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踏入。

7月底,有关此次事件的消息持续在网上发酵,引发全国网友的关注和不满,2011年8月2日,五位小伙计划砸毁所谓的“鬼子开拓团”纪念碑。

第二天下午3点钟,5名小伙终于从山后翻越过去。来到了那座令他们憎恨已久的“纪念碑”前。

只是,刚抡起榔头砸了几下后,就惊动了园林巡查的工作人员,几个人砸了有五六分钟,除了陷进去一个小坑外,几乎没有什么损伤。

于是,几人趁乱将提前准备好的红色油漆拿出来,直接泼洒上了“开拓团”纪念碑名单。大批警察赶来,砸碑行为被强令制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