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过海打一生肖,经典民间故事有哪些?
八仙过海打一生肖,经典民间故事有哪些?
一、盘古开天辟地
传说太古时候,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但鸡蛋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盘古在鸡蛋中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黑糊糊的一片,浑身酷热难当,盘古发起怒来,抓起一把与生俱来的大斧,用力一挥,大鸡蛋骤然破裂,其中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二、女娲造人
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类。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三、伏羲画卦
伏羲时常盘坐卦台山巅,苦思宇宙的奥秘。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声炸响之后,渭河对岸的龙马山豁然中开,但见龙马振翼飞出,悠悠然顺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体卦分明,闪闪发光。这时分心石亦幻化成为立体太极,阴阳缠绕,光辉四射。此情此景骤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
四、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身体透明,头上长有两角,即牛头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五、夸父逐日
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
六、雷泽华胥
相传,雷泽神刚烈威猛,专司的工作是行雷布雨,人首龙身,神通广大,雷泽神得知女娲造人,并按女娲自己的模样造了圣女华胥,便怀抱好奇之心,苦心打探华胥一族所在,终于在昆仑东南相见。为试探心意,在华胥圣女行进的前方,用脚踏出了一个巨大的脚印,最终华胥走进雷泽神的脚印,有情人终成眷属,诞下天帝伏羲(读:xī)。
七、西圣王母
西王母是西华至妙之气化生而成,与东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仅次于三清,十分崇高。 相传王母住在昆仑仙岛,王母的瑶池蟠桃园,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亦称为金母、瑶池金母、瑶池圣母、西王母。
八、精卫填海
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的名字叫瑶姬,小女儿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宫无聊,有一天,女娃驾船游东海而溺,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鸟,栖息在发鸠山,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人们便将此鸟叫作精卫鸟。精卫衔草石由发鸠山飞往东海投入,誓言要填平东海。后人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既定永恒目标,更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后盾。
九、北溟鲲鹏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鲲鹏精于变化,通灵万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为九天鲲鹏。
十、千年应龙
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
十一、羲(读:xī)和御日
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古神话传说,太阳乘坐六龙牵拉、由羲和驾驭的车,每日在天上行走。现以"羲和驭日"借指日月旋转,周而复始,亦喻时光易逝。
十二、常羲沐月
常羲又被称为"女和月母",因为常羲生十二月,所以称之为"月母",而所谓"女和",则大概是因为她担当着调和阴阳的重任。阴阳合历方便百姓使用,说到这里,就可明白月神常羲为什么叫"女和月母"了,因为常羲负责制定阴历月份,因此她必须保证阴历月份能够与阳历的季节相协调,也就是说调和阴阳,所以以"女和"为名。常羲所从事的仍是维护宇宙之秩序的工作,所以也属于创世之神之列。常羲为少昊之母,她与姐姐羲和开创了新天地。
十三、后羿射日
后羿,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方族有穷氏的首领,善于射箭。当时夏王"启"的儿子"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王,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但后羿只顾四出打猎,后来被亲信"寒浞"所杀。神话传说"后羿"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在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木,庄稼枯焦,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他又射杀死了猛兽毒蛇,为民除害。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
十四、嫦娥奔月
嫦娥是为了保护老百姓不被逢蒙所害,吃了仙药,奔月升天的。所谓嫦娥,是一个神话人物选自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 后羿的妻子姮娥,演变为传说中的嫦娥、后羿的妻子。
十五、吴刚伐桂
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亮上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十六、东圣王公
东王公与西王母共为道教尊神的东王公,又称"木公","东华帝君"。究其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楚地信仰"东皇太一"神,又称"东君",即为神化了的太阳神(太阳星君),此为东王公之前身。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男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男仙领袖,南、北二宗则奉为始祖。
十七、刑天断首
刑天是山海经里提到的一位无头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之后,刑天便跟随在炎帝身边,定居在南方。当时,蚩尤起兵复仇,却被黄帝铲平,因而身首异处,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着利斧,杀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门外,指名要与黄帝单挑独斗。最后刑天不敌,被黄帝斩去头颅。而没了头的刑天并没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来,并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为没了头颅,所以他只能永远的与看不见的敌人厮杀,永远的战斗。
十八、共工触天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之后,水神共工一向与火神祝融不合,他率领虾兵蟹将,向火神发动进攻。火神祝融驾着遍身冒着烈焰的火龙出来迎战。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获得了全胜。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回头一看,追兵已近。共工又羞又愤,就一头向山腰撞去,"哗啦啦"一声巨响,不周山竟给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灾难降临了。原来不周山是根撑天的大柱,柱子一断,半边天空就坍塌下来,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顿时天河倾泻,洪水泛滥。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于这场大战。后来才有了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事迹,大地重回正常。
十九、女娲补天
女娲氏,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象蛇一样苗条。女娲补天的故事和盘古开天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两个英雄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女娲补天是一个很著名的传说。
二十、臾区划五行
又作鬼容区,号大鸿。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曾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于难经究尽其义理,以为经论。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 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 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
南方有个说法?
你好笔者我是文化领域的创作者颠强时代,“儿子像娘,金砖砌墙,女儿像老子,反穿皮袄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儿子具备了像母亲一样的性格,那么肯定以后会少惹事非,做事情也不会那样的鲁莽。而女儿具备了像父亲一样的做事风格,那么也不会优柔寡断。这里主要是说明了性格对于子女的影响。这也是一句农村古语,从古到今流传下来很多的古语,他们都是古人在平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社会现象,或者是对于一些生活经验的总结,从古语之中,我们也能够了解到古人的智慧,那么古人留下的这句话又能给我们怎么样的启发呢,从这句古语之中我们又能够感受到古人怎样的智慧呢。
儿子像娘,金砖砌墙。“儿子像娘,金砖砌墙。”一个男孩子为什么要像母亲一样的性格呢,具备了更好的阳刚之气不是更好吗?其实不然,中国有句古语叫做物极必反,儿子作为家里的男丁,也是未来家庭之中的顶梁柱,有了阳刚之气固然很好,这样才会彰显出一个男人的气场,才会对家庭负责任,有了责任心和对家人的爱护和保护。但是一个男人光有一身蛮力,做事情比较爱冲动,是属于比较情绪波动比较大,有了事情不会三思而后行的话,这样会给自己招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反而对自己以后的人生路更是不顺,有可能就是一种羁绊。所以说在性格上除了具备本人的男人之气以外,还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人格,“儿子像娘”,并不是做一个“娘娘腔,”而是在做事和思考方式上要像母亲一样心思缜密,除了有一身武力之外,还要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这样不仅不会对自己的前途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还会让自己的事情上更进一步。做一个有智慧不怕受挫勇敢的好儿郎,这样才是一个男人真正该有的气场。
女儿像老子反穿皮袄子“女儿像老子,反穿皮袄子。”女儿像父亲一样,并不是要说做一个男人婆,处处行事大大咧咧,一身男孩子气。在中国易经里面女子本来是属阴,以前古人更是讲究女子的阴柔之美。但是真正的女子并不是唯唯诺诺,女性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之外固然很重要,但是并不是“小鸟依人”,看起来像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此时要像一个男人一样,做事雷厉风行,遇事勇敢果断,从不拖泥带水。只要行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从不别别扭扭。这样才是有所作为的表现。特别是在新时代的女性,没有了封建思想的约束。更应该学会处世和培养自己坚强的个性。
最后总结
古人说的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管男人也好,女人也罢,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体。而家人对他们的影响更是深远。都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其实一点都不为过。可以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只有好的教育,好的榜样,自己的后辈才会更加优秀。
我是颠强时代各位读者对于这句话还有什么想法可以评论出来我们共同交流学习,对于我的文章如果喜欢能否为我点赞加关注,评论区我们不见不散吆。
大禹像的故事?
还有很多啊,巨灵劈山、刘元入天台、黄帝战蚩尤、小人国、白蛇传、盘古开天、巧夺天工、大山化五峰、神农尝百草、鲲鹏、天仙配、仓颉造字、后羿射日、骊山神女、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哪吒闹海、孟姜女、桥上授书、宝莲灯、吴刚伐桂、八仙过海、夸父逐日、女娲造人、十二生肖的故事
中国有哪些神仙体系?
春节到了,读史汇带大家了解一下传统的神仙体系。
早在明朝以前,中国人没有自己的神仙体系。直到两部章回体神魔小说的诞生,中国人才逐渐拥有完整的神仙观念。这两部专门写神仙题材的小说,分别是吴承恩的《西游记》和许仲琳的《封神演义》。虽然同为写中国的神仙,《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侧重点存在很大的区别。《西游记》主要以佛道,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崇佛抑道”的味道,人物主线以佛界众神仙为主,《封神演义》则更倾向于道家神仙。所以,要了解中国传统的神仙体系,《封神演义》才是正途,作者许仲琳基本上把道家众仙完整地梳理一遍。广义上的道家神仙体系包含四大种类:上古神系、道家神系、民间仙系和神魔系。狭义上的神仙体系一般专指道家神系,也就是“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按照道家的说法,他们从上往下分别掌管天地运转的规则,具体来说是这样的。三清三清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位道家创始人,在道家众多神仙中,他们的资历、职位、法力最高,是“玉清、上清、太清”三大胜境的主人。三清中又以“玉清胜境”的元始天尊地位最为尊贵,他是主持天界之祖。“上清胜境”灵宝天尊是大道的化身,地位仅次于元始天尊。“太清胜境”的道德天尊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太上老君,也是《道德经》的作者。四帝四帝也称四御,属于地位仅次于三清天尊的大神。一开始的说法是“六御”,分别是玉皇大帝、青华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分别掌管上、下、东、西、南、北六个方位,刚好与道家“六和”的空间理念一致。到两宋时期,道家为了使神仙体系与太清、太平、太玄、正一四大道经类别相符合,把“玉皇大帝”和“青华大帝”单独列出来成立道家四御。四御的职责是辅佐三清天尊,具体管理宇宙万物的运行。因为三清天尊属于道的最高层,已经达到“无为”的境界,不需要再参与天地的管理。那些需要“有为”的事务,只好交给四御圣尊来处理。五老五老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掌握者,常年居住在五岳“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分别是东方青帝青灵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灵真老三炁天君、中央黄帝玄灵黄老一炁天君、西方白帝皓灵皇老七炁天君、北方黑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五老拥有很高的威望,道家所有神仙中,只有元始天尊与他们地位相等。他们都不是通过后天修为得到成神,他们和玉清元始天尊一样,属于开天辟地以前的神灵。从他们的全称“元始五老”中,足以感受到来历不凡。但在《西游记》中,“五老”的版本差别很大,依次是西天佛老、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准确地说,元始五老的解释更恰当一些,因为佛是外来文化,道才是本土文化。六司六司全称为南斗六司,也叫做南斗六星。分别是司命星君、司禄星君、延寿星君、益算星君、度厄星君、上生星君。他们的职责是掌管宇宙一切生灵。在民间有种说法叫“南斗主生,北斗主死”,说南斗六星能够决定皇帝的寿命长短。既然南斗六星有令万物长生的权限,很显然他们直属南极长生大帝领导。南斗六星与北斗七星相对应,依次为天府星、天梁星、天机星、天同星、天相星、七杀星。由于六星君大多寓意吉祥,从而深受那些追求功名利禄、健康长寿的人喜欢。此外,在“三清四帝五老六司”之下,还有“七元八极九曜十都”的说法。“七元”是指北斗七星,在平时生活中非常熟悉,由贪狼星、巨门星、禄存星、文曲星、廉贞星、武曲星、破军星组成,也是代表七种不同的寓意,比如文曲星代表考取功名、升学考试,破军星代表行军打仗等等。“八极”不是具体的神,它是指八大方位: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也可以理解为八纯卦。“九曜”属于后来新增的神,属于神魔系,是根据神魔小说《西游记》所设定,即在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基础上,增加罗睺星、计都星、太阴星、太阳星。“十都”应该最好理解,就是指十殿阎罗王。其实在民间生活中,基本上没有人能够完全弄清楚道家的神仙体系和来历,包括道家各个派系间,对于神仙的命名和职责也存在争议。话又说回来,没有必要了解那么透彻,在“三清四帝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中,民间有所相求的应该是代表七元的北斗七星。而在北斗七星中,又以文曲星、武曲星与老百姓联系最为密切。河南西灵山在什么地方?
位于河南省罗山县城西南面44公里处,与避暑胜地鸡公山遥遥相望。
罗山灵山,位于河南省罗山县城西南面44公里处,与避暑胜地鸡公山遥遥相望。灵山旧名为霸山,因其“每有云气覆顶必雨,验之信然”,帮改称灵山。灵山山体面积40平方公里,主峰金顶海拔27.7米,为罗山县第二高峰。灵册山势奇伟,古刹掩藏,松竹繁茂,花草竟芳,山泉潺潺,鸟鸣婉转,云雾缭绕之外,更添了几分朦胧,几分神秘,几分新奇。
灵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佛教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灵山旧有“七寺三庵”,其中灵山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千百年来,灵山寺以“庙门东开、僧尼同寺、带发修行”在佛教界独树一帜,被誉为“灵山三奇”。唐明皇之女建宁公主曾在此出家为尼。宋、明两朝开国皇帝都曾御驾灵山,其中明太祖朱元璋三上灵山,敕封灵山为“皇山”、灵山寺为“国庙”、住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御赐半副銮驾、金瓜、斧钺,亲笔御题“圣寿禅寺”匾额。清康熙51年,灵山寺住持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成为印度佛教界一代宗师。灵山寺与东南亚佛教往来甚密,在东南亚,尤其是在印度享有盛誉,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专程拜谒杲英墓。寺院分为三进,中院有一水井,其味甘美无比,为灵山泉之一窍,名为“圣井”。传说这股山泉是从后殿佛祖座下喷出,经中殿流入院内而得名,列灵山入景之冠,名为“圣寺圣景”。寺内西厢院有一株上粗下细的“倒栽柏”传说为宋时寺内主持和尚昊英所栽。昊英和尚是否得道无人知晓,但倒栽柏至今枝茂叶碧,无限生机。灵山寺僧源于北京西山,主持“鹅头禅师”终日静坐修行,头发长久不剃,以后代代相传,都不剃头,许多佛门人称他们为“恨头僧”,灵山寺还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僧尼合一寺庙。灵山寺现代高僧释无烦,1996年圆寂火化遗体时出现700多粒舍利子和七彩舍利花,这在中国近百年历史上仅是第二例,轰动海内外。
农历三月一日是灵山寺的传统庙会,逢会的数天之中,弯弯的山道上车水马龙,游客络绎不绝,高峰时期日逾数万人。
灵山寺还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见证。1939年,李先念同志在此住,并在此主持了鄂豫皖边界重要军政会议,我军不少高级将领都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
灵山还是鸟类的乐园,常年栖息在这里的鸟类达到218种,有白冠长尾雉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1980年被定为省鸟类自然保护区。灵山出好茶,所产“灵山剑峰”获省优质金奖,登山游寺之后饮水思源上一杯香茶,惬意无比,疲劳全消。
2007年8月20日,灵山风景名胜区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灵山 峻峰秀泉
辽宁灵山在葫芦岛市西北45公里处,现属连山区山神庙子乡凉水井子村。村南山根有一池泉水,清凉透彻终年流淌,村名由此而得。景区范围约9平方公里,特色是:山峰峻秀、古刹雄奇、岩石怪异、石洞幽深。灵山寺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山景观很美,层层远山雾罩真容、陡峭巨石上,劲松傲立岩缝生根。怪石形象生动有趣,像玉兔、肥猪、山羊、猛虎、顽猴……当地人们常说:“灵山的石头砬子藏着十二属相”游人惊叹真是天然造就,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石洞也有奇观,透光的山顶叫“南天门”,石棚大厅叫“无极洞”,里面能容纳上千人,顶盖滴水纯净,用它洗头头清眼亮。还有冰流洞,大仙洞,真是神通奥妙。过梨园向寺庙进发,古代楼群立于山谷之中。石板架设的“天桥”凌空搭起纵横相连。慈航楼位居中心,实心底座外塑彩龙、详云海浪,气派雄伟。上有两层八角形建筑,内有观世音等佛像。两侧有天君楼、金刚楼、太阳楼、太阴楼,西端是大雄宝殿,东山坡是天齐庙,殿内塑像是地藏王、五岳大帝。前面钟鼓二楼,门外一对石雕旗杆,座上塑造“千秋福地、万古洞天”大字,旗杆上塑造“金龙蟠玉柱”,圆目大口,龙须颤动,形象逼真。从天桥上向各楼走去,凌空信步好像踏云游历天宫。山口西坡有钟卿烈士陵园,钟卿生前任中共锦西县委组织部部长,1948年2月,为掩护群众转移而牺牲。陵园是葫芦岛市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灵山 不以山名
广西灵山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3550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136万。灵山县辖19个镇:灵城镇 三海镇 新圩镇 丰塘镇 平山镇 石塘镇 佛子镇 平南镇 烟墩镇 檀圩镇 那隆镇 三隆镇 陆屋镇 旧州镇 太平镇 沙坪镇 武利镇 文利镇 伯劳镇。
灵山 钟灵毓秀
即墨灵山,原名零山,又名灵芝山,均因其形而得名,后因香火之盛,称之为“灵山”,素以“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仙山圣母”而闻名遐迩。整个山由三个山包自东而西排列而成。灵山坐落在即墨城北10公里处灵山镇之南。海拔154.6米,东经12727',北纬3632'。204国道沿山脚下穿过,是青烟、青石两条公路干线之间的制高点,又是城北屏障。
灵山山上山下,树木葱茏,风景秀丽,实为旅游胜地。晴日,登望海石,东南而望可观大海;阴霾天气,山顶云缭雾绕,聚而不散,称作“灵山戴帽”。春秋时节,百鸟翔集,盘旋欢叫,时有全身赤红的“火狐狸”穿跃林间。
灵山不惟自然风光秀丽,且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庙宇建筑别具一格,且规模宏大壮观。更有许多灵山圣母的传说穿插其间。
灵山庙宇相传创建于周元王5年,即公元前471年,唐朝及明朝万历年间,经过了两次大的修复。自清朝道光、咸丰年之后已毁败,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复重修复扩大至今日规模。修复后的灵山庙宇计有圣母殿、眼光殿、疹痘殿、送生殿、催生殿、百子殿、泰山老母殿、无生殿、龙王殿、耳光殿、三神总殿、十八只手殿,以圣母殿最大也最富丽堂皇。
圣母殿主神青霄元君,亦称灵山老母,据明万历年间祭酒周如砥所记,万历年重修灵山祠时,掘得元君遗壳,并一石碑。《元君碑记》载,周元王五年,招远女子王氏,童养于即墨金门姑母为媳,貌甚丑陋,朝打暮骂,不得安宁,元君初无怨色,一日汲水于山之东,遇仙人点还其真容,于四月十五日这天登山顶,坐化于大石之上,得仙为“青霄元君”。后人遂立祠祀之,并以四月十五日为灵山庙会日。
灵山有十大景观:
青霄遗壳:在西山之巅。
酆都城:在西山半坡之阴,远视周石如墙,近视散乱无纪,西南门一石最高,俗称鬼王。
聚宝盆:在山前。
望海石:圣母殿之左,有石高不盈丈,晴日,登石可观大海。
黑虎泉:位于西山西北麓,据传当年有虎引道而掘得此泉。
仙人洞:在东山之西腰,高可坐,阔容三四人,当地人相传风雨不入其中。
玉女盆:在西山西半峰,有石高及背,石面有水一泓,盈盈无源,旱涝不减不溢,长年不竭,相传可洗目疾。
扁担眼:东山东麓,石崮上一窟仅容伸进一手,其水不减不溢,以毛巾拭之,须臾水满如初。传为二郎担山时,扁担一插所致。
孙膑牛迹:西山之西,有牛迹宛然于石面上,相传为孙膑独角青牛所踏之处。
铁耙齿:东山峰石面之上,有一石长出,形似耙齿。
新开辟聚仙洞一处,内有送子观音、八仙过海、哪吒闹海等景观。
交通线路:乘青岛—即墨公共汽车抵达即墨,后乘即墨—灵山车至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