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病毒,其他国家有什么灾情除了疫情之外?
塔尔病毒,其他国家有什么灾情除了疫情之外?
2020年——庚子年,流年不利,灾难不断。
在中国,我们好不容易战胜了病毒,但是又迎来了洪水。仅2020年上半年,长江流域就经历了33次中等强度以上的降雨,降雨总量达10422亿立方米,而过去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9600亿立方米左右。降水仍在继续,洪灾已经波及到26个省,受灾人口超千万,直接损失近300亿元。
而世界其他地方也不太平:一、澳大利亚大火烟雾全球旅行2019年的澳洲大火烧了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导致12亿只动物丧生,释放4亿吨的二氧化碳,大火产生的烟雾在2020年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旅行,它产生的灰尘将新西兰的冰川染成了焦糖色。
2020年1月份,南极经历有史以来的最高温度——20.75摄氏度。
南极附近的鹰岛,仅用了9天的时间,就有超过20%的雪融化,喜温的极地雪藻在南极大陆蔓延,把南极染成了血红色。
过去5年,南极融化的冰盖超过1.5万亿立方米,大量的企鹅因为食物短缺而死亡。
北极圈内的小镇维尔霍扬斯克也出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温度——38摄氏度。
三、极端气候不断澳大利亚大堡礁大范围白化,海水水温达到历史最高点,珊瑚被迫与体内的共生藻分离,露出了白色的骨骼;
新西兰海岸海水异常升温,导致50万只贻贝被活活地“烫死”;
2月13日,伊朗背部遭遇严重雪灾,部分地区积雪超过4米;
印度的极端雷暴天气,引发了洪灾,并有人被雷电击中致死;
斯里兰卡、巴基斯坦、鬼子、越南、波黑、塞尔维亚等多地也出现洪灾;
加拿大遭遇了创记录的暴风雪把整个城市都“活埋”了。就在本月,加拿大的萨斯客串省还出现了网球大小的冰雹。
四、火山爆发频繁3月30日,欧亚大陆最高的活火山克柳切夫火山爆发,火山灰高达6000米,遮天蔽日;
菲律宾沉寂了44年的塔尔火山爆发,火山灰伴随着电闪雷鸣直冲云霄;
4月10日,印尼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喷出的物质冲到15千米的高空;
7月3日,鬼子西之岛发生火山喷发,大量熔岩流出,浓烟高度达到4700米。一天之后,西之岛再次发生火山喷发,浓烟高度达8300米。
五、瘟疫横行起于去年年末的新冠疫情,尚未结束,波及全球。全球新冠肺炎日新增病例数创新高,过去24小时增加23万例,全世界感染病例总数升至1250万例,死亡人数达到56.2万。
还有美国爆发的乙型流感、巴西和利日利亚的不明病毒、埃塞俄比亚的霍乱、非洲的埃博拉病毒以及南极冰川的远古病毒,都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六、病虫害频繁南亚的沙漠蝗虫尚未完全结束,又有数以万计的蝗虫从非洲卷土重来,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美洲的草地贪食蛾漂洋过海,飞到东南亚,在我国19个省也发现了它的踪迹。
气候异常,病虫害猖狂,粮食减产已成定局,有 14个国家对农产品和食品进行出口限制。联合国预计,到2020年底,陷入粮食危机的人口将超过2.5亿。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灾难频仍。既有天灾,又有人祸,大自然已经向我们发出了严正警告!希望2020能早日过去,否极泰来,更希望人类能吸取教训,保护自然,爱护环境,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我是@有职业操守的小太阳 ,你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让我们一起在头条学习、思考、成长!
联合国发言人敦促中印双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
中印在加勒万河谷发生“肢体冲突”,导致印度方面20人死亡,这个事从国际视角来看,不算大,但也绝非小事,联合国在这个时候也必须站出来发出点声音。
联合国秘书长助理发言人金子绘里(EriKanKo)在联合国纽约总部的在线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们对印度和中国之间在实际控制线所发生的暴力和死亡的报道感到关切,我们敦促双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我们积极的注意到有报道显示,两国已在保持接触,以使局势缓和”。
八面玲珑的外交辞令,不仅表明了联合国在这个时候不会选边站队的中间立场,也不想过多插手极其敏感的边境问题。因为,这种事情联合国也管不了。 联合国看似名头很大,但其并不是个权力机构,而只是个调解机构,而领土问题根本就不是依靠“调解”能够解决的。 但从发言人的字里行间,我们也有所感觉:这个事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严重,因为双方都没有升级事件的愿望。 事件发生之后,很多情绪激动的网友纷纷豪言:不行就打!
《孙子兵法》有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两国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办法有很多,战争永远都是最后的备选,凡事都用战争思维来考察,那我们还发不发展了? 印度近来和尼泊尔,巴基斯坦和中国在领土问题上争长论短,动作频频,气焰十分嚣张,但印度难道真的想打仗吗?显然不是。
印度莫迪政府在去年12月,出台了《公民身份修正法案》,招致全国占比20%穆斯林信众的强烈不满,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波及56座城市,几千人因此受到了伤害,事件的余波甚至持续到了现在。2020年开年伊始,新冠病毒又无一例外的杀了进来,与此同时,中东的蝗虫军团也前来凑热闹。
各种不利因素加剧了印度的治理压力,新冠疫情导致大量民众失业,蝗虫的肆虐导致粮食减产,民族问题正在撕裂印度的社会版图,尽管美国总统亲自前来“鼓劲”,但现实存在的问题和民众的怨气,正在削弱莫迪的支持率,这个时候需要弄出点事情,分散一下国内的压力,这才有了非法越境和“肢体冲突”。
事件发生之后,印度民众在网上也是“一片激愤”,但印度媒体相对比较冷静,印度最大的通讯社《印度报业托拉斯》,也只是提了一个具有“建设性”意义的问题:“关于中印外长的通话,双方是否在考虑下一步采取什么措施”。
6月17号,印度国防部长辛格首次就加勒万河谷阵亡士兵公开发声,他向加勒万河谷牺牲的士兵表示了哀悼,高度赞扬了“以最高传统牺牲生命”的献身精神。注意:辛格的发言中没有提到中国。有人认为,辛格的态度暗中表明莫迪政府决定不会推动局势升级。
6月18号,莫迪本人也通过推特向拉达克东部牺牲的战士致敬,称他们崇高的牺牲将永远不会被忘记,全印度都为牺牲的战士感到自豪。推文中同样没有提到中国。但在本周三,莫迪对该事件中的中国军方发出“警告”:“印度希望和平,但如果受到挑衅。印度有能力作出恰当的回应”。
外交语言中的“恰当”,可以是任何时间,任何方式,任何程度,当然,也可能什么也不做。死了这么多的人,莫迪作为国家元首,必须为该事件兜底,至少也得让死者家属感受到政府的“温暖”。莫迪的强硬,很大程度是是内部宣传的需要,借以安抚印度国内民众的情绪,从印度的整体反应来看,莫迪政府并不想将事情搞大,更不想激怒中国进而引发更大的冲突。
在此次事件中,双方也什么没有真刀真枪的干,而是选择了棍棒和石头?因为在1996年和2005年的协议中,对峙双方不准使用枪支,这也是印度敢于屡次“冲线”的原因,但双方也基本能够做到克制与容忍。
中方发言人赵立坚首先阐明了事件的起因,印方一线部队公然打破双方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在加勒万河谷现有局势已经缓和的情况下,再次跨越实控线蓄意挑衅,暴力攻击中方前往交涉的官兵,进而引发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目前的情况是,中印双方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进行了沟通协调,双方同意公正处理加勒万河谷冲突引发的严重事态,共同遵守两国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尽快使现地局势降温,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从双方的务实态度中不难看出:中印都同意尽快降温,地区局势总体稳定可控。 中印双方高层不约而同表现出来的冷静和含蓄,足以证明这件事不会影响两国的关系格局,中印同是发展中大国,都是具有10亿级人口规模的新兴力量,加快实现自身发展振兴是各自的历史使命,最符合两国长远利益的是互相尊重,互相支持,谁也不想违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偶发事件带偏了两国之间的关系走向。
我们有我们的外交智慧和利益取舍,莫迪政府当然也不傻,他不会在国内兵荒马乱,一地鸡毛的时候再引动中国的军事反应。还有更重要的,1962年的重创,足以让新德里作出决定的时候更加谨慎。
印度只有3例确诊新冠?
目前,新型肺炎已经导致全球有超过25个国家发现出了病例,并且有多个国家已经开始爆发,国际组织尤其担心这个疫情会传入医疗条件不好的国家,将会给这些地区带来严重的灾难。
然而超乎意外的是,印度拥有14亿人口,但却只有3位患者确诊。我们知道,这个病毒非常狡猾,一些患者即使在没有症状时期,也具有传染性。再加上一些患者即使携带该病毒也不会发病,增加增加了该病毒的侦查难度。
说这么多的原因,并不是否定印度为此做出的努力,而是想肯定对方的措施,正是因为他们的医疗卫生系统迅速反应,所以确诊人数才没有上升。(当然,这里其实还存在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试剂盒匮乏,这会直接影响确诊的人数,类似的情况在美国也发生了。)
不过在一些生物学杂志周刊上,却认为之所以印度控制住了疫情,是因为印度人的身体里携带者一种杀伤细胞,可以在早期发现并终止病毒感染。而这种杀伤细胞,又与当地的脏乱差的环境有关。
恒河水提到横河,很多人会想到三样东西:垃圾,遗骸,喝圣水。据媒体报道,恒河流经的区域有70多个城镇,超过3亿人在此生活。
恒河在印度的地位,相当于我国的黄河,被称为母亲河。印度人的一生,吃喝拉撒睡,包括死亡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所以恒河水非常的脏,里面有无数的细菌以及病毒。
虽然科学家表示,适当的接触病毒和细菌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威胁,反而有助于我们建立强大的免疫系统。然而恒河水的微生物早已超过饮用水标准数倍,而且恒河之中有许多生物的遗骸、粪便,这些遗骸以及粪便中有可能携带多种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而这些微生物将可能导致人类患病。
然而一些人认为,正是由于这种环境,激活了当地人的身上细胞免疫球蛋白的基因,让它们不易受病毒的感染。
此次疫情之所以在印度没有爆发,有些人认为就和这种蛋白基因有关。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杂志《PLOS ON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印度和美国婴儿在多种免疫参数上的差异》。
论文中指出:印度婴儿童世界其他各国婴儿相比,携带了一种天然杀伤细胞,这种细胞可以有效防止病毒入侵以及自我复制。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印度婴儿真的自带免疫力吗?判断一个科学结论,首先要看这篇论文的发表期刊,越是主流的期刊,信息来源越是准确。这是因为主流期刊的编辑都是行业资深人员,对于科学知识以及科学实验有所了解,也能一眼看出论文的真伪,以及数据有没有造假。
而且,越是主流的期刊,审稿环节越是严苛,一些含金量不高的论文,以及数据造假的论文或者是影响力不够的论文都不会发表在这种期刊上。
因此,这些期刊的含金量非常高,能上这些期刊本身也意味着对该作者研究的肯定。
然而《PLOS ONE》期刊,在行业中却是一个含金量非常低的期刊,甚至可以说是注水的期刊。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这个期刊的运行模式和其他主流期刊不一样。其他主流期刊在发表文章时会经过重重审核,然而《PLOS ONE》却遵循着: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应该由编辑决定,而应该由时间来检验它的意义。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样的文章,都可以在上面发表。
由此可见,发表在《PLOS ONE》的论文《印度和美国婴儿在多种免疫参数上的差异》,并不一定有多少真实的参考价值。
再者,没有任何主流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认为印度婴儿具有高免疫力,他们和其他国家的婴儿一样,会生病,会被病毒感染,也会因病毒而死亡。
之所以印度没有爆发大面积疫情,一方面可能是印度防控有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当地与中国距离较远,没有大量的游客涌入。当然,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印度的试剂盒急缺,类似情况其实也出现在了美国。
把印度之所以没有爆发大面积疫情,归结为印度人拥有超强的免疫球蛋白这种说法,一方面是抹杀了印度当地的努力,另一方面这种说法没有经过科学检验。
为啥感觉新冠肺炎疫情还加重了?
众所周知,印度是南亚次大陆乃至整个印度洋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区域总面积约为29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3.24亿,其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七、人口规模排名第二。
从地理位置来看,由于印度国土大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并一直伸向印度洋,东西两侧分别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其北部是典型的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而东西两侧分别以东高止山脉和西高止山脉为界向东、向西则都是狭窄的海岸平原。
由于印度纬度位置比较低,其中心纬度大致介于北纬20度南北两侧,也就是说印度全境主体处在热带且濒临印度洋,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仅北部和西北两角的山岳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东北一角与巴基斯坦相邻的塔尔沙漠为热带沙漠气候。不仅如此,在喜马拉雅山脉及其以北青藏高原等地形的层层阻挡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来源于亚欧大陆内部的冬季风或冷高压基本上很难影响到印度,因此印度境内大部分地区气候可以用“炎热”二字来概括。
也正是因为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凉季、旱季和雨季之分,气候炎热,再加上印度的人口集中在恒河平原、海岸平原以及河口三角洲,且印度制药业比较发达,有“世界药房”之称。因此在前不久印度“有且只有”的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被治愈之后,一时间关于炎热的气候、“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以及先进的制药业是印度战胜新冠病毒的三大“克星”的报道层出不穷,甚至还有人说印度这种炎热的自然环境对新冠病毒天然“免疫”。虽然炎热的气候环境确实非常不利于病毒的传播,例如2003年前后在我国广东爆发并先后向东南亚乃至全球蔓延的非典,经过全力抗击最终在2013年的三伏天神秘消失就是一个最直接的例子。但印度气候炎热既是优势也是劣势,而这种劣势一旦被新冠病毒“沦陷”将会是灾难性的,因为新冠病毒最不怕的就是人口聚集。印度是人口大国,若按理论上的人口密度计算,印度的人口密度是总人口除以国土总面积,得出的大概数值是444人/平方公里,而实际上受气候、地形、降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印度的人口分布是非常集中的,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以及海岸平原等水源充足、气候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新德里、孟买、金奈、加尔各答等都是印度人口大市。
我们都知道,一个地区人口规模一旦超过环境容纳能力,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交通拥堵、住房困难、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等,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城市病”。而随着印度近些年来经济的发展,大量人口也由农村流向城市,导致许多城市堪称世界上最“拥挤”的城市。尽管印度近些年来一直想通过360度无死角的方式来刷存在感,以此来挤进世界大国行列,但人口的剧增也带来了与粮食、就业、治安、交通、住宅、环境等有关的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以印度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和贸易中心孟买为例,总人口超过2130万人,仅次于新德里的2500万人,但孟买的区域面积仅603.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超过35300人/平方公里,是其首都人口密度的两倍有余。而新冠肺炎疫情爆以来,如此大的人口密度想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是非常困难的。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位于印度孟买的塔拉维贫民窟,总面积大约只有6.13平方公里,竟然有约150万人居住于此,也就是说其面积只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面积县的约1/50,但人口却是这个县的约2倍,就连厕所都要1400人公用,可见在这里讲“安全距离”是完全行不通的。最要命的是这个贫民窟前不久已经出现多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并且也是印度最先出现确诊死亡病例的地方。近段时间以来,虽然印度总理莫迪宣布了三周的全国“封城”令,但这并没遏制住印度确诊数量的上升,而随着印度进城务工人员返乡以及宗教活动等,这些都对疫情的蔓延带来很大风险。目前印度的新冠疫情形势也在持续恶化,连日来单日新增确诊数量都在数百乃至上千,现已累计确诊已超过8446例,其中死亡289例。鉴于这种形势,印度也升级了防控措施和“禁足”令,并将全国“封城”期限延长至本月30号,在此期间如有私自下楼或外出的,等待的就是鞭子或木棍伺候。一大批携带病毒的难民即将进入中国边境?
目前全球疫情累计确诊病例高达218万之多。但是下阶段令全球最为担心的区域有三个:分别是印度、非洲、中东。特别是印度,拥有全球14亿人口,其国土面积不足中国的三分之一,医疗水平不及中国的十分之一,如此庞大的人口密度下,一旦疫情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印度目前的状况:截止到4月18号,印度累计确诊病例1.3万人,但是根据国际疾控中心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印度已经连续多日新增病例保持在1000人左右了,疫情面临着大范围的爆发,此刻印度的疫情防控压力是非常大的。
印度目前面临的疫情挑战:第一:前段时间,面对国际疫情的严峻话,印度提出封闭式管理的政策。但是政策一出却发现了新的问题,大批的工人返乡,由于运输条件达不到,很多工人都是结伴步行返乡的。本来还很分散的工人由于返乡在各大车站以及返乡途中聚集,让印度的感染风险进一步直线上升。
第二:印度的人口高达14亿,是除我国之外的第二大人口大国,但是印度的国土面积却不足我国的三分之一。有很多人会觉得我国的人口密集度已经很大了,可想而知印度的人口密集度是多么的巨大。人与人密集接触,这也对印度的疫情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第三:印度的医疗条件在世界上都属于倒数。很多医疗设施都完全依靠进口。美国就是印度最大的医疗设施出口国。但是目前美国的确诊病人达到70万之多。本土的口罩,呼吸机等医疗设施完全不够用,更不要说出口印度了,所以印度严重缺乏必须的防护用品和医疗设施,这也是印度的一大挑战。
第四:印度的贫民窟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知名的。目前印度还有超过七千万的贫民居住在帐篷搭建的房子里。很多人拥挤的生活在一起,食物完全靠乞讨,整个贫民窟甚至不超过十所卫生间,其卫生条件可想而知。一旦爆发了疫情,有可能全部感染。
针对疫情印度的防控措施:不得不承认印度似乎看出了本国太多的挑战。他们也知道本土一旦爆发疫情将会产生致命的威胁。所以印度也在很早就提出了封国。现在印度的班加罗尔,路边的警察都会手持警棍,一旦发现外出者,他们会用警棍进行殴打,让外出者立马返回自己的家中。这也是目前印度对待疫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假如印度的感染难民进入我国边境该如何应对:目前我国的防控措施还是非常完善的。并且我国也是目前世界上防控物质最为充沛的国家。假如印度难民抵达我国的边境,我国一定也会担负起大国担当的。在保证本国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对他们进行救治,同时我国也可以呼吁联合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