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退休养老金不公平,为什么15年退休的比16年退休同年同级别每月少领700元左右?

2023-08-07 13:55:03 71阅读

企业退休养老金不公平,为什么15年退休的比16年退休同年同级别每月少领700元左右?

注意啦,题主说的是同年同级别退休,所以应该是一个缴纳15年养老保险年限和16年,而不是2015年和2016年办理退休。但是,缴费年限只差一年,养老金真的可以差700元/月吗?如果您也存在类似的疑惑,不妨跟超老师来一探究竟。

第一,同一级别,并不代表同一缴费基数;

因为,从城镇职工社保养老金计算公式来看,影响养老金高低的主要包含:【退休上一年度职工月均社平工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和退休年龄】。

企业退休养老金不公平,为什么15年退休的比16年退休同年同级别每月少领700元左右?

所以,同一年退休,只能说明两个人退休上一年度职工月均社平工资相同。就算法定退休年龄相同,影响退休后养老金高低的因素还有历年缴费基数的高低,而非职位的高低。

也就是说,就算是同一级别,发放的工资相同,一个选择正常薪资的100%作为缴费基数,一个选择正常薪资的60%,也会因为缴费基数的不同,而退休后的养老金有所不同。

第二,通过案例分析,为什么缴费差一年,退休当月养老金却差700元?

1.数据支持:

若甲先生和乙先生同时于2018年在A市达到法定退休年龄60周岁(2017年A市职工月均社平工资为8000元,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为139个月);甲先生按照正常薪资的100%(历年社平工资的1.2倍)缴费16年,个人账户储存额为10万元;乙先生按照正常薪资的60%(历年社平工资的0.7倍),个人账户储存额为5.5万元。

2.退休当月养老金分别是:

甲先生的基础养老金=(8000+8000×1.2)÷2×1%×16=1408元;

乙先生的基础养老金=(8000+8000×0.7)÷2×1%×15=1020元;

甲先生的个人账户养老金=100000÷139=719.42元;

乙先生的个人账户养老金=55000÷139=395.68元;

小结:按照社平工资100%缴费16年的甲先生比按照社平工资70%缴费15年,同时在A市2018年办理退休,退休当月基础养老金差388元,个人账户养老金差323.74元,合计得出退休当月养老金差711.74元。

超老师总结:

养老保险缴费差一年,养老金相差700元/月,并非不可能。因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是决定养老金高低的关键因素,但并不是决定养老金高低的唯一因素。

所以,就算是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只差1年,差距很小,但是,退休前一年职工月均社平工资、缴费基数和退休年龄任何一个因素,差距很大,则也会造成养老金的差别悬殊。

所以,想要领取高养老金,我们不仅要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还要选择符合条件的【退休前一年职工月均社平工资最高的城市】,在身体健康允许的情况下晚退休,才可以领到最佳的养老金,保障退休后的基础生活质量。

欢迎【关注懂社保、懂退休、懂职场的超老师】,一起学习更多职场和社保实操知识。更多【分享】,更多【收获】!

为什么有的人拿的退休金不一样?

社保的缴费年限是影响养老金高低的一项重要决定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

我们的养老金是这样计算的,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个别人员还有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指的是1992~1997年,当地实施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由于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而设计的一种过渡性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渡性养老金会逐渐消失。但是过渡性养老金非常划算,跟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相挂钩,另外还有过渡性系数。比如山东和北京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差别就很大。

如果说同样是缴费年限20年,有视同缴费年限的职工往往会计算过渡性养老金,而养老金会更高。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受到的影响也很复杂。

基础养老金主要跟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限、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挂钩。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和缴费年限可能相同,但是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相当复杂了。

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等于所有实际缴费年度的缴费指数之和除以实际缴费年限。某一缴费年度的缴费基数等于,当年月缴费基数之和÷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大多数人会跟缴费档次一样,在0.6~3之间。

大家都清楚,如果按60%基数缴费缴纳的钱数只有300%基数缴费的1/5。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按缴费年限发放养老金就显得不公平了。所以,在基础养老金计算的时候也考虑了缴费基数高低问题。

缴费基数高低还影响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的高低,毕竟每月缴费以后都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的。缴费基数越高,个人账户的余额累积就会越多。

另外,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也是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关键因素,60岁是139个月,50岁是195个月。

总体而言,影响养老金高低的因素有很多。缴费年限是一项重要的决定因素,缴费年限越长一般还是越划算的。

工作相同但退休养老待遇大不相同合理吗?

根本不合理,无合理之说。转正的民师和没有转正的民师从知识体系上来讲基本一样,最高学历高中,最低学历小学毕业,没有谁真正意义上接受过高等教育。政策性的决定,全国大部分民师转正,过上了和公办教师同等待遇的生活,而没有转正的民师,从此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贫穷与嘲笑伴随他们,有的已经闭上眼睛,永远地离开了心爱的岗位和命运悲催的世界。民办教师真的个个是为国为民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吗?非也!不合理就在下列原因:

一,民办教师转正政策一来临,有关系有背景的,马上在区教办搞一个档案,迅速送交县教育局,仅仅一两个月的时间,此人就是正儿八经的人民教师了,虽然他没有教过书,或者只在学校混过。而那些老实巴交的没有任何权势没有任何关系的,却等了一年又一年,最终以清退的名义离开教师岗位,每月领连低保户都不如的待遇,苟且偷生。就是因为有了歪货顶替了真正的民师的名额,才造成了许多民办教师没有转正的原因,你们说,合理吗?

二,转正的民师现在可以拿七千左右的退休工资,没有转正的民师每月有三百块钱的退休工资。同样的工作,同样的贡献,同样的人生,竟然有天壤之别,你们说,合理吗?

三,清退后,有的省份要民办教师买社保,十五年,一次性交十四万。十四万?对民办教师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而且交了后拿的是企业退休职工的待遇和教育单位不扒边,干的是事业单位的活拿的是企业职工的待遇,你们说,合理吗?

民办教师是历史遗留的问题,许许多多真正为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没有转正的民师已经带着满腹遗憾永远离开了我们,除了能够为他们同情感叹一两声外,我们别无他法。那些还在为自己待遇不公呼喊的民师们,不是我给你们泄气,可能没有希望了,即使就是增加一点养老金也很困难了。

中小国企知识分子高工退休养老金是知识分子的待遇吗?

确实,国企的退休人员中也有一部分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退休养老金是不是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退休养老金,一个待遇水平呢?

不是,是有差距的。

在我们国家退休人员的类型分为三种,一种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种是企业退休人员,一种是城乡居民退休人员。

国家试图未来将这三类人员合并的一种养老金计算模式中,但现在还没有成功。

企业退休人员待遇的计算公式是根据交费年限和交费基数来计算。

如果我们是高级工程师,在企业的待遇是相当不错的,企业如果按照真实的工资给交纳社保的话,也没有问题。

因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2014年10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社保待遇计算公式也是根据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来计算的。

但现在,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真实的缴费基数给大家缴纳社保,这导致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比较低。

拉开企业和事业单位差距的原因还有这么几个:

第一,职业年金差距。我们的中小型国有企业一般是很少有企业年金制度的,但是国家为了保障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不降低,全部机关事业单位专门建立了职业年金制度。企业也有相应的企业年金制度,叫做补充养老保险机制,目前企业参加人员只有2300多万,不足1/10。

第二,视同缴费年限差距。视同缴费年限事业单位是从2014年10月往前计算,而且视同缴费指数是按照本人的级别等待遇计算。而企业一般是当地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一般是1992年往前计算,视同缴费指数由于企业退休人员没有级别,指数并不高。1992到2014年期间,虽然企业多了一部分个人账户养老金,但由于过去的通货膨胀和贬值因素,完全赶不上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的视同缴费年限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

第三,退休后的补贴。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后的补贴一般很低,只有几十元到一两百元。而机关事业单位一般都上千元。根据云南楚雄州公布的信息,2018年6月,楚雄州机关事业单位人均待遇水平是5808元,统筹内支付的养老金只有4000元左右,剩余的1800元是包含了职业年金在内的统筹外支付。职业年金一般只有五六百元左右。

前些年国家在养老金调整的时候对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有额外的倾斜调整政策,不过2015年开始这种倾斜调整已经取消了。

现在企业退休人员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后增长待遇方法是基本一致的,但是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养老金比较高,再按比例调整的时候会比较占优势。

现在已经无所谓知识分子的概念了,随着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比事业单位更灵活,有本事挣钱自然会更多。至于退休金方面,可能是体制内的优势吧,求稳的人可以通过考取相应编制,实现自己的体制梦。

2020年退休人员养老金会16连涨?

截止到2020年7月31日,全国31个省市全部公布上涨方案,除了个别省市外,其他省份的方案中,企退和事退采用相同的方法上涨,你觉得谁涨的多?

如果说上调方法一致,平均来说,企退肯定涨不过事退。

有的人说不对 ,在很多地方,企退涨幅高于事退,怎么能说企退涨不过事退呢?其实这个说法我不否认,但是涨幅是怎么来的,是不是增加额除以养老金基数得来的?企退基数低,涨幅自然会高一些,就是这么简单。

相同上涨方法,平均来说,事退增加额会更多一些

养老金上调,最基本的方法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倾斜调整里我们只看高龄倾斜就可以, 其他倾斜覆盖面很小。

定额调整,大家增加额一样,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高龄倾斜,如果岁数一样,大家增加额也一样,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挂钩调整,差距就在这个地方。平均来说,事退人员的养老金水平要比企退人员高很多,他们的缴费年限(视同缴费)也比企退人员长,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稳定连贯。所以说,在挂钩调整这个阶段,事退和企退是能拉开距离的。

有些省份的定额调整比例大,有些省份挂钩调整比例大,各省侧重点不同。对于挂钩调整力度的省份来说,事退人员沾光更多,因为刚才已经分析了,差距就体现在挂钩调整这里,它力度再大的话,差距不是就会更大吗?

2020年,有6个省份对企退人员进行了倾斜照顾

北京不是对企退照顾,而是对养老金低的照顾,其实也就是对企退人员照顾,因为事退人员养老金普遍要高。这个方案很有特点,控高保低。

天津在定额调整这个地方,做了区分,虽然只有7块钱,但是也是值得点赞的。

安徽是在高龄倾斜标准这个地方对企退进行了照顾,不过这里不是直接增加这么多钱,而是说这个岁数的人每月的高龄补贴是这么多钱。

山西是在与缴费年限挂钩时做了区别。

甘肃一个方案两次对企退人员进行了照顾,这个也是挺别致的。

这些省份都是值得点赞的,虽然倾斜力度不是特别大,但是起码体现了对企退人员的照顾。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