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周易协会,金庸的祖先是谁?
世界华人周易协会,金庸的祖先是谁?
金庸本名查良镛,他出生于浙江海宁,在明清两个朝代,查氏家族在当地都是非常有名望的,名人大家辈出,被称为“文宦之家”。
康熙年间,查氏家族人丁兴旺,“一门十进士”,查慎行、查嗣瑮、查嗣庭兄弟三人更是同为翰林院编修,时称“兄弟三翰林”。
所以,这么庞大的一个家族,传到金庸这一代,那基本已经是规模非常大了。
文字狱告发者查继佐,还是文字狱受害者查嗣庭都可以认为是金庸的祖先。
其间之所以有争论,无非就是因为金庸先生的小说作品对于清朝多有美化,一些人看不过。就搬出来查继佐,因为当年他被许多野史和明间传说认为是《明史》案的首告,名声不怎么好。而一些喜欢金庸先生的人,随后又抛出因直言批评康熙而获罪的查嗣庭,以此来为金庸证名。
但事实上,这两人都是查氏家族的名人,在古代的宗祠观念里,这样的人那都是祖宗,何必分得那么细?他们的作为,与金庸这相隔几百年的后人又有何干?
金庸先生写的是小说,不是历史,即使是在历史背景下,其三观也颇正,郭靖黄蓉夫妇死守襄阳、明教大众奋力抗元,这些都被视而不见?
何必上纲上线?
最后说点有趣的,得益于查氏家族的背景,金庸先生有一个超级牛的亲戚圈儿,在网上颇火。
第一位,徐志摩
徐志摩是著名的诗人,他们两个人之间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但是祖上却有一定的渊源,金庸的母亲所在的徐家是当地有名的富贵之家,而徐志摩的爸爸和金庸的妈妈有堂兄妹的关系,所以这样说来,徐志摩的父亲是金庸的舅舅,而两人其实是表兄弟的关系,据说金庸还用了徐志摩的曾用名来给小说中人物起名字。
第二位,钱学森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导弹之父,这从表面看起来金庸和钱学森几乎没有什么了联系,但是他们之间确实有一些关系。金庸有一个同宗族的姑姑的女儿,她是钱学森的老婆,她也是非常有名的女高音歌唱家,这样一来,钱学森辈分上还是金庸的姐夫,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单看两人的身份是绝对猜不到的。
第三位,琼瑶
说起金庸和琼瑶的关系,就不得不说金庸的另一个堂姐,他这个堂姐的丈夫是琼瑶的舅舅,按照辈分来说的话,琼瑶还应该叫金庸一声舅舅,这层关系虽说很远,但确实存在。
第四位,蒋百里
这里的蒋百里就是蒋英的父亲,说起这个名字,大家可能都不太了解,蒋百里是民国时候有名的军事家,金庸同宗族有一姑姑叫作查品珍,她是蒋百里的老婆,这么一说来,而这个叫作蒋百里的人还和金庸有关系,看似根本不会有交集的两个人,实际上却有这层联系。
金庸祖上有这么多的有才厉害之人,主要是因为查氏家族的都很厉害,才能遇到同样优秀的亲戚,这样才能有更多优秀的人出现,金庸家族是有多厉害了吧,并非只是传闻,而是真的存在。
传统文化何以传承?
谢谢邀答,答非所问,以承欢欣。
梅扇轻摇暗香沁,
玉簪玲珑雪若容。
春山夜半细声远,
长夜孤灯闲意浓。
牛栏蒿蓬听雨泣,
鹊绕星河贯桥龙。
正是织女恁心事,
只怕郎君觑飞虹。
易经周易都是研究什么的?
解析《易经》要注意的问题
用一句话来概括,《易经》(《周易》)是用周易模型来抽象概念,并将这些概念形成文字,用来解释一切,此所谓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周易》的主体内容包括《卦辞》《爻辞》《象辞》《彖辞》,在此统称为《易经》,其他内容统称《十翼》(《象辞》《彖辞》纳入《易经》,但为方便起见,《十翼》名称不变)。《十翼》的主要作用是介绍《易经》的演绎原理。
《易经》是周易模型的演绎成果,但由于周易模型失传,加上《十翼》成书于文明初肇,因此后人无法破译《十翼》,致使《易经》无解,以至于有人悲观地认为,《易经》不是逻辑思维的产物。若《易经》不是合乎逻辑的,那么,研究它的人,必定是神经病。太愚不是神经病,因此花费了好大一番工夫,用逻辑破解了周易之谜——太愚研究《周易》,是以《周易》为本,逐个破解《周易》的概念,理清《易经》的逻辑,归纳出其原理,成功破解了这个千古之谜。
一,要非常重视八卦与物象、概念的对应关系
八卦被赋予了多层概念,归纳起来有:
1,数的概念。如周易模型所示,艮一,兑二;坎三,离四;巽六,震七;坤八,乾九。
坤卦代替五数(五鬼),乾卦代替十数。
2,人伦概念。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子,巽为长女;坎为中子,离为中女;艮为少子,兑为少女。
在文字演绎中,坎为子,离为女。
3,自然概念。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4,五行概念。乾、兑属金,其色为白;坤、艮属土,坤卦之色为黄;震、巽属木,震卦之色为青,巽卦之色为碧;坎属水,其色为黑;离属火,其色为赤。
5,方位概念。
l)震为东,兑为西,坎为北,离为南;乾为西北,坤为西南,巽为东南,艮为东北。
2)乾为上,兑为下,坤为下。
3)震为右,兑为右。
6,四季和时间概念。特别提出,离为日(太阳),坎为月(月亮)。其他详见周易模型。
7,政治性概念。乾为王,为君子,坤为后。等等。
8,抽象性概念。
1)乾为大,兑为小。
2)乾为刚,巽为柔,坤为顺,为方,离为明。
3)乾为始,为终。
4)坤为厚,为载。等等。
7,特指概念。
l)乾为大人,艮为小人。
2)艮为往,坤为来。
3)乾为内,坤为外(源于天盘是内盘,地盘是外盘)。等等。
9,星象概念。星象与八卦的对应关系详见周易模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星象概念与物象概念可通过卦位关系作转换。例如,角宿位于巽宫,而畜类一般有两个角,兑卦之数为二,又兑为羊有两角,图1得巽兑相荡,故角这个概念一般用来指兑卦。
10,其他物象概念。诸如巽为股,艮为手,等等,详见《说卦传》第十一章。
八卦与物象、概念的对应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周易模型是破解周易之谜的总钥匙,那么,八卦与物象(概念)的对应关系就是周易的敲门砖,同时是汉文字的装配构件。可以这么说,侥幸复原了周易模型,若忽视八卦与物象(概念)的对应关系,《周易》依然无解,汉文字也无解。过去,周易研究陷于阴阳五行和用纯文字注释《周易》,八卦与物象(概念)的对应关系得不到重视,这就成为周易之谜迟迟无法破解的主要原因之一。下面通过举例以证概念与八卦对应关系的重要性。
例1,雷天大壮卦三爻有云“羸其角”,而四爻却说“藩决不羸”,这是用表象羸的离卦(《说卦传》第十一章:“离为羸”)和表象角的兑卦发生相荡关系以表象羸其角,以表象羸的离卦和表象角的兑卦处于对宫关系以表象不羸(具体解释详下)。
例2,反字。这个字是图5天盘乾卦居于地盘乾卦的对宫演绎出来的,其中,乾卦的天干为乙,反写为厂,地盘乾卦为又,故图5的两个乾卦进行概念组合,演绎出反字(以表天盘乾卦居于地盘乾卦的反位)。若抛弃乾卦的上述这些概念,反字如何造得出来。
例3,正字,从一止,这是乾卦(天也道也一也)与艮卦(艮为止)发生相荡或相对演绎出来的文字。
例4,坤字,从土申。以图1的天盘坤卦为土,地盘坤卦的地支为申,二者进行概念组合,是为坤。
例5,畺字,图2得乾坤相荡,乾为十,坤为口,是为田;图3得乾、坤相对,是为田;乾卦的简象为三,故畺。
例6,威字,从戌女,这是乾卦和离卦发生相荡或相对演绎出来的字,例如图4得乾离相荡,乾卦地支为戌,离为女,是以威。
由上述这些例子可知,《周易》开列出八卦和物象(概念)的对应关系(不齐全),不是可有可无的,若撇开这些概念,《周易》就无解,中国的文字也无解——当然,死抱邵雍的“先天八卦”大腿不放的大师们,大可把当年编写《周易》的人视为神经错乱,他们把那些多余的概念胡乱写入书中,目的是专门为难后来的大师们的。
懂得了八卦与物象(概念)对应关系的重要性,就要把这种关系熟记于心,这样,当你看到一个文字时,就能够自然地把构成这个文字的偏旁部首与八卦联系起来,诸如,白是指乾卦或兑卦,己是指离卦,七是指震卦,等等。这样,对于理解《周易》大有帮助。比如说“柔进而上行”,柔是指巽卦,其进,是指天盘巽卦随天盘旋转而行;上是指乾卦,上行是指天盘乾卦运行(由于“上”又用为动词,故“上行”又可指天盘顺旋使某卦往上行)。
二,乾-兑(乾·兑)组合和坤-艮组合在抽象概念和演绎文字中的重要作用
1,乾-兑(乾·兑)组合和坤-艮组合的概念
天盘乾卦和兑卦相对,称为乾-兑组合。
地盘乾卦和兑卦相邻,称为乾·兑组合。
天盘(地盘)坤卦和艮卦相对,称为坤-艮组合。
乾卦是最大的阳卦,兑卦是最小的阴卦,所以,乾-兑(乾·兑)组合是用最大的阳卦和最小的阴卦配对。
坤卦是最大的阴卦,艮卦是最小的阳卦,所以,坤-艮组合是用最大的阴卦和最小的阳卦配对。
2,乾-兑(乾·兑)组合和坤-艮组合的共性
乾为天,天为道(道是天盘产生的概念),道为一(l);兑为二,则乾-兑(乾·兑)组合表现为“二+一”的组合;艮为一,坤为八,八字为二画,故坤-艮组合也是表现为“二+一”的组合。
两个组合的共性表现为二者能够抽象为相同的符号。例如,以乾为l,兑为二写为八,则乾-兑(乾·兑)组合可抽象为“小”字,以表兑卦是小卦。以艮为l,坤为八,则坤-艮组合可抽象为“小”字,以表艮卦是小卦。
3,在抽象概念中,乾-兑(乾·兑)组合为主,坤-艮组合为辅。汉文字的许多字根,都是用这几个组合来抽象的,而《周易》之中的许多概念也要用这些组合来表象和演绎(要用许多手写字符才能解释清楚,故不详述)。
三,特定的卦象和某些特定的概念存在对应关系
《周易》之中有许多特定概念,诸如“元亨利贞”“有无”“悔”“咎”,等等。这些概念都是由基本卦象或连山象抽象出来的,而其中的一些概念,存在特定的对应卦象。举例。
例如,有字,篆文从又从月。乾为又,坎为月,则乾卦和坎卦发生相荡或相对,是为有,这样的基本卦象就有图2、图3,图6、图7。
例如,“无”的概念。既然乾卦和坎卦发生相荡或相对表象“有”的概念,那么,乾卦和坎卦之间不发生相荡或相对,就表象“无”,这样的基本卦象就有图4、图5,图8、图1,比如,图8得乾震相荡就称为天雷“无”妄。
为什么把乾卦和坎卦相荡或相对用来表象“有”?乾卦和坎卦相荡或相对,是天空中挂着月亮之象,是以为有。图4、图5和图8、图1,表象天空中什么都没有(连月亮都没有),是为空,空者无也。
四,卦义决定爻义
前文已介绍过这个内容,再重复一次。
卦义是指重卦所蕴的内涵,例如,泽风大过卦,其义是指大卦(大者,乾卦)越过,这是卦义,是大前提。这个大前提决定该卦《爻辞》的内容。换句话来说,重卦的《爻辞》的内容不是随机的,它必须与卦义相贴切,——否则,周易的八个基本卦象及其所组成的连山象,能够演绎所有汉文字,这样岂不是用某个重卦的卦象就可以演绎出一篇批判孔老二的文章了,但这样的文章显然就与卦义无关了。举例。
雷地豫卦二爻云,“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画也,即界画,引申为界限,限于。因此有人就把“介于石”翻译为“处于两石之间”,这就脱离了卦义。豫是指享乐,“介于石”当与享乐有关,故整句话应当翻译为“玩石限于娱乐,不作为终生的追求。贞卜吉利”。这样就与卦义相吻合。
五,《爻辞》的翻译要考虑前后意义的连贯性
《爻辞》是用归藏演绎原理抽象和演绎出来的概念和文字的堆砌,因此,只有把归藏演绎原理搞懂,才能解析《爻辞》(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初爻是这样说,而二爻三爻诸爻却是那样说)。
懂得归藏演绎原理之后,要注意的是,有些卦的《爻辞》,是通过抽象概念和演绎文字的方式,演绎出一个故事来阐明某些道理(以达到解释概念的目的),这样,在翻译时就要注意前后意思的连贯性。以雷天大壮卦三爻至上爻为例。
六,必须掌握八卦概念的“转代”在演绎文字中的应用方法,才能准确解析文字
准确理解《易经》必须建立在精准解析文字的基础上。要精准解析文字,则要掌握“转代”的概念。
八卦概念的“转代”与许慎所谓“六书”的的转注、假借是不同的概念。比如说,剥字从录,乃是转注或假借禄的概念,以禄者可剝夺来喻剥的概念。“转代”则是指文字之中与八卦概念相对应的偏旁部首,不直接反映这个卦的字根的本义,而转指这个卦的第二或第三层的对应概念。通过举例加以说明。
例1。空字从穴从工,巽为工,所以,空字从工,表巽卦。但是,“工”字用在这里,不是指工作、工人。巽为风,故工字在此“转代”风的概念。风者气也无踪影也,家中只有风,故空。若撇开八卦的转代概念,何以为空!
为什么要用“转代”关系来造字?
第一,“转代”八卦的对应概念可以简化文字的偏旁部首和笔画。八卦的对应概念往往被抽象为字根,而文字是由字根构成的,故用转代关系来指代八卦的某个对应概念以赋予字义,可以减少文字的笔画。比如说,空字从工而不从风,工字就是字根,用工字转代风的概念,就达到了简化文字的目的。
第二,一些具有多种含义的文字,惟有通过“转代”关系才能达到赋予多重字义的目的。举例。
例2。善字。许慎说,“人之阳气性善者也。”太愚是真愚,不知许君所言者何。善字篆文从羊言,表意为羊说话,羊当然不能说话,但羊可以叫,羊叫声为“咩”,谐美。美者好也,所以,善即是好(“好”是二次转代产生的概念)。此其一。羊言均指兑卦,是最小之卦。人在幼时,面对恶,无能为力,只能忍让,是为善。简而言之,以忍让为美德,是为善。此其二。善字蕴含如此复杂的内涵,惟通过“转代”才能实现。
例3。安字。如前文所述,安字从女表离卦。其一,女为卑为下,下为地,故家在地上谓之安,安置是也。其二,女为离卦是天之位,故家得天佑谓之安,平安是也。其三,安字又表女子待字闺中,安静是也。如此复杂的含义,从一个女字就搞定,妙哉也者!
例4。吝字,从文口。坤为文,兑为口。所以,坤卦和兑卦发生相荡或相对,二者进行概念组合,演绎出吝字。从口,表兑卦,转代小的概念。这是以身上长有小黑点(痣)以释吝的概念——小毛病、小麻烦、小烦恼是也。又文为坤为女人,兑为最小的阴卦,故吝字蕴小女人的概念,是为吝啬。
所以,要精准解析汉文字的字义,必须掌握“转代”的应用方法,而这就需要熟练掌握八卦与物象概念的对应关系。
在文章的结尾,太愚忍不住要对那些“先天八卦”论者说上几句:好端端的《周易》,被你们搞成了毫无头绪的一锅烂粥,而这锅粥又害得中国文字出无源头、字难确义,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起源由此变成一本糊涂账,真乃罪莫大焉!该翻然悔悟了!
有什么好书可以推荐一下?
疫情期间,你读书了吗?有推荐的书吗?个人觉得疫情宅家期间,最好打发时间的当然是读书了,一来可以增长知识,愉悦生活,二来看书总比看手机好,不伤眼睛,又解疲乏又养身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的本职专业不能丢,因此疫情期间,我很大一部分时间花在了专业书籍上,比如小学数学知识(含小学思维数学等),更纯熟地掌握思维数学的精髓,从而为新学期的数学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除了专业知识学习以外,还得留有一些时间看看自己喜欢的文学书籍,比如萧红的《呼兰河传》(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蒙曼的《四时之诗》(该书以古典24节气和现代节日为切入点,带领读者在四季时令中阅读精选的唐诗作品,品味唐诗的语言美、文学美,讲述文化典故、进入诗人心境),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黄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而这些平淡的叙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对历史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心有戚戚焉)等。
因为参加本地的一个书友圈活动,微信读书打卡群,每日有人领读,我们跟着诵读,周一《诗经》,周二、周三、周五、周日《文学作品摘抄》,周四《古诗一首》,周六《笠翁对韵》,其中,我是周六领读人,因此《笠翁对韵》这本儿童读物也是我的必读书籍之一。
同时,我还是樊登读书会的会员,每日听书一本,最爱家庭教育类书籍,比如《正面管教》、《父母的语言》、《不管教的勇气》、《童年的秘密》、《不吼不叫》等等,《正面管教》这本书听得多,看得也多,并学着运用其中的沟通工具和孩子沟通,发现以前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变得极为融洽,尤其是在这特殊时期,相信很多家长都被滞留在家不能上学的神兽搞崩溃,甚至打骂也变成日常了,不骄不躁,要温柔且有边界,有烦恼的家长不妨可以去看看这本书,真的管用。
读书是离美最近的距离,很喜欢这句话,也送给所有人,希望大家都能放下手机,拿起书本,认真充实自己。
粤语就是华夏正音?
清朝定都北京后,揉合了南京官话、北京话以及北方话,逐渐形成了北京官话。雍正时期,开始推广北京官话,作为国语正音,逐渐形成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国语(官话)标准音。在清朝即将灭亡的1911年,还通过了一部法案《统一国语办法案》来推广以北京官话发音为准的国语。我们现行的普通话也是以北京话语音为标准音,大体上也是承袭前面的朝代,毕竟元明清这些朝代都以北京为都,北京作了几百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官话的影响范围非常广。不过为了便于普通话的推广,新中国成立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做了部分修正。滦平话属北京官话怀承片,但是相比北京话,更加字正腔圆、音准分明,没有北京胡同音那种儿化、省字、尾音等发音习惯,吐字更加清晰、易于分辨和推广,滦平因此便被成了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滦平也被称为普通话之乡。普通话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八旗野猪皮语言。汉人有自己语言,就是唐话─粤语。普通话的历史仅数百年。而中华语言的历史有多长?在普通话诞生前,难道中华大地上仅仅存在方言?难道唐诗宋词是用方言写成的?显然逻辑不通。
在国外,粤语又被称为“唐话”,说粤语的人又被称为“唐人”。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当今粤语常用字和唐诗宋词,看看粤语到底是真正的汉语还是仅仅只是一种方言 :
(通过以下例子,大家明白规范汉字实质是什么?规范字就是把普通话没有或发不出的字定义为“不规范的”,规范字本质上仅是普通话字) 搵 (寻找)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南宋•辛弃疾《水龙吟》 佢 (同"渠", 他, 她, 它,渠释作“他 ”的例句在唐诗里最为之多。) 莫掩夜窗扉,共渠相伴宿——唐•白居易《北窗竹石》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唐•杜甫《遣兴》 使我不成眠,为渠滴清泪。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唐•唐彦谦《宿田家》 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唐•杜甫《忆幼子》 乜 (什么) 山东之乜,系也先后所在。—— 《山左诗集》。 嬲(怒) 於时荷花拥翠盖,细浪嬲雪千娉婷。——宋•王安石《独归》 睇 (看) 依然谷口,觉子真之咫尺;静睇岩滩,信子陵之非远——南朝.王僧孺《与陈居士书》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唐•白居易<<长恨歌>> 《礼记•内则》。注:“睇,倾视也。” 忽见水影中一女子面,年状少丽,依时样妆饰,以目仲躬。仲躬凝睇之,则红袂半掩其面微笑——唐•谷神子《博异志•敬元颖》 话穷犹注睇,歌罢尚持颐——唐•温庭筠《咏寒宵》 朕驻驆于野,有事岐阳,瞻睇风云,徘徊以想——《宋书•武帝纪》 啖(吃一口, 喝一口) 啖,噍啖也。——《说文》注:噍为嚼之意.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史记•项羽本纪》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唐•白居易《采地黄者》 酒樽(酒瓶) 静爱寒香扑酒樽——唐•罗隐《梅花》 畀(给) 皇天用训厥道,付畀四方——周.《书•康王之诰》 攰(累) 如:好攰,攰到死(精疲力尽,疲惫不堪之意). 古例: 然而天鉴之矣。故愤盈以出,而疲攰以归,天夺之也。——《读通鉴论·齐高帝》 弊攰之民,傥有水旱,百万之众,不为国用。——《三国志·蒋济传》 决阳之阻困;引洪流以蚀地,乱水性以逆天,劳攰生民,縻费国帑。——《读通鉴论·玄宗》 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 唐·欧阳修《新唐书·长孙褚韩来李上官》 师徒暴露,黎庶颠连。国帑匮绌而征调不已,闾阎凋攰而加派难停。—— 明·崇祯《罪己诏》 得闲(有空) 得闲二字是古汉语: 年年征战不得闲,边人杀尽唯空山。----唐·张籍《塞下曲》 得闲无所作,贵欲辞视听。----唐·韩愈《东都遇春》 在官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元·张养浩《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叹世》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宋·苏轼《病中游祖塔院》 纸鳶 (风筝) 折竹装泥燕,添丝放纸鸢——唐.路德延 《小儿诗》 企(站) 登巑岏以长企兮,望南郢而窥之。—先秦.楚辞《九叹》 朝早(早上) 良人朝早半夜起,樱桃如珠露如水。—唐•王建《春词 后生(年青人) 后生血气豪,举动见老丑。——唐•杜甫《上水遣怀 》 憎(讨厌) 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唐•李商隐《北青萝》 着衫(穿衣服) 却取生衣着,重拈竹簟开。——唐•白居易《残暑招客》 晚入东城谁识我,短靴低帽白蕉衫。——唐•白居易《东城晚归》 细孥(幼儿) 今人写成 “细路”, 正字为“细孥”。 孥为通假字:古时字典里是指儿子还有指妻子和儿女之意. 古例 : 妻孥亲稼穑,老稚效渔畋。 红树青林外,黄芦白鸟边。——唐·殷尧藩《郊行逢社日》 独携三尺琴, 笑别妻与孥。——宋· 秦观《赠张潜道》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唐·杜甫《羌村三首 》 (以下内容过长发不出)
热爱粤语、吴语、闽南语等等中国传统汉语,就是爱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汉族语言文化,就是爱国 ! 对于父母来讲,向子女教授粤语、传承粤语就是最好的爱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