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朝换代是什么生肖,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视过年?
改朝换代是什么生肖,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视过年?
过年真好。
但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喜欢过年?
从自己的感受说,主要原因有:
小时候,过年可以吃好的。平时吃不到的肉,过年时肯定有,有多种多样的美味佳肴,即使很困难,也会想办法改善生活,至少要包饺子等;过年还可以穿新衣。大年初一早上,一定要穿新衣服,美美的,好漂亮;过年会收到压岁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挨骂。
这一天即使你做错了什么,大人们也会因为大过年的,原谅你。
工作后,过年单位都会放假,可以和家人亲戚团聚,还会有红包或其他福利发放。
对于老人来说,过年了,无论多远,家人们想办法从各地带着各样的礼物,回到家里团聚,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一家人,辛苦一年,坐下来一起聚餐、总结一年的经验教训,畅谈新年的打算计划,为下一年丰收做好准备和聚集力量。
过年,也就是春节,是中国人民的最热闹、隆重的传统节日,相传是人们避凶趋吉的方式。在古代,有一种叫“年”的凶残怪兽,一到腊月三十就会出来觅食人肉、残害生灵,后来发现放鞭炮、红红火火的大红衣裳等会吓跑“年”,也就是“年”怕响、怕红、怕光。
后来,过年成了人们抵御灾害、祈福的方式、方法。
其实,过年的传说很多种。记录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春节文化。
听说双眼皮的汉人?
(颜色越深双眼皮越多)
上图是国内某研究体质人类学的专业机曾经做过的一个关于双眼皮单眼皮分布的调查表,根据调查显示中国不同地区的双眼皮分布确实有较大差异,双眼皮频率华南>西南>华东>华中>西北>华北>东北,如果说双眼皮的汉人不是纯正汉人,意味着东北人最纯正,其次是华北人,然后是西北地区,中原地区再次,华南地区最不纯正。
早期华夏文明是以中原渭河洛水一带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视周边四方为蛮族。
汉人的称谓来自汉朝,秦攻灭六国但很快分崩离析,到汉朝才开始真正整合。
中国历史的规律是北部游牧区和中原农耕区的对抗,前者得势后者往南退,后者变强则向北扩张,游牧民族往往西迁。
全世界单眼皮最高频的是阿尔泰~通古斯地区,从漠北高原一直向东至朝鲜半岛。
单眼皮一般认为是适应寒冷环境的进化,伴随着的包括浅眼窝、眼睑厚脂肪、小眼睛特征。
汉文明发源于中原地区,比起南方更靠近阿尔泰~通古斯,临近地区的环境往往具有相似性,族群体质特征、文化习俗、思想观念往往是渐变的,因此中原地区的人单眼皮频率高于南方是正常现象,但他们的双眼皮频率也高于更北的地区。
因此我认为不能以单眼皮来论证所谓的汉人是否纯正,汉人作为广土巨族,他的定义得是人种与文化双重涵义,否则北亚人在体质层面岂不成了最纯正的汉人了?韩国人更是没的说了。
今天的汉人跟汉朝的汉人能是一回事?早期突厥人是黄种长相的北亚游牧民族,在西迁同化中亚的印欧土著后突厥人主体变成了黄白混血的图兰人种,反而北亚黄种长相不被视为突厥人的代表。汉人这个概念也是在随时间变化的,早期的汉人不是只有单眼皮,现在更是如此,纯正不纯正?这世界上血统完全纯正的族群存在吗?
辈分字是按照什么来的?
辈分是按照族谱来的,每个姓氏家族都有自己的族谱。可以说族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宗族文化的传承。族谱上面一般都记载着一个家族的历史,祖上从何时迁往何地都有详细的记载,以便后人查找。还有训示告诫后代子孙的要求。
族谱上的字辈排序必须按照顺序依次排列,不可逾越。一个宗族的人根据字辈排序来取名字,有了字辈就能在同一个家族中区分出长辈和晚辈,能明白相互之间各自的辈分,必须按照辈分来称呼,不可造次乱了伦理,坏了规矩。一个人的辈分大小从娘胎生出来就已经被确定,无法更改。同宗同族的辈分必须严格遵守,称呼一定要准确,以示对长辈的尊敬。长辈一般都会享受一些礼遇,比如同桌吃饭时的座位排序,长辈要坐上方,晚辈要向长辈敬酒、敬烟等。
族谱的纂写,一般都由同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及懂家族历史的人来负责操作编修,编修人按照家族的起源撰写初稿,再召集各宗亲代表商量讨论决定后形成族谱。族谱最大的意义就是记载着一个家族的历史世系及血缘关系和字辈排序。
扭转乾坤打一数字?
乾坤要倒转打一数字答案是817,乾坤:天地。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出处】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三章:“他制定了一个‘华中局部反攻计划’,妄图依托湘、鄂、川、黔负隅顽抗,来改天换地,扭转乾坤。 示例他定能~收拾残局的。即使是一个细微的变革,也能起到~的作用。
中国人为什么都有一个虚岁?
虚岁是中国古代的记龄方式(当时没有虚岁这种叫法),在民间延用至今。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大于周岁,因此被称为虚岁。
计龄方式:
出生时就记为一岁,以后每到一个春节增加一岁。
怀孕后新的生命已经开始,到生产时刻年龄已将近一年(差两个月),虚岁就是从怀胎开始算起的。
当前农历年的年数-出生前一个农历年的年数。
例如:某人生于农历1986年12月19日(即公元1987年1月18日),农历2012年正月初3。
其虚岁为:(2012-1986)+1=27(虚岁)。
常有人说:上半年出生的人虚岁比周岁大一岁,下半年出生的人则大两岁。这种说法不但不准确,还漏掉了虚岁与周岁相同及虚岁比周岁大三岁的情况。而实际情况如下:
①从公历元旦到1月21日及从公历2月21日到年底出生的人:在其公历生日和春节之间这段时间内,其虚岁比周岁大一岁。在春节和其公历生日之间这段时间里,其虚岁比周岁大两岁。②在公历1月22日至2月20日且农历年初出生的人:在生日和春节间其虚岁与周岁相同。在两个生日间(其间无春节)、两个春节间(其间无生日)或春节和生日间,其虚岁比周岁大一岁。在第二个春节(两个春节间无生日)和生日间,其虚岁比周岁大两岁。③在公历1月22日至2月20日且农历年底出生的人:在生日和春节间,其虚岁比周岁大一岁。在两个生日间(其间无春节)、两个春节间(其间无生日)、春节和生日间、或上两个生日间有两个春节情况下的生日和春节间,其虚岁比周岁大两岁。在第二个春节(两个春节间无生日)和生日间、或上两个生日间有两个春节情况下的春节和生日间,其虚岁比周岁大三岁。
这是标准计算法,但实际不常用,因为,一个人一年就过一个生日。过这个生日就周岁长一岁。比如,公历2000年5月4日(农历四月初一)出生的甲和乙,甲记作出生日期:5月4日,乙记作:四月初一。到2001年4月23日(农历四月初一),乙过生日,长一岁;到5月4日,甲过生日,长一岁。到5月23日,润四月初一,乙不会在过生日了。这是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但是,在法律上,都按公历计算。到公历4月1日,乙可以去网吧上网;到5月4日,甲才可以去网吧上网。结婚登记也是按户口本上的日期,都是按公历算的。如果不小心违法犯罪,未成年、成年也是按公历算。
岁从一算起,逢新年长一岁,遵农历。
周岁从零算起,逢生日长一岁,遵公历。(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要推迟一天计算,只是特殊规定。)
正因如此,虚岁与周岁根本没有准确的对应关系:虚岁与周岁相同直至前者比后者大三岁的情况都存在(例如:某人生于2004年1月22日,那么在2005年1月22日到2月8日这十八天里他的虚岁和周岁都为一岁——因为2004年1月22日及2005年2月9日是春节。而2002年2月11日出生的人,在2003年2月1日到2月10日这十天里,他的周岁还是零岁,但虚岁已3岁了——因为他已过了去年2月12日和今年2月1日两个春节)。可见不管是说虚岁等于周岁加一岁,还是说何时加一岁何时加两岁,或者上半年出生的怎么加下半年的又怎么加,等等说法,都是错误的或有缺陷的。
周岁这一概念传入我国后,老百姓不仅仅是多了一个概念,而是在年龄算法上由单一变得混乱不堪了。除了上述错误外,由于认识上的混淆而胡乱搬用另一概念的规则,或因此产生奇怪的算法(例如有的人把度过的农历闰月累积起来,满了十二个月就多算一岁),各种错误以不同方式混杂组合,使得民间关于年龄(包括虚岁和周岁)的错误算法多达几十种(最流行的错误是用当前年份减去出生年份来计算当前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