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肆是什么意思?一篇文章带你了解庸肆的真正含义
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在搞的一个小玩意儿,灵感来源于三国杀SP袁术的技能“庸肆”。我不是真想做个三国杀游戏,只是觉得这个技能挺有意思,想把它抽象出来,看看在其他地方能不能玩出点花样。
我琢磨着怎么把“庸肆”这个概念给简化一下。它的核心就是:根据环境(场上势力数)来决定你的收益(摸牌数)和代价(弃牌数)。 我觉得这个思路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资源管理、风险控制之类的。
我先拿Excel表试水。先是建一个简单的模型,假设我是一个创业者,每天都要做决策。场上的“势力数”就代表着我面临的竞争对手数量,越多代表环境越恶劣。而“摸牌数”就是我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资金、人脉、技术等等。“弃牌数”就是我需要付出的代价,比如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甚至是一些风险。
然后,我开始往表格里填数据,模拟不同的竞争环境和我的应对策略。我发现,如果竞争对手少,我就可以放开手脚,多投入资源,快速扩张。但如果竞争对手很多,我就得谨慎一些,减少投入,控制风险,甚至要考虑战略撤退。
光是Excel表还不够直观,我就想着能不能用Python把它可视化一下。于是我开始啃Python,现学现卖。先把数据从Excel里导出来,然后用Matplotlib画几张图,展示资源投入、风险控制和竞争对手数量之间的关系。
画完图,我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在某些特定的竞争环境下,最佳策略不是一味地扩张,而是要保持一个“度”,既要保证一定的竞争力,又要避免过度消耗资源。这有点像太极拳里的“以柔克刚”,用最小的代价来应对最大的压力。
后来我又把这个模型扩展一下,加入更多的变量。比如,加入“市场潜力”这个因素,代表着市场对我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程度。我还加入“自身实力”这个因素,代表着我的团队、技术和资金实力。
通过调整这些变量,我可以模拟出各种各样的商业场景,比如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推出一个新的产品、应对一次危机等等。每次模拟,我都会记录下我的决策过程和结果,然后进行分析和反思。
虽然这个小玩意儿还很粗糙,但它确实让我对商业竞争和风险管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它就像一个沙盘,让我在上面推演各种策略,看看哪个更有效,哪个风险更大。
这回实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到一些新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我把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一个具体的模型,并通过模拟和分析,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以后我会继续完善这个模型,让它更加实用和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