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派系:游击战,塔利班称击落美国军机?
红色派系:游击战,塔利班称击落美国军机?
还记得去年塔利班宣称击落了一架美国B-52战略轰炸机,而这样的消息却也引发了国际地震,而且环球网也进行了相关报道。可是最终结果被证实这是塔利班搞的恶作剧,根本就不存在塔利班击落美国B-52战略轰炸机。可是今天的消息已经被世界各主流媒体争相报道,而且这样的消息已经获得了美国方面的证实。确实有一架美国空军飞机在塔利班控制区坠毁,不过更多的细节还没有透露出来。
这是发生在1月27日上午,一架隶属美国空军的E11A BACN(战场机载通信节点)11-9358号飞机从坎大哈飞往卡布尔途中发生坠毁。这起事故发生在阿富汗加兹尼省迪哈亚克地区,坠毁的飞机残骸遗留在塔利班控制区。目前只有塔利班方面对外发布了相关的图片和look,而美国方面还无法进行最终的确认。根据塔利班方面报道出来的信息据说机上有82人,目前伤亡未定。
不过塔利班发言人扎比乌拉穆贾希德在27日在一份声明中说,塔利班武装就宣布对此次坠机事件负责,而且还派人在飞机坠毁的地方搜寻两名生还者,据说飞机上有美国CIA的高级官员。不过这样的消息并没有得到美国方面的证实,只是美国方面证实确实有一架美国空军飞机发生了坠毁。但是美国方面并没有公布飞机坠毁的可能原因, 而这架美国E11A BACN侦察机是出于什么原因坠毁的,目前还不得而知。
美国空军共有4架E-11A飞机,它们是在庞巴迪全球6000先进超远程商务机基础上改装的通信节点飞机。通过美国加装各种战场通讯以及侦查设备,使他成为一个战场上的高空侦察飞机。这4架E11A BACN被分配给第430远征电子战斗中队,在阿富汗坎大哈机场执行任务。而出事的这架E11A BACN侦察机并不一定,那是塔利班武装将其击落的,毕竟有很多问题到目前我们还无法解释。
我们都知道塔利班武装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游击武装的状态,在阿富汗地区不断对美军进行袭击以及偷袭,这样的行动。他们手中所拥有的防空武器也只是拥有极其有限的单兵防空导弹,只能攻击低空飞行的战机,比如针对低空飞行的美军直升机。可问题就是美国的E-11A是一种需要在较高高度巡航的空中平台,这是低空武器,很难打到的作战高度。那么塔利班武装也仅能,在起飞和降落阶段对这种飞机造成一定的威胁。在高空巡航阶段,这种飞机都是尽量飞得高一些,以扩大侦查面积。
塔利班武装又没有高空的防空导弹,而目前也没有消息证明塔利班武装能够从伊朗方面获得此类的导弹。而至于从其他地方获得高空防空导弹,显然还没有这样的证据能够证明。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塔利班武装是否是真的击落了美国这架E-11A BACN飞机还存在很大疑问,然而塔利班方面得到了伊朗方面的支持显然没有直接的证据。毕竟伊朗方面拥有中高空防空导弹的打击能力,却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伊朗向塔利班武装提供过类似装备。
而目前对于这架飞机是怎么发生坠毁的?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虽然塔利班武装声称是自己击落的,但是是否会真的出现这样的状况?还有待调查。按照塔利班正常的军事装备来说,塔利班武装确实没有中高空击落战机的能力,也没有证据证明伊朗方面给塔利班武装提供了中高空防空导弹。因此,对于这件事来说,应该与伊朗没有关系,只不过该事件还需要进一步调查,能具体知道这架飞机是因机械故障而坠毁,还是因其他的原因而坠毁!(淡然小司原创,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何威尔士却从来不闹独立呢?
很多人都说,苏格兰和北爱尔兰都在闹独立,为什么威尔士就老老实实的呢?
其实并不是,威尔士也闹过,不过都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英国脱欧这件事影响其实很大,英国脱欧中支持率为52%,不支持的也高达48%,可以看出英国脱欧这件事也遭到了英国民众的很大反对,即便是支持脱欧的英格兰地区,也有人反对脱欧,威尔士也是这样,在2019年就有反对脱欧的威尔士人也出来游行,甚至要求威尔士独立出去,但这些与苏格兰和北爱尔兰闹独立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威尔士这么老实,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
地小人少
整个英国的主体是由四大领土组成,分别是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国土面积为24万平方公里,除去隔岸的北爱尔兰,威尔士是最小的,面积仅为2.08万平方公里,连整个英国面积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相比苏格兰占据英国领土三分之一来讲,重要性不言而喻。
再说人口,整个英国的人高达6679万人口,可威尔士人口数仅为310万人口,人口占比连5%都达不到,这比起苏格兰来说要少的多。
历史渊源
说起威尔士,它与英格兰相接壤,促成威尔士与英格兰历史上交流比较多,有一点要说明,就是威尔士的历史要比英格兰还要古老,只不过没有英格兰发展的好而已。
在公元1066年,威廉一世征服英格兰,并在此建立了诺曼底王朝,而威尔士的诸侯开始附庸英格兰王国,之后双方虽然有一定的摩擦,整体还是比较平稳,直到1536年,双方签订的《联合法案》正式通过,确定双方正式联合,英语也成为了威尔士的官方语言。
从双方签订的《联合法案》可以看出,威尔士是最早与英格兰联合的,至今已经将近500多年的历史,从而开始附属英格兰至今将近1000年的历史。
威尔士地位
威尔士与英格兰签订的《联合法案》中,威尔士被赋予了崇高的荣誉,所以在英国中威尔士地位是比较高的,从威尔士亲王由英格兰爱德华一世的王子担任开始,双方便开始规定,英格兰国王和后来的大不列颠国王将“威尔士亲王”的头衔赐予长子,久而久之,威尔士亲王的头衔也成为了英国王储的代表之一。
威尔士在英国的地位高,自然会得到相应的青睐,从而有利于威尔士在英国的整体发展前途,这是威尔士沾光之处。
威尔士实力不济
在刚开始打交道的时候,威尔士实力还是可以的,甚至在1136年的时候,威尔士王公欧文•格温内德在卡迪根之战中率领9000威尔士军队迎击罗伯特-菲茨率领的一万诺曼王朝(英格兰)入侵军队,获得胜利,杀死了3000敌军,这个数字在古代欧洲是比较可怕的,还不算受伤的士兵,可见此时的威尔士军队战斗还是不错的。
可是仅仅过去一百多年,爱德华一世率军出兵威尔士,一口气就征服了整个威尔士全境,从而诞生了“威尔士法”(威尔士亲王开始由英格兰王子担任),致使威尔士逐渐被英格兰控制。
等到1400年时,威尔士的波厄斯亲王欧文•格兰道尔不满英格兰的统治,公开叛乱,并在1404年自封为威尔士亲王,双方火药味不断加重,1412年波厄斯亲王被英格兰军队击败,他本人战败失踪,不知去向,此事过后,英格兰加强了对威尔士的管理。
不过,从此之后威尔士再无叛乱,可谓是被彻底打服了,并开始全面接受英格兰,逐渐被英格兰同化。
总结:看似现在叫英格兰和威尔士,其实他们之间有很多的相同之处,比起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来讲,英格兰和威尔士更像是一家人,威尔士在英国的大家庭之下过的也比较舒服,自然不会选择独立。
以色列与黎巴嫩爆发13年来最严重冲突?
真要真刀真枪的干,以色列的国防军小伙子们还真干不过黎巴嫩真主党的士兵,2006年那一仗,以色列是真输了。
本来以色列是准备去抢黎巴嫩更多的领土的(扩大防御纵深,增加真主党发射火箭弹的难度,美其名曰“制造新的隔离区”),结果,不但没能抢下来,还被迫把以前占领的黎巴嫩南部地区给吐了出来
结果,这一波操作下来,真主党可以向以色列发射更多的火箭弹了,以色列人有苦说不出。
顺带着,以色列还不得不释放了一波俘虏,甭管是巴勒斯坦的、真主党的还是其他派别组织的,这下又为真主党赚了一波支持度的流量。
当然,以色列是在正面战场被真主党干趴下的,非常狼狈,在自己的一支部队面临被真主党全歼的危机下,不得不宣布“停战”(就是投降)。
这也是黎巴嫩真主党这几年不断在黎巴嫩做大、成为黎巴嫩最大政党的政治基础,有多名成员担任政府部长,也占据了相当数量的议会席位。
当然,真主党也是黎巴嫩唯一的依旧坚持“党指挥枪”“保留自己武装”的政党,虽然人数只有5千,但动员能力很强,仅在2006年与以色列的战争中就先后动员了3万多人加入真主党武装,加入战争,在小小的几百万人口的黎巴嫩,抛开国家军队,这样的动员能力是极其恐怖的。
说到2006年那场战争,首先得说说以色列军方在以色列国家的地位,那是几乎相当于泰国军方在国家的地位一样,其实这也是大多数国家的现状,军队虽然国家化了,但是,国家很大程度上成了军队的了。
由于以色列建国后,接连打了好几场中东战争,日常的周边冲突更是不断,因此国家保持了高度的战备状态,而军方在国家的地位甚至可以和政府平起平坐。
2006年那场战争,其实起因也没什么,真主党不知为何绑架了2个以色列军人,其中一个是军官,而这个军官想和真主党谈一笔毒品买卖的生意,其实,这个以色列军官是自己作的,然后以色列军方对真主党积蓄多年的怨气就大爆发了(揍了真主党几十年,结果真主党越打越强,地盘和武装越打越多)。
以色列军方随后发动了小规模试探性进攻,同时准备大规模的攻势,开打之后,才通知政府说我们已经和对面开打了,搞的以色列政府被赶鸭子上架只能承认现实,做好军方的后勤工作。
随后,以军发起了强大攻势,准备和以前的战争一样,打几天的闪电战,等联合国反应过来,自己的战略目标已经达成。
结果,以军深入黎巴嫩南部几乎被抱头痛打,大多数时候只能依赖空军轰炸,结果没几天,空军就炸掉了超过以色列国家三倍储备的精确制导弹药,为了补充弹药,以色列花了好多钱,找美国买了很多高价弹药才补上缺口。
以色列真主党常备兵都是老兵,因为缺乏重武器,所以重点钻研步兵战术,他们的单兵战斗力远超以色列的那些一两年的义务兵。
以色列全民皆兵,因为士兵退役了,每年还得再回去定期训练,所以老兵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不过他们已经退役,不可能第一时间重返战场,总得等正规军现役部队打的差不多了再上。
以色列的兵役时间短,一个就服役20个月左右的新兵,哪里干的过那些很多年的真主党老兵。
即使是空军,用了那么多炸弹,也只炸死了个把真主党人员,其他都是老弱妇孺,而真主党一发反坦克导弹把以色列的直升机给干了,一下子死了30多个以色列特种兵。
以色列陆军深入黎巴嫩南部,几乎是被压着打,真主党武装人员在交火中死了65个,伤的没几个(基本上被以色列重火力击中了也不存在负伤不负伤了),而以军战死了100多,受伤好几百…
最终,有几百个实施空降的以色列士兵在黎巴嫩南部被几千名真主党武装人员包围,眼瞅着就要全军覆没,以色列军方也不得不下令停火了……
不然,不光这支部队,其他深入黎巴嫩南部的军队都有可能全军覆没,到时候伤亡的数据足以让军方高层下台。
当然,以军可以选择在全国发起总动员,和真主党开展全面战争,但这个事态以军乃至政府都是无法控制的,国际形势也绝不允许……
最终,以色列也只能答应了真主党一系列“苛刻”的条件,达成停火。
如何评价湖南军阀张敬尧?
作为被刺杀最成功的汉奸之一,张敬尧也算是一个知名人物了,今天就和大家来讲讲张敬尧。
北洋骁将张敬尧的发家史张敬尧1881年出生于安徽一个贫苦家庭,后来辗转流落到山东,因为放荡不羁犯了杀人罪,最后只能逃往京津一带混。
恰逢当时袁世凯招募北洋新军,因为年纪小,张敬尧也加入随营学堂,后来又到保定军校培训,1911年在辛亥革命爆发时,最先开往武昌镇压革命,因为表现良好被升为标统,晚清末北洋初的军衔是镇、协、标,相对应的是师、旅、团,当时张敬尧已经算是团长了。
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的时候,张敬尧被从湖北被派往江西,随即被擢升为旅长兼任南昌卫戍司令。
1914年白朗起义爆发后,张敬尧随即开赴河南镇压起义,因为“剿匪”有功,随即被升为陆军第七师师长,
在1914年的时候,真正能够称得上陆军师的,全国也就33个正式编制,像冯玉祥这样的也就是个混成旅,张作霖是27师师长,由此可见当时张敬尧在北洋中的实力。
护国战争期间,张敬尧担任第二路军司令进攻四川,由此被晋升为陆军上将,1918年被任命为湖南督军,成为主政湖南的大军阀。
张敬尧作为北洋骁将,能够做到湖南督军这个位置,也算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张敬尧督湖南期间为害地方遭受驱逐其实张敬尧应该也算是皖系的成员,其发迹很大程度上也有段祺瑞的身影,在皖系执政期间,自然也是张敬尧的光辉岁月。
然而张敬尧却并不懂得珍惜,在担任湖南督军期间,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横征暴敛,蹂躏百姓,张敬尧的第七师在湖南算是进了天堂,所到之处,烧杀掠夺,“堂堂呼张,尧舜禹汤(张氏四兄弟名),一二三四,虎豹豺狼,张毒不除,湖南无望”。
说的就是张敬尧及其弟张敬舜、张敬禹、张敬汤,依仗张敬尧的势力无所不为,坏事做尽。
当时湖南生产矿产,张经纬为了取得外国列强的支持,开始出卖湖南矿产,1919年张敬尧以湖南全盛尚未开发的矿产作为抵押,向英国借款三千万元,因此引发大规模的矿工罢工事件。
不仅如此,张敬尧连银行也不放过,以整顿金融为借口,操纵金融,废除湖南银行,设立新银行然后吸收先进。
在张敬尧主政期间严重破坏了湖南经济、金融的发展。
最可恨的就是张敬尧镇压反帝爱国运动,不断激起湖南人民的驱张斗争,最终段祺瑞的皖系政权倒台后,张敬尧也被驱逐出湖南,如丧家之犬一样投奔于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之间。
张敬尧甘当汉奸,最后被军统成功暗杀张敬尧的最后一个靠山是张宗昌,然而随着张宗昌被北伐军击败后,张敬尧也逃到大连去避难,因此与鬼子人搭上关系。
九一八事变虽然是鬼子人长期侵华的计划之一,但还是由于事发突然,而显得准备不足,为此,鬼子开始大量招揽曾经在北洋政府中拥有一定影响力的政客下水,为其卖命,张敬尧的资历完全是符合鬼子汉奸标准的,为此,1932年开始张敬尧下水出任伪职。
1933年初,鬼子在发动完淞沪事变后,开始向平津渗透,并且打算扶持一个傀儡政权的领导人,开始的时候鬼子人选中了孙传芳,但是孙传芳没有下水,张敬尧则表现很积极。
张敬尧将此作为其东山再起的机遇,积极为鬼子人卖命,并且拉拢自己的旧部,此事当时已经震惊到了蒋介石,蒋介石顾及张敬尧在北洋政府中的威望,决定让军统铲除张敬尧。
戴笠随后下达命令给华北特区区长郑介民商量,决定由郑介民亲自带队,率领日后被称为军统四大金刚中的北平战站长陈恭澍和天津站站长王天木一起行动。
最终让军统年轻杀手百世维于1933年5月7日凌晨在洗手间将张敬尧击毙。
你认为有什么办法破解?
都说中国人玩阴谋世界第一,但是中国人玩起阳谋来,更是无解,堪称完美。何谓之阳谋?所谓“阳谋”就是与“阴谋”相对应的一种兵家策略。阳谋与阴谋的见不得光不同,阳谋光明正大,让敌人明知道是一个圈套,但又不得不去一步步陷进去,最牛的阳谋根本无解,只能让敌人眼看着自己陷进去而无法自拔。
接下来,书生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阳谋:一、汉武帝的推恩令汉高祖刘邦坐稳天下之后,为了给儿孙铺路,在办了彭越、英布等功臣之后,召开“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意思就是说“王”只能封给刘氏宗族,不是刘氏子孙不能封王,诸侯王都是刘氏子孙,让他们守卫大汉江山。令刘邦没有想到的是,诸侯王越封越多,而且第一代诸侯王都是兄弟关系,但是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第五代血缘关系就慢慢的远了,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兄弟情义,有的只是利害得失的关系。于是,这些昔日被刘邦委以重任的诸侯王,开始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开始招兵买马扩大地盘,慢慢地眼看就要走上春秋战国的老路子。果然到了汉文帝和景帝的时候,势力越来越大,野心也越来越膨胀的诸侯王发动了叛乱,文帝死后,淮南王和济北王相继谋逆,景帝时更是爆发了七国之乱。七国之乱虽然最终被平息,但是严重打击了中央集权,使得刚刚恢复的正常秩序被打破,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到了汉武帝时期,虽然景帝的平叛和削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一些诸侯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而且这些诸侯王们骄奢淫逸,时常违抗中央政令,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在此背景下,朝臣主父偃给汉武帝出了个主意,他向汉武帝建议,可以下令让诸侯王们把他们的土地分封给他的儿子们,因为以往诸侯王都是嫡长子继承,庶子和其他的嫡幼子是没有机会继承诸侯王位的。这个推恩令一发,不仅嫡长子可以得到王位和土地,就连诸侯王其他的儿子也可以得到一部分土地和相应的爵位,这样一来人人欢喜,即便是诸侯王自己不愿意,也架不住他的儿子们的请求,只能被迫执行。如此一来,诸侯王的土地就会越分越小,实力也会越来越分散,比如刘备的那位老祖宗,中山靖王刘胜,他有一百多个儿子,一个儿子分一点土地,他还能剩下多少?结果到了刘备这一代,就只能以织席贩履维持生计,这就是推恩令的强大。”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而且,推恩令的实行还跟郡县制相结合,原本西汉建立之初实行的就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相结合的体系,但是西汉之初以分封为主,郡县为辅。而推恩令实行之后,规定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由此,郡县制占据主导地位,而分封制则为辅。加强了中央集权,皇帝牢牢地控制了全国权利中心。推恩令的颁布,加强了中央集权,完成了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强化了大汉王朝的统治。而且推恩令的颁布,让汉武帝兵不血刃解决了诸侯国尾大不掉的难题,即便是圈套,诸侯们也不得不往下跳,堪称中国最早的阳谋。二、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计谋,是曹操使出来的,但是在东汉末年,却不只是曹操一人有这个想法,最早的时候贾诩就曾向李傕提出“奉国家以征天下”,袁绍的谋士沮授也给他提出了这样的策略,而毛阶给曹操提出来的叫做“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无论提出来的名目是什么,操作都是挟持汉献帝,以汉献帝的名义一统天下,这个想法虽然好,但是献帝的名头还好不好使就不知道了,所以李傕抢到献帝之后不加以优待,而袁绍根本就不信献帝的名号还管用,直接把这个计划pass掉了。所以这才轮得到曹操,曹操迎接汉献帝的时候,洛阳已成了一片废墟,满朝文武都在废墟上上朝,而献帝已经好多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正是曹操给了他一碗肉粥,这一碗肉粥就骗了他一辈子。得到汉献帝这块“招牌”之后,曹操不仅获得了董昭、钟繇等原汉室臣僚,而且赢得了大批士人的归心,荀攸从荆州、郭嘉从袁绍处投到曹操麾下,避乱江南的杜袭、赵俨也于次年返归许昌。而且各地诸如袁绍、马腾、韩遂、孙策、吕布等大诸侯也不得不选择奉诏,例如吕布虽事实上据有徐州,却不得不派人求曹操,希望朝廷正式任命自己为徐州牧。荆州牧刘表虽然据地自保,却仍然不得不臣服于曹操控制的汉廷,贡献不绝。曹操通过“奉天子以令不臣”成功掌握了“天下大义”,面对从许昌发出的诏令,各诸侯即使知道这是曹操的意思,也只能无奈选择接受。因为一旦选择不奉诏,那么便成了真正的“汉贼”,不仅会被群殴,还会失掉人心,这就是“天子招牌”的威力。曹操通过“奉天子以令不臣”,取得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主动权,毕竟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名正言顺。古代打仗讲究师出有名,而天子征讨,必然是不臣的贼子,有时候虽然各地军阀们不服曹操,但是曹操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我要打xx,让你出兵出钱,你出还是不出,不出就是不尊天子号令,我就联合别人打你,出钱出兵吧,也是白给别人打工。所以在东汉末年,群雄都看不上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在是一个无解的阳谋。三、论持久战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经历了生死存亡的一场战争,正是在这场艰苦的战争过后,中华民族重获新生。但是就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我们伟大的领袖就已经预见了胜利,并且写出《论持久战》一文,写出之后当即发表在各大报纸上,而且还被翻译成了英、法、德、意、日等多国语言,被鬼子人看到之后,赞叹不已,很多鬼子人看了《论持久战》之后弃暗投明,加入了反战联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因为《论持久战》的发表,清楚地预见了未来抗日战争的结果,昭示了鬼子必然会失败的事实。在《论持久战》中,已经详细地把未来的抗战计划说得明明白白,但是即便是告诉你,把我的计划昭告天下,你们还是打不赢,该输还是要输,这就是《论持久战》的厉害之处,堪称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阳谋。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南京、上海相继沦陷,国内情绪低迷,一部分人认为会“亡国”,但是平型关大捷之后,中国军人打出了军威,“速胜论”又开始流行,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伟大的领袖把自己憋在窑洞里七天七夜,《论持久战》横空出世。它既批判了“速胜论”的盲目乐观,也给迷茫的中国人以希望。《论持久战》深刻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持久抗战取得胜利的客观根据。中国和鬼子之间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鬼子生死之战。我们的伟大领袖列举了中日双方在这场战争中存在的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第一,鬼子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决定了中日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第二,鬼子发动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中国的抗战是进步的、正义的,这就决定了鬼子战争必然失败。第三,鬼子国度比较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很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中国又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第四,鬼子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与同情。中国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由以上四条分析得出结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论持久战》还不仅分析了中国抗战的优势和劣势,还给出了具体的抗战方案。在《论持久战》中提到“兵民是胜利之本”,要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在敌后方发动游击战,给鬼子后方造成困扰。待到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上鬼子基本上再无寸进。战略反攻阶段,鬼子国内已经无法坚持,抗日战场上甚至十二三岁的孩子,五六十岁的老人都来了,鬼子已经穷途末路。事实情况正如领袖所料的那样,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正好分了三个阶段,即便《论持久战》翻译成日文,鬼子人都看了,但是他们都不能避免失败的命运,这就是最牛的阳谋,让你明知不可为还不得不为,最终走向失败。当时鬼子裕仁天皇最小的弟弟三笠宫崇仁亲王奉命来到中国,负责情报收集工作,机缘巧合之下看到了《论持久战》,熟读并深思熟虑之后,这位亲王思想发生巨大转变,在对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干部发表讲话的时候,他说道:“在我看来,这样的鬼子军队,是无法与中共对阵的。”当然,这样的言论导致他被召回了鬼子。三笠宫崇仁亲王访华回到鬼子之后,这位亲王越来越觉得鬼子侵华是错误的选择,终归会越陷越深,于是他竟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刺杀东条英机,当然,刺杀没有成功。毕竟,鬼子当局有这样觉悟的人太少了。东条英机很多鬼子人其实都看过《论持久战》,不过大多数都是持怀疑的态度,也有一些对侵华战争产生绝望,但又不得不服从鬼子天皇的命令,导致内心矛盾而自杀。总而言之,《论持久战》的发表,直接把我们的战术公之于众,全世界都能看到,但是却无法破解,只能一步步走向深渊。《论持久战》真可谓是千古第一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