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之光2赌博bug,游戏行业还能有继续滥竽充数的存在吗?
火炬之光2赌博bug,游戏行业还能有继续滥竽充数的存在吗?
感谢邀请“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我的回答是,还会继续的“滥竽充数”。那贼
因为有我这类玩家存在
首先得先搞清楚一些概念,“玩家对游戏的欣赏水平”是什么样具体的概念呢,鉴定玩家对游戏的欣赏水平有什么具体的标准,什么样的游戏才能算好游戏吗,玩家总体欣赏水平需要提高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连这些概念都没有搞清楚,何谈“游戏行业还能继续“滥竽充数”吗?”这个话题。
这道题太没有明确的前提条件了,很难问答。
只能用目前较为流行的游戏鄙视链的图来稍微定义下这道题的前提条件。
这从别人那里搬来的图,感谢原作者:
人玩游戏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一种自我的满足感,也就是所谓的“快乐”不同的人获取快乐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些人喜欢打篮球来获取“快乐,有些人喜欢玩电子游戏来获取快乐,而喜欢通过打游戏来获取快乐的群体被称之为玩家,玩家之间又因为喜欢游戏种类有所不同又要继续分好几类群体。而游戏厂商为了提供这种快乐,就会生产能够满足目标群体的商品——喜欢MOBA类游戏的玩家就生产DOTA2,LOL,HON ;喜欢FPS类的玩家就生产CF,CSGO,COD;喜欢ARPG类就生产老滚5,巫师3之类的游戏,以达到营利的效果——有需求就有市场。
我为什么会说,即使玩家对游戏的鉴赏水平提高了,但依然会有游戏行业存在滥竽充数的情况,这个问题可以参考近邻鬼子。你看看人家鬼子,游戏制造工业完全是在国际一流行列,虽然这几年总感觉给人一种萎靡不振的错觉。知名游戏企业和制作人多不胜举,两家品牌主机的用户(索尼和任天堂)遍布全球,几乎是年年产出游戏大作,就这样一个被认为是游戏产业发达的国家,许多鬼子玩家还不是被网易的手游荒野行动征服了。
还在鬼子办了一些比赛,甚至准备出PS4版荒野行动plus,目测想和Xbox版的PUBG刚一波。
鬼子从不缺好游戏,也不缺能玩游戏的硬件条件,但就这么一个氪金换装游戏在鬼子就这样火了。
游戏厂商和其他行业的企业一样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利润,只要能提供对的产品能让消费者很心满意足的付费便是他们的目的——而这一行为会被一些"高贵”的玩家视为滥竽充数。
所谓的“玩家对游戏鉴赏能力的提高”不过是玩家兴趣点的转移或拓展罢了随着steam,主机PS4的业务在国内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玩家成为其用户,其中有部分玩家之前是玩国内一些网游的,有些之前玩剑三的玩家接触到steam后开始玩巫师3之类的良心大作,开始玩巫师3,神界原罪2之类游戏,并不等同于说是游戏鉴赏能力的提高,不然就意味着剑三作为一款游戏相对于国外3A大作而言是个小弟弟。要知道巫师3,原罪2,黑魂等等大作都没有剑三所拥有的优点,至少在社交属性这一点上,那些国外3A大作都是个小弟弟。
承诺全额退款的华帝资金链会受影响吗?
法兰西辉煌依旧:
有人说是云南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对浪漫的法兰西人很有吸引力,其实在我看来,更重要的一点是:情节——一种法兰西帝国的荣誉感,或者叫法兰西民族的自豪感在作用,跟足球场的荷尔蒙关系真的不大!
日前,“七彩云南,旅游天堂”宣传推介会在法国巴黎举办,尤其2014年昆明直飞巴黎的航线开通以来,法国成为云南在欧洲的第二大旅游客源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又被称拿破仑帝国,在19世纪的欧洲影响之大,远远不在于帝国本土包括今天的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莱茵河左岸、意大利部分领土,还在于对民族独立和自由民主的思想的传播,甚至对100年之后的中国革命影响深远!
以越南为例:从经济方面看,伴随着法国的工业资本输出,越南的工商业不可避免地发展起来,铁路、电报网四通八达,胡志明市崛起,经济生活西方化势不可挡,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滇越铁路就是最好的证明之一:
滇越铁路是连接越南海防市-中国河口-昆明的铁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之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米轨"铁路(窄轨铁路)之一。
云南不仅是中原之外,还是汉民族生活之外的梦幻南境。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等等25个少数民族赋予了这片土地别样的人文魅力。
38万平方公里的土体和4000万的人口刚好均相当于法国的2/3,但人均GDP却只有法国的1/100,可以说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看好;这也是近年来,来云南旅游的法国人每每称赞云南发展速度之快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对即将开通的中南高铁,可以说真的是领法国人刮目相看!
勇敢、自由、浪漫的法兰西,风情万种的花都巴黎,美丽迷人的蓝色海岸,盛开着薰衣草的普罗旺斯,美酒飘香的波尔多,都是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以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为中心的巴黎塞纳河滨是世界遗产的集中地!
你觉得云南超越法国还需要多久呢?
莫德尔为什么进攻4天只推进12公里?
1943年春季,苏军开始大反攻,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后撤100公里。同时,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攻占了哈尔科夫,向前推进了100公里。于是在两军防线上,苏军形成了一个正面约400公里,最窄处只有110公里的突出部。
这就是有名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德军最高统帅部从战术角度,认为这是给苏军以重创的最好机会,只需南方和中央两大集团军群在最窄处相对攻击,对前出的苏军进行合围并“聚而歼之”。由此,德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实施“堡垒计划”。
这个计划,并不是曼施坦因的初衷。自1942年的冬天开始,苏军在战场的优势愈发凸显,不仅其战争潜力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兵员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而且根据租借法案,美国援助的武器和工业设备,也提高了苏军的实力。这让反攻中的苏军,占据了更多的战场主动权。
尽管苏军损失远远大于德军,但其“殷实”的战争潜力,还是将对手逼得不断地撤退,德军官兵们对取得胜利开始怀疑。就在这时,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取得的胜利,无疑像打了一针“强心剂”,德军上下又充满了信心,尤其是德国高层。
苏军在地图上明显的突出部,任何人都会想到在底部相对进攻的策略。正因为如此,该地区的防范一定是苏军优先考虑到的。但德军最高统帅部却一再要求实施“堡垒计划”,曼施坦因对此有过犹豫,继而勉强同意。
首先,动作快,有胜利的可能。经过哈尔科夫战役后,集中于“库尔斯克突出部”里的苏军也损失较大,燃料、弹药紧缺,进攻实力锐减。趁其立足未稳,还没有构筑完备的防御体系,实施“钳形攻击”,胜算还是很大的。
其次,一鼓作气,“气可鼓,不可泄”。在哈尔科夫战役即将结束的同时,实施“堡垒计划”,有“乘胜追击”的气势。尤其是德军新装备的“虎式”坦克,可以说是苏军T-34坦克的“天敌”,应该连续进攻,不给对手反应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库尔斯克突出部”里集结了苏军40%的集团军,以及全部的坦克部队,可以说是苏军在苏德战场上最大的重兵集团。如果抓住机会歼灭,不仅可以彻底减缓东线的压力,而且在政治上十分有利。“赌一把”的心态占了上风。
然而,莫德尔和古德里安的极力反对,演变成新、老两代指挥官的争斗。莫德尔在苏德战场的表现可圈可点,深得统帅部的信任,不仅指挥着中央集团军群中最大的集团军,而且跻身于高级将领的行列,说话的分量不容小嘘。他对曼施坦因的计划提出了“务实”的意见,并建议放弃该计划。
一是,一路撤退下来的第9集团军,又随即投入到增援哈尔科夫的战斗,部队的消耗是很大的,尤其是坦克还不到满编时的四分之一。而对手无论是部队数量,还是坦克数量都是第9集团军的2倍,不能冒险进攻。
二是,从整个东线来看,德军不占任何优势。18个装甲师只剩下不到500辆坦克,而对手有一千多辆坦克,性能和质量都比Ⅲ号、Ⅳ号坦克强,虽然“虎式”坦克优异,但产量低、数量少,不能改变战局,尤其是空中优势也逐渐丧失。
关键还有,新补充的兵员和装备还没有进行磨合训练。很多士兵都是国内临时征集的,战斗素养差、实战经验少,不经过训练,无疑是自寻死路。更何况,仆从国军队的战斗力更“不敢恭维”,放在哪里都让人不放心。
他的意见得到古德里安的支持,刚刚恢复“工作”的古德里安认为,这种简单的“钳形攻势”并不是很高明的战术。换句话说,苏军对这样的“威胁”一定会格外重视,甚至是“有意识”地让对手碰的“头破血流”,目的就是要拼消耗。
莫德尔为坚持自己的意见,甚至绕过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元帅,直接到德军统帅部表明自己的态度。这让原本反对“堡垒计划”克鲁格站到了曼施坦因一边,况且,他与古德里安向来是“宿敌”。于是,双方据理力争、互不相让,演变成私人恩怨。
正因为高级将领们的分歧不统一,争论不断,德军统帅部迟迟下不了决心实施“堡垒计划”,时间就这样被耗去了4个月。现在看来,如果新、老两代指挥官能够精诚团结,克服困难,一鼓作气,“堡垒计划”还是有胜利的可能。
到了7月,德军完全丧失了可能获取胜利的“最佳时机”。正如莫德尔等人所预见的那样,苏军对深入德军防线的“拳头”格外重视。对该地区的增援和防御不断加强,尽管此时东线的德军也在为进攻准备着,但与苏军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首先,自从形成了这个“突出部”后,苏军的防御措施就没有中断过。开战前,苏军集中了3个方面军,兵力达130万人,火炮19000门、坦克3400多辆,战机2000多架,更是构筑了8道防线,防御纵深达300公里。
其次,朱可夫为“报仇”,将莫德尔判为主攻方向。因此在北部是苏军的重点防范区域,共设置了4个梯队和大量的预备队,专等第9集团军来进攻。看来,莫德尔在苏军将领中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朱可夫,受到的“侮辱”太多了,他要复仇。
让莫德尔没有想到的是,苏军会“先敌开火”。原来,朱可夫从前线抓到的俘虏口中,得知了莫德尔的进攻时间,于是“先发制人”,进行了一小时的火力急袭,迫使对方推迟进攻2个半小时,好在苏军是“乱打一气”,德军未受损失。
进攻开始了,莫德尔的7个师在300架飞机的掩护下,由500多辆坦克引导,在90公里的正面实施突击。却遇到了高密度的雷场,并在对手炮火、飞机的轰炸下,第一天只推进了12公里,虽然苏军损失很大,但架不住苏军人多、坦克多。
经过4天的突击,曼施坦因在南面进展相对顺利,但莫德尔很快意识到,这么打下去将会演变成一场消耗战,于是命令部队就地防御,吸引苏军主力,配合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在坚守25后,苏军的进攻势头没有丝毫减弱,而德军的消耗却越来越大。
德军统帅部同意中央集团军群后撤,莫德尔节节抵抗,后撤了150公里,尽管德军损失了10万人,但也给苏军造成了47万人的损失。同时,在撤退的过程中,还带走了一万多苏军战俘,对一路被追击的部队来说,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事已至此,曼施坦因的“堡垒计划”破产了,更要命的是,这场战役几乎拼耗掉德军最后一点精锐。从此,再也不能发动大规模进攻,只得不停地撤退。
如果按照莫德尔的意见,放弃“堡垒计划”,德军还有“生机”吗?
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的救火队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谭咏麟为什么沦落到商业走穴了?
谭咏麟,香港著名歌星,1950年8月23日生于香港,自称年年25岁,是粤语歌坛天皇巨星,乐坛尊称谭校长。曾为失败者乐队(Loosers)成员,1973年,谭咏麟、钟镇涛、彭健新、陈友、叶智强五人组织成立了温拿乐队Wynners,谭咏麟任主音歌手,正是这支当时声名显赫的乐队,为谭咏麟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温拿的唱片,电影,电视节目以及演唱会风靡整个东南亚,并获得无数奖项,即使在如今,隔五年就“浮出水面”一次的温拿乐队,仍拥有大批歌迷,每次演唱会,捧场者都十分可观。单飞后,1979年推出首张个人专辑《反斗星》,当年赴台湾拍电影,1981年凭《假如我是真的》获台湾金马奖影帝,1982年返港,1984初到1985年初其间推出的三张唱片《雾之恋》,《爱的根源》,《爱情陷阱》,被誉为“爱情三部曲”,奠定其天皇巨星地位,连夺84~87年度四届“最受欢迎男歌手”奖,1988年2月13日于1987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宣布退出有比赛性质的音乐比赛节目,之后继续出唱片,并大力提携和指点新人。
作为八十年代香港流行乐坛的神话,谭咏麟拥有很多无人能及的纪录,温拿乐队时代就屡屡创造了白金唱片销量的成绩,1985年在红馆连开20场个人演唱会,1989年再次刷新纪录创造连开38场音乐会的纪录,而在94年举行的香港大球场演唱会最为歌迷们津津乐道,其中的金曲如《讲不出再见》常年占据卡拉OK厅点歌排行榜之首,他的高质和高产称霸整个华语乐坛。几十年来,香港歌坛风流人物无数,只有他是唯一一个可以横跨70.80.90年代以及新世纪的天王巨星。
到了九十年代后期1999年,谭咏麟所属唱片公司宝丽金唱片被另一国际集团环球唱片收购,谭咏麟决定留在环球继续歌手生涯。同时他在乐坛的脚步开始放慢,平均每年只出版一张唱片,在质素方面亦力求保持一定水平。
谭咏麟,粤皇!564场个人演唱会傲世风华!
靓嗓与帅颜齐飞,霸气共柔情一色!
最会唱粤语歌的男人,爱在深秋~水中花~难舍难分~一生中最爱………传颂海内外!
25岁的不老神话,因为有爱,所以长青!
校长和他的团队从不高调宣传他的善行,恪守低调原则!以至于有些人只是看到商演忽略他的诸多善举,爱屋及乌吧,当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还是要多方面的观察。这份清单肯定不完整敬请补充!
2012年10月 加拿大宣明会谭咏麟一点光慈善演唱会4场,为云南山区学生宿舍重建募集善款。
2012年4月 参加《中国爱盛典》纪念汶川地震四周年。
2011年11月 为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免费午餐”创作主题歌《分享笑脸》。
2011年11月 以嘉宾身份,主持梅艳芳慈善基金捐赠小学活动室揭幕仪式。
2011年11月 出席钟镇涛举办的慈善晚宴。
2011年9月 为JC晨曦足球学校捐资三十万。
2011年6月 香港明星足球队慈善大连行,担当拍卖师,善款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
2011年4月 第八届中国慈善排行榜发布典礼,获年度慈善明星称号,领取慈善大奖。
2011年4月 录制公益歌曲《保卫地球》。
2011年2月 参加“雪中送炭”慈善活动,为遭受冰灾灾民录制公益歌曲和MV。
2011年1月 带领明星足球队参加《博爱中山,感动你我》足球义赛,为青海玉树灾区筹款。
2010年11月 担任广州亚运会公益明星,推广亚运会,参与火炬传递。
2010年11月 参加香港明星足球队走进南宁慈善友谊赛。
2010年10月 参加“增爱杯”明星慈善足球友谊赛,向因公颅脑损伤、高位截瘫的**等人募捐。
2010年10月 香港慈善演唱会。
2010年9月 参加亚残运会倒计时100天大型慈善晚会。
2010年5月 支持“四川依然美丽”大型公益活动,带病拍摄《四川依然美丽》MV。
2009年12月 参与关怀艾滋摄影展。
2009年10月 参加合唱新歌《人人英雄》来宣扬正能量。
2009年9月 参加香港“感动全城,开动一共世界”活动,鼓励义工工作。
2009年9月 参加《爱带我回家》大型慈善晚会。
2009年7月 带伤以信托委员会委员身份出席四川地震一周年回顾展。
2009年7月 带伤探访智障残疾人士。
2009年6月 撑拐杖到深圳,为港安医院慈善基金探访当地的失聪病童。
2009年5月 参加《大爱中华——重庆卫视5.12地震周年特别记忆》大型公益活动。
2009年5月 参加成龙鸟巢慈善演唱会。
2009年4月 参加香港华光功德会《点滴是生命》筹款拍摄,担任爱心大使到甘肃探访,为干旱地区筹款建水窖。
2009年4月 举办慈善足球赛,共同为四川灾区的重建贡献力量。
2009年3月 出席为善•爱乐买碟行善发布会。
2009年2月 参加慈善群星会。
2008年12月 做义工捐给四川地震灾民180万元。
2008年12月 参加欢乐满东华慈善演出。
2008年一年中 多次探访灾区,捐献翡翠拍得50万送灾区,并订立7年计划帮助灾民
2008年9月 出席“耆英饥馑8小时”开幕礼。
2008年8月 参加“暖流送四川慈善演唱会”。
2008年6月 参加“演艺界5·12关爱行动”8小时不间断慈善大汇演(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一次慈善演出)。
2008年 参加广东省残联,广东慈善总会和广东狮子会的慈善演出《爱的奇迹》,为四川灾区筹款。
2008年5月17日 参加东莞清溪的狮子会明星 高尔夫球赛,为四川灾区筹款。
2008年5月 参加观澜湖狮子会的明星慈善高尔夫球赛,筹款百万(原计划为内地失聪儿童筹款,后因地震改为支援映秀重建)。
2008年3月 参与大型慈善公益电视行动《大爱中华行》启动仪式。
2008年2月 献唱“雪中送暖”慈善晚会,为雪灾灾区筹款。
2007年11月 参加天娱传媒慈善音乐晚会。
2007年10月 以“温暖工程”爱心大使的身份前往泸沽湖探访。
2007年8月 举办慈善办歌迷会。
2007年7月 参加“2007阳光行动”中的公益羽毛球明星赛。
2007年7月 在新加坡为残障人士募捐演唱10分钟有5万多个电话打来捐款,成绩是当晚表演之冠。
2007年5月 参加香港明星足球队慈善助学活动。
2007年4月 出任慈善团体 “温暖工程”爱心大使, 前往云南泸沽湖女儿国探访。
2007年1月,和温拿乐队参加慈善星辉仁济夜慈善演出,为仁济医院筹得善款145万元。
2006年11月 在旧金山举办“谭咏麟金曲慈善夜演唱会”,为关爱老人的家桥驿社筹款。
2006年5月 参与“天地共鸣 送爱到大地”筹款活动。
2005年9月 参加《星光熠熠耀保良》慈善演出,为香港保良局筹款。
2005年3月 出席“健康快车2005光明行发车仪
黑暗森林中四个面壁者?
第一个面壁者,弗里德里克·泰勒,是美国的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在其人生历程中见证了小国利用某个技术优势可以对抗大国,于是致力于宏原子核聚变,还去看了鬼子人二战期间的神风特工队,就是那支在遗憾中说“妈妈,我将成为一只萤火虫”的自杀特工队,以期地球人以某一个单点的优势突破就形成对强大三体人的震慑,同时拥有敢于搏命的人。因为泰勒行程意图明显,破壁人很容易看穿了他的意图。破壁人的解读就是,泰勒想让人类自我毁灭量子化,然后用量子状态的人和舰队和三体人再拼命。泰勒面壁计划精髓其实是小国震慑大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同归于尽——小国可以这么赌,但大国却输不起。泰勒认为这是最终的威慑,强势一方基于后果考虑会选择妥协。
第二个面壁者,曼努尔·雷迪亚兹,小国总统却成功对抗大国的经历使人们相信,雷迪亚兹想要更大当量的氢弹是对核武器崇拜,想用残暴的武器对抗三体舰队。但破壁人却轻松识别这一点,雷迪亚兹并不是追求武器的性能,而是想把地球炸掉,让三体人得不到理想的栖息地,其代价是拿全人类陪葬,这样三体人就不敢觊觎。从根本上意义来说,雷迪亚兹的想法也是同归于尽。可是,反人类的想法在人类自身中就不能存在,泰勒的反人类想法使其自杀,雷迪亚兹则直接被自己曾保护过的国民砸死。
第三个面壁者,比尔·希恩斯,是政治家也是脑科学家。在人类面临无力彷徨的时候,改进技术是首要任务,但如果改进人类的智力,就有望更快改进技术,于是希恩斯这个生物学家也被委以面壁者的身份。希恩斯同时利用了脑科学家的聪明和政治家的狡猾,发明了思想钢印后,用偷天换日的方式为人类打上人类必败的钢印,为地球保存了宝贵的反抗实力。人类是个奇怪的群体,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人类共同的平等、自由是人类文明的基本标志,所以绝不允许逃亡主义,绝不允许有人活有些人不能活,所以人类的选择只能是共同进退。但科学家希恩斯早早就判断了人类必败的结果,在众目睽睽之下打下了人类必胜的思想钢印——其实是人类必败,必须接受有一部分要死,有一部分人要活的事实。希恩斯的破壁人是最晚识破他的计谋的,作为希恩斯的妻子,也是他的破壁人,本应该是最了解他的人,但直到冬眠的最后时刻才想明白希恩斯到底要做什么。希恩斯没有毁灭任何人,没有逾越人类道德的底线,所以他活了下来,和前两位面壁者相比已经非常幸运。希恩斯的判断最终成为事实,人类舰队被一颗水滴就被摧毁,同时,希恩斯有幸见到了人类和三体人最终的对决,只不过人类没赢,但也没输,希恩斯算是善终。
第四个面壁者,罗辑。前三位都是人类的精英,但这位实在是拿不上台面。聪明而懒惰,吹牛还滥情,混在社会中随波逐流。这是人类最无法理解的面壁者,成为面壁者之后的做法更是让人泪流满面——面壁者的权利使其成为人类社会中最至高无上的帝王,住最美的山,看最美的景,喝最美的酒,甚至还利用职务之便找了美人相伴,真是快活人间。当面壁计划遭到重创,人们实在无法忍受罗辑的消遣之后,利用罗辑的妻子和孩子为要挟,才勉强让罗辑做了一点的事情。罗辑做的事情,就是向太阳发射了一组咒语,然后在被世人大声的嘲笑中开始冬眠,然后在被世人的鄙视中苏醒,剥夺面壁人资格,整个过程滑稽而神经。
结果,让人类自豪的舰队被三体世界最微不足道的水滴所团灭,人类在绝望中翻开历史,突然发现罗辑的咒语生效,他随手指的星空竟被抹去,人类才意识到罗辑真有力量。于是,先前还是人们眼中的神经病立刻变成了救世主,再一次带给人类希望。
但是,希望很快就破灭,罗辑竟然如此无能,他越是投入到“雪地工程”——一个仅仅能用来探测三体人运动轨迹而无任何其他作用的工程竟然是罗辑的主要工作,人们越是失望。人们愤怒地把他赶走,因为他在绝望中给了人希望,却又把希望拿走,这样做实在太残忍。人类对罗辑失望至极,甚至一家三口普通人,把他赶下了车,扔到荒凉的原野上。
于是,在叶文洁的墓前,最终对决开始。罗辑用了摇篮系统,指挥着雪地工程中的氢弹,随时可以画出一幅死亡图形。三体人从极度地蔑视的不言不语中,终于开口说话:“住手!”在罗辑用两个文明同时毁灭为代价的威胁中,三体人终于意识到,自己输了。
罗辑到底赢在哪里?其实有三个方面:
第一、人类必败。这正是希恩斯做的事情,而且希恩斯成就的钢印族虽然没有继续描述,但从地球逃走的行星际战舰,为人类保存火种的飞船,是否有希恩斯的钢印组,无法确认却无法否定。同时,这也是四位面壁者的共识,泰勒、雷迪亚兹都意识到巨大的实力差距下人类必败的事实,希恩斯给人类打钢印,罗辑则知道人必有一死,区别只是生老病死还是死在三体人手里而已。
第二、人类必须以命相博。泰勒的自杀式攻击和雷迪亚兹的同归于尽,都是同一个战略。他们首先知道人类必败,顶多只能威慑,不同的是做法狠辣程度——是牺牲人类的一少部分人还是全部人类?这些思路直接被罗辑拿来使用,罗辑用人类的命赌三体人的命。而雷迪亚兹主导下发明的超大当量氢弹,更是为后面的雪地工程,以及终极威慑摇篮系统打下了基础。其实说起来,摇篮系统也是雷迪亚兹的发明,有了这种种铺垫,罗辑才能达成最终威慑。
第三、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因为受到智子的亲自关照,罗辑的所有行动都是透明的,他在智子面前毫无秘密。破壁人轻松打破了三个面壁者之后,一无是处的罗辑在智子或者说三体人看来更是没有威胁。但是,罗辑却在前人的基础上实现了绝地反击,泰勒、雷迪亚兹乃至希恩斯留下的各种遗产,被罗辑通过精密的逻辑和操作在三体人眼皮底下串到了一块。于是,最终,三体人还是输在了计谋。这计谋,其实就是逻辑,就是“罗辑”,这个名字起得大有深意。
所以,四位面壁者,都是伟大的谋略家。并不是罗辑一个人击败了三体人,而是他们共同的智慧。在最终对决的时候,三体人以为输给了罗辑,而其他人无害,但罗辑却这样说:
“对它们的轻视是不公平的,那三位面壁者都是伟大的战略家”。
《三体》的精妙也在于此,每读一遍,都能发现不同的感受。当你意识到某些深层次的东西的时候,有些甚至不是刘慈欣的本意——伟大的作品就在于超过了作者本人,封为神作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