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削弱,日本与唐朝的关系?
源氏削弱,鬼子与唐朝的关系?
倭国武周时期改称鬼子,与唐朝来往密切。
孝德天皇推行革新,效法唐制,走向中央集权。引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落实户籍和记账制度,参考《唐令》写成《大宝令》法典,遵照长安城布局规划平安、平城二京。鬼子先后派遣了十三次遣唐使,每次使团规模都在百人以上,团中除使臣、水手外,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医师、音声生、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等。
著名的来唐鬼子人有留学生吉备真备和阿倍仲麻吕与僧人空海和圆仁。空海著有《文镜秘府论》与鬼子的第一部汉字字典《篆隶万象名义》。圆仁寻觅佛法而走遍唐国多个道郡,带回鬼子大量佛学经文器具。百济艺僧味摩之将在唐学到的荆楚傩舞传至鬼子,称吴伎乐。鬼子的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也都是分别从中国的草书和楷书部首演变而来。
鉴真和尚应鬼子僧人之邀,曾经六次东渡回日,最后终于成功。他带去了佛经,促进了中国文化向鬼子的流传以及佛教在鬼子的兴盛。
扩展资料:
当时鬼子
在倭王权创建后,鬼子一直透过朝鲜半岛的诸国吸收来自于亚洲大陆的文化。587年,豪族苏我氏的头目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又在592年暗杀崇峻天皇、立女皇推古天皇为帝,圣德太子摄政,鬼子进入飞鸟时代。圣徳太子制定官位十二阶,并颁布宪法十七条,尝试创建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圣徳太子过世后,苏我氏长期掌权。
645年,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暗杀苏我入鹿,掌握政权,是为“乙巳之变”。中大兄皇子拥立孝德天皇即位,推动大化革新等改革,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尝试创建一个律令制的国家。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鬼子进入奈良时代,律令制国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权的版图在这时也逐渐扩张,征服东北地方部分地区和南九州。
奈良时代后期,政局动荡,律令制松弛。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现在的京都),此后到1192年成立镰仓幕府的这段期间是为平安时代,日语假名以及国风文化在此时代成形。嵯峨天皇时期的《新撰姓氏录》记录居住在京都及畿内的1182个氏族,其中“汉”为163氏,“百济”为104氏,“高句丽”为41氏,“新罗”为9氏,“任那”为9氏。
平安时代末期,出现以东国为势力范围的源氏和以西国为势力范围的平氏两个庞大的武家势力,1159年,发生平治之乱,源氏实力虽遭遇很大削弱,但在东国仍拥有强大实力,国家内部因为割据有源平二氏及奥州藤原氏等势力,加上各界不满架空朝廷的太政大臣平清盛专横擅政而内战频仍。经过长期的源平合战,平氏被赶出京都,将朝廷迁往福原京,之后于1185年在坛之浦之战中彻底覆灭。
清朝几个皇帝叫什么名字?
谈秦说汉(459)
清朝自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称“汗”之后,有崇德帝皇太极、顺治帝福临、康熙帝玄烨、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历、嘉庆帝颙琰、道光帝旻宁、咸丰帝奕詝、同治帝载淳、光绪帝载湉、宣统帝溥仪,共十一位皇帝,统治了中华大地近300年。崇德帝皇太极建立“大清”,顺治帝福临迁都北京,康熙帝玄烨开启了“康乾盛世”,雍正帝胤禛加强中央集权,使清朝统治更加稳定。但是,乾隆帝弘历虽然继续了“康乾盛世”,却也开启了“道咸衰世”。
第一代清太祖天命大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年—1626年),称汗10年公元1559年,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25岁开始,依靠先祖之十三副甲胄起兵,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史称“后金”,年号天命。努尔哈赤最大的政绩是赢得萨尔浒战役后,迁都于盛京(今沈阳),并率军席卷辽东,攻下明朝所属七十余城,建立辽东割据政权,创立八旗兵制度,奠定了大清王朝基业。
第二代清太宗崇德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1626年—1647年),称汗10年,称帝7年
公元1592年,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出生了,他自幼聪明、善骑射,深得努尔哈赤的喜爱。34岁时,努尔哈赤因身患毒疽病亡,皇太极继承了汗位,年号天聪。很快征服了后方的朝鲜与漠南蒙古,在解除后顾之忧的同时又采纳明朝降官的建议,实行满汉一体化管理,发展生产,增强兵力,志在入关。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国号“大清”,年号崇德。皇太极指挥清军在松锦大战中大败明朝之关外精锐,明将洪承畴被俘后投降,为清兵入主中原打下了基础。
第三代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44年—1661年),在位18年公元1638年,福临生于盛京(今沈阳),是皇太极第九个儿子,生母是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6岁时,福临登基,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摄政,年号顺治。同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13岁时,多尔衮“意外”死亡,福临提前亲政,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重用洪承畴等汉人继续招抚明朝官员,使国家局势逐渐稳定。同时实行屯田垦荒政策发展农业,惩治贪官污吏提升官僚机构的办事能力。
第四代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61年—1722年),在位61年公元1654年,玄烨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其母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玄烨8岁登基,年号康熙;14岁亲政,扳倒权臣鳌拜;17岁恢复内阁制度,颁布《圣谕十六条》;28岁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打败沙俄入侵、三征噶尔丹、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同时又修治漕运、轻徭薄赋、改革丁税,开启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
第五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722年—1735年),在位13年
公元1678年,胤禛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是康熙帝的第四个儿子,生母是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胤禛心机很深、懂得韬光养晦,因此在“九子夺嫡”中胜出,继承了康熙的帝位,年号雍正。胤禛推行密折制度,有效推动各级官员相互监督;并设立军机处,加强了权力集中;胤禛为避免兄弟相残的悲剧重演,还制定了秘密立储制度;为避免朝臣拉帮结派,严禁党争。
第六代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35年—1795年),在位60年,实际执政63年公元1711年,弘历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东书院“如意室”,但也有私生子一说。弘历是清世宗雍正帝的第四个儿子,正史记载其生母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弘历自幼得到康熙帝的喜爱,12岁被清世宗雍正帝秘密立为皇储,25岁登基,年号乾隆。乾隆帝在位64年,是手握权力最久的君王,还修了四库全书,将“康乾盛世”推向高潮,但也同时僵化了专制体制,让社会缺乏创造性与主动性。同时,乾隆帝掀起的文字狱让中国文化传承遭受了重大灾难。还有六次下江南游山玩水、重用贪官和珅,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埋下了“道咸衰世”的种子。
第七代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1796年—1820年),在位25年公元1760年,颙琰出生,原名永琰。生母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13岁被密储为太子,35岁受禅登基,年号嘉庆。不过称帝之后三年皇帝实权仍在太上皇乾隆手里。39岁时,乾隆驾崩后正式亲政。但他接手的却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烂摊子,于是喊出“咸与维亲”的口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广开言路,祛邪扶正。但这时西方的工业革命已经兴起,闭关锁国的清朝已经由盛而衰。外有鸦片流入,内有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
第八代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820年—1850年),在位30年公元1782年,旻宁出生于紫禁城撷芳殿,是嘉庆帝的第二个儿子,生母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38岁继位,年号道光。1839年,黄爵滋奏请“将内地吸食鸦片者俱罪死”,于是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次年发生了虎门销烟运动,英舰封锁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次年逼迫道光帝签订包括了割让香港的《南京条约》。
第九代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𬣞(1850年—1861年),在位11年公元1831年,奕詝生于北京圆明园湛静斋,是道光帝的第四个儿子,生母中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19岁继位,年号咸丰。虽然咸丰帝励精图治、勤于政事,重用汉官曾国藩等人镇压太平天国与捻军起义,但这时的太清帝国内忧外患,在外敌的打击之下,不得不签订了一条又一条的卖国条约,而咸丰帝在位期间,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恐怕也只有发展现代科技的“洋务运动”了。另外,他还娶了一个叶赫那拉氏的女人,为清朝的衰败添了一把火。
第十代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61年—1874年),在位13年公元1856年,载淳出生于储秀宫,是咸丰帝唯一存活的儿子,也是慈禧皇太后的亲生儿子。6岁时即位,拟定年号“祺祥”,尊嫡母钮祜禄氏和生母叶赫那拉氏为皇太后。后来,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恭亲王奕䜣等人发动辛酉政变,将原顾命八大臣全部拿下,改年号改为“同治”,开始垂帘听政,成立总理衙门、设立同文馆、办新式学校、派人出洋、办厂开矿、修筑铁路等,实行洋为中用。同治实际上成了傀儡皇帝,于是流连于烟花之巷,以致患了花柳病而无后。
第十一代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4年—1908年),在位34年公元1871年,载湉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贤亲王奕譞与慈禧太后之胞妹叶赫那拉·婉贞之子。载湉18岁亲政,年号光绪。光绪帝在位的时间虽然也不算短,但也同样自己说了不算。期间发生了甲午战争、庚子国变等,整个清朝被搞得乱七八糟。虽然光绪也搞了个“戊戌变法”但整个过程只维持了103天,自己也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光绪帝最大的政绩应该是怀疑统治人民的“祖宗之法”,所以他支持的“百日维新”虽败犹荣。
第十二代清废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8年—1912年),在位3年,后曾复辟公元1906年,溥仪出生于北京醇亲王府,是清宣宗道光帝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与侧福晋刘佳氏之孙,摄政王载沣与嫡福晋苏完瓜尔佳·幼兰之子。溥仪3岁登基,改元“宣统”。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裕隆太后接受关于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次年颁布了退位诏书。1917年,张勋复辟,溥仪第二次登基,但不到一个月就被段祺瑞的军队赶下了台。1924年,又被驱逐出紫禁城。后来又得到鬼子人的支持下,在东北当了段时间“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宣统帝的一生随波逐流,无所作为,所以也谈不上政绩。
结语清朝从乾隆帝弘历晚期开始,贪污腐败之风盛行,社会生产力由盛而衰。嘉庆帝颙琰时期,西方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而清朝还在闭关锁国,外有鸦片侵入,内有农民起义。到了道光帝旻宁时期,在鸦片战争中落败,不得不接受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咸丰帝奕詝虽然开始了洋务运动,但又出现了一个卖国女强人慈禧太后。到了同治帝载淳、光绪帝载湉、宣统帝溥仪时期,天下大事都由对内残酷镇压、对外屈膝投降的老太婆慈禧太后说了算,所以晚清几代皇帝就更谈不上政绩了。
2021-5-8
你的守望先锋本命英雄是谁?
本命必须是源氏!我是受职业选手“防空源”艾琳的影响才玩这个英雄的,也是靠源氏我才能在一晚上狂掉400分,差点没把我气死。
火影忍者--艾琳本来我不怎么喜欢源氏,犹记得开服之初源氏和他老哥半藏被戏称为“岛田双傻”。主要因为那时我们还没熟悉这两英雄。再加上岛田兄弟比较难上手,打起团战一个随缘箭法,一个整天蹦蹦跳跳对着空气扔飞镖。比赛还没开打,士气先降了一半,这也导致我对岛田家的没啥好感。谁知道第二年出现了一位国服上忍--艾琳,此人将源氏发挥到了极致。火力全开后的艾琳,近砍Dva远镖天使。在挑战者比赛中开大拔刀连砍对方一肉一奶,转身二段跳空中一刀带走法拉。从此“防空源”的名声响彻国内外,也因为艾琳的人肉防空技能,在与老外的对战中多次将对方空中力量打下,老外强烈要求削弱源氏,没想到暴雪居然同意了。艾琳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在守望里因个人将英雄发挥的太强,而遭到官方削弱的选手。
疯狂的练习,晋升下忍1.艾琳行云流水般的拔刀技能吸引了我,每次匹配只玩源氏,近乎入魔般的练习了一个月。某天晚上我点开排位赛,选中源氏,一路撒泼,进点镖人,攒好大招,“鎏金哇呀酷裂”,被大锤钉在墙上......告辞!
2.尽管我的源氏只是下忍级别,尽管那天晚上源氏让我连掉400分,尽管被官方警告不要恶意掉分,但我仍然保有作为忍者的尊严呐!输的再惨我还是默默地给队友带来欢乐,队伍士气再低我也能让我5位战友齐心协力共同喷我......
玩游戏最重要的就是开心,不是吗?我的本命就是他--岛田源氏。
有没有对MOBA游戏丝毫不感兴趣?
MOBA与FPS游戏依旧时下最为流行两个游戏类型,前者更为注重团队合作,后者注重个人实力,两款游戏类型各有其吸引人之处。
以我个人来说,接触第一款FPS游戏是三角洲部队,经常在道路走着走着就死亡了,还不知道敌人在哪里,游戏体验极差,后来正儿八经玩射击游戏还是从穿越火线开始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入门门槛很低,随手拿一把枪上去突突进行了,也不舍得花钱买枪,偶尔买一把M4A1-S,就会高兴好一段时间,如今英雄级枪械满天飞,再也没有当初“穿越火线”的味道了。
在往后逐渐接触了以steam为首的游戏平台,体验到了画质更好、玩法更丰富的游戏,并且沉迷于战地、CSGO等游戏,对于国产射击网游基本不会再玩了。
moba游戏只接触过英雄联盟,从s2赛季玩到如今,有过排位通宵掉分的惨痛经历,会经常研究每个新英雄的打法与操作,提升自己喜欢英雄的理解,练习更好的操作意识在线上打爆对面,如今工作也有好几年了,唯一的乐趣就是玩大乱斗这种快节奏的对战模式,至于匹配和排位早就不碰了。
moba相比fps一个最大的劣势在于其游戏节奏太慢,需要前期发育买装备,一旦己方队伍劣势,队友也不会玩,心态直接崩溃,打字怒喷都是家常便饭,而fps游戏就不一样了,节奏极快,开局拿一把枪上去杀人就好,就算被对面高玩多次击杀,重生后找一个地方阴死他,那样心里还比较爽,对于输赢看的更淡,就算有猪队友也无所谓,反正自己打的开心就好。
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点赞,喜欢的话可以点一个关注,谢谢。
李唐到底是鲜卑王朝还是汉人王朝?
大家感觉到了没有,有不少学者拼命往李渊李世民身上注入汉族血液,以此来证明唐王朝是汉人王朝,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可笑。
其实李渊李世民流淌着胡人的血液,这是毫无疑问的,至于来自父系还是母系,这己经不重要。就算李渊李世民是正宗汉人也改变不了隋唐王朝是胡人王朝或胡汉王朝的事实,因为他们占据的天下尤其是中原大地早己是胡人汉化的天下。👆唐太宗李世民
早在东汉时期,南匈奴就开始南迁,大量进入关内。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战乱导至人口锐减,北方统治者曹操就将大量的匈奴、羯、鲜卑、羌、氐等五胡迁往关内。
到了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大量汉人惨遭屠杀,其余汉人衣冠南渡,逃往南方,中原汉人所剩无几,五胡民族成了中原的主体民族。北魏统一北方后,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于是外来民族从姓氏到文化语言乃至服饰都己逐渐汉化,成为新的汉民族。👆五胡乱华👆胡人劫掠少女
不过这新的汉民族与南方和之前的秦汉魏晋时期的原住民汉族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新的汉族身材更为高大强壮,语言也由原住民汉族的浑沌不清的小腔小调演变成大气的字正腔圆,就是当今普通话的雉型,而当今江浙闽粤的方言则继承了古汉族的腔调。
在生活习俗方面也有重大变化。在服饰上,秦汉魏晋时期的宽大袖袍变成了紧身合体的胡服;席地而坐的分餐制也变成了坐着椅凳的聚餐制;来自印度的佛教也在这个时期成了新汉民的主要信仰。不过中国的文化,包括文字和道德礼仪得到了传承。👆北魏的鲜卑族女英雄花木兰
李唐王朝就是建立在胡人汉化的基础之上的,其政权架构的组成人员也主要是胡人汉化为主,说李唐是胡汉王朝或鲜卑王朝真的没什么错误。
即或是到了李唐王朝,仍然没有停止民族融合的进程,反而有了进一步的加快。李唐王朝是一个非常开放和包容的王朝,通过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大量的外来民族拥入中国,像突厥、回纥、吐蕃、沙陀、波斯、阿拉伯等等民族都大量融合进来。
比如安史之乱的安禄山是突厥后裔,诗仙李白来自当今的吉尔吉斯斯坦,唐朝名将哥舒翰是突厥人,唐朝名将高仙芝是高句丽人,唐朝名将李光弼是契丹人,卖国贼石敬塘是沙陀人。👆唐朝第一美女杨贵妃
唐朝人的生活习俗进一步开放,尤其是女人以胖为美,以坦胸露乳为美,这与秦汉魏晋的小家子气的女性美有天壤之别。
在音乐艺术方面,胡人乐器大量传入中国,比如月琴、奚琴、二胡、扬琴、中胡、京胡、高胡、板胡、京二胡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这进一步说明李唐王朝不仅是一个胡汉王朝,而且是一个多民族大融合的王朝,这正是李唐王朝强盛的主要原因。👆国色天香的杨贵妃
🔴创建于重庆.较场口.日月光中心.肯德基快餐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