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杀阿帕奇,直升机真的一点胜算都没有吗?
猎杀阿帕奇,直升机真的一点胜算都没有吗?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以下内容仅是个人的一些简单看法,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互动和探讨:
这个问题有些大,我们缩小下,定义为现代武装直升机VS第三代战斗机。如果,第三代战斗机来打击现代的武装直升机,武装直升机是否能有胜算呢?我们不说数据,就说说实际发生过的真实案例
先看一个反例“武直必然被吊打”: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于当年2月7日,美军的F-15E战斗机在执行一次对伊拉克直升机基地的对地打击支援任务中,使用一枚激光制导炸弹“宝石路”,对地面的米-24武装直升机机型打击。但是,直升机紧急升空,把此次任务变成了对空攻击任务。不过,F-15E后座的武器操作员仍然可以通过激光指示器锁定这架时速已经达到185公里/时武装直升机,紧接着就是从天而降的炸弹精确击中飞行中的武直,使得F-15获得了一个对空作战记录。PS:很多人都会说,连炸弹都躲不过的武直,还怎么反杀 F-15呢?
如果要是这么想还真好了,可惜,美军随后就被自己的“打脸”了。
在2008年,美国的国民警卫队邀请了匈牙利空军和他们的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假扮成超低空飞行的“毒枭”,国民警卫队出动F-15战斗机进行拦截。双方都是双机作战,但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F-15不仅仅在3个回合内没有击落一架米-24,甚至还被成功反杀,总计被击落3次!这似乎证明,武直面对现代化战斗机,是完全有可能的有胜算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匈牙利飞行员分享的秘诀就2个,1个是充分相信队友的团队合作,2个是合理的战术。由于F-15要击落米-24想用aim-9空空导弹会发现由于地面热源和杂波影响无法锁定,而且,F-15的对地扫描模式中很难发现米-24的身影,只能依靠导引接近后使用机炮。而米-24只要发现F-15进入到自己的6点方向,就径直减速,让F-15冲到自己前面去,使用机炮对其一顿“猛扫”。就算是F-15双机,也可以利用米-24长机和僚机之间的战术配合,轻松摆脱。
这就说明一个道理,只要有合理的战术和适当的配合,武装直升机是有机会反杀喷气式战斗机的。但是,这些都建立在充足的训练和长期的准备上,贸然上阵可能双方都会有失误。
25到底是怎样一款战机?
先放一张被击落苏25的生前照以表纪念
大家看到图,可能大部分会联想到丑!过时!俄罗斯还在吃老本!等关键词。其实不是这样,这是一款和美国A10并列,专门打击地面目标的对地攻击机,或者战场支援机。是打击零散部队、恐怖分子游击队的最佳利器,是陆军伴侣,是坦克的噩梦,至今都没有新型机种可以取代。
看到苏25这个型号,自然会想到后面的苏27,苏30,苏35。你看,连35都出口给中国了,这25是不是早就该淘汰了?其实不然。这只是苏霍伊的命名习惯而已,苏25和后面的27、35没有任何关系。
俄罗斯苏-25和美国A-10是当今唯一两款纯血统职业地攻击机,具体指标我也不抄了,大家可能也没空看,只说特点:
1.飞得慢。确保有足够的滞空时间去观察,瞄准,引导打击和盘旋,如果不是因为螺旋桨碍事,甚至都不需要用喷气引擎。
2.皮实耐造。她的职责就是近地飞行,打坦克、炸碉堡、端大楼,高射炮、便携导弹甚至机枪都够得着,所以非常危险,因此装甲非常厚,遂有空中坦克的说法。
3.载弹量大。两条机翼每侧都有5~6个挂架,改进版的更多,当她把炸弹、反坦克导弹、火箭弹挂满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她浓浓的恶意。飞一次可以干很多货。遂有战场快递的美名。
苏-25的生存能力非常强大,驾驶舱有钛合金装甲保护飞行员,发动机也有专门的装甲,飞行控制系统简单有效,毕竟越复杂的东西越容易烂。发动机左右独立,互不干扰,哪怕有一个被打燃了也不会影响另一个。因此,在格鲁吉亚战场,叙利亚战场苏25经常被打得一身都是枪眼还能返航,引擎被便携导弹炸烂一个屁事没有。
我们经常听到飞机被击落的新闻,就以为打下来一架苏25是很容易的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苏25从15年起出勤快三年了,大部分脏活累活都是她干的,之前被击中的记录很多,但掉下来还是第一次。美国A10在伊拉克战场也差不多。这也是两国空军打死都不愿意淘汰这两款衍生于上世纪70年代前后的老飞机的根本原因。什么米28、阿帕奇在这两款飞机面前都是渣渣,就是因为安全且火力强大。当然,武直属于陆军范畴了,但你看美军、俄军陆军遇到困难,或者被包围的时候呼叫的一定是这两货。为啥,武装直升机在恶劣战场环境根本就不敢来。
这是苏-25右侧引擎被打烂安全返航
这是美国A10引擎被导弹击中返航
飞行员也是人,谁不希望安全一些呢?所以苏25的能力和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很多人只了解A10而忘记苏25,所以顺带把A10提了出来。反正这俩兄弟孟不离焦。
飞豹
我国也有类似的攻击机,叫飞豹,代号歼轰七,从严格意义上讲是改进而来的,血统不纯。后掠翼的设计就导致低空机动,滞空时间,载弹量完全不能跟苏25和A10相比,安全防护也弱的多,但至少解决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再说中国也不搞对外侵略和驻军,所以不是首要解决目标,也许以后可以看到。
言归正传,苏25其貌不扬,其实傻大黑粗,威力大得丧心病狂,而且还经常在敌方防空区突防,有点重甲骑兵的意思。这次被击落,也算是运气不好,剧look慢动作观察,便携导弹击中后,只是坏了一个引擎,但随后有个二次爆炸的贯穿火球才是导致失去动力的元凶。究竟是地勤维护出了问题还是同时击中只有等俄罗斯自己调查了。
说到这,想起一个争论。一直以来,苏25和A10的引擎孰优孰劣争论不休,但从这次事件上看,还是A10更好一些。
你看,人家A10把两个引擎背在背上,这样下面打上来的导弹就不容易击中。而且两个引起离得那么远,很难同时击中。
当然,要提醒大家的是,打飞机的便携导弹,哪怕是陆基防空导弹都是靠破片杀伤。跟打坦克那种直接命中(灌顶攻击也属于直接命中)完全不是一码事。因为飞机快且灵活,想要直接命中很难,所以基本都是和手雷类似,接近后弹头爆炸,从里面的钢珠或者碎片大面积覆盖。这对苏35,F18,F22等战斗机是有效的。可是对苏25和A10这种覆盖特厚装甲的蛮子来说,就很尴尬了。所以按照目前公布的数据,苏25自诞生以来,包括阿富汗战场,到目前为止被击落的击落不超过一只手。A10,美国的数据在阿富汗、伊拉克没有被击落一架,多数都是击伤返场,号称史上没有被击落过的飞机。但在16年12月份库尔德IS号称击落了一架,但是无图无真相,美国不认。
好了,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苏-25是个怎样的大神了吧。个人觉得苏25未必不如A10,被击落的背后还有后勤维护和资金这些重要因素,毛子有胆量不怕牺牲是真的,但爱喝伏特加和穷得叮当响也是真的。
66武装直升机是如何实现隐身的?
RAH-66型武装直升机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科曼奇”直升机,是世界上第一种以隐身为设计目标的直升机。可以说这款直升机将隐身概念贯穿于设计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对雷达的隐身。为了降低雷达反射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采取折叠弹仓、涵道式尾桨、缝隙式进气道以及全身涂装隐形吸波材料等等,使得“科曼奇”的雷达反射信号仅仅相当于传统直升机的百分之一。
其次是科曼奇还强调对声音的隐身,采取旋翼桨尖部后掠设计、涵道式尾桨、发动机排气消音等一系列措施来降低飞行的噪音。
再次是采取低可视性设计,采取串列式做座舱以及缩小旋转直径降低正面投影面积,并且喷涂低可视性涂料,使其融入地面植物中,此外还采用特殊的排气口设计降低红外特征,降低被红外观测追踪的几率。
52武装直升机怎么样?
陆航鸡肋,海航神器,对于075小平顶来说非常合适
最近在官方媒体在疯狂暗示我国可能采购俄罗斯的卡-52武装直升机,央视记者还探访卡莫夫工厂生产线。实际上卡-52武装直升机早在二十年前就向我们推销过,2000年的时候一架卡-52原型机参加了珠海航展并进行了飞行表演。但当年我们并没有购买,选择自行研发武直-10。但现在二十年过去了,为何又重新想要购买卡-52呢?个人认为原因在于,二十年前卡-52是作为陆航武装直升机来推销的,而这次我们是为海航两栖攻击舰购买的,卡-52武装直升机特点也非常鲜明,陆航鸡肋,海航神器。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苏联决定研制专职武装直升机,当时卡莫夫设计局的卡-52前身卡-50与米里设计局的米-28进行竞争。到1988年苏联军方宣布米-28获胜,但卡-50设计理念有特色继续研制,然而不久后苏联就解体了。在苏联解体后,没有财政支持,同时米里设计局很多研发设施和配套工厂分散在各加盟国(很作死,很多都在乌克兰),导致米-28研发进度非常迟缓。而小日子相对不错的卡莫夫设计局见机就自行凑了笔钱,推出升级版的卡-52,想要挤换掉米-28。然而在1998年俄罗斯军方举行的第二次招标中,卡-52再次输给了米-28N。
▲卡-52机长16米,高4.93米,空重7.7吨,最大起飞重量10.8吨。配两台单台功率2400马力的VK-2500涡轴发动机,最高飞行时速315公里,作战半径470公里。
卡-52的最大问题在于,并联双座并非理想的武装直升机座舱布局。传统武装直升机飞行员座舱前后串联布置,两名飞行员都拥有完整的独立视野,更加便于侦察地面目标。当时一项关键性测试中,两款武装直升机以超低空掠过设置有一系列目标的区域,米-28N发现全部35个目标,而卡-52只找到17个。另一方面卡-52所采用的柔性桨叶共轴双桨,在进行高机动的飞行时,会出现桨叶打架的情况。为此坠毁过多架,俄罗斯军方甚至做出规定,对向左侧倾斜机动做出限制。并且由于前三点起落架关系,卡-52的机炮是安装在机身右侧,要打左侧目标还需要直升机转过来。
▲但是卡-52机动性要强,共轴双桨设计不需要尾桨抵消扭矩,发动机效率要高出30%。同时卡-52的功重高,达到330瓦/公斤(对比AH-64D长弓阿帕奇是300瓦/公斤),桨叶载荷小,为30公斤/平方厘米(对比AH-64D阿帕奇是48公斤/平方厘米),冷战时期北约一度认为卡-50是前苏联用来专门猎杀直升机的战斗直升机。
而卡-52的转机则是卡莫夫设计局的老朋友,俄罗斯海军。共轴双桨直升机由于不需要尾桨,机身长度短,对机库要求小很多。像直-8这种4吨级轻型直升机机库就可以塞得进卡-27反潜直升机这种10吨级中型直升机(054护卫舰:没错就是在下)。再加上卡-52采用武装直升机里非主流的前三点起落架布局,转弯半径小,利于机库这种狭小空间内调度,所以俄罗斯海军航空兵评估,两栖攻击舰搭载8架米-28N的空间足以搭载14架卡-52,这样一个优势,恐怕没有一个海军能够拒绝。
卡-52降落在无畏级驱逐舰上,卡-52负伤的话甚至可以就近降落在驱逐舰上,不需要返回两栖舰另一方面卡-52一些鸡肋或者缺点,如果放在海上环境,效果就截然不同了。比如卡-52是依靠弹射座椅进行救生,对于陆航来说非常鸡肋,其他武装直升机依靠缓冲吸能设计低空硬着陆也可以确保生还,而卡-52的弹射座椅在低空反而会反应时间太慢。但如果在海上的话,这一设计则是神器级别,海上没法给你陆地硬着陆一样缓冲吸能,武装直升机坠机生还概率非常渺茫,而卡-52的弹射座椅能让你有较大几率活命。还有柔性共轴双桨打架的问题,海面低空气流要比陆地上简单的多,这一缺陷并不明显,没看见陆地上摔的七荤八素的歼轰7飞豹在海上表现非常良好吗?
所以卡-52的特点也就呼之欲出了,对于陆航来说,比较鸡肋,对于海航来说,则是属于神器级别,全世界最适合两栖攻击舰舰载的武装直升机,没有之一。更不用说卡-52K(舰载型)完全针对海航优化设计,比如可以发射射程达260公里的X-35天王星反舰导弹,帮忙进行反舰攻击也可以。卖个百来架,装备075两栖攻击舰,作战效率要比武直-10强很多。
武装直升机的天敌是谁?
武装直升机是种相当强大,但又相当脆弱的东西,它的天敌相当多,属于低空飞行单位的直升机宛若矛盾的集合体,只要口径够大的对空武器,都能在合适的时候给武装直升机几分颜色看。
就像坦克顶部的高射机枪,它很大一部分作用就是为了压制直升机目标,不说对付阿帕奇、卡52,打个“小鸟”、“小羚羊”还是没问题的,最起码直升机不敢在坦克顶上恣意妄为。
可不要忘了中俄等多国举办的“坦克世界杯”比赛上,打直升机靶可是重要的射击项目。
实际上,为了对付这些讨厌的乌蝇哥,坦克部队往往都会给它们准备一帮“天敌”——专用于装甲防空的配属防空车。
这些防空车种类很多,它们协同坦克部队行动,负责各种近程防空工作,其类型有自行防空炮、自行防空导弹、雷达车、弹炮合一系统等等,门类五花八门,甚至现在各国还在研究对空激光炮。
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下这些东西,比较出名的有:
丧心病狂的陆盾2000,直接采用了730近防炮作为火力设备,射程5000米,射速4200发,口径30mm,任何低空飞行器,包含巡航导弹在内都会被撕得粉碎。嫌近?发射车还带有3联装天燕90导弹,这种导弹是专为打直升机研制的。
美国LAV-AD多功能防空装甲车,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弹、箭、炮三合一,专门用来对付飞机和直升机。主武器是25mmGAU12/U5加特林速射炮,带有8枚“毒刺”导弹(实带16枚)和7管HYDRA70火箭发射器。
LAV-AD自带前视红外传感器,有先进的激光测距仪和自动跟踪火控系统,被它瞄准的武装直升机最好撒箔条尽快退出战场。
俄罗斯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这种武器在俄军中也属于比较新的装备,它的本来职责是给S-400导弹防空,打击来袭的导弹,但在实际的战场运用中,它被拿来担当阵地防御,扫射人员,虽然目前还没机会碰上武装直升机,但以铠甲S-1的火力来说,直升机不过是小菜。
铠甲S-1带有双波段对空搜索雷达、电子追踪雷达、光电火控系统,武器为12枚57E6E导弹和2门2A38型双管自行火砲。一台铠甲可以跟踪30个飞行目标并追踪其中24个。
意大利“奥托马蒂克”自行防空速射炮,这是门实打实的防空大管子,设计用途之一就是对付直升机。奥托马蒂克的主武器是76mm的奥托梅拉高平两用舰炮,它能达到每分钟120发的极速,全系统反应速度仅需5秒。光那门炮的威力,普通装甲车碰到它都悬,即便装甲最厚的阿帕奇,也会被它一发入魂。
除了这些地面“天敌”外,空中的固定翼战机也是直升机的绝对杀手,武装直升机赖以成名的“机动性”在固定翼喷气式战机面前就是个静止目标,战机的火控雷达可以轻松的在很远的地方将武装直升机锁定并进行攻击。
上图.被土耳其击落的叙利亚直升机
反过来,武装直升机无法对战机采取任何有效反制措施,它们没有雷达,无法锁定战机,无法比拼速度;爬升率、飞行高度更是被战机甩得团团转,对方的导弹视距外就能发动攻击,而武装直升机的对空装备通常只是几颗“毒刺”导弹。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中国,但“天燕”导弹只能打直升机,很难对战斗机造成威胁。从这方面来看,直升机最大的天敌就是战斗机。
比较奇葩一点的还有“反直升机地雷”,对的你没看错,哪怕直升机在空中,这种地雷也能将它干掉,而且防不胜防。
这些反直升机地雷实际上是一种定向雷或跳雷,安装有红外\噪音双重传感器,当直升机接近时,传感器开始对噪音和红外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做好爆炸准备,一旦对方接近地雷范围,地雷便会“瞄准”并释放出战斗部,将直升机给炸下来。像俄罗斯的“旋律20”,英国的AHM等等,都是比较先进的直升机杀手。
正因为有这些形形色色的“天敌”,直升机的日子如今是愈发的难过。但凡事也不能讲绝对,战场上的任何装备都是棋子,武装直升机的行动通常需要立体化配合,再根据作战目的设立战术要求。
通常在有防空的地方,哪怕是几台单人防空导弹,直升机都需要互相掩护进行突击战斗,打完即退,不给敌人报复的时间,以最大限度减少攻击时的己方损失。
武装直升机本身拥有极强的攻击力及机动性,但飞行单位一贯的脆弱性同样表达在它身上,所以它更需要人们科学的指挥和使用,否则如此多的“天敌”,武装直升机岂不是早就被战场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