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航线,你认为海贼王路飞的草帽团中有谁是最招人讨厌的?
圣诞航线,你认为海贼王路飞的草帽团中有谁是最招人讨厌的?
如要让你挑出路飞团里面最喜欢的角色,我想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的。每个人都有喜欢的角色,选出一个最喜欢的角色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如果让你在路飞团里面挑一个最讨厌的人物,你能在他们中间选出来么?
《海贼王》连载数十年,里面的人物早已经成为我们的朋友了,特别是路飞团的主角们。他们每个人都很优秀,都有吸引人的特质。从路飞到索隆,再到后面加入的布鲁克,可能刚开始会有些陌生,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觉得每个人都很有趣,都是值得信任的伙伴。
如果一定要在路飞、索隆、山治、乌索普、乔巴、娜美、罗宾、弗兰奇、布鲁克里面选择一个最不喜欢的角色,那我只能用排除法了。
首先,路飞和索隆直接排除,因为这两个是我最喜欢的男性角色。路飞就是冒险的代名词,他的字典里面没有害怕和退缩,无论是海底还是空岛,只要有一丝希望,他都会奋力前进,他是团队的指引者。路飞虽然看起来不像个船长,但其实他是一个十足的领导者。在同伴落难的时候,不管是人鱼阿龙还是司法岛,路飞不遗余力,救出同伴为止。
索隆几乎没有缺点,和路飞一样,从小就有了自己的梦想,并且为了梦想独自踏上了追梦之旅。在船上唯一看到训练的人就是索隆,即使是有了很大的名气,索隆还是十年如一地练习剑术。索隆是船上心最细的男人,在被克洛克达尔部下迷晕的时候,索隆察觉了一切,帮助路飞脱险。索隆能完全读懂路飞的心思,这种观察能力是他与生俱来的。大丈夫能屈能伸,索隆为了提升自己的实力,甘愿下跪请求鹰眼传授剑术。在我看来,索隆就是一个完美的角色。
接下来是两位女角色,娜美和罗宾。在船上,她们是有“特权”的,其他几位男士对她们也是比较照顾,即使是航行在危险的海上,她们也不用太担心。娜美、罗宾开始的时候都是为了利用路飞一伙,最后被路飞感动到了,才正式加入了草帽海贼团。美貌与智慧的完美结合,娜美和罗宾的人气自然不会差。
然后,乔巴和布鲁克。乔巴自然不用多说,我想应该没有人不喜欢乔巴的吧?能卖萌,能战斗,还是船上的船医。至于布鲁克,他的加入是个偶然,貌似没有特别的功能性,他是音乐家,能给船上增添欢乐。但是他的加入肯定不仅仅如此,目前来看,他的战斗力并不突出,期待背后的大故事。
乌索普是我前期比较讨厌的角色,刚加入路飞的时候,缺点很明显,战斗力低下,胆小怕事。乌索普在加入路飞之前,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孩子,因为他的精神和保护朋友的勇气感动了路飞。乌索普的进步是最快的,从开始的胆小鬼,到后来可以独当一面的超级狙击手。他的成长路程才是最真实的,最有感染力的。
弗兰奇是一个优秀的船匠,他的加入是必然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对弗兰奇没有特别的好感,或许跟他突兀的造型有关吧。弗兰奇对于路飞船上的贡献还是比较多的,但是一定要选择一个最不喜欢的人物,我排除到最后,剩下的只有弗兰奇了。不知道你们选出了谁呢?
滞留在海外的中国人?
一月二十二日离开北京,西雅图入境到达洛杉矶时,才听说武汉封城了,听说西雅图也有一例非冠肺炎,当时觉得没有什么,也就一个月解决问题,订了泛美航空机票二月二十二号上海入境。离开北京时,北京机场T2已经有五分之一人戴口罩,飞机上也没有人戴口罩。
二月初回到波士顿,十几号就收到泛美航空取消订单邮件,然后订了三月十四号全日空回国机票,很快就又被取消。三月初,美国很多单位已经开始在家办公,十几号就显得有些严重。超市卫生纸已经被抢空,超市购物只有十分之一二戴口罩,除了华人,就是黑人戴口罩比率高些。机票难,路上更难,则来之则安之。在三月初至五月初,在公寓里自我隔离两个月,马萨诸塞州从名列第十,快速冲到第三名,在六月冲高后逐渐回落,现在确诊人数已经突破十一万,名次退后第七名。
除了北京西雅图-洛杉矶-旧金山,写了几篇游记外,一直没有再写什么,直到五月份开始,重新开始写《在波士顿的日子》已经到45篇,在头条里是第17开始,其它都没有公开。除了被禁几篇外,基本上平均二天写点东西,日常生活见闻生活琐事,评论有美国突发事件,日子就这样在美国快六个月了,签证申请延期。在美国过了一个清单的美国国庆日,估计还要再过一个中国国庆。
疫情减缓,每可以出门感受一下感觉冷的夏天。
有哪些指挥官的死亡非常蹊跷?
1946年4月8日,一架迷途的飞机不幸撞山并且坠毁于山西省境内的黑茶山,史称“黑茶山空难”或“四八空难”。
在这场空难中,博古、王若飞、李秀文、邓发、黄齐生、李少华、黄晓庄、赵登俊、魏万吉、叶扬眉和4名美国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其中,刚刚重获自由的叶挺也不幸遇难,令无数人都为之扼腕叹息。
空难发生后,我党认为此事太过于蹊跷,怀疑是国民党特务所为。因此,在安排搜寻烈士遗体时,还特意安排了专业人员前往事发地勘察,得到了《“四八”坠机事件调查报告》:
一、飞机确实在黑茶山上失事,并非空中爆炸后才坠毁;
二、当时云雾很浓还伴有雨雪天气,能见度很低;
三、飞机途径西安降落加油,按理说直接向北飞行即可,不知为何要偏离航线飞入山西境内。
这份调查报告虽然留有存疑之处,但并没有十足的证据就是国民党特务所为。因此,我党无法就此进行公开的质疑和声讨,不过对此事的调查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1951年6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叶挺的儿子叶正大时还这样表示:
关于你爸爸的座机为什么会失事?过去说是飞机遇浓雾撞山所致,今天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们是有人做了手脚。叶将军被国民党关押了五年,可他一出狱就给党中央写信要求重新入党,自然惹得蒋介石非常生气,他为排除异己而利用特务做手脚是很容易的。
接下来,文史不假带您还原历史,走近北伐名将叶挺传奇而惋惜的一生。
为了抵制抄袭现象,本人只得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自己的水印标识。同时声明,“文史不假”的所有原创文章只发表于“百家号”和“头条号”这两个平台!
1919年,叶挺从保定陆军学校毕业,原本打算出国留学继续深造。不过,由于家中贫困无力支付学费,他只能立即从军报国,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援闽粤军。
由于作战英勇,叶挺在粤军中不断得到晋升,还得到了赴苏联进修军事的机会。1924年7月,他终于踏上了苏联的领土,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就读。
留学期间,叶挺与王若飞和聂荣臻等共产党人成为了密切的好友,越来越受到他们的影响。除了学习军事理论,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也逐渐认同,甚至还产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
1924年12月,叶挺在王一飞和王若飞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留学归国后,他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参谋处长,后又被调入第12师第34团担任了团长,逐渐成为了北伐队伍中最著名的“叶挺独立团”。
孙中山过世后,国民党内出现了明显的分裂,国共合作的前景越来越堪忧。“中山舰事件”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势力已经开始公开反共,直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终于对共产党人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
1927年7月15日,随着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开始全面“清共”,彻底改变了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政策。以此为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结束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也失败了。
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我党决心发动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叶挺与周恩来、贺龙、朱德和刘伯承等人共同领导了起义,担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的军长。
由于敌强我弱的形势,起义军且战且退进入到广东潮汕地区,叶挺受组织委派护送病中的周恩来转移到了香港。到了12月时,他和张太雷等人发动了广州起义,失败后经香港、马来西亚等地辗转来到了苏联。
在苏联期间,叶挺受到执行强硬左倾路线的李立三和王明的无端指责,激愤之下宣布退出了共产党。之后,他加入了由国民党左派邓演达和宋庆龄等人发起的“第三党”,试图继续推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遭遇失败后流亡到了德国和法国定居。
“九一八事变”后,叶挺再也无法安然躲在欧洲充当寓公,结束了海外的流亡生涯后赶到澳门关注时局。在此期间,他开始不断和国民党左派的蔡廷锴、蒋光鼐和李济深等人接触,不断呼吁建立抗日民族同盟。
1937年10月2日,中共中央与国民党在抗日旗帜下终于达成了协议,将南方八个省的红军和游击队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之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开始踏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调整了自己的对华政策,由之前的“军事攻击为主”转变为“政治诱降为主”。蒋介石虽然没有像汪精卫那样发表“艳电”卖国求荣,可也掀起了新一轮的反共高潮。
1940年10月,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电令新四军开赴黄河以北作战。我党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了抗日战争的大局需要,还是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开赴到长江以北地区。
1941年1月,新四军主力9千多人在叶挺和项英的率领下开始北移,当到达皖南茂林地区时被国民党8万人伏击。
经过了七个昼夜的血战,新四军终因寡不敌众而渐渐不支,除少量部队突围外其余皆壮烈牺牲。其中,军长叶挺在谈判时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和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等人都不幸遇难,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从此以后,叶挺遭到国民党的关押。期间,他数次拒绝了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坚决不肯向国民党当局低头,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和广西桂林等地,最后关押到了位于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在被关押期间,叶挺写下了著名的《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也深知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
那一天
地下的烈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战胜利后,“和平”和“民主”已经成为两大主题,蒋介石虽然希望发动内战以保全他的独裁统治。但是,国民党的部队远远躲在大后方,尚未做好与共产党开战的准备。而且,国内的民主派势力和国外的美苏势力都希望国共之间可以进行谈判。
在此背景下,蒋介石终于开始筹划重庆谈判。在给毛泽东的公开电报中,他煞有介事地表示:
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
在重庆谈判期间,周恩来数次表示要求国民党当局释放被关押的张学良、杨虎城和叶挺等人。不过,蒋介石却始终含糊其辞和不置可否,拒绝释放他们出狱。
就在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还电令第11战区大举进犯晋冀鲁豫解放区,试图控制华北的交通线,进而抢占东北地区,主动挑起了“邯郸战役”。刘伯承和邓小平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沉着冷静地歼灭了来犯之敌,还一举俘虏了战区的副司令兼第40军军长马法五。
谈判期间主动偷袭对方,而且主将还被俘虏,蒋介石实在丢人丢到家了。为了不引起举国的哗然,国民政府希望可以私下谈判解决,而我方提出的交换条件就是释放叶挺。
自知理亏,蒋介石只得勉强同意,于1946年3月4日将关押了五年之久的叶挺释放。已经头发发白的叶挺立即来到了中共代表团的驻地,周恩来已经将他的妻子李秀文和女儿叶扬眉都接了过来团聚。
3月5日,叶挺在刚刚出狱的第二天就决定重新加入共产党,郑重提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
毛泽东同志转中共中央委员会:我已于昨晚出狱,决心践行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
本来以为,中央领导要在充分讨论后才能决定,毕竟他有过脱党的经历。然而,就在叶挺发出电报的第二天便收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回电:
五日电悉,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民族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峻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兹决定,接收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员,并向你致以热烈的慰问与欢迎之忱。
重新回到党组织的怀抱后,叶挺在欣喜之余随即投入到了和谈的工作中。当时,国共双方虽然已经签订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暨“双十协定”,但很明显只是蒋介石的缓兵之计罢了。
鉴于严峻的形势,中央决定将王若飞、博古等人和叶挺全家都接回延安。4月8日清晨,周恩来等同志亲自到机场为他们送行,目送由美国飞行员史密斯驾驶的C-47运输机起飞。
C-47是一款性能十分稳定的运输机,长年往返于驼峰航线。只不过,这架飞机已经被军统特务动过手脚。原来,当时军统在许多要害部门都安插了特务,空军的调度科科长王平虎就是其中之一。
王平虎得知一架C-47运输机即将运送这么多重要的共产党人飞赴延安,立即将此事汇报给了顶头上司杜吉堂。经过紧急会议,他们没有选择在重庆机场动手,因为那样显得太过明显了,而且还极有可能会连累到毛人凤和蒋介石。
最终,杜吉堂安排擅长机械维修的特务杨耀武去破坏飞机的仪表,希望造成飞机因为迷航而坠落的假象。为了尽可能降低被人怀疑的机率,他们选定在飞机降落西安加油时再动手,悄悄把一块小型磁铁放在了飞机高度表和磁罗表的反面。
飞机从西安加油并重新起飞后,不久就遭遇了冰雹和大风,机舱内可以明显感觉到冰雹砸落的声音。作为驾驶员,史密斯只得操作飞机转向,而此时磁铁开始起作用,磁罗表和高度表都彻底失灵了。
山西境内的黑茶山海拔只有2000多米,这对C—47运输机来说并不算高。不过,由于主要的飞行仪表都不能正常工作,导致史密斯只能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肉眼目测飞行,最终造成了机毁人亡的惨剧。
当时,延安各界都在机场齐聚,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等领导也都亲临机场欢迎叶挺一行人员。可是,预计的抵达时间早都过了还没有音讯,大家都以为是因为恶劣的天气而返航西安了。
周恩来在重庆最早得到了飞机坠毁的消息,立即电告了延安的党中央知悉。他虽然心内存疑,但却苦于没有切实可靠的证据,只得在悲痛万分下撰写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一文:
若飞!博古!希夷!邓发!黄老先生以及一切遇难的中美朋友、同志和扬眉!你们集体牺牲,已成了“四八”烈士。 十天过去了,沉重的十天!沉痛的心,悲愤的泪,残酷的回忆。还有,你们遗留下来的沉重的担子,抑压得我们还只在默默无言中悼念你们。
1946年4月15日下午,中共中央特意在延安中央党校的大礼堂举行了盛大的悼念仪式,祭奠在“四八空难”中遇难的所有烈士。从黑茶山事发地的运灵过程中,沿途有数十万民众自发送行,有数千民众主动进行抬棺,场面非常的感人和壮观。
从此以后,周恩来始终都认为这次空难事件绝非偶然,而是国民党特务有意为之。事实证明,他的猜测是准确的,事情再次被提及时已经到了60年之后。
2006年,在台湾的一家医院中,一位即将过世的老人语出惊人,吐露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当年叶挺出事是我干的”!这个老人就是老牌特务杜吉堂,他在病榻前表示:
这些年来我心里一直有个秘密,这个秘密已经埋藏了整整60年。接下来说的话,等我死了之后再公开,也算是对国民党尽最后一次忠了······。其实,叶挺之死是我干的。
就这样,当年叶挺之死的“四八空难”真相才大白于天下,才彻底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很多人感慨,如果叶挺没有死于空难的话,建国后授衔必定可以入选共和国十大元帅。@文史不假
真的是你想象的那样吗?
去了澳大利亚才知道,那里的生活太安逸,是一个“懒汉”扎堆的国家,很多人不愿去加班,背后原因出人意料,却又是大实话。
2017年机缘巧合,我去了趟新西兰,当时已在墨尔本定居的表妹,邀请我去澳大利亚看看。忙完工作,恰好还有空闲时间,稍作准备后,接着又马不停蹄地搭乘飞机去了澳大利亚。
虽然在墨尔本待的时间不长,也只去过悉尼、黄金海岸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城市;不过有表妹在身旁解疑答惑,原本有些陌生的澳大利亚,开始逐渐有了清晰的画面感。说到澳大利亚,可能大家的第一印象是袋鼠,也可能有人很向往这个国家,认为那里的薪水高福利好,天很蓝,沙滩也很美,风景秀丽,但真实的澳大利亚是怎样的?
现在,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国家。
澳大利亚四面环海,国土面积769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六;人口却只有2500多万,跟上海的实际居住人口差不多。澳大利亚不仅拥有独特的地理地貌,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光依靠这些矿产资源出口,也足够澳大利亚这个国家“躺平”几十年。
澳大利亚“神奇”的工资体系:高收入+高税收?01:很多人都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养“懒人”的国家,我很好奇这种说法的根源是什么?
直到去了澳大利亚,所见所闻给我解开了疑惑,完全是由澳大利亚本身的国情决定的。
“家中有矿”的国家都很富有,比如文莱、马来西亚等国,他们的国民福利并不比欧洲差;在澳大利亚,像失业、怀孕、生育、单身、残疾等,都可以得到国家的现金补贴。就连居无定所、没有工作的流浪汉,只要是本国居民或公民,就能享受国家救助,哪怕没有子女,国家也会养你到老。
02:有些人肯定非常好奇,为什么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发达国家,路边还会有这么多的流浪汉?
有四点原因:
1.不劳而获的方式让他们尝到甜头,不用再去垃圾堆翻东西,而且钱花完之后,还有源源不断地过来。
2.有些流浪汉原本也有不错的家庭,只因染上了不良习惯,把家产花光了,接着又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3.精神方面有问题,失去了自食其力的能力,这部分的流浪汉才是真正的“以天为被,以地为席”。
4.单纯体验生活或逃避社会,他们不认为自己是乞丐或流浪汉,而美其名曰“原生态体验者”。
所以,不管澳大利亚人有多穷,有多潦倒,只要是本国的居民,都能得到很好的安置,至少吃喝不愁。
03:在澳大利亚,学历并不是唯一的,劳动力才是主要工具。(一组数据+两个现象,解释了“懒汉”形成的内在原因)
2021年澳大利亚的最低时薪是20.33澳元(澳元:我国货币≈1:4.7),如果按照一天8小时工作制,一天最低工资为750元。
A:来看一组数据
澳大利亚统计局以2020年5月1日往前推一年,全职人员的平均工资8.9万澳币,在世界工资排名中位列第八。
但是,平均工资并不能说明什么,这样的平均数其实被国内的超级富豪们拉高了不少,绝大多数人达不到这样的标准。
用表妹认识的熟人工资进行统计:年工资在6万澳币左右的人最多。
B:奇特现象之一:很多的工薪阶层,在收入方面相差并不大,这里面的关键因素是“纳税”在起作用。
赚得多,缴的税就多,最高缴税比例47%,而没工作或者低收入人群,凭着国家的福利保障,也能有不菲的现金补助。
生孩子国家养,单身国家给津贴,开车国家补油钱,最关键还不用缴税。而这些的津贴加起来,跟年薪6万澳元的差距也不大,这样的政策对穷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无形中还促进了消费。
C:奇特现象之二:澳大利亚的人工费很高
凭体力劳动的工人,也就是我们口中的蓝领,他们的工资比较高;有的甚至是白领工资的两倍以上,比如搬砖的建筑工人,园艺工人,水电工人等。举个例子:如果家里的锁坏了,请修锁师傅过来换锁,除去买锁的钱,光光换锁的工钱就要220澳币,而换锁需要多长时间,想必大家心里都有底吧,最多半个小时搞定。
所以,在澳大利亚,如果家里的电灯坏了,水龙头坏了,绝大多数人不会请修理工,而是靠自己。
再比如,那些修路时拿着“stop”牌的交通协调员,年薪可达到8-20万澳币,这收入让那些坐办公室的白领们都有些“蠢蠢欲动”。
综上所述:
这样的工资标准和税收政策,让穷人和普通的工薪阶层,到手的工资都差不多。收入越高交税越多,钱赚多了要扣税,钱赚少了也要扣税,扣完税后,大家的收入折中了,贫富差距小了。“高福利和高税收”也直接促使了“懒人现象”的形成:普通人在工作上没有什么上进心,做什么都是慢慢来。
赚多赚少,到手都是这么多钱,还不如把重点放到生活上去,所以一到节假日海滩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一到下班时间,都会准时收拾东西回家。
你们说,这算不算是另一种“躺平”?
澳大利亚的生活1.澳大利亚的养老金如何发放?很多人都猜不到。
跟退休老人的房产、收入以及存款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一对老夫妻到了退休年龄了,啥都没有,那么退休后可以领到每年4万澳元的养老金。如果他们有房有车有存款,会按比例减少养老金发放,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穷人。国家给大家的房子也是公租房,低收入的人群可以申请,当然如果购房也会有补贴,只不过这个补贴的意义不大。
2.失业人员的补贴,曾经有过一次改动,具体原因成迷。
原本每两周可以领到500澳币,曾经有段时间,一度把每两周的补助提高到1000澳币。
可能为了减少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促使大家快去找工作,后来又改成每两周500澳币了。3.澳大利亚的节奏,到底有多慢?
表妹说,刚来澳大利亚的时候,觉得这里太安静了,到了晚上,路上没几个行人,城里还能看见车辆,郊外则是一片黑灯瞎火。
平常很少有夜生活和娱乐活动,大家都喜欢待在家里;下班想去逛个商场,还要提前做好准备,因为六点钟商场就关门了,而平时只能找一些兴趣爱好来打发时间。有了这样的社会氛围,就能很好理解:为什么大家都会准点下班,立马收拾东西走人?如果想晚点下班,老板会觉得,这个人今天怎么回事?
当然,也不是说他们没有认真工作,只是下班的时间观念比较强,另外“懒人现象”在悉尼以外的其他城市比较明显。
4.澳大利亚的公交车,跟国内的公交车有所不同。
在站点如果不招手,司机选择“视而不见”,上车后,到了站点也不报站;下车需要按停止按钮,如果不按,司机直接开走。不过对老幼病残照顾得非常好,都等到老人坐稳了才开车;火车也开得很慢,跟我国的高铁没办法相比,如果去远一点的地方,就需要改乘飞机了。
5.澳大利亚人对咖啡,可以说是爱不释手,一天都要喝2~3杯咖啡,谈生意,谈感情,好友聚会,上下班手里都会捧着咖啡聊天解闷。
6.澳大利亚的华人,几乎每天都有“在家里做饭”的习惯。
澳大利亚也有中餐馆,但口味跟国内比起来,还是不怎么地道,加上中餐馆吃饭价格较贵:
牛肉酱汁饭70,宫保鸡丁饭要70,水煮鱼饭70,按照这种吃法,花在吃饭上面就要几大千。7.澳大利亚特有的薪酬系统:每周发工资。
导致了这样的现象:今朝有酒今宵醉,澳大利亚发的是周薪,每周四发工资,有些人没过几天就全部花完了,接下来就是“勒紧裤腰带度日”。
于是乎就明白了,为什么电影院在周二的时候总是推出半价票,因为有些人兜里没钱啦。
8.澳大利亚的工作效率,几乎影响到了各行各业:
商店下午6点就会关门,到了周末更是冷清,没人喜欢加班,也没人愿意去加班。
去公立医院看病也同样如此,只要无关乎生命,都要提前预约,都要排很长的队,因为医生也是这个效率。整个国家就形成了一种养老的状态,聚聚会,喝喝咖啡,吃烧烤,出门遛遛狗。
澳大利亚的其他方面1.袋鼠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也是澳大利亚三大国宝之一。
可能连它自己都没想到,如今已经被搬上了餐桌,成功入选“世界上混得最差的国宝”。2.如果你想开拓一番事业,想存够足够多的钱。
那还是不要来这里,因为这里都是慵懒的状态,加上社会福利好,很多人安于现状,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创业机会少。3.到了国外才知道文化多元。
如果你上班看到脚踏滑板,或路上看到发型高到上天的年轻人,不要惊讶,习惯了就好,这是他们在释放天性。
4.理发的尴尬事。
在澳大利亚的剪发也比较有意思,我一直以为外国人在设计发型方面会比较专业。
如果跟他说要剪短一点,没想到他会这样理解:不要剃光就好。以至于不提前选好发型,他都不打算给你剪。
5.一些澳大利亚人,特喜欢光脚走路。
尤其是夏天,室外的地板温度那么高,不知道是习惯使然,还是有其他的好处?
写在最后:澳大利亚的风景不错,是一个资源型的发达国家,大家不愁吃不愁穿,生活压力也不大,“慢节奏”是这个国家的主旋律。
贫富差距有,但是没那么地明显,不富裕的人一样有车有房,但跟大豪宅没法比;澳大利亚的法律非常健全,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清清楚楚,面面俱到,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那里的孩子大都是放养状态,在街头巷尾如果遇到朋友,点两杯咖啡坐下来聊天,一个下午就这样打发掉了。总而言之,澳大利亚虽然生活富裕,有些方面也做得不错,但社会的大环境过于悠闲和懒散,个人觉得并不太适合年轻人居住。这就是我眼里的澳大利亚。
这样的澳大利亚,你们觉得怎么样?
几个月的山火对你们有什么影响?
澳大利亚好几个州和领地呢。新州,首领地和维州有些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方bushfire是很严重,我们看新闻天空都是橘色的。但是大部分澳大利亚工作和上学的华人大都生活在城市或城市周边,影响就是空气质量稍微差一些,温度相对高一些。不过,火势确实非常严重,即便生活塔斯马尼亚-一个与澳洲大陆分离的岛,昨天烟雾也是笼罩了天空。由于这场大火,从新州、维州往来的快递都有延误,昨天悉尼机场也是航班各种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