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战机,以现在的技术来制造二战时期的战斗机?

2023-06-08 23:15:03 83阅读

流星战机,以现在的技术来制造二战时期的战斗机?

武器装备的发展源自于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二战期间战机大部分都是螺旋桨战斗机,动力上并不优秀。

有动力的飞机发明之后,早在20世纪10年代,就有人提出过喷气飞机的概念[1]。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德国的喷气式飞机研究开始取得突破。第一架使用喷气动力的原型机是1928年首飞的利佩什·恩特。该飞机是由滑翔机改造而成。

流星战机,以现在的技术来制造二战时期的战斗机?

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概念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由汉斯·冯·奥海恩、弗兰克·惠特尔两人独立提出。第一架配备涡喷发动机的飞机是纳粹德国的亨客尔He178。该机于1939年8月首飞。而真正引起人们注意,投入实战的喷气战斗机则是梅塞施密特Me-262“飞燕”是德国梅塞施密特飞机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德国空军制造的一种喷气战斗机。该机于1944年夏末首度投入实战,成为人类航空史上第一种投入实战的喷气机,与同一时期英国制造的流星式战斗机齐名。

德国飞行员称Me-262为涡轮,盟军则称之为暴风鸟。虽然燃料以及稀有金属的缺乏使得Me-262大战中未能完全发挥其性能优势,德国飞行员驾驶该型战斗机在二战期间仍取得击落约509架敌机其中还包括轰炸机,自损100架的战绩。如果以现代技术加装二战时期的战机,首先老旧平台的气动设计不如现代平台,现代战机在气动设计上都已在风动实验中模拟完成,一流的气动平台是二战老旧平台所不能比的,再有就是现在机载设备数量繁多。

要装进空间更小的二战战斗机上是不可能的,但提升二战时期的战机性能还是有的,只不过意义不大,提升虽高但完全不能与现代战机相抗衡。按照美军武器装备配备要超越对方一代以上的战略思路,即使是很先进的三代机F14都要淘汰给更加先进的战机发展留位,老式二战平台就更看不上了,但二战飞机中创造经典战绩的飞机依然闪耀着光芒,那是属于曾经战火纷飞年代的荣耀。

印度的军事实力与法国相比如何?

法国、印度属于全球二流大国、地区一流强国。由于安全战略、军事传统、所处区域和潜在对手不同,印度与法国的军事实力既有相同处,也有不同点,以下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安全战略基本相似:寻求全球应有地位和存在感、独立性,保持所在洲际的前排地位,有现实或潜在对手,努力使军事力量既好看,更好用。

二、军事传统上有差别:印度沿袭英国的军事建制与训练方式,又添加了南亚大国独特内容;法国是欧洲乃至世界传统军事强国,有丰富的域内外战争经验积累,形成整套军事理论与实践。

三、军队人数差别不小又基本相当:印度现役军队员额保持在130多万的水平,法国约25万,若与人口总量相比,印度又低于法国。由此看出两国军队人数比基本相当。

四、战略核力量法国更成熟且现代化、精细化:法国当下拥有300个左右的核弹头,以核潜与空中投射的方式(陆基已放弃),精干、快速、有效;印度上世纪末跨过核门槛至今20年,已备有核弹头130个左右,陆基为主,海空正在试验完善中,其现代化水平在法国之下。

五、三军占比法国更合理:陆海空三军之比法国大致为52.8/22.5/24.7(海航与海军陆战队计入海军);印度大致为83/4.5/12.5,印度海军、空军相对较弱。

六、军队现代化程度法国远在印度之上:从集成化、快速反应、综合投放能力看,法国因地处欧洲中心,在世界军事革命的推动下发展变革更快,效果更扎实。印度地处相对封闭的南亚,现实威胁不大,军事变革的主动性较差。

七、法国有独立自主且完备可靠的国防暨高科技研发制造体系,印度基本处在起步阶段,三军主要武器靠引进购买。法国陆海空三军主装备全部自主研发,在西方世界仅次于美国;而印度一直靠购买苏/俄、西方装备成军,对外依赖性太大。

八、域外投放力,法国占压倒优势:法国在非洲有万人以上的常驻军队,其海军可以常年巡航各大洋,国际维和、非洲干预能力强;而印度囿于传统,基本没有海外干预能力。

结论:法国拥有一支成熟、精干、实用、高效的军事力量,适应现代战争;印度军力正经历由传统数量型向现代质量型的转变,效率和能力依然是个问题。

如何评价其在这一百年中的发展?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龙猫,无授权禁转!

7月10日,是英国皇家空军成立100周年的日子,在这一天,英国为皇家空军百岁生日,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然而,让人感到尴尬的是,100年后的今天,当年日不落帝国的显赫空军,居然要靠进口战斗机来保卫自己的天空,这不能不让人感叹世事难料。

历史上的皇家空军是一支非常强大的武装力量。在上个世纪,英国还处于“日不落帝国”时期,英国皇家空军就是和皇家海军齐名的强大作战力量。在二战中,虽然皇家空军只有800架轰炸机和2139架战斗机,但是他们挡住了纳粹德国2500架轰炸机、2000架战斗机的疯狂进攻,整个“不列颠空战”期间,皇家空军损失995架飞机,而他们一共击落德军超过2000架各型飞机,并最终迫使希特勒无限期推迟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不仅如此,英国皇家空军在历史上还有诸多成绩:二战中盟军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流星”战斗机,英国研制;人类第一款垂直起降战斗机,“鹞”式战斗机,英国研制;第一种飞翼布局的轰炸机“火神”式轰炸机,英国研制……可以说,在工业时代,英国确实为人类航空事业贡献良多。不过,在二战结束后,由于世界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英国的殖民地基本损失殆尽,失去了庞大的经济基础,英国的科研水平迅速萎缩。如今的英国皇家空军,两种主力战斗机,一种是英德意西四国联合研制的EF-2000三代半战斗机,一种是直接购自美国的F-35四代隐身战斗机。

而购自美国的F-35“闪电”战斗机,显然是英国目前最先进的战斗机。F-35战斗机最初由美国“联合攻击战斗机”(JSF)发展而来,是一款美国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三军通用的多用途飞机。由于该机研发费用高昂,即使美国也难以独自承担,因此美国面向所有盟友征集赞助,英国第一时间便加入了JSF计划。JSF项目的国际参与度分为三级,等级大致反应出对此计划的财务支援、转移的科技数量、可竞标的分包合约和国家取得飞机的顺序。根据1995年英美签定使英国加入此计划的了解备忘录显示,英国是唯一的“一级”合伙人,为整个JSF项目贡献了25亿美元,约研发经费的10%,第一批英国版F-35于去年正式交付英国空军,而英国总共订购F-35将超过138架,是未来皇家空军和海军的绝对主力战斗机。

尽管以1.5亿英镑的天价购买了F-35战斗机已经到货,但是英国方面似乎却高兴不起来。根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由于英国没有购买保证 F-35 在隐形状态下与其他战机“通话”的关键系统,为保持通讯,战机飞行员不得不切换至并不安全的“连接16”波段,很可能因此自我暴露。也就是说,F-35的隐身功能已经被皇家空军一手“废掉”。

不仅如此,英国媒体还曝出,一架F-35在夜间起降训练时,头盔夜视仪突然失灵,飞行员不得不在近乎全盲的情况下,驾驶飞机强行着陆。而F-35低空低速性能差,飞机弹仓和发动机容易过热等问题更是家常便饭……

作为一个老牌工业强国,英国今天的境遇实在令人扼腕,尽管皇家空军的百岁生日办得热热闹闹,但是依然无力掩盖一个事实:日不落帝国的太阳已经落山了。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如何评价P80流星战斗机?

p-8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由英国生产,第二种投入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第一种是梅塞施密特me-262德国产。采用英国罗罗公司研发生产的喷气式引擎,外销装备12个国家。

这种采用双发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飞机,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0.82马赫,续航965公里,装备四挺20毫米马克V机炮,机翼可挂16枚火箭弹。

作为盟军首架拥有实战记录的喷气式飞机,机身气动外形还不是很成熟,但他是当时英国唯一投入实战的喷气式机型,随着技术的越发成熟,流星飞机也进行了诸多改进,最后在十几个国家服役十多年。尽管二战表现一般,但经过后期的定向改装,作为夜战型和侦察机使用。后期也发展了诸多型号。

为什么小小的以色列能够培养出一个摩萨德?

摩萨德最初的一些人才是残酷的二战培养出来的,1949年12月前并不存在摩萨德这个机构。

但摩萨德不存在,却不代表犹太人的探子不存在。

实际上,犹太人的探子在古代一直都很出名。

大离散以后,他们服务于阿拉伯帝国,也服务于世界各地的统治者。

犹太人有独特的关系网,存在天然的种族隔离,这是他们赖以延续文明的基础,也是一门能通过“打听消息”混饭吃的生意。

当英国打败奥斯曼并成为巴勒斯坦地区新的统治者后,犹太人就像小黄人一样找到了新的老大。

英国人为了稳固统治,自然而然地拉拢了巴勒斯坦犹太人,让这些“本地人”去对付另一些本地人。

说直白点,犹太人在英治时期,干的就是贾队长的活计。这侦缉队出身的,能没两把情报刷子吗?

不过,英国人也不是没防着犹太人,他们所做的其实是“平衡”,即挑动土著民族矛盾,拉一个打一个,然后再给被打惨的做主报仇。

所以,巴勒斯坦犹太人这段时间确实也过的造孽,完全是夹缝中生存。

但与憨憨一样的阿拉伯人不同,犹太人的民族目标感很强,他们想找机会崛起,还为此分出了多个流派。

有的流派主张给英国人当狗腿子,这狗腿子养壮了,没准好日子就来了。

有的主张找外援,什么美国苏联德国纳粹都行,反正能帮忙把英国人戳下去就是娘。

有的主张大联合,联合一切能联合的犹太人,大家串联起来,形成巨大的政治势力。

还有的主张硬干,基本套路与今天中东恐怖组织差不多,不是打冷枪就是安炸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几种类型的犹太人都锻炼出了自己的情报能耐。

抱英国大腿的,获得了部分武装权力,突破性地组织了一些犹太人的部队,还有大批人员加入英军,进入情报界的也不少。美国也有按这种套路加入美军的。

找外援的,一部分跑去找到了德国纳粹,甘当屠杀犹太人的法西斯走狗,蝇营狗苟,倒也混出了些秘密机构。另一部分也挺有出息,成了美苏的间谍人员,参与了不少渗透任务,甚至还有人混进集中营展开营救,缔造了不少英雄传奇。

1949年从上海抵达旧金山的犹太人

搞大串联的,到处拉关系钻路子,还有的发动劳工,开大会,推动工人运动和社团运动。

至于选择硬干的人,不可能真的硬干对不?他们必然得熟谙各种暗线操作,什么绑架暗杀、自杀爆炸、走私军火都得会,打探消息、走私偷渡、潜伏渗透更是个顶个的好手。

总而言之,犹太人经过二战的血与火,给锻炼出了一大批人才,他们面对面的打仗不见得行,但特工们的手段,还有情报网络,对犹太人而言都不是难事儿了。

二战后英国开始结束对巴勒斯坦的统治,他们走之前又照例挑动了地区分裂,但这正中犹太复国主义的下怀,他们迅速开始筹谋建立犹太人国。

在复国主义的引领以及阿拉伯人疯狂的暴力活动影响下,以色列的各大组织也开始运作起来,他们在建立起一个个准军事组织的同时,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地下和半地下组织。

犹太人明白,打仗就像做生意一样,信息差是可以决定胜负的。

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已经有专门的服务于国防的情报机构在运作了,他们一边为领导层提供情报,一面不断刺探阿拉伯人的军情信息。

也就在这个时候,犹太人将情报触须撒向了全世界,一批批犹太人涌入以色列,又有不少人打着各种身份悄然出走,他们拥有各种各样的身份,从医生到钳工到银行家、音乐家无所不包。

随后,以色列完成了各方面的整顿,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国防军,然后大卫·本·古里安也建立起了以色列安全局和摩萨德。

本·古里安是以色列的国父和第一任总理,堪称一代人杰。

其实以色列不仅仅有摩萨德这一个情报机构,他们还有很多独立运作的情报组织,只不过他们用摩萨德撑起了一面“伞”,将这些专注的小组织都遮蔽了。

比如对政客个人信息的搜集,这是犹太人最喜欢搞的情报;以色列自建国起就在国际舞台上显得长袖善舞,依靠外交手段争取了不少帮助,这就是其中一个原因。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以色列的情报体系历史比以色列国的建立要早得多,甚至也成熟得多。情报行当就是他们的一条立国之本。

就这样,以色列以弹丸小国之身,编织了一张巨大的国家情报网,更铸就了一个出色的摩萨德传奇。

不过,往深里说,摩萨德其实颇有点“网红”的味道,神话比较多,炒作得也有点凶。

相比冷战时克格勃大战CIA的那些历史,克格勃其实是上不了台面的,他们缺乏真正的封神战绩,在老牌情报机构看来都是小打小闹。

比如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全球追杀纳粹分子”,其中最经典的是1960年抓捕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从阿根廷将其绑回以色列并处以绞刑。

不过,这充其量是一场痛打落水狗罢了,亡国的老纳粹要人脉没人脉,要势力没势力,一个个人心惶惶仿佛缩头之鳖,整治他们更像是一场显示以色列国家手腕的大秀。

放纳粹德国还没完蛋那会儿,犹太人有这么嚣张么?敢摸盖世太保的老虎屁股,还是敢撩拨海因里希·希姆莱还是欧根·海德里希?

再就是慕尼黑运动会惨案后的复仇运动,摩萨德特工长期追杀恐怖袭击的策划者,让世人看到了一个狠厉的以色列,这事儿干得还是挺快意恩仇的。

不过,几乎同样的事儿,苏联契卡的保尔柯察金们在捷尔任斯基麾下都干麻了,后来的格别乌、克格勃更是没得说,许多事情至今都是悬案,想深查都查不清楚。当年克格勃双面下刀,从英国,美国方面各自打入“曼哈顿工程”内部,把美英研发原子弹的资料捞了个底朝天,连P80“流星”战机的全套图纸都能偷出来,这才叫技术。

据说摩萨德自己最得意的是将埃塞俄比亚的犹太人带到以色列的 Mivtza Moshe(摩西行动)。

1984年非洲严重饥荒,饿殍遍野,以色列展开摩西行动,企图将8000个埃塞俄比亚的“黑犹太”弄回以色列。

这场行动联合了美国中情局,美国大使馆,美国雇佣军,苏丹政府军和以色列国防军,从1984年一直闹到1985年,本来准备用空运的方式将人拖到以色列,结果搞来搞去,变成了用徒步的方式将人转移到苏丹难民营,一路上光迁徙就死掉了4000人,又有800人被阿拉伯人扣下,1.4万人未能成行。

于是美国人同年搞了个“约书亚行动”给以色列人擦屁股,用6架C-130运输机直飞卡扎里夫,直接撤走了500犹太人(仅落下3人),事后功劳被安在摩萨德身上。

1962年的拯救孩子约瑟勒事件也被摩萨德放到了光荣榜上,有个以色列小孩约瑟勒被他父母和祖父强行偷运出以色列,这件事被认为是绑架,在当时引发轩然大波,于是在本古里安的要求下,摩萨德把孩子找回来了。

其实但凡冷静一点的人心里都明白,以色列体量就那么大,人口、领土面积都有限,怎么可能真的支撑得起一个庞大的情报机构,他们有外援。

说直白点,摩萨德很大程度上依托的是美国的情报体系,某种意义上他们就是CIA的深度合作机构。当年摩萨德特工与英国军情处、克格勃、中情局都有联系,今天也依然在与西方情报部门维持合作关系。

举个例子,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以及《洛杉矾时报》、ABC广播公司供稿的美国专业披露写手詹姆斯·班福德(James Bamford),曾在《影子工厂——窃听美国》一书中揭露,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国家安全局(NSA)将窃听任务外包给了以色列公司Verint 和 Narus。

这两家公司背后的是摩萨德下属“8200部队”,这是一个汇集了电脑专家和网络精英的特殊情报部队。

美国人给以色列人开放了多大的权限呢?摩萨德可以直接通过“合同”允许项目,经由AT&T这样的大电话公司,远程访问美国几乎所有的语音和数据通信,他们甚至直接拥有很多个被物理安装的节点窃听设备。

再举两个例子,被称为“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策划师”,有“暗黑王子”称号的美国前国防部顾问、防务政策委员会主席职务的理查德·珀尔,曾经就因为与以色列大使馆的一名雇员讨论机密信息而受到美国司法部的调查。

结果,理查德·珀尔的这个案子被认为是大水冲了龙王庙,直接被撤销了。

珀尔其实一直都与摩萨德还有犹太复国主义者关系密切,又是里根、老布什,以及小布什时代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亲密的幕僚,他能领着摩萨德的人光明正大的进入五角大楼。

还有担任过美国国防部决策副部长,后来被小布什亲手提名推上世界银行行长宝座的保罗·沃尔福威茨,他曾被人曝光与摩萨德和犹太人交从甚密,甚至“效忠于以色列”。

这其实并不令人意外,美以经常就是穿一条裤子的嘛。

实际上,摩萨德在情报界的形象并不高大上,还被吐槽过是“邪恶组织”,是“打着犹太复国主义旗号的恐怖机构”;他们动辄以国家的名义满世界实施绑架,杀死别国的科学家,四处制造蓄意的谎言和假象,投放电脑病毒和安装窃听设备,支持恐怖分子,10年搞了800次暗杀,超过了冷战的美欧“前辈”,确实有些过了分的丧心病狂。

也许,这是以色列人的危机感在作祟呢?背后就是死海,无路可退。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