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御风云,如何评价最后的棒棒?
仙御风云,如何评价最后的棒棒?
《最后的棒棒》,是一场使人潸然泪下的生命展示。我们的“华北首席影评人”史航公公,如此卖力推荐他,我可不相信他老人家是收了钱的。成千上万的观众,“看10分钟就决定打五星了”,它是有这份魅力的。
文景之治卖儿女,贞观之治有野人,开元盛世住草屋,大宋百姓吃草根,永乐盛世人造反,康乾盛世吃红薯。这部纪录片,也一再提醒我们,无论怎样的太平盛世,都不是只有兰博基尼,不是只有抢购LV,依然还有无数底层小人物,是在艰难挣扎的。“老黄”、“河南”,可以是重庆解放碑下的苦力,也可以是你和我。
这部纪录片,有着奇迹的意味。它是最低成本的制作,简陋到难以想象。这是导演何苦,2014年1月从部队转业之后,“卧底”重庆市渝中区51路自力巷53号,“斥资”1300元,自导自演自剪辑自唱主题曲的这么一部纪录片。但他也是是我闲逛豆瓣多年,所见影像中的最高评分。足足9.7分,比你我谈电影言必及的《教父》、《霸王别姬》、《肖申克的救赎》还超出不少。他们花一分钱宣传,靠的是口碑。
这部纪录片,所有的装备,无非一台低端摄像机、一个转业军人的突发奇想、一个被鼓捣来临时学摄影的21岁小年轻,当然还有一份善心,一种悲悯。就靠这点菲薄的资本,重庆渝中区解放碑街头的苦力棒棒们,这些“这个时代即将消失的一群人”,得以被重新讲述他们的人生。
《最后的棒棒》,虽然摄制简陋到不堪,但它内里是蕴藏着极大的深刻性的。如果有一天,有人评选中国最优秀纪录片,我会力挺这一部。
片中棒棒们的人生,那些在大城市中专门给人挑重物赚取菲薄饭钱的人们,那种五味交缠的“麻辣烫”生活,对于绝大部分观众而言,只怕是全然陌生的世界——即便是同在“底层”,可“底层”也跟电影《饥饿站台》里所隐喻的,也分几十几百个不同层次的呀!
如果装逼升华一番,我是觉得,《最后的棒棒》最核心的人文意义,在于它是生存艰难的“另类表述”,更是“民间精神”最本质的格物致知之理。这个社会的最底层,不管是三和大神,还是横店“牛鬼蛇神”,亦或是重庆棒棒,确实是淤塞到难以见底的。太多真实而棘手的社会问题、人生困惑,得以真实呈现。光是活下去就得拼尽全力的蝼蚁,在那绝境中的人性依然是有光芒的。
那里面,充斥着荒蛮瘴疠,有太多的不平不解不义不公令人难以咽下,让看客为之动容不已。但那底下,同时又很奇怪的,有着“人性本善”与“坚强御之”的东西在蠕动,因此有了一股特别温暖的、晴朗的,柳暗花明的,悲悯睿智的色调,让人倍感熟悉亲切,更觉久违。
100斤的货物,挑两公里才挣10块钱;老黄为了赚20块,很高兴地“接私货”,徒手在厕所下水道里帮人捞铁勺;老杭拖曳着疼痛的腿,踹着粗气一步步扛着棒棒,半辈子好不容易攒下1100元。尽管如此,他们从不会觉得自己低贱,“拿棒子要饭的人是乞丐,我们不是,我们拿棒子挣钱养家”。这真是一场皮开肉绽的、残酷荒芜的生活真相。只是,有人看到绝望,有人却看到微光。
物有迁异,缘有异时,而情感一旦相应则可如新。《最后的棒棒》也因此让无数人感同身受。老黄他们是重庆解放牌上的棒棒,而你我又何尝不是人世艰辛旅程上的棒棒?大家只是走的路道不同而已,精神之艰难并无二致。
《最后的棒棒》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俯视的,而是同理的。有所悲悯,也如同可怜我们自己。
和太多貌似“平等”的纪录片不同,《最后的棒棒》明显不曾有消费弱者、称颂苦难的意思。它讲述生存本身,压根无意讲“励志”,却成为最好的励志指南。他的励志,不是打鸡血,是对谋生之艰有很多话说;对阳光,对美好,对劫难,对污浊,对痛楚,能平视而不落空。
弱者,道之用。能征服,是坚强;能顺从,也是坚强。《最后的棒棒》中,所有生命,这些当代中国最底层人物群体,似乎就剩下生存这么件事情,但它没有人性的污浊,连煽情的克制的很,拆迁房废墟下的钞票、理疗店中的杀招与暖意、一张假钞的奇异结局、荒诞的夺妻之恨与买凶杀人的,竟都被一种种善良所化解,令人感慨万千。
生存,真是另一种形式的“人间排队”,所有人都争抢地站在前面,但单单努力又是远远不够的。太多不平,早就先天设定。这趟列车,是形象化的现实世界缩影。站票、硬座、软座、硬卧、软卧,普快、动车、高铁,秩序井然,层级分明,铁门一锁,持啥票就坐啥级别的位置,只许安分,逾越不了,除非加钱,才能换得更高阶层的门票。棒棒无能为力的,我们这些表面境况稍好者,又何尝侥幸过?罗素说,现实世界中,只剩死亡这件事才是真的平等的。
片中,某个深夜,老棒棒老黄,因疼痛忍不过,又没钱去医院,终于倒在飘雨的重庆繁丽街头。镜头中的他,这位其实早到了退休年纪的苦力,终于丢掉“体面”哭诉、控诉。他说,自己老实一辈子,从不亏欠别人,从没对不住过别人,为啥好人没有好报?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我们看到了这样可悲的生命现场,如此最真实的生存图像,如何不会潸然泪下?
我妈一直有个原则,就是菜市场买菜不讲价。过去不太理解,后来则慢慢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对社会、对底层之人,对那些勤劳的人们,要有尊重。这种尊重,其实就是尊重同为底层的我们自己。
作为一部无比优秀的现实主义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实有它的启示录意义。不夸张地说,它为当代中国历史留下一份伟大记录。
它一点都不精致,剪辑和旁白都很主旋律,所直戳的也是世俗大众的口味。但是,这批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棒棒们的命运,那些直面现实与人性的展现,既是很私人的生活体验,又是很普适的人生百态,为之感动是分不清彼此贵贱的。
正如一位网友反馈的观后感,“这一年心情浮躁焦灼,看完后突然觉得自己好幸福”,看这样的纪录片,看他人生命的剥落流失,实能增强我们内心的宽厚、体己和谦卑之意。这大概就已经看一部电影所能获取的最大胜利了。 重庆这座城,还真欠他们一座“解放碑”。
是的,看待苦难,最急切的是伸出援溺之手,这无需讨论。但是它更为重要的意义,难道不是促使我们,每隔一段时日都回头反省找寻,那些可以经过再认识、再发现、再思索得以重获的更大的世界吗,难道不是得以捡拾回那些日渐麻木、冰冷、没咋使用就弃使蒙尘的东西,比如宽厚、体己与谦卑的心吗?
这些,固然都属于空话,可文明的自觉、人生的修行、人性的砥砺,还有人心的重建,不如此只怕永远都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去修补现代社会、现代文明、现代人心的断裂与崩塌之状。这个社会,有太多的生命,犹如一本残破的书籍,总在特定的关键处被撕走几页,令人揪心不已。
《最后的棒棒》的导演何苦,以及老黄、老杭、老石这些棒棒们,还有更多看不见的人们,都是在默默从事修补之人。世界是否还会更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们是否真的被生活祝福,被爱意眷顾。
为什么感觉潮汕地区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
广东汕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粤东中心城市以及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汕头历史悠久,自古人杰地灵,是广东三大文化之一的潮汕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同时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潮汕人重要的祖籍地、聚居地。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汕头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下,汕头的城市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硕果。2021年,汕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9.87亿元,同比增长6.1%33,今年更是有望突破三千亿大关,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如腾讯马化腾、国美黄光裕、长和李嘉诚等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潮汕商帮的代表人物:
第一,李嘉诚。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县,长江和记及长江实业创办人,连续21年蝉联香港首富,1999年开始连续15年华人首富 ,2020年时身价294亿美元。1939年李嘉诚在与家人辗转到香港,先以做塑胶花起家,1958年开始投资地产,1979年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曾多次获选“香港风云人物”和太平绅士,长年蝉联华人首富。
第二,马化腾。深圳腾讯创办人,1971年出生于海南,祖籍广东汕头潮南,潮汕商帮代表。1998年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成立腾讯公司,1999年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受到用户欢迎,2000年第网络泡沫破裂,腾讯面临资金困增,计划把ICQ卖给深圳电信数据局,因价格原因告吹,后来获得IDG和盈科数码的投资,才步入正轨。近十多睥以来,马化腾多次进入最佳CEO、慈善榜、最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世界富豪榜等。
第三,谢国民。在泰国潮商几乎是富豪的代名词,在泰国前三名都被潮商牢牢占据,其中谢国民是影响力最大的潮商代表,祖籍汕头澄海,泰国正大国际集团董事长。谢国民1939年出生在曼谷,1968年从父亲手中继承了正大,将正大发展成为一家集农、工、商综合国际财团,在全球拥有超过50家公司及企业,并率先在中国大陆投资,有“世界三大饲料厂”之称。谢国民多次被评为“亚洲最杰出企业家”、“农牧巨子”。
第四,姚振华。在宝万之争以前,可能没有几个人了解姚振华。1970年姚振华出生汕头,2000年成立宝能投资,2015年宝万之争,把此前不知名董事长姚振华推到台前。宝能利用万科股权分散的弊端,耗巨资在三级市场大幅举牌万科,被多称为野蛮人。万科先后寻求华润、安邦帮助,效果不佳,后在深圳地铁的帮助下,在深圳市政府和国资委的支持下才平息事态。通过此一役,姚振华获利甚多,但其后来经营不佳。
要点一✔古老而独特的地域文化——潮州文化1999年10月,在我市举行第三届“潮州学”国际研讨会,这是继汕头、香港之后在我市举行的每二年一届的国际学术会议。对“潮学”的研究是由潮籍著名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所倡导的,旨在弘扬潮州文化,探索其历史价值,以利继承发展,从而奠定潮州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影响的地域文化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地位。
去年年底以来,我市先后组织潮州大锣鼓、布马舞赴澳门参加庆回归活动,举行全市性潮曲卡拉OK大赛,潮州大锣鼓游行大赛以及颇具规模的潮州美食文化节,一改近几年不重视地方文化的局面,受到海内外来宾和城乡群众的热烈欢迎,有人甚至说:“潮州有锣鼓声就热闹、就兴旺!”由此说明,作为地方文化,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对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是有着重大的作用。
潮州文化是指以历史上潮州府所在地(今潮州市区)为中心,包括现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一种地域文化,尽管各地有某些差异,但主流和渊源是一致的,也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体系。
据考古发现,早在七、八千年前,潮州先民就创造了“象山文化”(南澳岛),此后又发现“陈桥文化”(潮安,距今约五、六千年),“后山文化”(普宁,距今约四、五千年)和“浮滨文化”(饶平,距今约二、三千年)。这些文化包括古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而在“浮滨文化”中则有青铜制品以及与中原华夏文化融合的象征。此阶段基本属于新旧石器时代的远古百越文化。
随着历史的推移,特别是秦王朝统一中国后派大军进驻五岭和汉朝元鼎年间建立古揭阳县的行政建制,中原的先进文化随着移民传入这一地区并与本地的文化结合,既促进了这一地域文化的发展,也逐步形成其具有的特殊性。这种独特的文化,主要是由于其地理和历史的因素所决定的。
首先是由于潮州地处东南沿海,居于闽、粤两省交界,既受闽文化的影响,也受粤文化的影响,而且中原文化的流播也至此形成积淀。这就使潮州文化具有古老性和兼容性(如潮州方言,潮州音乐)。
其次是潮州在唐代以前被认为是蛮荒之地,贬滴之所,而被贬来潮的京官,往往也带来中原的先进文化,对发展当地文化起积极作用,尤其是韩愈贬潮时倡导教育,大兴儒风,使中原古文化在这里深深扎根(如各种著述、文艺创作等)。
再就是潮州地处亚热带,宋代开始又是“海上陶瓷之路”的始发地之一,与东南亚各国交往密切,这也就形成其文化的开放性以及由民风、民性所带来的文化特征(如潮州饮食、潮州建筑)。
上述诸因素,决定了潮州文化中包括潮州方言、潮州音乐、潮州戏剧、潮州饮食、潮州工艺、潮州建筑、潮州民俗等涉及衣、食、住、行等社会诸多方面的地域个性,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支,也是在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最具影响的一支。有人说,世界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而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潮州话、潮州音乐。这也是构成潮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支柱。
要点二✔潮汕人家训的文化优良传统
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形成的特有的家庭教育文献,是古代家长、族长用来教育子孙而专门撰写的。家训主要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导,强调孝、悌、和、俭、勤、立志、立德等治家、理财、读书、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潮汕家训也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潮汕家训进行文化审视,从中加深认识,获取启示,无疑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一、继承与创新:潮汕家训鲜明的文化特色
家训主要见诸于族谱。族谱又称家谱、家乘、祖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修族谱是中国传统社会家族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在潮汕,一般家族都有修族谱。修族谱的目的之一,在于“训勉后代子孙”,(P73)因此,教育、训诫子孙后代的内容十分突出,非常重要,而家训就是其中一种主要形式。族谱有个编写、重新修订的过程,相应地,家训也有个新编的过程。纵观林林总总的潮汕家训,继承与创新无疑是其突出的文化特色。
潮汕家训的继承特色,首先表现在无论是先祖修订的族谱还是当代人重新编写的族谱,都收编了中华民族传统家训。如《潮汕袁氏族谱》、《陈氏有庆堂族谱》,都把中华祖训放在族谱家训之前,作为其家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潮汕家训的继承特色表现在一些家族把本族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家训载入自家族谱,成为其家训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的则直接作为自家的家训。如,潮汕各地杨氏,都把东汉杨震的“四知”作为家训载入自家族谱;《吕氏族谱》则载入吕蒙正家训;《揭阳刘氏族谱》则收入东平王遗训、先祖三帝(西汉高帝、东汉光武帝、蜀汉昭烈帝)遗训。
潮汕传统家训的创新特色,主要表现在重修的族谱中,大都对家训进行修订改编,注入具有一定时代色彩的文化元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修族谱十分活跃,成为潮汕普遍的社会现象。在重修的族谱中,大多对家训进行修订改编,无论是体裁、形式还是内容,都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熔铸时代文化。潮汕关氏家族的家训是“稼穑惟宝,仁义礼智”。2001年重新修订的《关氏族谱》开宗明义地阐明,“进入21世纪,各个范畴的内涵都得到充实和更新,作为家训亦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因而以“友爱互助,团结奋斗,诚实守法,开拓创新”为其新家训。(P32)明显地充满现代文化气息。
潮汕家训对民族传统家训继承,符合了家训文化的发展规律,体现了潮汕人数典认祖的优良禀性;潮汕家训对民族传统家训创新,体现了潮汕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反映了潮汕人开拓进取的文化品质。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继承又创新,潮汕家训文化薪火相传,发展充实。科学有效地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创新,是加快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着,这是我们必须从潮汕家训文化获得的一个重要历史启示。
二、伦理道德规范:潮汕家训丰富的文化内容
潮汕人的主体是中原移民,当中不少是望族世家,“颖川世家”、“江夏世家”、“高阳世家”等,无不展示潮汕先祖的显赫。继承中华民族传统家训精髓的潮汕家训,自当也是以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为主导。潮阳《陈氏有庆堂族谱》明确指出,“陈姓宗族文化,以孝、悌、忠、信、仁、义、礼、智、和善、慎睦、忍让、俭朴为中心”。(P1183)潮安沈氏家训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P7)纵观潮汕家训,其内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尊重兄长
孝悌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内核,其基本内容是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尊重兄长。“百善孝为先”。孝悌在潮汕家训中,无论是旧编的,还是新修的,都十分重视。
作为潮汕第一大姓,陈氏各家族的家训都十分强调孝悌。潮阳陈氏家族认为,“父母面前无违拗,在生不见子承欢,死后念经有何效?尔子在旁看尔样,忤逆之忤人忤逆报,当如孝”,故其家训第一条是“要孝”;而“兄长面前无使气,手足痛痒本相关,你尖我妒终何益?有酒有肉朋友多,打虎还是亲兄弟,当知悌。”第二条家训便是“要悌”。(P466)林姓是潮汕第二大姓,林氏家族的家训也都十分强调孝悌。如揭西钱坑林氏家族共有家训120条,第一条就是“崇孝道”,认为,“教始于事亲,终于报国。移孝以作忠,即显亲以全孝,此谓之大孝”。(P1183)惠来方氏家族认为,“大哉孝之为德也,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也。”,(P3)故而把“训孝”放在家训的第一条;揭阳北坑侨乡刘氏家族认为:“孝弟为百行之首,凡为人子弟者,不可忍灭天性,兹我族子孙,宜敦孝弟于一家”,(P99)乃将“敦孝弟”作为家训第一条;揭阳刘氏家族也把“慎宗孝”放在家训的第一条。(P73)
潮汕黄氏家族认为:“父母于子,怀妊十月,长而教养婚配……人而不孝,鸦羊不如,猪狗何异?”,(P145)故而把“孝双亲”作为其家训之一;潮汕翁氏家族强调“双亲奉养必须敬”;(P394)澄海东陇徐氏家族主张“孝敬父母”;(P134)普宁龙田蔡氏家族以“孝慈为本”为庭训;(P156)揭阳余氏家族将孝顺作为“齐家之本”。(P120)
(二)崇尚仁义
仁义是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潮汕家训无不体现儒家仁义的伦理道德。潮安金石仙都乡林氏家族的状元公(林大钦)家训强调:“仁不可轻,义不可轻,但存义是公平。休巧计,勿横行,半夜敲门我不惊。想罢一心从正道,何愁万事做不成”;(P148)普宁龙田蔡氏家族提出“义以制事”、“仁以待人”的庭训;(P156)揭阳刘氏家族倡导“崇节义”。(P73)
(三)重礼节,倡谦逊
礼在儒家伦理道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潮虽小,如也知礼仪”。(P153)潮汕家训都十分注重礼教。潮阳陈氏家族认为,“循规蹈矩无粗鄙,先生长者当优尊,子弟轻狂人不敢;况我侮人人侮我,到底那个饶了你,当知礼”,故而其家训强调“要礼”;(P466)揭阳北坑侨乡刘氏家族认为:“礼让为处世之道,应提倡谦逊之风”,将“明礼让”作为其家训;(P100)揭西钱坑林氏家族的“正礼节”,(P1188)惠来周山黄氏家族的“明礼让”,(P61)普宁龙田蔡氏家族的“礼以谦恭”,(P156)都充分反映礼在潮汕家训中的分量。
(四)讲求诚信
儒家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2]可见,诚信是儒家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人人品高低的重要标准。潮汕家训十分注重诚信。潮阳陈氏家族强调,“一诺千金人所敬,譬如约人到午时,不到末时终是信,若是一事不践言,下次说来人不听,当知信”,把“要信”作为其八大家训之一;(P466)揭西钱坑林氏家训强调,“人之所以立身者,信义而已,故曰无信不立,无义则乱……信义既敦,自是光明正大之人。”(P1191)普宁龙田蔡氏家族提出“信以立德,一言九鼎”的庭训。(P156)
(五)知廉懂耻
廉耻也是儒家倡导的伦理道德之一。潮汕邹氏家族提出“礼义廉耻四字,方为我族之贤人”;(P45)潮阳陈氏家族认为,“好汉原来一张纸,含羞忍辱骗得来,那知背后有人指,寄语男儿当自强,甘居人下何无耻,”把“要耻”作为其家训之一;(P467)潮安龙溪陈氏家族第七条家训“要廉”、第八条家训是“要耻”。(P154)
潮汕家训在贯彻落实儒家伦理道德的同时,又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提出和、俭、勤、立志、立德等治家、理财、读书、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一)遵纪守法
传统家训中的“法”,主要包括家法与国法两大方面。潮汕家训对守法十分重视,但新旧家训有一定差异。旧家训所强调的“法”,主要侧重于家法,族规。如普宁龙田蔡氏家族强调的“耻以律德”。(P156)新家训所强调的“法”,则侧重于国法。如汕头莲塘林氏家训强调“国法当守”。(P96)
(二)和睦宗族,团结乡邻
潮汕各家族十分重视宗族与乡亲的团结问题,许多家训都把睦宗族、和乡邻放在重要的地位。揭西钱坑林氏家族、揭阳北坑侨乡刘氏家族、潮阳魏氏家族等把“睦宗族”作为第二条家训;揭阳刘氏家族、澄海东陇徐氏家族则把“睦宗族”作为第三条家训。汕头歧山洪氏家训提出要“敦亲睦邻”;汕头莲塘林氏家训强调“族谊当敦”;潮阳萧氏家训强调“睦乡党”;惠来周山黄氏第二条家训提出“睦宗族、和乡邻”。
(三)敬祖崇宗
祖宗崇拜在汉民族信仰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离乡背井南下的潮汕先民来说,唯一能够随身带走的,恐怕就是他们的信仰和对祖先的怀念。因此,潮汕人的祖宗崇拜尤甚,敬祖崇宗也就自然地成为潮汕家训的重要内容。汕头莲塘林氏家族认为,“人无祖宗,身从何出?须常怀先祖家樯之艰,创业之难。尊祖敬宗,人之常情,节日佳时,缅怀祭祀,其心当诚”,其家训强调“祭祀当诚、宝藏谱牒”;(P98)揭阳北坑侨乡刘氏家族认为,“坟墓为藏祖先魂骸,要常整修、祭扫”,因而“修坟墓”成其家训之一。
(四)勤俭节俭,艰苦朴素
勤俭节俭,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潮汕人以勤俭节俭,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著称,这在潮汕家训中有充分地体现。汕头莲塘林氏家族认为,“士农工商,均为常业,不论何门,都应各安其分,惟勤是务……勤能创业,俭可守家……为吾子孙,勤俭当勉”,故而其家训强调“业当勤俭”;(P98)揭阳刘氏家族第九条家训是“尚节俭”、“励寒素”。(P73)
(五)勤奋读书,刻苦学习
南下潮汕的移民中,有相当部分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大夫阶层,他们要其注重文教、读书为贵,以其科举入仕光宗耀祖等等观念深入影响当地民众,使潮汕“比屋读书”、“士笃文行”,甚至出现“争延名儒以课子弟,至有走百里而延诸邻封者”的现象。(P818)这与各家庭、家族高度重视读书不无关系。揭西钱坑林氏家族认为,“家不论贫富,子女不论贤惠,首在读书;读书则能穷格致,自可明修齐治平之道”,将“务读书”作为其家训之一;(P1188)潮汕翁氏家族强调“诗书不理子孙牛”。(P394)
(六)慎重交友
揭西钱坑林氏家族认为,“人生处事,贵在知人。朋友者,知其人,友其德,乃至可藉以辅吾之仁,矫吾之失”,故交得其人,则可自熏其德,而入圣贤之途;不得其人,则惟导谀长恶,渐趋下流之路。故择交不可不慎”,将“慎交游”作为其家训之一;(P1192)汕头莲塘林氏家族认为,“人生皆有急难之时,友朋之间相互周济,诚为乐事,此交友广则成事易也”,但要注意益友与损友之分,把“交友当正”作为其家训之一。(P96)
(七)尊师重教
中华民族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有着“海滨邹鲁”美誉的潮地,尊师重教也蔚然成风。汕头莲塘林氏家族认为“人非生而能慧,学则可以医愚。学能明理,明理以致用……学必尊师……为吾子孙,虚怀若谷,尊师重道,学必有成”,其家训强调“师尊当敬”;(P96)揭阳刘氏家训倡导“重师儒”;(P73)揭阳北坑侨乡刘氏家训提出“隆师道”。(P100)
(八)重视婚姻
婚姻是家庭建立的前提,是人生大事,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总是采取各种措施来创建家庭,维护家庭。家训就是其中一种十分常用的措施。汕头莲塘林氏家族认为,“凡嫁娶之礼,人生大事。父母应尊重于子女权利,教其择良善之家,礼让之门。勿贪富配愚,嫌贫弃哲,以貌取人。子女亦不可专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当慎重而行。并力求简朴,不可铺张”,把“嫁娶当慎”作为其家训之一;(P97)潮汕袁氏世范认为,“男女议亲,不可贪其阀阅之高,资产之厚。苟人物不相当,则子女终身抱恨”、“凡嫁娶因非偶而不和者,父母不审之罪也”。(P470)
(九)自强不息,艰苦创业
自强不息是潮汕人的胆气。(P11)潮汕人以刻苦勤劳而著称。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潮汕家训教育有关。汕头歧山洪氏的家训强调,“人贵有志,鸟践有翼;人凭志气,虎凭威势”、“宁可人穷,不可志穷,宁可身冷,不可心冷”;潮安金石仙都乡状元公家训强调:“富亦不夸,贵亦不夸,人生富贵总虚华……贫不须忧,贱不须忧,爱惜光阴是田踌”。(P148)
(十)禁嫖戒赌戒毒
惠来方氏家族认为,赌博“乃破家荡产之阶,为奸为盗之渐也,其始起于一念之贪心,其终究竟罹莫大之惨祸,迷恋不已,至以小忿,互争攘夺、格斗、杀身亡家,皆由此致”,其家训强调“诫赌”;(P8)揭阳北坑侨乡刘氏家族认为,“赌非人生正业,一入赌场,百业俱废,人格亦轻,宜守本分,切勿贪财,害累终身”,把“戒赌博”作为其家训之一。(P100)
(十一)力避争讼
揭阳北坑侨乡刘氏家族认为,“争讼非立身保家之道,争必有失,祸从口出,宜忍让,勿导致亡身及行家荡产之悔”,把“戒兴讼”作为其家训之一;(P100)潮汕黄氏家族认为“讼则终凶”,强调“吾人自有本业当急,讼非美德,何苦所好在此?”,把“戒兴讼”作为其家训之一;(P151)潮阳魏氏十条家训是“戒争讼”。(P161)
此外,潮汕家训还强调“忠君上”、“务本业”、“肃闺门”、“恤孤寡”、“御婢仆”、“供赋役”、“禁非为”等。
三、治家教子:潮汕家训突出的文化功能
文化是有其功能的,文化功能是多方面的。无庸置疑,家训有其扬名显亲、光宗耀祖、忍让避事等封建落后、愚昧狭隘的消极因素,但当中也不乏积极因素,具有值得肯定的文化功能。就潮汕家训而言,其文化功能主要集中表现在治家与教子两大方面。
其一、治家
家训之家,包括家庭与家族两个层面。家庭是由婚姻产生的血缘关系结合而成,是集物质生产、生活、教育、娱乐、防卫于一体的社会基本单位。有道是,“家和万事兴”。自古以来,人们高度重视家庭,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组建家庭,发展家庭,保护家庭。
顾名思义,家训是以家庭为载体,为家庭而创设的一种民间文化,与家规、家戒构成治家的重要形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尊重兄长;讲求仁义与诚信;重礼节,倡谦逊;知廉懂耻;遵纪守法;敬祖崇宗;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慎重交友;尊师重教;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禁嫖戒赌戒毒;避免争讼等等家训,时时刻刻规范人们的一言一行,有效地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夫妻、兄弟、父子、公孙、长幼、家庭与家族、家庭与邻里以及财产等等复杂关系,积极地规示着人们修心养性,报国为民,达人达己,成人成物,持身谨慎,洁己爱人,激励人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奋攻读,发家致富,精忠报国。
总之,家训作为家庭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固有的文化功能,成为社会特别是传统社会不少人用于处理家庭关系、协调家庭纠纷,处置家庭财产,是构建和谐家庭,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其二、教子
家训就是传统家教的教科书。训,即教诲、开导,具有明显的教育功能。一个人的生长、成才,必定离不开良好的教育,而这当中就必有传统的、科学的、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传统家训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子孙后代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做一个贤妻良母,如何做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正是有了这些寄予殷切期望的家训,锻造出良好的家风,培养、教育出一个个活跃在潮汕大地各行各业、事业有成的正人君子。
揭阳渔湖江夏村江夏村肇创于1428年,古往今来兴学重教,人文蔚茂。创乡始祖林西川曾立下家训:“忠孝绍家声,诗书绵世泽;赖有贤子孙,斯文重出色”。尊师重教的良好家训文化,成就了江夏村人才济济的局面。据《渔湖镇志》记载,民国时期渔湖镇江夏村就有22位大学生、7位留学生。著名地理学专家、北京大学教授的林超就是其佼佼者。林超的祖父林奕德从小就对他不但传授文化知识、伦理常识,更注重对林超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他认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是立身之本,给林超讲得最多的是“施比受更为有福”的故事,教导林超为人处世要常存感恩之心,常怀感激之情,常为施恩之行。祖父“施恩为福”的理念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在林超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使林超一生谨记家训,做一个爱国、诚信、大度,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爱国知识分子。
四、传统守成与现代变革:潮汕家训的文化出路
作为封建时代的文化产品,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潮汕家训文化与其他层面的潮汕文化一样,良莠并存。这就需要潮汕的文人学子,尤其是从事潮学研究的学人,要有浓郁的文化情怀,饱满的文化情感,更要有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科学而有效地实现潮汕家训文化的传统守成与现代变革。
第一,加强对潮汕家训文化的研究
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提倡的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一种基本准则。但是,传统文化中,哪些是精华,哪些糟粕,不是一句话就能讲清楚,也不是谁说了就算的,必须深入研究,才能厘清。我们对潮汕家训文化的传统守成,就是要研究、厘清的基础上,对潮汕家训文化的优秀成分、积极因素予以保留、继承和弘扬,使之溶入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之中。如潮汕家训倡导的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崇尚仁义;重礼节,倡谦逊;诚实守信;尊师重教;和睦宗族,团结乡邻;勤奋读书;勤俭节俭,艰苦朴素;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等等,诲人启人,谆谆善诱,金玉良言,于古于今,于官于民,于老于小,都是精妙的理性教育和德性熏陶,就是我们应该守成的优秀传统。
潮汕传统家训之所以能有极大的作用,是以旧时代家族、家长绝对权威为背景的,反观现代社会,文化开放,价值观多元,人们自立意识、独立观念增强,家教虽未完全丧失其作用,但远未能有传统社会那么有效,因此,我们必须创新观念,变革形式,科学地把潮汕传统家训的积极因素与当今社会的新现象、新观念、新思想有机结合起来,与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创造新时代的潮汕家训文化,创设一个丰富而完美的潮人精神家园。
第二,新编的族谱要有意识地溶入新的积极的文化元素
盛世修志,盛世修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重新修订族谱之热潮有增无减。承袭传统祖训,是族谱的一大特点,一个重要标志。但是,我们更需要借助族谱这一有效载体,使族谱中的家训溶入现代文化元素,从而科学而有效地实现潮汕家训文化的传统守成与现代变革。《揭阳钱坑林氏族谱》家训强调“葬亲陋俗必戒。风水之说,谓祖先葬佳地,后裔可致富贵。征之往古,既无此理,亦无此等事”;(P1184)对老师的教学要求提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P1188)新修编的《关氏族谱》提出“友爱互助,团结奋斗,诚实守法,开拓创新”等等,都是传统家训溶入现代积极的文化元素的充分表现。为此,我们大可以在新编族谱中,结合当代中国倡导的八荣八耻、公民道德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修订)》;结合潮汕各市推行的市民道德规范、市民公约等,使潮汕传统家训富有时代精神。
第三,把潮汕家训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必须从关乎潮汕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关乎培养子孙后代的大局出发,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把潮汕家训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如把教育部制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等所规定的“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要求,与潮汕家训强调的对父母长辈要孝悌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潮汕家训的教育功能,培养青少年的生命意识,感恩品质。
要点三✔勤俭和团结是潮汕人商海取胜的不二法门。
曾遇见过一个潮汕老板
开的是奔驰车,有上亿资产,目前在深圳做纺织品生意,今年才30岁。
来尊贵客人了,就提前让秘书去买中华烟,平时自己抽几元一包的白沙。办公室的茶叶分几种,来什么客人泡什么茶。大厅办公室的空调是很少开的,总是不断提醒员工关空调,不断提醒员工关电脑省电。老板秘书至今没配电脑。
还认识一位内地老板
开的是丰田车,住的是100万的房子,2000年的时候等离子电视刚面市,花费近30万买了两台最贵的松下搬回家,至今身价不过两百万,难怪拼不过潮汕人。
不聚小流无以成江海,精于理财也是发财之道。李嘉诚据说每天的早餐是稀饭,生活极为俭朴,潮汕人成功的秘密部分就在于此。
潮汕人因为居住在海边,地理、自然环境条件都十分恶劣,随时面临流离失所。所以他们都非常勤劳,才能随时在倾家荡产后依靠勤苦生存下来。田里的庄稼随时有可能一场台风暴雨后颗粒无收,所以他们多了一个俭朴的习惯,以增加积蓄。
同样是勤劳,但俭朴程度就完全不一了。牛肉本来红烧、爆炒,都很好吃,但潮汕人把它做成了丸子,因为这样,一份牛肉可以分成好多份。恶劣的生存环境就导致了必然的俭朴。勤劳俭朴是他们必需保持的风气。
潮汕人能出大老板的主要原因:在成本这个最厉害的武器面前,其他地区人鲜有匹敌。一个人做三个人的活,在低档产品上根本竞争不过他。他们在竞争中善于合作,形成寡头垄断,进而控制市场(这一点与温州人尤其相似)。
潮汕人特能吃苦,我们往往做不到。所谓成功必有道,都是值得学习和尊敬的,做不做到是另一回事。很愿意和潮汕老板打交道,他们不喜欢和朋友斤斤计较,对自己节省,可对朋友非常的大方,而且守信,这是他们成功的经验之一。贫穷中竞争到最后,只有互助才能生存,于是由贫穷恢复到富足的过程中,信用又重新建立。
潮汕人有比较强烈的团体意识,在有潮汕人落难时一定会相助。所以说对朋友和亲戚比较好,传统不失。经常助朋友的人,自然讲信用。成功的另一个秘诀就是“工夫茶”,茶一入口,就开始交流信息,一顿茶的工夫就可以成立一个新公司,同时诞生数位老板和未来的大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和地域不同,思维方式就不同。以潮汕人的这种性格在世界各地,尤其在美国和欧州这样的国家,确实鲜有对手。潮汕人因恶劣的地理环境培养了他们极为团结极为勤俭胆大拼搏的习惯。只有这样的习惯,他们才可以生存,他们的潜意识就包含着走出去。走出去之后,因为勤俭,使他们的产品或者服务成本都非常低,内地人的奢侈导致在低档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商品上面根本没办法和他们相争。
对同属一地的人非常友善团结,只有团结,孤零闯荡在外的民族才宜于生存。为什么潮汕或者沿海地区的茶道会如此兴旺,他们就是要团结在一起互相交流经验,同是潮汕人在一起几乎无话不谈。
大家觉得鬼谷子这本书怎么样?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鬼谷子曾任楚国宰相,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精通百家学问,是纵横家的鼻祖,是著名的道家、思想家、谋略家、兵家、阴阳家、外交家、语言学家、法家、名家、发明家、医学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鬼谷先生的智慧教育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甘茂、乐毅、毛遂、赵奢、徐福等500多位精英!
身世传奇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家姓赵的和一家姓周的,他们是邻居,赵家经商,周家务农,两家相交甚厚,关系密切。后来,赵家经商破产了,周家便慷慨接济,赵家为表真诚的谢意,许诺将女儿许配给了周家。过了不久,周家父母相继去世,家境败落,作为商人的赵家,悔婚毁约。周家公子念青梅竹马之情,气恼加相思,竟病亡入黄泉。赵家女是知情达理的贤惠女子,闻其噩耗,赶到周家公子坟前,悲号不止,因哀痛过度,竟哭昏过去,恍惚中,好像有周家公子要求她把坟前的一株稻谷带回家去。赵家女苏醒后,见身边确有稻谷一株,她真的带回去,淘米吃了,以后赵家女怀孕,生下一个男孩,健康成长,成了一个聪明的男子汉,这就是鬼谷子。因鬼生谷,因谷生子,赵家女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为鬼谷子。这是很有深意的关于鬼谷子出生的传说,表达了真情而知理的女子的殷切希望。
又传说,原商纣王都城朝歌西面30里的云梦山,山上有两个山峰:剑秀峰和龙王峰,两峰间的绝壁上有个天然洞窟,洞内有清泉,流入溪河。这个洞就是鬼谷洞。
原来,在很久前,云梦山地区久旱无雨,到处缺水,善良的农夫庆隆四处寻找水源,在一个干涸的水池中救了一条小金鱼,这条小金鱼现出了人身,原来是东海龙王的女儿。好心的庆隆要求小龙女解救遭受旱灾的乡亲,小龙女受感动私作主张,偷偷钻了一个“海眼”,想把海水引入云梦山区。龙王发现后,惩罚了小龙女和农夫庆隆,小龙女化成了山中的龙泉,庆隆化成了保护泉水的山脊——“青龙背”。又过了许多年,小龙女的精魂脱胎在都城朝歌南面王庄的王员外家,孩子出生后取名瑞霞。又有一年遇到干旱,王家三顷土地种下的谷子,只结了一株谷穗。瑞霞的丫环揉搓着这株奇特的谷穗,谷穗变成珍珠,瑞霞接过了珍珠把玩着,珍珠奇怪地钻入了瑞霞的口中,不久瑞霞怀孕了,她因未婚先孕而被赶出了家门。无家可归的瑞霞在云梦山的洞中生下了一个男孩。瑞霞因神奇的谷穗而生子,所以为小孩取名为鬼谷子。原来,瑞霞是由小龙女投胎转世的,谷穗就是庆隆的精魂所化,小孩出生的洞窟就是“鬼谷洞”。
两个因谷而生子的不同传说当然只是虚构的故事,是贤惠女子和善良农夫的理想和愿望,然而,鬼谷子并不只是淳朴善良,传说中的他,还有通天的本事。
修道传奇
据记载,在东周阳城附近有一座山谷,丘高沟深,林木茂盛,鬼火闪动,幽不可测,不像人住的地方,因此被人称为“鬼谷岭”。山谷
王禅老祖中隐居着一位被尊称为鬼谷子的老人,他每天在山上看书、打坐、修道,不与世人来往,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是,两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科学家尊他为先师,法家尊他为大师,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则将他与老子同列,尊为王禅老祖!鬼谷子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利用空气动力的人,他在云梦山与宋人墨翟一起采药修道。墨子不娶妻不养子,云游天下,济人利物,救危扶穷。鬼谷子王诩则通天彻地,其学问之渊博,无人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学,修真养性,服食导引,却病延年,冲举可俟。”鬼谷先生既然深知仙家的超凡冲举之术,身怀旷世绝学,为何要屈居人间俗世呢?原来,他只是为了超度些聪明的弟子,同归仙境,所以栖身鬼谷。他住隐居鬼谷不计年数,其弟子也不计其数。他的最出色的弟子有苏秦、张仪、白起、李牧、毛遂等人。苏秦是战国时期纵横家,而张仪是战国时的著名纵横家,白起则是深得鬼谷子兵法的战国第一名将。此外,帮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战胜吴王夫差成功复国的谋略家范蠡,也是鬼谷子的弟子;战国时著名外交家毛遂,也是鬼谷子的弟子;秦朝采药养生的大师徐福,也是鬼谷子的弟子。鬼谷子还有一个师妹,也就是奇门遁甲创始人,拥有九天秘籍,熟谙天机、人道、地脉的九天玄女,师兄妹俩人同是师承于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华裔澳洲国籍的著名历史作家萧玉寒就写了一本《鬼谷子》传奇,专门讲鬼谷子和九天玄女的传奇故事。
鬼谷子更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为玄微真人,自号玄微子。在
鬼谷子雕像道教中,真仙又称为真人,只有得道成仙方可称为真人,比如,庄子称老子为“博大真人”;唐玄宗称庄子为“南华真人”,称列子为“冲虚真人”;元太祖封丘处机为“长春真人”。玄微真人鬼谷子住在鬼谷洞天,是为了在凡间超度些仙人。无奈他的诸弟子如苏秦、张仪,白起,李牧、吕不韦等,皆尘缘未尽,凡心未了。鬼谷子只好暂时居于世间,暗中关注弟子,不时帮助他们扶正抑邪。相传鬼谷子有隐形藏体之术,有混天移地之法,还会脱胎换骨,超脱生死,能撒豆为兵,斩草为马。他善于揣情摩意,纵横捭阖。鬼谷子是道教中的重要人物,传说他真仙,所以历数代而不老,“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云姓王氏。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随老君两化流沙,泊周末复还中国。居汉斌鬼谷山。”《录异记》。就连秦始皇都有求于鬼谷先生,向他讨求长生不老草:“神州之上有不死草,似菰苗,人已死,此草覆之即活。秦始皇时,大苑中多枉死者,有鸟状衔此草坠地以覆,死人即起坐。始皇遣问北郭鬼谷先生,云东海瀛州上不死之草,生琼田中。”“秦始皇闻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求玉蔬金菜,并一寸葚。”《箴戒篇》
历史上刘备为何要赐死自己的养子刘封?
刘备收养少年寇封
▲刘封
刘封本姓为寇氏,长沙刘氏的外甥,年幼丧父,寄养在舅舅家中。刘备在汝南被曹操打败,投奔荆州刘表之时,膝下无子。
相传的轶事典故中说,刘备某次打败敌人与当地县令刘氏共庆胜利之时,见旁边站立器宇轩昂的英俊少年,于是问姓名,方知是县令的外甥叫寇封。宴会期间,军厨不小心掉块肉在地上,寇封竟随手捡起吞咽,这异常举动引起刘备爱慕,遂收为义子,改名为刘封。
▲刘备
事后刘备问刘封说:“为何直接吃掉在地上肉,也不责备下人?”刘封回答说:“身为将吏,应时刻体恤老百姓,米粒、肉片也都是老百姓流汗水,辛苦得来之物,随便扔掉挺可惜。兵卒们整天忙碌很辛苦,应该多关爱,偶尔的过失,何必大声斥责?”充分反映出刘封仁义之心,虽然是轶事,但至少说明因刘封仁义而才世间传出此种典故。
▲古代少年
现代通常指十二岁至十七岁孩子称之为少年,古代人寿命短,通常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儿童时期为少年总角时代,因为他们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之为“总角”。十五岁就束发,开始学习技能之类东西,属于青年期,二十岁称之为弱冠,已经是成年。
刘备是公元201年到荆州,公元207年刘禅出生,可推算刘封出生时间为公元188~200年期间,比刘禅至少大七岁。《三国志》记载,建安十七年(212),刘备“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馀。”,从而可以确定刘封为当时的“九零后”。
刘封拒接救援关羽,孟达投敌▲张飞
刘封气力过人,武艺高强,建安十九年(214),跟随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溯江而上参加益州之战,平定益州后,因战功被封为副军中郎将。
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平定汉中,自立汉中王,可谓事业蒸蒸日上。又命令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往北攻占房陵。
▲孟达
孟达斩杀房陵太守剻祺之后打算攻取上庸,但刘备担心孟达一人难当其任,派遣刘封从汉中沿着沔水而下在上庸会师,并统领孟达军队。果然不负众望,不战而胜占据上庸。
同年八月关羽北上征讨曹魏,围攻樊城、襄阳之后,关羽屡次令刘封、孟达发兵救援。但他们以刚攻占上庸三郡,局势不稳定为由拒接出兵。看来生性高傲的关羽同事关系搞得极差,要么背叛要么拒绝帮助。
▲关羽
起初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杀庞德而威震天下,取得初步性大胜利。之后曹魏反扑派遣徐晃支援围困的曹仁与关羽对峙,在后方联合孙权偷袭南郡,镇守公安的傅士仁和镇守江陵的糜芳相继投降,南郡失守。
风云突变,听闻南郡失守消息之后,关羽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他还是选择向南撤军。此时,蜀军士兵无心恋战,最终关羽在临沮被吴军斩杀。听到关羽被杀事件后,刘备对拒绝救援关羽的刘封和孟达产生极大怨恨。
加上刘封和孟达关系不融洽,时而发生纷争,刘封仗着刘备养子尊贵身份欺凌孟达,于是孟达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带领自己部曲四千多人投奔曹魏。
▲徐晃
投降到曹魏的孟达得到魏文帝曹丕的欣赏,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任命孟达为新城太守。不久,派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孟达共同征讨刘封。
征讨前孟德写信劝导刘封说,你跟刘备是非亲非故,只是养子而已,目前刘备已封刘禅为汉中王世子,你不会再有往日尊贵身份,也无长久立身之地。以你目前兵力无法阻挡曹魏进攻将会战败,若尽早投降还可以保住性命。但刘封断然拒接,准备抗拒曹军。
刘封义子身份和刚猛性格,引起杀身之祸▲诸葛亮
不幸,刘封属下原曹魏的降将申耽、申仪兄弟反叛,终究战败逃回成都。刘备严厉斥责刘封欺凌孟达,拒绝救援关羽的行为,起初,刘备未曾想赶尽杀绝。
但丞相诸葛亮提醒刘备说,刘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尽早除后患,于是刘备让刘封自裁,刘封悔叹道:“恨不用孟子度之言!”,看此情形刘备很伤心,为刘封哭泣。
▲刘禅
当时,汉中王世子刘禅才十三岁,刘封为年富力强、刚猛、有能力的成年人,万一刘备发生不测,刘禅可真不是刘封的对手,准会把蜀地闹得天翻地覆,甚至将会取代刘禅。袁绍和刘表的前车之鉴就摆在眼前,不能重蹈覆辙,刘备也只能狠心采取“歹毒”的处理方式。
世上皇帝宝座只有一个,若不狠心消除刘禅的竞争对手,则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因内部争斗而将会被别人纳入囊中,身为蜀汉政权绝对核心层人物诸葛亮和刘备首先顾及大局,表面上以未救援关羽之罪赐死刘封,无可厚非。
结语▲刘封
“为人莫生帝王家,富贵荣华眼前花,今朝座上客常满,明日便为阶下囚。”本该与帝王家族毫无瓜葛的寇封,阴错阳差成为刘备义子,虽罪不该死,但其义子身份不能不让人防范,只有死路一条,痛恨当初不该出现在庆功宴,反之或许能平凡地过着小老百姓幸福日子。
青城山哪位神仙的道场?
青城山是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张道陵 (34—156)的道场。
张道陵本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公元143年(东汉汉安二年),在写毕二十四道书两年后,张陵到达青城山,在此结茅传道,创立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为了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青城山历史源远流长,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丈人观)纪念。
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青城山位于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