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2中文版怎么玩,哪些游戏玩物不丧志?

2023-06-16 05:55:03 75阅读

钢铁雄心2中文版怎么玩,哪些游戏玩物不丧志?

我是游戏领域新人,题主所要求的玩物不丧志,而且能提高自我知识的游戏,那是海量的存在,甚至从各个科目,都能找到其对应的游戏。

一:电脑课

钢铁雄心2中文版怎么玩,哪些游戏玩物不丧志?

金山打字通

说它是一款游戏它似乎只是一款软件,说它是一款软件,它又像小游戏集合,多少少年起步都是从这款“游戏”开始的。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由易到难的打字游戏,令人着迷,却绝对不会令人上瘾。

生死时速、青蛙过河、激流勇进等,当年班里总是有几个手速超群的同学成为几乎人人膜拜的“老师”,去讨教怎么才能打字更快,同时也会为你打开新游戏的大门,对比现在的氪金大佬们,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崇拜之情。

当从金山打字通毕业,你的电脑基础一定也已经扎实。

二:语文

各类文字游戏,以及角色扮演类游戏,例如:金庸群侠传

金庸群侠传系列真的太多,我个人只玩过4399那一款,难度适中,半天也就通关,各种精彩纷呈的剧情并不拖沓,也没有各种成人刺激元素,有的只是侠义柔肠。

如果是你的孩子玩这款游戏,一定会对其中的人物设置感到奇怪。为什么一个乞丐老顽童有如此功力,为什么自己人物悟性少于一半,会教授其双手互搏术,一切都能让你文化功底与了解慢慢的积累。

三:数学

魔塔

从电子游戏出现初期,各种文字+数字类的游戏如雨后春笋,就算现在,图+数字类型的各种手游成为大家氪金的必备的游戏类型。但说到最单纯,最不需多么花时间、金钱的游戏,同时入门简单,魔塔必定可以成为一项能提高你数学能力的游戏选择。

简单的游戏模式,简单的计算方式,打斗便是简单的数字碰撞,但是任何一个轻率地选择都可能导致游戏的失败,短视和冲动的人玩上几分钟就只能体会游戏的恶意。但是细致,爱动脑筋的万家则会如同挖掘宝藏,体会到这才是真正的冒险。

属性、防御、生命、经验、金币,几个简单的元素与数字便是不简单的魔塔,通关它,你学到的不仅仅是加减,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

四:物理

N多,例如:愤怒的小鸟

现在3A大作满天飞,优秀的物理引擎是每个大作的必修课,玩上很多优秀,便可以感受到类似现实中所发生的一些碰撞物理,已经深藏在其中的某些第N牛顿定律。

但单纯的物理,那愤怒的小鸟算是一个,优秀有些老旧,但是那种细节的把控,物理的碰撞总是让人着迷,在之后甚至引入了宇宙、引力的概念,相信一个优秀的愤怒小鸟玩家必定是一个精通力学的学霸。

五、历史

真数不清系列,推荐:文明

谨慎,这个系列比较上瘾。关于历史,除了影视,游戏几乎是表现历史最多的视觉方式了。光是三国系列,每个历史细节都会被游戏厂商挖掘出花来,类似的东西我没法说,也说不完。

但我相信,一个红警爱好者,必定对两极争霸有所了解;一个三国爱好者,对策略者的各种史事也能侃侃而谈;一个全面战争爱好者,对罗马一定也不会陌生。

而文明系列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游戏对新人虽不友好,却让无数人中了再来一回合的毒,在这里,从古至今,每个国家特色兵种、它的代表人、奇迹建筑令人目不暇接,同时也能让玩家感受到,科技、文化、军事的力量与意义。

六、艺术

每一款游戏

游戏现在是公认的第九艺术,电子游戏作为美得表现,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不论音乐、画面以及所含的故事,每一寸都是令人着迷倾倒,喜欢游戏的人,他绝对是一个喜欢艺术的人,游戏也是另一种人生。

哪款类似全面战争的游戏有明朝?

存在有明朝的全战MOD,例如:大明远征军(中2MOD)、葬明(中2MOD)世界范围,策略性高的即时战略类游戏,推荐“钢铁雄心系列”世界范围,策略性高但历史还原度低的回合制战略游戏,推荐“文明”系列范围涉及多个大洲的全战,推荐“帝国全面战争”

全面战争系列是回合制战略游戏+即时战略游戏,类似的游戏极少,例如“战争游戏系列”,尤其推荐“战争游戏:红龙”

今年的新作,也是这种类型的游戏。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

谢谢邀请。德国一战失败后却能在20年中迅速崛起,主要包含两方面原因。一是魏玛共和国时代的经济复苏,二是希特勒统治下的铁腕扩张。

1918年末一战结束,德意志第二帝国灭亡,建立了魏玛共和国。这个国家不但在战争中损失惨重,而且遭到协约国的宰割,割让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西普鲁士地区等八分之一的领土,人口减少了10%,萨尔区由法国开采15年,然后公投决定归属,海外殖民地也全部丢失。军队被限制在陆军10万,海军1.5万,不得拥有重炮、重机枪、坦克、主力舰、潜艇和空军。还规定莱茵河西岸地区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不得驻军。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并且永远不谋求和奥地利合并。

此外还要战争赔款。德国先支付200亿金马克。协约国在1921年狮子大张口,提出要德国赔偿2260亿金马克的巨款,同时再抽走德国每年12%的出口贸易额度。后来虽然打了个对折1320亿金马克。可每年连本带利几十亿,德国刚赔偿了一期,立刻导致国内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经济陷于崩溃。由于赔不上款,1923年法国伙同比利时,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矿区。

这时候德国可谓凄惨到了极点。

那么为何这么一个德国,后来却能恢复元气呢?

首先是外部的英美两国对德国采取了宽容政策。

本着大陆孤立,英国不愿意德国遭到过分削弱,使得法国在欧陆一家独大。本着门户开放,美国也不愿意德国完全被打死。英国还担心法国欺负德国太过分,会把德国进一步逼到苏联那边去。于是英美联合给法国施加压力,使得法国撤出鲁尔区。鲁尔事件宣告解决。

后来,美国人提出了道威斯计划,大幅度减少德国的赔款金额,同时还给德国提供贷款,这使得德国经济获得复苏的契机。

第二个原因是苏联和德国进行了友好合作。

一战后,苏俄遭到协约国的封锁包围和武装干涉,而德国作为战败国,也受尽白眼。两国同样需求政治和经济上的合作。于是在1922年,苏俄和德国签署拉巴洛条约,双方商定对于一战问题相互不割地不赔款,德国同意苏俄把在俄的德国财产收归国有,两国建立外交、经济合作。德国有的是技术,苏联有的是资源,双方互惠互利,彼此双赢。

而且德国总理斯特莱斯曼此举是一箭双雕,既增进东邻关系,也借机向协约国施压。1925年,协约国与德国在洛迦诺展开会谈,签署了《洛迦诺公约》,德国加入国联,同时继续保持与苏联合作。特莱斯曼左右逢源,为战后德国争取到了最好的外交环境。

第三个原因是德国人自身的素质。

德国素来重视教育科技,在19世纪就已经是科教兴国的发达国家,20世纪初工业产值更是超越英法成为世界第二,建立了西门子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化企业。虽然一战后割地赔款,但底子还在。有了好的外部环境,复苏是很自然的事情。

1924年开始,在新总理施特莱斯曼的努力下,德国形势开始好转。施特莱斯曼又进行了一些经济改革措施,遏制物价飞涨,减少失业。外交方面,通过签订洛迦洛公约,德国和英法等国达成谅解,并加入国联。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变化。

第四个原因是纳粹党的铁腕治国和扩张。

到1929年底,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华尔街股市暴跌。德国全靠美国不断借债才维持着,现在美国自己也没钱,加上大牛人总理施特莱斯曼恰好挂了,德国经济随着崩溃,跌得比美国还惨。该给协约国的赔款,美国人又出了个“杨格计划”,进一步削减到总额370亿金马克。可就算这样,德国人也赔不起了。别说赔不起钱,德国人连饭都吃不起了。工业产量下降了一半,失业人数飙升到600多万,物价飞涨,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时候,纳粹党的希特勒趁机崛起。在1930年大选中,纳粹党的宣传机器全力开动,向广大工人和中产阶级许诺,说只要希特勒上台,一定能让德国强大,拒绝赔款,让人人都活干,有饭吃。工人们听纳粹党说得这么好,纷纷投票。而大资本家为了防止德国共产党的崛起,也选择了支持希特勒。1933年希特勒成为总理。1934年总统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更是建立了独裁统治。

希特勒上台后,对内迫害犹太人,镇压共产党和社民党,完全消灭反对派,对全国经济政治文体活动一把抓。但是这种铁腕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手段。

工人不再被允许罢工、集会,只许老老实实干活,工资待遇都是纳粹规定好的。虽然平均收入减少了,但失业也减少了。尽管大家都吃不饱,至少不会有人饿肚子。

农民变成了农奴,按国家规定种地,不准出卖土地,不准荒废土地,但至少免于破产。

大资本家最高兴,他们恨之入骨的工会已经被取消,纳粹委派他们来“管理”工人,现在工人就是一群奴隶,想怎么压榨就怎么压榨。

纳粹大搞专制统治,秘密警察遍布全国,任何人只要有反纳粹的言论,就会被抓进集中营。

纳粹的触角还深入到德国生活的每一个层次。俱乐部被取消了,德国人闲暇时候只能参加纳粹组织的娱乐活动。德国的少年儿童和青年也都参加了纳粹组织,从小接受法西斯训练。希特勒要把他们培养成“令人望而生畏的青年”,把种族沙文主义灌输进他们灵魂里。

这样,在希特勒的严密管制下,整个德国被打造成为一部机器。依靠这台机器,希特勒压榨出大量金钱和人力物力。而这些资源,全部被他投入了军备。他要建立一支庞大的军队,实现横扫世界,建立大日耳曼帝国的野心。

同时希特勒也是一个战略和外交高手。他嘴里高唱和平调子,手上实实在在地捞好处;而每捞到一个好处,又不忘再重喊几声和平,就这么一步一步,步步紧逼,直到彻底改变世界格局。至于对英国、法国,只要一边甜言蜜语许诺,一边虚张声势威胁,打个巴掌揉一揉,保管骗得他们服服帖帖!

通过这种手段,德国先是在1935年建立了海军、空军,又要把陆军从10万扩充到50万。1936年德军进入莱茵兰地区,打破协约国的封锁。1936年8月,奥运会在柏林召开,希特勒德国威望达到巅峰。此后,希特勒拉拢墨索里尼一起干涉西班牙内战,在西班牙扶持了佛朗哥的法西斯政权。1937年,反共轴心建立,希特勒吞并奥地利。1938年,希特勒讹诈英法,吞并捷克的苏台德……

这以后,才有德国完全崛起,称霸欧洲的故事。

有哪些做得很好的历史类即时战略游戏推荐吗?

傲视三国

第一款在E3展示的国产游戏,历史背景就是三国争霸。你除了要带兵打仗,还得会经营内政。所以这游戏不仅仅是即时战略,还带着点策略战旗玩法。而且对于三国历史的还原度,也是我个人感觉最高的,绝对是一款有深度又好玩的游戏。

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

红色警戒就不用说了,这游戏比帝国时代都出名,虽然这是个军事题材的游戏,但我个人感觉还是带着点冷战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味道在内,整体属于那种架空历史题材的游戏。游戏内容中的各种作战单位,也是以现代知名军事武器为蓝本为参照制作。

要塞:十字军东征2

跟帝国时代极其相似的一款游戏,十字军东征也是中欧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被很多影视、动漫作为创作题材。这个游戏是一个系列,推荐《要塞:十字军东征2》是因为这部作品的视觉效果很赞。

英雄连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RTS神作,属于那种历史类即时战略游戏不得不拿出来安利的游戏,建议Steam入正版玩联机,当然也可以体验单人模式下的诺曼底登陆,率领你的不对一路向北挺近,干爬行可恶的纳粹德军。

盟军敢死队

同样是以二战为背景的即时策略类游戏,但不是那种统军打仗的类型,而是潜入创关形式的即时策略游戏。没有大兵团作战和兵种配合,玩家只能指挥6个敢死队玩暗杀,潜入敌后玩特种任务。如果说你玩大兵团作战玩烦了,建议你换换口味,不可多得一款好游戏。

钢铁雄心

还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游戏,在我们平台入了禁播名单的棋盘策略类游戏。当然作为二战模拟游戏,有些地方做的太写实了,不过游戏绝对是好游戏,大家也当它是游戏去玩,扮演一下二战各国元首,指挥军队玩玩闪电战什么的。

一战结束后的德国穷困不堪?

上个世纪初的两场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国家间为了争夺利益和生存空间而进行的“内讧”和血腥厮杀。而始作俑者德国,却凭一己之力“搅动”了,甚至改变了未来的世界格局,她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能量”?

尤其是一战后的德国(魏玛共和国),在《凡尔赛和约》的制裁下,政治、经济、军事都遭受打压,国家未来一片黯淡。可是,仅10年的功夫,战胜国却接纳其成为国际联盟的一员,这背后都有什么原因呢?

首先,底子好。

早在一战前德国就是欧洲第一经济强国,铁矿和煤矿丰富,强大的工业更是她的支柱产业,家底殷实。同时,作为一战发起国,战火却没有燃烧到其本土,完备的的工业体系得以保存。倒是法国北部被打成了一片废墟,这让他们恨得咬牙切齿。

尤其是欧洲最大的克虏伯兵工厂几乎毫发未损。尽管残酷的战争吞噬着一个个士兵的生命,但是其国内的工业生产却没有大的冲击,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都得以保留。这些都是他们战后迅速崛起的资本,可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其次,美英的支持。

一战期间,欧洲打成“一锅粥”的时候,美国却在“闷头”发着战争财。因为无休止的战争消耗,法国不得不向美国借钱度日。借钱是要还的,德国的战争赔款可以用来还钱,可是,德国没钱。

被“逼急”的法国、比利时以其不还钱为由,出兵10万占领鲁尔区。不但没有要到钱,反而柏林政府宣布不再还钱了。比法国还着急的是美国,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这笔“三角债”彻底激化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为了区域平衡,遏制和牵制法国在欧洲称霸,英美极力要扶持一个国家与之抗衡,而德国无疑是最合适的。同时,为了盘活“债务”,只有对德国贷款和加大技术、资金的投入,恢复其经济,借出去的钱才能收回去。这就是“道威斯计划”。

于是,大量的外国资本开始涌入德国,这使得几近崩溃的经济有了转机。据统计,从1924年到1929年,柏林共获得的贷款和投资达326亿马克,是其全部资产的40%,而这一时期支付的战争赔款不过95亿马克。

也就是说,先前的德国经济的入不敷出,变成了现在的绰绰有余。并在短短的5年内经济快速发展,到了1929年,国民收入达到759亿马克,是战前的150%,黄金储备更是超过战前的一倍多,远远的将英法两大国甩在后面。

更为重要的,还是这个民族特性决定了一切。

一是严谨好学。我们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人才的较量,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在德国,教育是十分重视的领域,早在19世纪中期,入学率就已经达到了97.5%,国民素质很高。

钱没了可以印,机器没了可以造,只要人在,有学问和知识,这些都是“毛毛雨”。 他们对待工作十分严谨,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业产业更是让经济能够迅速恢复。“德国制造”成为了一张家喻户晓的国际名片。

二是称雄好斗。在战火不断的欧洲,日耳曼人是最不安分的民族。他们有血性,格外看重荣誉,军人是一个社会地位极高的职业。尤其是军官队伍,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很多人都是出生在军人世家,有着良好的军事素养,不管是指挥上还是政策上,他们看的更加长远、想的也格外多。

他们保留着欧洲人的骑士精神。在战场上,为国捐躯是他们的光荣传统,作战十分英勇。这些军人的建立强大德军的核心,即使是受《和约》制裁,不能保留太多军队,但依然让德军的战斗力“一夜之间”得以恢复并迅速扩大规模。

当然,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是不同于其他欧洲各国的显著特征。一战的失败并非完全是因为战场上的失利,一方面,盟国保加利亚、土耳其等国投降;另一方面国内工人罢工、起义,可以说是内忧外困导致了战败,所以德国民众普遍“不服”。

随后,《和约》的欺压和掠夺式的制裁,严重伤害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彻底地激怒了他们。再加上发生的鲁尔事件,更是让他们开始有意识的“消极抵抗”,表现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抗争态度。

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膨胀,国家实力的增长,民族自信不断提高,一战所留下的耻辱是该极力扭转了。

逐渐强大起来的德国开始向世界发出她的声音。

他们向战胜国发出了一份照会,要求恢复自己的合法地位,加入国际联盟并给予行政院常任理事席位;修改《和约》中关于在军备方面不平等的条款,免除其战争责任。这份充满挑衅的照会,各国反应却各不相同。

一是法国加以阻拦。他们认为随着德国经济、军事潜力的全面复苏,决不会忘记曾被割走的土地,掠走的钱财,更不会忘记他们战后出兵占领鲁尔地区带给德国人的耻辱。两国是世仇,说什么也不答应让德国这么容易就强大起来。

二是英国不反对。在他们看来,由于地缘原因,岛国一直关注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一直以来都在默默奉行抗衡的政策。所以,不但拉拢德国加入国际联盟,抑制法国的称霸,而且准备与其缔结一个关于保证德国边界的协定。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贯倡导欧洲再平衡战略,不希望出现一国独大的局面。更何况大量资金投入是否能带给利益,并保证投资正常回流,是他们最在意的事情。因此,必须扶持德国渡过难关。

此时的德国与战败时大不一样了,他们在会议上态度蛮横,而“各怀鬼胎”的各国代表最终同意其加入国际联盟,不久便“光荣地”成为国联的常任理事国。从此,他们跻身于国际舞台,再次成为与英、法平起平坐的大国。

也就是说希特勒上台前,德国就已经很“牛”了。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魏玛共和国还会东山再起吗?欢迎留言和讨论。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