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的督军,明朝战争史上有哪些力挽狂澜的神操作?

2023-06-18 16:50:04 67阅读

仿制的督军,明朝战争史上有哪些力挽狂澜的神操作?

这种时候,怎么能少了英明神武的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呢?

话说当年,在经历过放牛娃、和尚、乞丐、反贼等等职业之后,朱元璋终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成为了中国的一个小地主。

仿制的督军,明朝战争史上有哪些力挽狂澜的神操作?

当时他的地盘大概有南京、常州、镇江、安庆、池州、安吉等地,地盘不算大,但是经营了6年。兵精粮足、人才济济,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西边的陈友谅、东边的张士诚,看到朱元璋这个钉子户就恶心。就因为这个人,导致二人迟迟不能拥抱。

陈友谅决定,除掉这个要饭的朱元璋。

1360年,陈友谅在杀掉顶头上司徐寿辉之后,自称大汉皇帝。

这时的陈友谅,拥有江西、湖北、湖南的地盘,统帅60万大军。他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天下的主人,而西边的邻居朱元璋,则是他第一个绊脚石。

朱元璋布下的防线,在陈友谅看来跟纸糊的没什么区别,所以他没费什么力气就来到了南京城附近。他写信给自己的老乡康茂才,并许诺:

“只要你给我当内应,以后豪宅、美女、财富,要什么有什么。”

没想到康茂才转头就把这封信交给了主公朱元璋,他们决定“请君入瓮”。

康茂才执行朱元璋的命令,跟陈友谅约好:“江东桥是一座木桥,咱们的约会就定在那。”

陈友谅大喜,只要过了江东桥,就能直抵南京城下。朱元璋,你完了。

第二天,陈友谅准时赴约。当他乘船抵达江东桥的时候,等候他的不是香车美女,更不是康茂才,而是一座冷冰冰的石板桥。

他喊出了无数人说过的一句话:“中计了。”可是,幻想中的火把四举、伏兵四处,并没有出现。

他看了一眼地图,石板桥肯定是过不去了,只有一处地方可以上岸:龙湾。

一般人都不愿意赶夜路,可陈友谅没有办法,不上岸就只能在水里泡着。

按照他的计划,他将带着部队去龙湾吃早餐,然后去南京城吃午餐,晚上再开Party。可当他准备在龙湾玩抢滩登陆的时候,朱元璋露出了獠牙。

朱元璋明白:自己实力弱下,靠硬拼肯定打不过这个大块头,只能智取。

通过康茂才这个双面间谍,他成功把陈友谅骗到了这里。如果不能成功取胜,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将白费。地盘没了、性命丢了、老婆还得被别人睡。

拼吧。这是安徽人和湖北人的战争。

其实也不用想太多:朱元璋吃饱睡足、陈友谅疲劳驾驶,只要敢拼命,胜利只会属于朱元璋。

这一战陈友谅丧失战舰数百艘,只能乘小船逃跑。

痛打落水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冯胜率领五路大军继续追击,再败陈友谅于采石,安庆。

这一战,朱元璋靠着勇气、智慧,赢得干净漂亮。

后世有人写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朱元璋没有认真拜读过,但是他懂其中的道理。

1363年,回家吃了大白馒头的陈友谅满血复活。他率领60万大军、数百艘巨舰攻击南昌,他要从这里开始逆袭,走向王者之路。

守护南昌城的,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

人人都说这是个花花公子,但在这个时候,朱文正爆发出惊天的勇气。他召开军事会议:“一支部队守一个城门,如果能活着,我们以富贵相见。”

勇气,创造了明军的一个军事奇迹。

朱文正带着一支2流部队,硬生生的在南昌抗了3个月。

朱元璋在解决好手中的麻烦后,带领20万大军来解救南昌。而陈友谅听说朱元璋来了,也放弃围攻南昌,到了鄱阳湖等候朱元璋。

一个是西方霸主,看着麾下的大军:“这是我的全部,将来的天下也是我的。”

一个是东方新秀,正在进入宿命中的战场:“我一个乞丐,能有今天不容易,决不能输。”

陈友谅肯定没看过《三国演义》,他居然把所有的船都用铁索捆在一起,成为航空母舰。

可不巧的是,朱元璋有老天相助——当天挂起了东北风。那还说什么,赤壁之战这么打,咱们照着做就是了:放火。

陈友谅在鄱阳湖输掉了所有的本钱,部队、大船、地盘,都被朱元璋接收。从此,朱元璋统一天下的格局已定,并且在几年后轻松灭掉东边的张士诚,北伐蒙古,重新恢复汉人的江山。

一场火,烧毁了陈友谅的全部希望,也点燃了大明帝国的火种。

他的一生有哪些可以称为传奇的事情?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只能被我们注释。。。

鲍超,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

但作为曾国藩手下的一员猛将,他有太多故事可说,他的身上也有很多标签,且听我一一道来:

传奇一:不怕死的“猛张飞”。

老鲍是重庆人,性格火辣,小时候学的一身好武艺。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他没有投太平军,而是进了体制内——投入广西提督向荣的麾下,成为他的亲兵。

向荣不禁打,很快就溃不成军,老鲍改投在曾国藩的营中,从正规军变成了民兵。

但这支民兵前途比较好,老鲍又特别能打。

真正做到了武将不怕死。

在一次战斗中,他先被滚木砸中了手臂,后被火枪打中了头皮,满脸是血,但他英勇奋战,死战不退,最后赢得了胜利。

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

老鲍绝对是湘军中的第一猛人!

传奇二:不识字的一品大员!

老鲍虽然猛,但绝不是蛮,他行军打仗还是很有一套!

要不然,在那么残酷的战斗中,他这股不要命的劲,早挂了!

但是,传奇的是,由于出身贫苦,老鲍大字不识一个。

有一次,他被包围了,要向曾国藩求救,文书在那儿咬文嚼字的功夫。

他自己好歹写了个“鲍”字,又画了个圆圈,就寄给曾国藩了。

曾国藩一看信,会心一笑:老鲍被包围了,赶紧增兵解围。

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有的人饱读兵书,却只能“纸上谈兵”,有的人文盲一个,但还是用兵如神。

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啊!

老鲍就是有智慧的神人,他从大头兵干起,大大小小经历了500多次战斗,身上伤口百余处,多次取得重大战功,最后,打下天京,他被提拔为从一品的武官,还封了爵位。

传奇三:因为爱情,卖了老婆!

老鲍虽然是个粗人,但是是个有血有肉重感情的粗人。

他年轻时,生活落魄,为了生活以200两银子的价格,将老婆卖给了一个老光棍。

但,老鲍可不是心狠手辣的人贩子,他们夫妻感情不错,只是因为走投无路,只能出此下策,用爱情换前程。

老鲍也不是负心汉,虽然把老婆卖了人,但他一直念念不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卖给别人的妻子也还是妻子。

发达了之后,他履行了当年的承诺,又重金赎回了卖作他人妇的妻子!

有情有义,而且,还有担当!

剿灭太平军之后,他还曾参与围剿捻军、中法战争等,立下了赫赫战功。

1886年,鲍超病逝,终年58岁,谥号忠壮。

我国有哪些国宝级的文物流失海外?

据中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而美国的博物馆中馆藏的各类中国文物:佛造像、唐卡、书画、玉器、瓷器、家具、服饰……空空非常之心痛。

中国佛造像

佛,意为“觉者”悟到修行的方法,寻找生命以及宇宙的真相,超越生死,断尽烦恼,终得解脱的方法。

▲ 元 广胜寺《药师佛经变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北宋 彩绘木雕菩萨像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唐 天龙山第21窟 彩绘石雕菩萨头像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唐 干漆夹苧坐佛像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北齐 北响堂山北窟 石雕佛手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北魏 云岗石窟 彩绘石雕交脚菩萨像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北魏 青铜鎏金弥勒佛像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宋 木雕泥塑观音坐像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 唐 昭陵六骏·颯露紫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藏

▲ 唐 昭陵六骏·拳毛騧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藏

中国绘画

我们一直在探讨旧时的生活美学,仕女衣袖上的花纹、四大雅戏、文玩器皿、帝后的日常生活,以及花鸟山水的风貌,都可以从画作中窥探到民族的文脉。

▲ 唐 张萱《捣练图》波士顿美术馆藏

▲ 唐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波士顿美术馆藏

▲ 明 唐寅《嫦娥执桂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元 钱选 王羲之《观鹅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元 倪瓚《虞山林壑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清 郎世宁《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 北宋 徽宗赵佶《竹禽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唐 韩干《照夜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清 八大山人《二鹰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中国书法

中国汉字是世界范围内惟一成为艺术的文字,在这些泛黄的古纸中,起承转合之间,你会发现无以伦比的中文之美。

▲ 唐 钟绍京《灵飞经》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东晋 王羲之《行穰帖》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 明 王铎《行草书扇面》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北宋 米芾《吴江舟中诗》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宋 黄庭坚《赠张大同古文》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 北宋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中国壁画

敦煌莫高窟,一直都是人类文明的展示幕布,寺庙以及洞穴的墻壁之上,保留了太多遗跡

▲ 唐 敦煌莫高窟第335窟 菩萨头像壁画 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 唐 敦煌莫高窟第329窟 菩萨头像壁画 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 唐 敦煌莫高窟第320窟 菩萨头像壁画 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 唐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 八人乘船运送佛像壁画 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中国唐卡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虽经几百年的岁月打磨,但仍是色泽艷丽明亮,璀璨夺目。

▲ 清 财神唐卡 斯坦福大学艺术博物馆

▲ 清 红神唐卡 斯坦福大学艺术博物馆

▲ 清 火神唐卡 纽约鲁宾喜马拉雅艺术博物馆

▲ 清 轮回唐卡 纽约鲁宾喜马拉雅艺术博物馆

▲ 清 菩萨唐卡 纽约鲁宾喜马拉雅艺术博物馆

▲ 清 西方凈土唐卡 纽约鲁宾喜马拉雅艺术博物馆

中国摆件

随著时代的更迭,贵族以及文人阶层,开始通过摆件来凸显生活情趣,案头之上,或是手中把玩,那是精神世界里的恩物。

▲ 清 珊瑚帽琥珀鼻烟壶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唐 唐三彩神兽摆件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 清 松石苦瓜摆件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元 至元四年龙纹铜镜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 战国 绞丝龙形玉佩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宋-元 玉雕天鹅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战国 玉雕神兽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中国器皿

瓷器在中国的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 明 蓝地描金叶小碗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唐 阔口颈泼釉罐 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双耳陶罐 斯坦福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 明 龙纹青花瓷瓶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清 桃花釉瓷瓶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清 玉碗 斯坦福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 商 饕餮纹青铜方彝 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 唐 鎏金叶形银盘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五代 龙纹青瓷碗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西汉 兽型青铜樽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 西周 青铜方鼎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中国家具

对于中式家具而言,选材颇为讲究,黄花梨、紫檀、象牙……中式美学亦渗透在家具的设计之中。

▲ 明 黄花梨画案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明末清初 藏式红地描金衣橱 斯坦福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 清末 卢葵生款剔红郭子仪贺寿图屏风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清 象牙插屏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清 黄檀木罗汉椅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 清 黑漆描金屏风 波士顿迪美艺术博物馆藏

▲ 明末清初 紫檀小案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中国服饰

如果挑选最能体现当时社会风貌的物什,服饰应该是最好的载体。

▲ 清 蓝缎金丝绣云龙纹甲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清 红缎彩绣凤穿花纹宫衣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清 藏式蓝缎凤纹男子初巴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 清 蓝缎金丝绣龙纹龙袍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辽 金绣凤纹女服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中国乐器】

在中国文人的世界里,琴棋书画里“琴”是被放置在首位的。

▲ 明 象牙木雕琵琶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清 牛皮柚木漆堂鼓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明 藏式木雕鎏金扎念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明 藏式铜镶景泰蓝长号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清 藏式景泰蓝脛骨号筒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明 鲁王梓木古琴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清 石磬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目前为止,仍有很多文物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现状等客观原因没有正常的回流渠道。大家怎么看?

我是宝玉石文玩达人空空!虽人丑脾气臭,但有鉴假估价和配串问题可私信我, 我会尽力回答哦。点击上方头像——点击底部私信空空。

是不是wow特别稀有的武器?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图中暗夜精灵手持的武器名为:大元帅的双刃刀,是联盟战场荣誉换取的史诗级武器。(很多人把这把武器叫为大元帅的双刃剑,其实是错误的)

至于问到这把武器是否稀有,那就要说说它的往事了:作为联盟战场最高军衔,大元帅这个称谓无疑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在60年代的旧世,手持大元帅的双刃刀,身穿一套黄金战甲,那绝对算得上威风凛凛。在那个没有韧性的年代里,穿上这套PVP装备,你就是死神的代言人。但是想要获得它却难如登天,这背后的幸酸又有谁人知道呢。60年代要打出大元帅或者高阶督军的军衔是非常困难的,一个服务器里面有1%的玩家能到达这个高度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从一个列兵军衔杀到大元帅,会让你体会到什么是艰辛,从R1-R14至少需要花上3个月以上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你要每天打战场,前R12都不是很难,从R13之后就开始你想艰难战场旅程了,很多时候要跟冲级的商量好,甚至是买排名。然后你就可以在主城的军需官那里兑换相应的武器装备。在60年代,大元帅可谓非常稀有。

而到了60年代末期(2.0风暴前夕版本),大元帅再也不是无数人心神向往而无法获取的装备了,在那个全民战场的年代,基本上所有玩家都走上了刷战场的道路,那期间随处可见大元帅、高督套的玩家在你面前走来走去,而在奥格和铁炉堡门口插旗PK也似乎开始流行了起来。在60年代末期,大元帅变得廉价起来,变成普通玩家也可以获得的装备了。

而如今,作为经典且风靡一时的装备武器,暴雪将大元帅继续留在了魔兽世界中:小号专用的原版大元帅套装可以在暴风城旧城区的勇者大厅内用荣誉值进行兑换;而喜欢幻化的玩家则可以在竞技场或者评级战场等级达到1800以上,前往外域虚空风暴52区用金币购买。

您都知道哪些相关的历史知识?

作者:史遇春

说起清朝的大学士来,似乎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二;但是,要详细问起三四来,就不见得所有人都能述说详备。

其实,关于清朝大学士这个话题,因为算是有些专业度的,所以,我原本不想写,其中主要顾虑,就是感兴趣的人没有几个,最终受众不多、读者太少。

可是,就这个话题,我看了三四次之后,还是觉得这些基础知识是需要补充和学习的,于是,心中,不忍冷落,最后还是决定,将这一内容写出来。一来呢,这是对我历史知识的增补;二来呢,我还想着,或许也有和我一样对这个题目有兴趣、也有和我一样对这个题目不明了的朋友。不想那么多了,就算是自己学习,同时和大家共同进步吧。

先说出处,本篇是依照清人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卷一中的一段文字而成的。

政治制度和人类社会当中的其他很多物事一样,都是有传承的,这是最基本的概念,读者必须明了。基于这一概念,就清朝的大学士制度而言,它并不是清人的原创或者发明,它完全是沿袭了明朝旧有的规制而成的。

在清朝,起初,凡是被授予大学士的人,他必须要兼六部之中某一部的尚书。

所谓六部,是指隋唐以后,对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隋朝始设六部,初称为吏、礼、兵、都官、度支、工部,很快,改都官为刑部、改度支为民部;遂有吏、礼、兵、刑、民、工六部。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改民部为户部,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定型。六部沿革,其脉络,须从前代说起:秦汉时,九卿分掌中央行政事务;魏晋以后,由尚书分曹治事。至隋朝,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中唐至五代,六部权力削弱,形同虚设。北宋前期,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六部所掌事务甚少,各部正官除特旨供职者外,其余皆为寄禄官;元丰改制后,六部复行其本职。西夏、辽代、金朝等各代,均仿汉人之制,设置六部。元代,以六部改属中书省。明初,沿袭元制,朱元璋洪武十三(公元1380年)罢除宰相之职,废掉中书省,解析其政,分归六部,至此,六部各自独立,直接听命于皇帝,地位更甲尊崇。清代,承袭明制;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增设外务部,班列在六部之上;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897年),改户部为度支部;改兵部为陆军部;改刑部为法部;改礼部为典礼院;又增设农工商部(工部并入其中)、民政部、学部等,至此,六部之称遂废。

最先,大学士必须兼任六部中之中某一部的尚书。但是,必须清楚,此时大学士所兼任之六部尚书,并非实职,而是虚衔,他们并不实际参与管理其所兼任之“某一部”的事务。这个时候,六部尚书,各另有其人。

到了清高宗乾隆(公元1736年~公元1796年)中叶,此时的大学士,在兼任六部中的某一部尚书时,才开始出现其真实管理所兼任“某一部”具体事务的情况。

清仁宗嘉庆(公元1796年~公元1820年)年间,大学士兼任六部中的某一部尚书时,真实管理其所兼任之部的具体事务,已经被确定为常规,是必须如此的。

这样一来,大学士所兼的尚书职务,就是名副其实的,而且是官职分明的。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自从军机处设立之后,大学士就不再参与机要事务了。

大学士原本属于内阁,但是,在有了军机处之后,内阁权力自然相应被削弱。自此之后,内阁之中,大学士所承办的事情,主要是每天对各部、各省上呈的文件进行初步的答复;还有,就是承担向下发布朝廷的文件;另外,对朝廷所采纳的上报文件,必须以正式公文的形式发布出去。大学士名义上所担负的上述这些事情,其中很多还被中书所分担;当然,上述这些事情,日常还有侍读管理;所以,大学士基本上都是坐享其成而已。那个侍候,国家如果没有大的典礼、大的会议,大学士实际上是全年都不用去内阁的。后来,朝廷觉得这样不行,于是,朝廷才开始让大学士兼六种之中某一部的尚书职位,这样一来,大学士就没有理由再常年不上班了,同时,大学士也有个官方的去处了。当然,大学士的兼差,并不仅仅局限于兼某一部的职,也有部分大学士位高望重,便同时兼任多个职位。这种情况下的大学士,他可能就是全力实际管理其所兼职位的事务,内阁的事,他基本上是不参与的。

以上,是关于大学士的概述,下面,就来说一说清朝大学士的殿阁设置。

清朝立国初期的大学士,分为三院,分别是:弘文院大学士、秘书院大学士、国史院大学士。

清世祖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改三院大学士为四殿二阁大学士。这四殿大学士分别是: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这二阁大学士分别是: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清世祖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又恢复为原来的三院大学士:弘文院大学士、秘书院大学士、国史院大学士。

清圣祖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又改为四殿大学士: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

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又改为三殿二阁大学士。这三殿大学士分别是: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这二阁大学士分别是: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到了清高宗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才确定为三殿三阁大学士。这三殿大学士分别是: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这三阁大学士分别是: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

到了这个侍候,大学士在员额上也有了初步的规定,也就是:大学士只设四员。

此前,清朝的大学士的员额是没有定数的,其数额范围是从五、六位到十一、十二位不等。

但是,到了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保和殿大学士、文忠公富察·傅恒去逝之后,保和殿就不再设置大学士。

自此以后,清朝的大学士,只剩下了二殿三阁。这二殿大学士分别是: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这三阁大学士分别是: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

至于大学士授职时的名称,自清圣祖康熙以来,并没有定例可循。

所以,有些时候,某殿某阁,并没有设置大学士;而有些时候,一殿一阁之中,可能同时有好几人被授予相同的大学士衔。

到了清仁宗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以后,才开始在每殿每阁各设一名大学士;但是,那个时候,已经确定,大学士的员额仅限四名;须知,二殿三阁共有五缺,因员额四员,所以,大学士的确定,就只能是二殿二阁,一殿三阁这样来组合了。这种组合,也没有规律,主要看皇帝高兴,由其心情决定。

以上在介绍大学士的过程中,大学士的名位次序,也如文中的排列,从先到后,即由大至小。比如三院中,弘文院大学士第一、秘书院大学士第二、国史院大学士第三;二殿三阁中,文华殿大学士最尊英殿大学士次之,文渊阁大学士再次之、东阁大学士又次之、体仁阁大学士最末。

这种大学士制度,一直沿袭传承到了清末。

附本文相关资料:

【军机处】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清世宗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清世宗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均为兼职。清高宗乾隆帝时期复设军机处,从此成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一直到清末。

【富察·傅恒】约清圣祖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字春和,户部尚书米思翰之孙,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第九子,清高宗乾隆孝贤纯皇后之弟,清朝名将、外戚,满洲镶黄旗人。乾隆时期历任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平叛伊犁统帅。清高宗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督师指挥大金川之战,降服莎罗本父子。清高宗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力主清军攻打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后任《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正总裁。撰写《钦定旗务则例》、《西域图志》、《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等书。清高宗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授经略,督师云南。次年四月,率京师及满、蒙兵1.3万余人,分三路入缅甸作战,身患重疾,仍督军进攻,屡败缅军。后与云贵总督阿桂合兵攻老官屯不下,遂乘缅军遣使请和,疏奏罢兵。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二月班师,不久病卒。清乾隆皇帝亲临其府奠酒,谥文忠。清仁宗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五月,以子福康安平苗功,赠郡王衔,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

这是我的头条号在哪里: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谢谢大家关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