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黑暗重装上阵,星际探索好看吗?

2023-07-03 03:50:03 78阅读

深度黑暗重装上阵,星际探索好看吗?

由霍伊特·范·霍特玛担任摄影指导,詹姆斯·格雷担任导演的《星际探索》讲述了由布拉德·皮特(BradPitt)饰演的宇航员罗伊·麦克布赖特少校的故事,他的父亲是荣誉宇航员克利福德·麦克布赖特,由汤米·李·琼斯(TommyLeeJones)饰演。罗伊发现,他一直以为早已去世的父亲实际上可能还活着,并与一系列海王星发生的灾变性暗物质能量喷发有所关联。

几十年前,克利福德曾作为利马计划的指挥官,开始进行深空探索以寻找智能生物。从未得到父亲陪伴的罗伊变得疏离孤僻,这样的性格恰恰适合应对太空旅行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使其成为穿越太阳系,诱使克利福德现身的理想人选。正如格雷所言,该片是“《黑暗的心》、阿波罗任务和水星计划的画面与氛围的结合”。

深度黑暗重装上阵,星际探索好看吗?

《星际探索》是格雷和霍特玛的首次合作。自《迷失Z城》之后,曾为格雷拍摄《移民》的摄影指导达吕斯·康第就飞往韩国与导演奉俊昊开始《玉子》的拍摄。“达吕斯没有档期,但面对这样一个大型的技术项目,我需要开始交流准备了,所以我就找到了霍特玛。从《生人勿进》和《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以来,我就一直喜欢他的作品”,格雷说道,“《星际穿越》只不过再一次展现了他的优秀,证明他对于太空电影制作技巧的方方面面都十分了解。”

摄影师霍伊特·范·霍特玛,摄影作品:《她》《星际穿越》《敦刻尔克》《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等

格雷非常关注在讲述一个太空背景下的现实故事时所需的技术问题,但他也十分看重故事背后的神话、哲学和艺术概念。“每个拍摄角度、每个画面的氛围和色调——你必须集思广益”,格雷说,“我和霍特玛先从油画着手考虑色彩和布光,然后再参考电影和其他视觉媒介形式。我们甚至还会放音乐,因为我们追求的东西是非语言、无意识的。”

“开启一段合作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建立起基础参照,而不是去试图找到一个公式”,霍特玛说,“导演建议我们看一看20世纪50和60年代的先锋电影,我也开始收集许多静态图片和色彩参照蓝本,不光是为了色彩,也是为了获得构图的思路。我们还看了很多太空电影,以确保我们的影片有所创新。”

主创们试图在《星际探索》中运用一种视觉语言去表现时间感、距离感以及罗伊从地球到海王星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因此太阳光的色彩和强度就成为电影布光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罗伊离太阳越远,色彩就呈现出更孤立、更隔绝的感觉,从纯白的太阳光开始,变成火星上的橙红色光,最后变成海王星上方清冷的蓝紫光。

霍特玛希望观众始终能够感知到太阳的位置,以及罗伊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在其研究的对象中,尤其是在1998年盖尔·塔特索尔(GaleTattersall)担任摄影指导的HBO伪纪实系列短剧《从地球到月球》中,他注意到穿过阿波罗飞船厚玻璃窗的直射阳光看起来像聚光灯。“太阳光的光束非常直,因为光源很远”,霍特玛解释道,“当它打到你身上时,会投射下边缘很清晰的阴影,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单一光源能够尽可能得强,并且放置得尽量远。”

拍摄时,最大的人造太阳光源是设置在升降台上的一盏Arrimax 18K HMI灯。较小型的灯组用于拍摄特写镜头:有几盏400瓦和800瓦的Jo-Leko HMI灯,和一盏1200瓦的Dedolight DPB70平行光束灯,霍特玛形容后者“几乎就像是一个大型的PAR灯,但它没有大范围投射光线,而是利用一个镜面系统,将所有光汇聚成一束能够形成清晰阴影的直射光线。”

研究《从地球到月球》时,霍特玛还提到了太阳光是如何在阿波罗飞船的窗玻璃上发生折射的。“我们尝试用所有你能想象得到的各种玻璃,以及各种光线去还原那种效果”,灯光师亚当·钱伯斯(Adam Chambers)回忆说,“Industrial Glass Products公司是洛杉矶一家女性开办的企业,该公司的马里奥·拉米雷斯(Mario Ramirez)为我们制作了两块玻璃棱镜,呈等边三角形,每边长是6英寸,你再也找不到比这更纯净的玻璃了。”

这两块棱镜交到了特效总监斯考特·费舍(ScottFisher)手上,他将它们切割成三份,根据Jo-Leko灯罩的滑动机制设计了一个旋转支架装置。当光线以某个角度照射到棱镜上时,光就会分离出各种单独的可见光谱色彩。

接着,霍特玛找到了洛杉矶Camtec公司的ASC协会会员卡冯·埃尔哈米(KavonElhami),以寻求一套能够捕捉阳光全光谱效果的镜头。通过一个称之为打磨的精细过程,镜头上现代而高效的防反射镀膜被移除,就这样,一整套球面Arri/Zeiss Master定焦镜头完成改造,当受到直射光源的照射时,可呈现低对比度的画面和更多的晕影和眩光。

下一步是打磨镜头前部光学元件的弧度,以增加镜头边缘的衰减,但同时保持中心区域的清晰度。“由于它们改造前就是很好的镜头,所以如果你不让光线直射的话,成像质感上其实没有差别”,霍特玛解释,“区别在于它们在光下的表现。”尽管由于对眩光的敏感性增加,这种改动可能会导致画面整体的亮度增加,但埃尔哈米提到了该系列镜头在T1.3时,进光量的细微减少。“像MP定焦这类高端镜头的光学设计就是为了让光线通过最少的(内部)反射直射入镜头内”,他说,“所以我们所做的改动实际上是增加了反射率。”

我们不需要太过精细”,费舍说,“霍伊特希望2孔胶片的颗粒感是显而易见的。特效制作是在没有进行最终调色的情况下完成的,所以有时候得用Resolve软件对这些镜头进行一些调整。为了保证每个镜头中的真人实景画面和特效元素都能契合,我们可能要筛选出CGI的区块,然后进行一些去除颗粒或重新设置颗粒感的操作,又或是只是精细地调整一下对比度。”

虽然霍特玛认为精细和准确对于《星际探索》的成功至关重要,但是让格雷倍加赞扬的却是他敢于打破边界、勇于冒险探索未知领域。“霍伊特知道不完美如何成就艺术”,导演说,“我很欣赏他用色的大胆,欣赏他愿意尝试把画面中的某一部分完全处理成暗部或过曝。这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简单,但是正是这些让一部电影令人难忘,让你们能够在几天、几个月后还能回忆起,甚至我敢说几年之后也会如此。这是你们所期望的,也正是霍伊特交付给我的。”

最后的镜头成品就是现在Camtec公司命名的“Astra定焦镜头组”,影片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用它们拍的,同时还配备了一整套标准Master定焦镜头。(改造过程不是没有风险的:25mm定焦镜头的一块玻璃组件就从打磨机器上飞出,掉到地上摔碎了。霍特玛让埃尔哈米将破损的玻璃重新装起来,变成了后来的“Disastra”镜头。)

主体摄制工作从2017年8月开始,历时三个月,最终决定采用柯达Vision3 250D 5207和500T 5219胶片,以2片孔配合球面镜头的胶片格式进行拍摄,使用Arricam ST和LT摄影机,还有霍特玛的Aaton Pene-lope摄影机进行手持拍摄。

地球、月球、火星的场景都是实景拍摄的,拍摄地包括谢尔曼奥克斯区的前新奇士公司总部、洛杉矶档案馆和洛杉矶标志性的联合车站。洛杉矶市中心一幢废弃的百货公司下面有一处弃用的红色列车地铁站,片中火星的地下隧道在这里取景。位于橘子郡的前《洛杉矶时报》印刷厂被改造成麦克布赖特去月球的发射台。宇宙飞船的内景和外景,包括登月舱、Cepheus号火箭、废弃的Vesta号飞船和陈旧的Lima号飞船,以及太空漫步的布景都是在洛杉矶中心摄影棚1号和2号棚搭建的。

Space Com司令部命令罗伊去海王星的这场戏是在前新奇士公司总部会议室拍摄的,该场地是A.C.Martin&Associates公司设计的一处低层的、近现代野兽派风格的建筑。罗伊的任命无疑是对他宣告了死刑,柔和的光线从上方笼罩着整个场景,抵消了这份沉重感。“会议室大桌上的荧光柔光箱其实已经15年都没使用过了”,钱伯斯透露道,“我们灯光组修复了它,还安装了一些3200K的灯管。”一块LiteGear公司的4x8英尺的LiteTile灯毯挂在顶上对现有光源进行增强,一盏ArriSkyPanel S60负责补光和提供眼神光。

我们不需要太过精细”,费舍说,“霍伊特希望2孔胶片的颗粒感是显而易见的。特效制作是在没有进行最终调色的情况下完成的,所以有时候得用Resolve软件对这些镜头进行一些调整。为了保证每个镜头中的真人实景画面和特效元素都能契合,我们可能要筛选出CGI的区块,然后进行一些去除颗粒或重新设置颗粒感的操作,又或是只是精细地调整一下对比度。”

虽然霍特玛认为精细和准确对于《星际探索》的成功至关重要,但是让格雷倍加赞扬的却是他敢于打破边界、勇于冒险探索未知领域。“霍伊特知道不完美如何成就艺术”,导演说,“我很欣赏他用色的大胆,欣赏他愿意尝试把画面中的某一部分完全处理成暗部或过曝。这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简单,但是正是这些让一部电影令人难忘,让你们能够在几天、几个月后还能回忆起,甚至我敢说几年之后也会如此。这是你们所期望的,也正是霍伊特交付给我的。”

有没有暗黑风格的闺蜜头像吗?

回答的可能有点晚,但是有很认真的找٩(๑❛ᴗ❛๑)۶

于千万人之中

遇见你要遇见的人

于千万年之中

时间无涯的荒野里

没有早一步 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

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 哦你也在这里吗

够不顾暗黑!!!

欢迎点赞关注哦

你想要的我都有٩(๑>◡<๑)۶

能潜到海底一万米吗?

目前我们人类发现海洋的最深处在马里亚纳海沟,它的深度达到11,034米。几乎已经很难再发现有生物在这样的深度生活,那么就会令人产生疑问了,鲸鱼到底能下潜到多大的深度?

新来的朋友记得点一下关注,也可以从我的主页里面查看往期更多精彩的内容。

下潜得越深,就要承受越强的水压

要是下潜到深海,最为关键的就是能承受非常大的水压。我们人类所制造出来的潜艇,一般都是在300~600米的深度活动,要是再深的话,潜艇就很难承受强大的水压,到时候就很危险了。目前人类也能制造出来的潜艇也能下潜到超过一万米深度的海域,不过这样的潜艇一般都是利用特殊材料制造的,而且它的用途一般也是用于科研,例如中国的“奋斗者号”,它的深潜记录已经达到了10,909米。

很明显,海洋生物并没有像我们人类这样可以制造出特别适应深海活动的材料,它们主要就是依靠自己进化出来的躯体。所以海洋生物到底能下潜到多深的深度,到底能承受多大的水压,主要还是看它们的身体结构。

鲸鱼能下潜到深海,主要是得益于自身拥有三个功能。第一个功能就是因为鲸鱼的体内与体外都是连通的,这样海水也很容易通过这些连通的器官进入到鲸鱼的体内,使鲸鱼体内和体外的水压基本上都是相同的,这样就不至于会被深海的水压压成肉浆。

其实我们人类生活在地面上也需要承受很大的大气压,要知道当年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时候需要16匹马,两端各有8匹马,才能将半球拉开,可见大气压的压强是非常大的。我们之所以没有被强大的大气压压扁,也是因为我们身体上有些器官可以使身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内外的气压达到平衡,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所以这种本领并不是鲸鱼所特有,而是大多数生物都是利用这种方法来调节体内的压力与体外达到平衡。

虽然鲸鱼可以通过器官调整自身内外的水压,但它所承受的水压是不变的,所以第二个功能主要就是鲸鱼的肌肉结构。鲸鱼的骨骼承受水压的能力也非常强,这也是鲸鱼下潜到深海不至于被压扁的一大因素;另外它的肌肉纤维也拥有非常强大的弹性,当水压变得很大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自主调节,就可以更好地保护鲸鱼体内的重要器官,使它可以下潜到海洋很深的地方,也不至于会被瞬间压爆。

鲸鱼的第三个功能就是它的肺功能特别强大。在鲸鱼进入到深海之后,它的肺就可以进行自主缩小很多倍,从而也达到了调节身体内外压力平衡的目的。但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它们已经很难在深海进行呼吸,所以它们要是在潜到深海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处于憋气的状态,在深海停留的时间越长,对它们的身体就业不利,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换气,很可能就会因为窒息而死亡。

人们曾经在葡萄牙附近的海域中,发现了一头被海底电缆缠绕的抹香鲸,深度大约为2200米,它由于无法及时返回到海面进行呼吸换气,最后被困在深海里面因为窒息而死,这也是人类发现抹香鲸最深的下潜深度。

光线无法照射到海底,深海缺少氧气,也会限制生物的活动

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活动都离不开氧气,因为它们需要氧气与自身所储存的物质进行反应,然后提供热量给自身进行活动。除了一些厌氧细菌之外,其他的生物基本上都需要氧气,在海洋中生活的鲸鱼也无法离开氧气生存。

但事实上太阳光线穿透海洋表面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根据太阳光线穿透海洋表面的程度,又可以将海水划分为三层:第一层是透光层,深度在200米以内,这里的光线比较充足,海洋植物生长的情况也比较好;第二层为弱光层,深度大约为200~1000米,这里的光照不足,光源主要也是通过透光层过滤的阳光所剩下的微弱蓝光,植物已经很难进行光合作用;第三层为无光层,深度是处于1千米以下,这里已经漆黑一片,但有些深海生物已经进化出发光的本领。

很明显,大多数的海洋生物都是生活在透光层,由于这片海域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为这片海域提供大量的氧气,也可以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很多食物,所以五彩斑斓的海洋世界也是在这一区域。但并不代表着其他的海域就没有海洋生物了,不过由于氧气已经比较稀少,大多数海洋生物只能依靠自身制造氧气的能力,例如与海底岩石的作用产生氧气。

鲸鱼根本就没有可以自主产生氧气的能力,所以它们的下潜深度除了受到水压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到氧气的影响。因为当它们下潜到深海的时候,就代表着它们已经在憋气,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必须要返回海面进行呼吸换气,所以它们憋气的时间到底能达到多长,也决定了它们到底能下潜到多深的深度。

抹香鲸可以连续憋气超过一个小时,所以它们下潜的深度也可以达到2000多米。但不要以为这已经是鲸鱼能下潜的最大深度,就在几年前,科学家就利用一种鲜为人知的柯氏喙鲸作为研究对象,在它们的身上安装了追踪器,其中一头雄性的鲸鱼直接就下潜到2295米,这个深度已经超过了抹香鲸的记录,不过另外一头雌性鲸鱼更厉害,它的下潜深度达到了2992米,这也是人类收集到鲸鱼下潜的最大深度。

由于人类所收集到的数据是非常有限的,所以2992米肯定也不是鲸鱼的极限深度,但受到憋气时间的影响,鲸鱼下潜的越深就需要越长的憋气时间,也意味着下潜到更深的深度会变得更加困难。所以我估计鲸鱼的下潜深度应该是可以突破3千米的,但想要突破4千米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想要下潜达到1万米的深度,它们根本就无法下潜到如此大的深度。

何况要在短时间之内下潜到1万米的深度,然后又走访到海面呼吸换气,就会造成鲸鱼身体所受到的压力会变化非常大,这对于它们的身体也是非常不健康的,很可能就会造成潜水减压病,所以这也是我认为它们无法下潜到1万米深度的原因。

这一次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你喜欢的话,就请大大地点一个赞吧!

综上所述,鲸鱼要想下潜到越大的深度,就必须要打破两个因素的限制,第一个就是要承受非常强大的水压,越往海洋深处,所承受的水压就越大,在1万米的海洋深处,水压已经达到了1000个大气压,对鲸鱼的身体结构要求是非常高的;第二个就是要有足够长的憋气时间,由于下潜到深海的时候,鲸鱼的肺部会缩小,已经无法进行呼吸,而且在深海的氧气含量又非常稀少,再加上鲸鱼无法自主产生氧气,所以它所需要的氧气完全就是从海面上呼吸到的氧气,一旦氧气消耗完毕,如果不及时进行呼吸换气,就有可能会因为窒息而死亡。

这也说明鲸鱼的憋气时间已经决定了它们的下潜深度,但其实还有一个影响因素,当鲸鱼下潜得越深的时候,它们所需要承受的水压也就越大,如果又快速地返回水面换气,就很容易会造成潜水减压病,对它的身体是非常不利的。从这一个角度来看,鲸鱼的憋气时间与它们的下潜深度又无法成正比,而且下潜的深度越深,所需要的憋气时间也会成倍增长,这也是鲸鱼无法下潜到1万米深度的原因。你是怎么看的呢?

历史上有哪些超劲爆的事件?

来谈谈美国历届45任总统的劲爆历史吧,劲爆程度远超你的想象。

我曾经打算写一个臭骂美国历任总统的系列文章,但是因为时间问题一直没有开始。今天在这里简单数一数、扒一扒这些美国佬的黑历史。

声明一下:我所写的所有内容,都是有据可查的,不是那些传闻、道听途说的野史。不过,光扒拉正史,这些人也够臭烘烘的了。

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1.华盛顿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写字几乎从来不带标点,他的遗嘱却写了42页,其中内容主要都是对身后财产的琐碎交代,跟暴发户无异。

华盛顿之死

2.同一代的美国开国元勋,对华盛顿本人就有很多恶评,从潘恩(Thomas Paine)的公开信,到杰斐逊的谈话,都提及他是“厚颜无耻”的、“贪婪地敛聚钱财”、“等同于伪善”、“世界被你搞糊涂了,说不清你是一个变节者还是骗子;是你抛弃了原则,还是你根本没有这东西”。

反正同辈人,没几个觉得他是什么好东西。

3.当华盛顿担任总统的时候,他的太太都觉得他权力欲太强、破坏规则、不合道义,拒绝参加他的就职典礼。看吧,太太都摁不住了。

4.美国发动独立战争,全靠法国人的支持,其实当时美国是作为法国的代理人和英国作战,牵制英国。后来1793年,法国发生困难,法国派吉尼特来请求美国帮助,华盛顿却拒绝了,背弃了美法的联盟条约,著名的《杰伊条约》就是其只顾谋求自身利益的佐证。这就是美国历史上,从建国元老就开始的背信弃义,为了利益随意背弃道义。

可见,从背信弃义、为了利益舍弃盟友的角度来讲,特朗普一直是一个标准、传统的美国总统,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特朗普,在背信弃义上,你就是个“弟弟”

5.华盛顿是支持蓄奴的,在他临死之前,还有超过300名黑奴。他还曾经在报纸上发布消息,悬赏捉逃走的、属于他的奴隶。他妻子玛莎的奴隶逃走以后,他亲自给抓了回来,面对女奴的苦苦哀求,他也无动于衷。一个手染无数印第安人献血的刽子手,怎么可能还对奴隶有同情心?

6.华盛顿本人相当虚伪,怕蓄奴的事情影响他的身后名,又觉得释放了奴隶会影响自己现在的福利,就在遗嘱里写,在自己死后要释放所有的黑奴。华盛顿的老婆、富二代白富美玛莎,在看了他的遗嘱以后,知道自己的老公是啥样的人,老脸一黑,不等华盛顿过世,直接自己把好人给做了,释放了所有的黑奴。

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

1.他的儿子做了美国第六任总统,给老布什、小布什开了先河,让美国的民主有了“世袭”的色彩。亚当斯做副总统的时候,他26岁的儿子被华盛顿任命为驻荷兰大使;他做总统的时候,他亲自任命自己30岁的儿子做驻普鲁士大使。真是“内举不避亲”啊。

2.亚当斯签署了《移民法与暴L法》,为外来移民设置了新的路障,也为钳制言论自由设下新的枷锁,美国的第二任总统就开始自行撕毁《独立宣言》里所宣称的那些玩意儿。哎,这统治阶级的脸皮啊。

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

1.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但是,起草的过程,主要是抄袭荷兰人乔治·梅森所写的《弗吉尼亚人权宣言》,主要“手笔”都来自于杰斐逊大人。果然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抄来抄去有提高,还抄出了一个美国人的“民主爸爸”。

2.21岁时,杰斐逊这位“民主之父”,本着“朋友妻不客气”的高贵品性,向一位朋友的妻子求爱,后来这件事在他的总统任期内被扒出来,名誉扫地。此事可以写一篇“一个人从年轻时就对朋友妻不客气,后来终于当上了美国总统”。

3.虽然杰斐逊起草了《独立宣言》,宣扬人生而平等,但是也是个大奴隶主,至死不肯释放自己的黑奴。“美国例外”的最早倡导者。

4.虽然不肯在政治上和自己的黑奴平等,但是在自己的床上实现了“种族平等”,然而仅仅是床上。

杰斐逊跟他的一个黑人女奴长期有染,从1789年到1805年,他的这个黑人奴隶共为他生了7个小孩,3女4男,其中2个夭折了。剩下的5个,杰斐逊曾承诺他们长大后可以不做奴隶,放他们自由。然而,后面根本就没有了,被杰斐逊选择性遗忘了。后来,其中两个孩子自己逃跑了,杰斐逊好歹还保留了一点人性,没有使出他最擅长的“登报悬赏捉拿”。但是他83岁的漫长人生中,被官方记录的子女只有6个白人孩子,那7个黑人小孩加他们的母亲,都从记录中消失了。

直到20世纪,才出现了杰斐逊的黑白两代后人相聚的画面。

杰斐逊,超牛逼的古典渣男,美国虽然公路基建老旧,但是套路基建源远流长啊。

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

1.美国有史以来最“迷你”的总统。

身高163,体重只有45公斤,患有癫痫状歇斯底里症,被同时代的人戏称为“拴在皮带上的猴子”、“杰斐逊的皇太子”。

2.美国最年轻、也是最后死去的“开国先贤”。

这位开国先贤,是第一位请国会对外宣战(第二次独立战争)的总统,然而,这次战争,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让美国佬丢掉了首都,让华盛顿市陷入炮火中。1814年8月24日到25日,英军长驱直入,占领华盛顿,放火焚烧国会山庄及总统官邸。

幸好当时天降暴雨,英军临时撤退,大火也被暴雨熄灭,否则我们就见不到那些古老的建筑们了。什么叫败家子儿,什么叫崽卖爷田不心疼,什么叫丢人丢到姥姥家去了(这些开国元勋大部分祖籍都是英国……),环球同此凉热啊。

英军烧毁白宫

3.麦迪森赞成废除黑奴制度,但是却没有释放,只是提前偷偷卖掉了自己的黑奴。高位套现以后再开始唱空,这手段多么熟悉啊!

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

1.他名字中的Monroe被翻译为门罗,但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性感女星Marilyn Monroe,却被翻译为“玛丽莲·梦露”。

一“捂”成名

2.臭名昭著的“门罗主义”的始作俑者,从此整个美洲大陆成为了美国的后花园。

后来,“新门罗主义”,让美国堂而皇之地开始对他国强加美式民主,对多国动武。

还有,“梦露主义”,让美国肆无忌惮地输出自己的文化,自诩为“人类文明灯塔之国”。

门罗总统

3.这位门罗总统,算是美国总统中比较正直的了,在华盛顿对潘恩忘恩负义时,在华盛顿通过《杰伊条约》丧权辱国时,他都不买华盛顿的帐,跟华盛顿反着干,都体现了他有原则的一面。

然而,他对黑奴和印第安人的迫害,却是他身上难以抹去的污点。一是他弄出了《密苏里妥协案》,准许密苏里以奴隶州、缅因以自由州同时加入联邦;1831年,他亲自打压了加百列奴隶起义事件,绞死了加百列等16位起义者。

此事之后,他觉得奴隶制度越来越难以维持了,但是并不想就地释放黑奴、给与黑奴同样的地位,而是选择将其流放,所以就出现了西非的利比亚里,现在利比亚里的首都还叫蒙罗维亚(Monrovia),以门罗的名字来命名。

今日蒙罗维亚

什么叫满口的仁义道德,到了自己身上永远是“美国例外”。黑人之尺和印第安之尺,永远能丈量出美国人的良心到底是黑是白,在2020年,这两把尺子仍然有效,仍在发酵。

第六任总统——小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

1.靠“肮脏交易”而上台的“少数总统”。

小亚当斯竞选总统时,其竞争对手杰克逊获得了99张选举人票,而小亚当斯只获得了84张,克莱获得了37张。结果克莱和小亚当斯私下交易,倒向小亚当斯,换得了国务卿的职务,让杰克逊这位得票多的候选人却落选了。

小亚当斯

杰克逊立刻火了,“肮脏交易”的指控、“人民被骗了”的指控,一路跟随着小亚当斯。然而杰克逊也无力改变这结局,只能等下届再战了。

这些证明,美式的选举制度,也只不过是被某些人随意操纵的笑话罢了。

2.五世显赫之家

因为他爸是美国第二任总统,所以他就被称为“小”亚当斯。家世五代显赫,父子两代总统,第三代做了林肯总统时的驻英公使,第四代是两位历史学家,第五代是胡佛总统的海军部长。

老子英雄儿好汉,好汉了五代,不能证明其家族、基因到底有多优越,只能说明美国的阶层固化,从其建国时期就已经及其严重了。

以上分割线,一不小心写了三千字了,要全写完还得有几天时间。

为了避免扑街而白白牺牲的头发,如果能够满100个赞,我就继续写下去。有喜欢看Amerigo总统猛料的朋友们帮忙给点个赞,点个关注。

哪些电影有惊险刺激的跳伞片段?

哈喽大家好,我是影视领域创作者@香菇小魔头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说到跳伞电影,那些惊险刺激的场面还是挺多的,相信我们很多小伙伴都会记得一两个片段,若我们熟悉的成龙的《十二生肖》,《碟中谍》等等下面我为小伙伴介绍几部希望大家喜欢!

1.《王牌特工》

6位学员高兴的从飞机上跳下来之后,相继在高空中旋转跳跃摆圈圈,在这之前还穿插了我们大男主与恐高小妹满是粉红泡泡的对白,现实总是残酷的,就在他们高兴之余,训练员告诉他们其中有一位没有降落伞。瞬间画风突变,紧张刺激之余还带着一丝丝喜剧气息。

在生死关头,人性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的大男主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他大无畏、拯救世界拯救你我他的精神,当然看起来到也不违和。6人组到最后只剩下了男主和恐高小妹,这时男主骑士精神上线(到这里我一直认为女主正式归位,然后我小看了腐国的编剧实力)伴随着男主的咒骂混杂着女主的尖叫,以及令人窒息的真实,男主和恐高小妹相拥自由落体,过程紧张刺激,算是近几年看过的最精彩的跳伞戏了。

2.《碟中谍》

碟中谍》系列主要是围绕美国“不可能的任务情报署(IMF)”展开。该情报署的特工都身手不凡,而且他们也擅长使用易容术,让目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供出情报。里面也有一组精彩跳伞场面。

万米高空,一跃而跳,阿汤哥从2万6千英尺跳伞,关键这部是特效,重要的事情在说一遍,这不是特效,为了3分钟的镜头阿汤哥和摄影师一共进行了106次HALO跳伞。阿汤哥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镜头下真正做到HALO跳伞的演员

3.《极盗者》

影片剧情显现出一个热衷极限运动的犯罪团伙,里面的“跳伞”剧情精彩和刺激且过多。这部电影里面的情节视觉和心灵冲击让我们通过屏幕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并且对里面的“极限运动”爱好者们表示敬佩。

但是,《极盗者》这部电影在坚持实景拍摄,追书那些真实紧张且刺激的运动场景,拍摄前后共有三位幕后工作者不幸遇难。翼装飞行简直太刺激了!

4.《速度与激情》

相信大家都看过,据说撞坏的车就有200多辆 ,从这你就能看出好莱坞有多豪横了,最出名的这场豪车空投的画面。也是实拍的,为了捕捉到真实的效果,摄影工作组带着设备伴随跑车先后跳下飞机可以说是用生命在拍摄也不为过。

5.《十二生肖》

成龙大哥在火山口跳伞,非常拼命非常敬业。大哥对电影的态度让人叹服,成龙大哥老当益壮,将跳伞和翼装完美演绎。让人神经紧绷,在活火山上滚落下来真的凶险。

结语:以上就是我给小伙伴介绍得5部惊险刺激得跳伞片段得电影,希望大家喜欢

小伙伴要是知道跟很好看得电影,记得评论留言哦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