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法典,帖木儿和成吉思汗关系?

2023-07-03 20:55:09 66阅读

公主法典,帖木儿和成吉思汗关系?

帖木儿和成吉思汗是祖孙关系。

成吉思汗,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蒙古帝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开始,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

公主法典,帖木儿和成吉思汗关系?

小花仙第四季守护天使剧情介绍?

未来世界库库鲁长大成人,即将加冕成为古灵仙族的国王,女神安琪儿与新一任花仙魔法使者“圣洁之光”雪城爱一起守护着拉贝尔大陆的和平,人们生活在宁静祥和之中。然而黑暗魔王借着人们内心的私欲逐渐壮大,他利用芬妮公主对安琪儿的嫉妒之心再一次发动侵袭,妄图抢夺神秘力量,花之法典中的花仙精灵被尽数黑化,拉贝尔大陆岌岌可危。危急关头,安琪儿女神不得不打开时空之门,将雪城爱与库库鲁送回过去的地球,去找到那个命定的魔法少女寻求帮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明祖康熙?

可以说这七位皇帝在古代的皇帝中都是很有作为的皇帝,尤其是在开拓疆土方面七个人都很有建树,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秦朝,汉武帝北击匈奴,收复南越,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统一过程中打下半壁江山,后面消灭东突厥、高昌、吐谷浑、薛延陀,重创高句丽,宋太祖赵匡胤基本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明太祖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张士诚和蒙元政权,康熙的话平三藩、收台湾、败噶尔丹等等,可见几人在武功方面绝对是古代皇帝中的佼佼者,但是治国能力谁更胜一筹呢?下面我们就分别分析一下各自治国理政的能力吧!

秦始皇在治国理政方面主要集中在制度建设,在统一六国之后,在全国范围内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以及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匈奴,修建灵渠出兵百越,重用法家思想治国难免给人暴政的感觉,尤其是杀害几百读书人以及方士留下了“焚书坑儒”的污点,总体而言,在治理国家方面,秦始皇算是一位好皇帝,而且秦朝的崩盘并不是秦始皇的错误,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接班人的问题没有做好安排,导致了权臣的出现以及秦朝的灭亡。

汉武帝留给人们最大的印象就是重用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重创匈奴,在国家制度建设方面采用“推恩令”彻底解决诸侯王的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刺史制度的确定完善了地方监察制度,推行“察举制”完善选官制度,并且一直沿用到三国时期,在经济方面推出五铢钱解决了西汉金融问题,以及实行盐铁专营,不过因为限制宰相的权力,经常借口杀死丞相,以及不断出兵匈奴,造成了国内矛盾尖锐,经济发展受损,差一点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都很有建树,在国家制度方面创造性的举措不多,基本上都是延续前朝或者李渊时期的政策,比如实行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等等,虽然不是李世民首创,但是在李世民时期不断完善并且发展起来,在三省六部制度上通过设置政事堂扩大宰相人数;而在人才使用方面任用大量寒门子弟,选拔了大量人才,抛开我们熟悉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其他如马周、褚遂良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最重要的就是李世民善于纳谏,魏征和马周等人都是进谏的大臣,可以说正是李世民和功臣们的努力,让唐朝在极短时间内国力快速恢复,能够在几年内就完成消灭东突厥的壮举,足以证明李世民在治国理政方面的能力,更是开创了“贞观之治”,在民族关系处理方面采取仁和宽厚的态度,最终为唐朝皇帝赢得了“天可汗”的称号。

宋太祖赵匡胤可以说奠定了宋朝的制度,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措施解决了武将的问题,树立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同时在中央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削弱宰相的权力,地方上设置通判牵制知州权力,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转运中央,削弱地方割据的财政基础,在科举制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锁院制、弥封制、誊录制度以及别试等等,当然还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等等。

成吉思汗铁木真最大的功绩其实就是建立大蒙古国,这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庞大帝国,这也是他武功的表现,而在治国理政方面其实乏善可陈,主要就是颁布《成吉思汗法典》,实行领户分封的制度,再就是创建文字等等。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改革,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后面彻底废除丞相,在地方上废除行省制度,设置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防止地方权力过重,最重要的就是设置特务制度,在经济上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鼓励开垦荒地,甚至实行军屯政策,同时兴修水利,同时对于贪污问题朱元璋也是大力整顿,制定了最严苛的惩罚标准,当政三十一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

最后来说说康熙,“康乾盛世”的缔造者,当然这里面吹嘘的成分太大了,在政治制度方面,康熙选拔官员进入南书房,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在经济上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年限,同时在漕运方面也加大了政治力度,不过清朝在康熙时期远远达不到盛世的标准,而且康熙为了思想上控制民众,大兴文字狱,牵连甚众,而在晚年问题更大,国库空虚贪污问题严重,要不是选择了一个好的接班人雍正,可能清朝在康熙后期就走上了下坡路了。

综合分析了七位皇帝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成就,我们能够看到在开创性制度建设方面,无疑是秦始皇第一,其次是汉武帝、朱元璋和赵匡胤,李世民和康熙半斤八两,而成吉思汗最差,当然治国理政并不仅仅是制度建设一个方面,综合来分析的话,秦始皇重用法家思想,而且滥用民力,尤其是“焚书坑儒”影响深远,汉武帝的话,穷兵黩武,拖垮了汉朝的国力,“罪己诏”后休养生息,直到汉宣帝时期才让汉朝国力再次恢复,李世民后期也有懈怠和滥用民力的情况,但是没有导致严重的问题,国力没有受到影响,所以在唐高宗时期能够让唐朝疆域达到极致,赵匡胤制度建设方面确实很有一套,但是治国理政方面确实成就不高,朱元璋的话,国家治理的太严苛,并且实行特务制度算是污点,康熙的话吹捧的成分太高,至于成吉思汗在治国理政方面基本没有什么表现,不要说与以上这些皇帝比较,就是古达所有皇帝中都是基本垫底的存在了,所以综合来看的话,无疑李世民治国理政能力更强,其次汉武帝和朱元璋不分伯仲,秦始皇和宋太祖赵匡胤次之,康熙位列第六位,而成吉思汗无疑是垫底的存在。

溥杰和鬼子千金嵯峨浩如何从政治联姻到相守一生的?

作为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一生都充满了悲剧色彩,从孩提之年就被抱离了父母亲入宫,在位仅仅三年就被迫退位,之后又因为两次复辟和两个女人搞得自己声名狼藉。当看完《我的前半生》后,毛主席曾经这样表示:

溥仪能够从皇帝到公民,不容易。任何一个人的思想转变,都要有一个过程,尤其是对溥仪来说更加不容易。

而作为溥仪的亲弟弟,溥杰的命运同样复杂多舛,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同情者有之,痛恨者也不在少数。或许,“爱新觉罗”这个皇族姓氏,带给他的已经不再是荣耀,而是无穷无尽的烦恼,尤其是在感情方面更加明显。

1907年4月16日,爱新觉罗·溥杰出生于北京的醇亲王府,爷爷是慈禧太后的大红人奕譞并被加封为“铁帽子亲王”。从努尔哈赤立国到宣统退位,大清帝国只出现过“世袭罔替”的十个亲王和两个郡王,分别是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和庆亲王,尊贵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醇亲王奕譞过世后,第五子载沣承袭了亲王的爵位,日益被慈禧太后重用并出任了军机大臣。光绪三十四年正月,他年仅三岁的长子溥仪被确立为储君,自己也成为了监国摄政王。

1908年12月2日,年仅3岁的溥仪登基称帝,载沣也以摄政王之尊统领军政事务。为了替兄长光绪皇帝报仇,他决定对袁世凯展开反攻倒算。不过,在奕劻和张之洞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对方只是以“足疾”为由离开了朝堂,依然牢牢掌控着北洋新军。

武昌起义后,面对遍布全国各地的革命形势,面对岌岌可危的满清政权,志大才疏的载沣却调动不了北洋新军。无奈之下,他只得同意袁世凯重新出山,还灰溜溜地辞去了摄政王之位,从此过起了“退休”生活,时年不过28岁。

1912年2月12日,面对北洋军袁世凯和革命军孙中山的双重压力,隆裕太后只得颁布了《退位诏书》,宣布存续276年的满清王朝就此终结。自然,爱新觉罗·溥仪就成为了末代皇帝,爱新觉罗·载沣就成为了末代皇父,而爱新觉罗·溥杰也成为了末代皇弟。

1924年1月12日,17岁的溥杰与比自己年长三岁的唐怡莹完婚,实现了没落贵族之间的“强强联合”。她出生于满洲镶红旗,是他他拉氏的族人,也是光绪皇帝珍妃和瑾妃的亲侄女。

在珍妃被处死后,瑾妃变得逐渐小心谨慎起来,再也不敢与慈禧太后为敌。由于她始终都没有诞下一儿半女,只好将小侄女唐怡莹带在身边抚养。

唐怡莹生性聪明,特别会讨姑姑瑾妃开心,逐渐被视如己出,一直都在宫内长大。慈禧过世后,隆裕太后执掌后宫,在她过世后就以瑾太妃为尊。

溥仪本来十分喜欢这个年龄相仿的怡莹妹妹,只可惜瑾太妃从中阻挠才许配给了溥杰为妻,从此开始了不情不愿和磕磕绊绊的婚姻生活。男方认为自己血统高贵,女方认为自己相貌出众,始终都互看不顺眼,导致夫妻关系从来没有亲近过。

唐怡莹虽然成长在宫中,但自幼就思想开放,而且接受过西学教育,尤其喜欢关注时局和政治。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报上目睹了张学良的照片,立即被这位风流倜傥的少帅所吸引,开始不可救药地迷恋上了对方。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控制了北京的政权,张作霖以陆海军大元帅的身份成为了中华民国元首。因此,张学良也会经常出现在京津地区,还在北京饭店偶遇过溥杰夫妇,让唐怡莹更加不能自拔。

从此以后,唐怡莹更加倾心于张学良,还实现了单独会面的夙愿。在风流不羁的张学良看来,既然这个前朝王妃如此主动,而且还颇有几分姿色,索性就发展成为了自己的地下情人之一。

1926年7月,在国共两党的联合推动下,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口号的北伐战争开始了。随着北伐军的节节胜利,盘踞在北京的张作霖已经朝不保夕,撤兵关外时还发生了“皇姑屯事件”。

张学良继任为新的东北王后,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军政事务上,极力稳定和整合奉系的内外关系。于是,他自然而然就淡忘了那个生性轻浮的前朝王妃,断绝了一切的联系。

离开张学良后,唐怡莹再次红杏出墙,又勾搭上了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卢小嘉。作为军阀的儿子,他虽然手中有枪有炮,但却没有充足的资金,始终都处于二三流的地位。

为了扶持卢小嘉,唐怡莹索性豁出去了,竟然将醇亲王府的许多珍宝都偷运了出去变卖。对于妻子的放荡,身为丈夫的溥杰并非一无所有,只是懒得搭理罢了,反正也从来没有爱过。

1929年,溥杰终于离开了这个伤心失望之地,前往鬼子准备就读陆军士官学校。不过,他的学习能力实在是太差了,竟然没能考入该军校,只好转入一所贵族院校去镀金。

在此期间,“皇道派”的狂热分子主动挑起了“九一八事变”,从此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帷幕并且占领了中国东北。不过,鬼子尚未做好全面侵华的准备,面对英美等国的频频施压,“统制派”最终决定扶持代理人间接统治,从而选定了废帝溥仪。

溥仪在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带着皇后婉容和皇妃文绣搬到了天津的张园居住。表面上,他显得无欲无求,经常带着婉容去四处溜达,称得上是“逛吃逛玩”。不过,内心深处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仍然希望重新登上帝位。

1928年时,孙殿英竟然洗劫了清东陵,将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炸得面目全非。惊闻噩耗,身处天津的溥仪数度昏厥,不仅派人立即赶赴北京处理善后事宜,而且代表满清皇室要求国民政府严惩肇事者。

眼见事态严重,孙殿英立即花费巨资和财宝去四处打点,最终将此事变得不了了之,自己竟然毫发无损。国民政府的这种态度,显然是有失公正的,极大地刺痛了溥仪,也导致了他更加仇视民国。

在天津,溥仪虽然受到了极高的礼遇,许多外国人都仍然称呼他为“陛下”,但却仅仅停留于表面,谁也不愿意提供实质性帮助。眼看复辟无望,他只能依靠鬼子人,终于在土肥原贤二的游说下同意前往东北,决心建立“伪满洲国”进行傀儡统治。

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进行复辟,建立了所谓的“大满洲帝国”并改年号为“康德”。从此开始,他背弃了自己的国家为鬼子人张目,成为了可耻的汉奸。

由于身体原因,溥仪始终都没有任何的子嗣,自然也就没有“伪满洲国”的储君。于是,鬼子方面开始寄希望于他的弟弟溥杰,寄希望于这个长期在鬼子留学的“皇太弟”,希望为他安排一名鬼子妻子。

溥仪深知鬼子人的阴谋,他一方面严令溥杰不可答应此事,另一方面又拿唐怡莹作为挡箭牌,声称其己有妻室。对此,鬼子方面自然不能接受,他们派遣吉冈安直抵达北平,找到唐怡莹的弟弟逼迫他代立字据承认姐姐已经离婚。

无奈之下,溥仪又开始紧急为弟弟物色新的王妃,选定了被称为“最美格格”的王敏彤。不过,在鬼子关东军的强烈反对下,这次“选妃工作”被迫半途而废了。

为了彻底让溥仪死心,鬼子天皇裕仁还亲自对他表示,溥杰未来只能迎娶鬼子女子为妻。而且,为了配得上他的身份,鬼子选定了侯爵错愕公藤的孙女嵯峨浩。

嵯峨浩正值妙龄,家世显赫,而且相貌出众,属于显而易见的“白富美”。不过,嵯峨家族更愿意选择本国皇室或者贵族联姻,并不愿意溥杰这个所谓的“伪满洲国”的御弟。

当溥杰出现在嵯峨家族进行“面试”时,所有人都为他捏一把冷汗。不过,凭借温文尔雅的气质和谈吐,他最终通过了考核,于1937年4月3日在东京迎娶了嵯峨浩。

就在溥杰迎娶嵯峨浩之际,远在东北的溥仪却是忧心忡忡,担心日后的侄子会取代自己。因此,他从来都没有看好过这桩婚事,始终持一种否定的态度。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溥杰先行返回东北,并没有受到哥哥的热烈欢迎。到了9月份,已经怀有身孕的嵯峨浩也抵达了东北,定居在了位于新京的西万寿大街。之后,鬼子方面果然逼迫溥仪签署了《帝位继承法》,其中明确规定:

帝不在且无子孙时,当传位于弟之子孙。

嵯峨浩嫁给溥杰后,决心“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还正式更名为爱新觉罗·浩。面对溥仪的警惕和排斥,她多次劝说丈夫溥杰要主动去进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摒弃前嫌。

1938年2月,嵯峨浩顺利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取名为“爱新觉罗·慧生”。这个女儿的降生,令溥仪和溥杰两兄弟都长出一口气,毕竟女孩儿不能作为皇位继承人。

溥仪一生没有子女,因而对这个中日混血的漂亮侄女非常疼爱,一起吃饭时总要抱着她。每当此时,他才会展现出难得的喜悦之情,不像平时那样绷着脸。

到了1940年3月,溥杰和嵯峨浩的第二个女儿出世了,取名为“爱新觉罗·嫮生”。他们夫妻二人非常高兴,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北京的故居去看望载沣,全家上下都是其乐融融。

1943年秋,因为溥杰前往鬼子再次就读,妻子和两个女儿也一同回到了鬼子生活。期间,他们还共同经历了东京大轰炸,近距离见证了战争的残酷,更对鬼子挑起的侵华战争保留了意见。

完成学业后,溥杰和嵯峨浩一起返回了中国东北,夫妇只带走了小女儿嫮生,而将大女儿慧生继续留在鬼子读书。任谁都不会想到,这次离别竟然成为了父女二人的今生永别。

1945年8月8日,苏联终于对鬼子宣战,苏军很快就出兵中国东北地区攻击关东军。眼看“伪满洲国”已经大厦将倾,溥仪和溥杰两兄弟抛下嵯峨浩等人,准备从沈阳的东塔机场逃往鬼子,却遭到了苏军空降部队的逮捕。

得知丈夫已经被苏军抓捕,嵯峨浩哭得死去活来,最后落入了国军之手并被遣返回鬼子。从此以后,她带着两个女儿艰难度日,还积极打探丈夫的消息,甚至都不知道他的死活。

新中国成立后,溥杰被苏联方面以战犯的身份送回关押,嵯峨浩也终于得知了丈夫的消息。当时,已经16岁的爱新觉罗·慧生向周总理写了一封长信,请求他能允许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恢复通信。

周总理立即将信件批转到战犯管理所,还指示有关部门积极促成此事,溥杰和嵯峨浩在分别十年后终于恢复了联系。在此期间,慧生与一名鬼子青年相恋,立即就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她固执地要求女儿未来一定要嫁与中国人为妻。

1957年12月15日,慧生竟然与自己的鬼子恋人殉情了,溥杰惊闻此事后写下了一首悼女词:

呜呼慧儿!吾伏枕哀吟,汝不可闻。我忏我恸,汝岂获知?呜呼慧生!汝其瞑目于地下,乃父将迎尔骨还吾故土。呜呼哀哉!

1960年11月底,溥杰终于成为了第二批获得特赦的人员。回到北京后,周总理邀请爱新觉罗家族成员就餐,在席间询问他的生活现状,当得知嵯峨浩一直想与丈夫团聚时,当即就表示一定会积极斡旋。

1961年春,嵯峨浩终于办妥了相关的离境手续,准备重新踏上中国的土地并且在那里养老。启程前,她特意带上了女儿慧生的骨灰,还无限怜爱地表示:

慧生,我们要回祖国了,你终于可以落叶归根了!

抵达北京后,嵯峨浩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丈夫溥杰,夫妻二人相拥而泣许久。直到若干年后,溥杰还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表示:

当我挽着浩的臂膀时,总觉得这个漫长的岁月结束了,我们的新生活开始了!

从此以后,溥杰夫妇俩长期在北京定居,日子过得平静而安宁。由于女儿嫮生不适应中国的生活,她回到鬼子后得到了嵯峨家族的照顾,长期致力于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

1975年时,周总理批准溥杰和嵯峨浩一同访问鬼子,还与女儿嫮生和女婿福永健治度过了一段幸福时光。之后,夫妇二人执意要返回中国居住,共同见证了中日关系的缓和。

1987年6月20日,嵯峨浩因为肾病而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享年73岁。当她病世后,已经80岁的溥杰哭得像孩子一样:

我的浩,我的浩……,不要离开我!

遵照嵯峨浩生前的遗嘱,她的骨灰一半送回鬼子与爱女慧生合葬在一起,一半留在中国与丈夫溥杰合葬。从此以后,溥杰一直郁郁寡欢,始终都没有走出丧妻之痛,七年后终于平静离世。

溥杰死后,他的骨灰也被分成了两份,一半安葬在了北京的八宝山,另一半则葬到了鬼子嵯峨家神社的爱新觉罗分社内陪伴妻女共眠。

不可否认,溥杰和嵯峨浩的婚事就是一桩赤裸裸的政治婚姻,其中包含了太多的阴谋和阳谋。不过,在二人的相爱相守下,这段婚姻却演绎成了刻骨铭心的旷世绝恋,至今令人津津乐道。@文史不假

贪污那么多钱是为了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网友给予一个总结“看穿了朴槿惠案就读懂了韩国”,我有同感。

朴槿惠从总统沦陷到阶下囚,拘留800余天,指控二十多项罪名,卷入三大案中,目前已获刑33年,累计罚款追缴233亿韩元,其中亲信干政案二审获刑25年,罚款200亿韩元,三审仍在审理中。涉嫌选举案二审终审获刑2年。国情院收贿赂案一审获刑6年,追缴33亿韩元。检方抗判又上诉。奇葩的是朴槿惠没有出庭在任何审判席。朴槿惠

据韩联社20日报道!

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对朴槿惠涉嫌国情院受贿一案作出宣判,法院认定朴槿惠造成国库损失的罪名成立,处以6年有期徒刑,并追缴33亿韩元(约人民币1950万元)。其后检方不服判决上诉,朴槿惠方面放弃上诉,朴槿惠因健康问题也没没站在法庭上。朴槿惠健康不佳

韩联社报道!此案今年6月20日,首尔高等法院对朴槿惠涉案进行二审,在此案开审过程中,韩国检方认为67岁的朴槿惠私吞国费36.5亿元(约人民币2200万元),建议法院判处其12年有期徒刑。案件将于7月宣判。

负责朴槿惠案审理的首尔高等法院方面表示,朴槿惠前一天(19日)向法院递交了缺席申请,当天朴槿惠未现身法庭。

[根据检方早前的指控,朴槿惠涉嫌在担任总统期间,指示前国情院院长“上供”原属国家预算的特殊活动金费,由青瓦台秘书负责转交,涉嫌金额高达36.5亿韩!一审认定罪各成立,判朴槿惠有期徒刑6年,追缴33亿韩元。]

回顾去年10月20日国情院案的有关审判情况!

[[原三位国情院院长均被判处。首尔高等法院正在审理“国情院受贿案”,高等法院原本打算19日传呼朴槿惠出庭作证,为被告人三位国情院前院长作证,但因朴槿惠以健康不佳为由拒绝。前三位国情院院长

不过,取而代之的是朴槿惠向高等法院交了一封亲笔信,在为老部下求情的同时,也阐述了对此案件的负认态度,是朴槿惠拒绝出庭1年之久,首次亲自开口,韩联称实属罕见。

朴槿惠先是承认确实有收到国情院上缴的预算。她在信中表示“自从就任总统以来,优听说国情院有向青瓦台提供预算的先例,前几届政府也收到过这些资金。而且我还要求部下,可以把这个预算用来开展业务”。

但朴槿惠否认公款私用。

她说,“不管是青瓦台秘书,还是国情院院长,没有一个人说上个预算是非法的,同时,我也不认为国情院长们明知这个预算是非法情况下向青瓦台交钱”。

朴槿惠特别强调,“作为总统,自己绝没有想过,也不会想为了一已之私,而让国家交钱。而且自己也不清楚国情院预算具体花在哪里,但她表示,坚信花在政府工作所需的地方”。

对于捡方指控说拿公款买衣服,支付医疗和房屋管理费等问题,朴槿惠进行了否认,她说,“根本不是事实。买衣服,医疗花销都由自己负担。当然房屋管理费方面,也是用我可以支配的预算来支付的”。

朴槿惠还强调,“一直以为特殊活动费都用来鼓励工作压力较大的青瓦台工作人员,给他们提供福利。自己真的不是为了买衣服,让国情院提供这笔钱”。

最后,朴槿惠还恳求高等法院,对三位老部下国情院院长予以宽大处理。

她表示,“如果非要对国情院特殊活动费问责,这一切责任都在我身上,我曾下令把钱花到政府工作业务上,希望法官能够充分了解这些情况,不要让国情院院长们蒙冤”。]]朴槿惠在拘留所

众所周知,朴槿惠素称三无总统(无父母、无丈夫、无子女),她在韩国国民心目中有着超高的人气,被人们称为“冰公主”,但在举手捉足间也是非常落落大开成熟之美展露无遗,显示出了政治家的英气之风,选择把自己嫁给国家,从总统“到”阶下囚。涉嫌犯罪喻演喻大、喻烈喻深,以至直接牵连到执政期许多官员,辞职的辞职,受审的受审,甚至连亲人妹妹被追罪而判刑,说明了哪些问题?无非是存在着一个玄机。说明白点就是文在寅和朴槿惠是两个党派,争斗不息,加之文在寅和朴槿惠有世家之仇恨。在竟选十八届总统时,文在寅输给了朴槿惠,朴槿惠作总统后,文在寅不断抓把柄,寻找朴的弱机,组织他方势力,将朴槿惠围攻而下台,自己坐上总统宝位。所谓的百方蜡烛示威真实写照是文在寅一手所操作行为。朴槿惠

朴槿惠从总统变为阶下囚,韩国的法律都改变了,任意延长朴槿惠羁押时间,有错无错上升到罪大恶极,并在挻朴要求放前总统时,指使媒体报道一则于朴有关的丑闻,为他们作护身符。

尤其韩媒报道出令人深思的两大新闻!

一则是文在寅执政二周年接受电视台讲演自己吐出来两位前总统(李明博和朴槿惠)时,说他最心痛,难受,他压力最大,李明博已保释,朴槿惠还在监禁,接受审理。李明博保释回家

当主持人问到是否考虑释放前总统朴槿惠,文在寅搅辨多端,不予给出答案,以现在不是时机而结局。文在寅接受电视台采访

二则是文在寅提拨任命金命洙为韩国最高大法院院长,属破格局。

金命洙

最近又提名伊锡悦(一名低级首尔地方捡察厅长)为韩国总捡察长,韩媒称是文在寅执政二年来破格。

伊锡悦

那不敬要让人问,他为国家作了什么大的贡献而连升3级!原来伊锡悦是朴槿惠执政期被降职,文在寅执政后复出,专门负责捡察朴槿惠案,是他亲手将朴槿惠、李明博送进监狱,为文在寅所谓清算积弊作出“汗马功劳”。

怪不得检方又指控朴槿惠私吞国费36.5亿韩元,要求高等法院判朴槿惠12年有期徒刑。如推理之绊说,是文在寅、伊锡悦合谋诡计(陷害朴槿惠真相),恰如其缝,一点不为过。

嘴说无凭!朴槿惠真的私吞这么大国费吗?是否韩捡方吐槽有假?我们还得从早说,朴槿惠之前对外公布过个人财产,包括父母遗留财产总共400万美元(约人民币2700多万元),朴槿惠被捕后,韩国法院查封朴槿惠个人所有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朴槿惠共有37.38亿韩元(约人民币2300万元)!让人疑问的是朴槿惠从政二十多年,作总统4年,难道就没有一点待誉积储吗,这个应该是有证可查的。

现在捡方把这个数据,不确凿的拿来咬认是朴槿惠执政期私吞国费,36.5亿韩元,分明是造假,想致于朴槿惠死地,根本无人可信。但对朴槿惠来说,一场场恶梦都变为现实,不然朴槿惠总统怎么可能成为十恶不赦的罪人呢?这个玄机文在寅最明了,朴槿惠最请楚。韩国党派争霸,没有一套完整社会体系,法律规范,实则是韩国的耻辱、悲哀。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