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2黑色飞马,为何能够与马超恶战四十多个回合?
现代战争2黑色飞马,为何能够与马超恶战四十多个回合?
因为曹洪玩命了,是不要命的打法。
曹洪一没有高超的战力,二没有辉煌的战绩,虽然是一名武将,但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的确不算出名。
但就是这样的曹洪却能够与马超力战四十多个回合,个人觉得主要原因有两点:护主心切和出口恶气。
一、护主心切曹洪在曹操刚出来创业时便跟随其左右,是曹操的忠实拥护者,更是一个能够拿自己命去换曹操命的人。
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这是曹洪第一次救曹操性命时说的一句话,当时把曹操感动得热泪盈眶,也足以见证曹洪对于曹操的心。
这次则是曹洪第二次救曹操,之所以能够大战马超,是因为他为了救曹操豁出了自己的性命,好为曹操争取逃跑的时间。
如果是两军阵前公平交战,或许要不了十几个回合,曹洪就会死在马超的手上了。
二、出口恶气曹操在得到马超反叛要攻打潼关和长安的消息后,就让曹洪和徐晃先去增援潼关。曹操知道曹洪不是马超的对手,所以只要求曹洪坚守十天就好,过了十天输赢都行。
刚开始曹洪也的确听从了曹操的安排,在徐晃的辅佐下高挂免战牌,任马超在城外任意辱骂都坚决不出战,所以一直也平安无事。
但马超在外面骂得实在是太难听了,而曹洪呢又是个暴脾气,所以在九天就坚持不住了。什么曹操的安排,什么徐晃的劝诫,全部抛之脑后,一律不管就出城迎战马超。
结果很明显,曹洪大败,落荒而逃,潼关也因此丢失。
曹操率大军赶到时见到的是懊恼、悔恨外加气愤的曹洪,当问及曹洪为什么在第九天丢失城池时,曹洪无言以对。
曹操便要将曹洪军法处置,杀头以振军威。其实这是曹操做给众人看的,他根本就没有要杀曹洪的意思。加上手下众将为曹洪求情,给了曹操一个台阶,曹操便借势饶了曹洪一命。
曹洪感恩之余更是记恨马超,等再次与马超相见可谓仇人见面,再加上当时马超要杀曹操,便迎了上去。这一次对阵,曹洪完全拼上了性命,这才能与马超勉强力战四十多个回合。
但是战到后来,曹洪已经体力不支,刀法紊乱,要不是夏侯渊带领数十骑及时赶到,恐怕这便是曹洪的最后一战了。
怎么看待士兵抽烟?
人们知道吸烟对身体健康是有危害的,各个国家的公共场合都禁止吸烟。但香烟在战场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平时期的人们恐怕永远也不能理解士兵对香烟的感情。在炮火连天的岁月,战场上子弹横飞,尸横遍野。战壕里血迹与泥污混成一片,头顶上不时有炮弹落下。活生生的弟兄瞬间就变成了一具尸体。
当人处在这样艰苦和紧张的环境下,能够暂时忘却现实惨况,放松紧绷的神经,消除内心的恐惧方法,唯一而且最有效的恐怕就是抽烟了。有良心的历史学家都一致认为,在战场上,热食、香烟和咖啡,跟机枪有一样的重要性。
早在16世纪,欧洲就已经把烟草作为一种战备物资。大体来说,各国在前线作战的士兵所用的香烟,都是军队免费供应的,自古以来。香烟最早出现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现代化的带有玻璃纸包装香烟就开始优先供应前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几乎每个欧洲参战国的士兵都得到了红十字会的烟草配给。随着士兵们需求的快速增长,香烟的制造工艺也得到了惊人的改进。战争结束时,最先进的卷烟机每分钟已经能够生产上千支卷烟。
甚至小国军队也高度重视,1914年英国非党派性组织海外俱乐部,应比利时阿尔贝国王为比利时士兵提供烟草救济的请求,成立了比利时士兵烟草基金会,面向美国筹集资金,在一战期间为近20万比利时士兵提供了17万个包裹的烟草和1050万根香烟。
二战前,苏联很少有制造过西方样式的卷烟,只有直接用纸卷的烟草。除了烟斗,最流行的是马合烟,由黄花烤烟的杆子茎和叶制成,铁罐装的粗烟草很受人们欢迎。
烟草的供应,军官为自费选购,士兵则为免费供应。不吸烟的军人可不领香烟,改为领取300克糖。士兵每人每天可领取20克7等烟丝,军官每人每天25克5等烟丝。士兵每月7本卷烟纸、3盒火柴,军官是10本卷烟纸、5盒火柴。
在卫国战争中,烟草的发放通常都是由苏军高级军官掌管。标准卷烟纸供应不足时,《真理报》和《红星报》就成了卷烟纸。有的士兵说,在所有的战时生活方面,他最在意的就是烟草的质量。有时候,士兵们也会撕书来卷烟。幸运的士兵可能会使用上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给苏联的987吨卷烟纸,请注意重量单位,“吨”。德国香烟则是最好的缴获品,红军的将军们在战争其间一直在享用德国烟。
苏联红军海军官兵喜欢抽的阿芙乐尔香烟,这是战后生产的。
俄罗斯民族的经典味道是:皮靴、黑面包、卷心菜、马合烟草。马合烟的味道比较象朽木。士兵们忍受着烟草的短缺,所有的替代品都被用上了,例如蛇麻草、干枫叶。红军后勤部门用尽一切办法来保证部队的烟草供应。这对士气的影响显而易见。很少有士兵会同意用手中的烟草交换巧克力。烟草在他们心中高于空运来列宁格勒的压缩食品。仅次于每人每天供应的二两伏特加。
二战时期美军士兵的香烟是免费供应的。美军把香烟列为战时必需品,士兵每周可以获取7包香烟。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烟草为重要作物,烟草种植者可以缓服兵役。由于香烟在整个战争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甚至可以说,盟军最终的胜利,也有着香烟的一份功劳。香烟甚至成为战后盟军占领区黑市上唯一稳定的“货币”,一位英军翻译回忆,所有的东西都以香烟计价,他甚至可以用香烟在纽伦堡买到火车票。
可口可乐,香烟,午餐肉,口香糖甚至冰淇淋,这些都能够给战士们提高士气。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这话总是没错的。
从二战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美军的C口粮包括:饼干、午餐肉、脱水蔬菜、豆子、水果硬糖、咖啡粉、果汁、口香糖、火柴、针线盒和剃须刀片。这套餐附带一包香烟,按规定这是一个士兵的每日分量。
美军在二战期间不限制甚至放纵和鼓励官兵抽烟,每天都发给官兵足够的香烟,认为抽烟可以缓解官兵作战压力,减少自杀率。当时也没有吸烟有害健康的概念。除了免费供应的香烟,美军士兵在军队补给站里还能随时买到成品香烟。在战场上你死我活的环境下,吸烟也许是普通士兵唯一可以做的心理派遣活动了。
在美国电视剧《兄弟连》中,军官在给战友发放香烟,准备战斗之前,充足的香烟供应是保证胜利的必备条件之一。
《兄弟连》,美军中尉将整包香烟分发给德国俘虏,以缓解他们的紧张心情。
当时,美国配备给士兵的,是LUCKY STRIKE(好彩)香烟。这种香烟因为在战场上大量配发,其鲜明的美国形象及悦目的红圈商标,成为英美烟草公司的一级美国牌号。
电影《太平洋》,香烟是下发给陆战队员的。
作为一贯重视宣传公关的美国商人,自然不会放过“军队特供”这个爱国题材。
好彩香烟的宣传广告,金发美女与B-29轰炸机。
骆驼香烟的影响力也巨大,地球人都知道。在《兄弟连》中,二等兵韦伯的香烟改成了骆驼牌。
德军配发的R6香烟
纳粹武装党卫军山地第13师(克罗地亚第一师)的波斯尼亚士兵在抽烟。
二战时期,德军士兵吸烟率比美军低一些。这主要是希特勒是不抽烟的,而且极度厌恶,认为抽烟会损害德意志士兵的体质。从德国将军到底层士兵,也都有过力图禁止抽烟的打算,德军宣传部门也把抽烟对身体的害处说得很多,也很详细,但这些都没什么太大效果。
二战时德军单兵口粮的每餐基本配量:饼干或面包250克,罐头肉200克,罐头蔬菜150克,咖啡25克,盐25克。德军单兵口粮的每日野战配量为:面包750克,肉375克,蔬菜250克,咖啡25克,茶3克,糖20克,盐25克。另外配给卷烟纸和烟草丝若干,要抽烟需要自己卷。战争中后期,德军也开始为前线官兵供应香烟,但数量比较少,每人每天只有6根,超出的需要自掏腰包去购买,德军士兵也经常抽缴获到的盟军香烟。
这是美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摆拍。1952年,在战场上,正在品尝虎牌啤酒的美国侵略军。美军后勤补给和生活保障异常强大,火鸡宴摆到鸭绿江,一度还供应免费啤酒,后国内舆论反对被取消,诸多奢侈品享受,飞机运送香烟和口香糖,每周享用冰激凌。
当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则将1953年夏季攻势吃上肉馅饺子当做后勤伙食保障的重大胜利。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很长一段时间,志愿军都是”一把炒面一把雪“。想想飞虎山的防御、三所里的穿插、想想砥平里和长津湖血战,突然觉得鼻子酸酸的。
志愿军也供应香烟,还有慰问袋,里面会有国内人民送过去的香烟。图为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收藏的一位志愿军女烈士的遗物,是一个香烟盒。
抗战时期我军还办过烟厂。抗战中各地区均建立了隐蔽的被服厂、兵工厂、军械修理厂、印刷厂等等。山东军区政治部由苏静负责,还办了一个“大鸡”牌卷烟厂,香烟质量超过大前门,销路很好,生意兴隆。同时还供给军区首长需要。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番号被撤销并遭到围剿,一点微薄的军饷也被停发,最后新四军就自己办了烟厂,取名飞马牌香烟,既解决了部队抽烟问题,又解决了军费不足问题,不少上海来的客商为了买到飞马牌香烟。从凌晨就开始排队。飞马牌香烟之所以这么出名,就是因为质量好,穿过鬼子和顽军的封锁线从外地购进优质烟丝。
六七十年代的解放军,战士的津贴不多,干部的工资也不高。很多人都是自己卷烟叶,用菜刀将烤好的烟叶切成烟丝,用二指宽的白纸卷着抽,也就是俗称的“旱烟卷”,一头细一头粗,有时候也叫“大炮烟”。干部战士探家的第一要务就是往部队带烤烟。
到对越自卫反击时期,我军就开始在前线为战士供应香烟,一直到八十年代,从大重九,大前门,牡丹到中华烟都有。
那为何古人不绕过城池直攻敌军后方呢?
当然可以绕过去,但绕过去之后呢?
一路绕来绕去,然后绕到敌人国都城前。接下来,还是得攻城,而且还要攻最难攻的城。
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进攻南朝宋。拓跋焘玩的手段就是不顾坚城、一往无前。
巅峰时期的北魏铁骑,五路出击、猛往南冲,一直猛冲两个月。到12月,拓跋焘抵达瓜步、拓跋仁抵达江西、拓跋那抵达广陵。几路大军,几乎同一时间饮马长江。然后呢?这些鲜卑人发现自己根本没带船。于是,只能望长江兴叹,然后从哪来、回哪去。
鲜卑铁骑,从北往南杀得高兴、杀得开心,所过之处、无不残灭。而南朝宋的军队,要多残废有多残废,好一点儿的、还知道逃跑;差一点儿的,就直接投降。但,拓跋焘所过之处,还是有几座坚城的宋军,不仅没逃跑而且不投降。
鲜卑人既然能从北杀到南,那完全可以原路杀回去。
的确可以杀回去。但是,这时候问题也就出现了。
从黄河跑到长江,这伙草原骑兵立即水土不服,军中爆发瘟疫。于是,鲜卑人的战斗力马上指数级下降。
此时,但凡南朝宋开始反攻,拓跋焘就会重蹈前秦覆辙。长江就是另一条淝水,而拓跋焘就是另个一苻坚。当时,前秦是八十万大军,还有说法是超过百万。而淝水之战以后呢?基本上就跑没了,前秦也就彻底崩溃。
可是,南朝宋远不如东晋更有骨气,所以只能玩龟缩大法,盼着这帮瘟神赶紧走。
军中瘟疫爆发、战力指数跳水,这只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更严重,那就是没粮食了。拓跋焘带了多少人,有说五十万、有说四十万,姑且就说几十万吧。这伙人根本就没带粮食,而是一路抢劫着过来的。开始来的时候,江北淮南富庶一片;而要回去的时候,江北淮南早被鲜卑人自己坚壁清野了。几十万大军,马上就没吃的了。
于是,拓跋焘赶紧在长江边上立定、调头、往北跑,直接冲向了盱眙。之所以冲向盱眙,就是因为这座城里有粮食。几十万大军不能空着肚子往北跑,起码也得吃顿饱饭再赶路。
到了盱眙城下,不搞什么兵法战术,拓跋焘直接就把这座坚城给包围了。然后,马上开展劝降,劝降不成、立即开打。打了多久?足足打了一个月。盱眙坚城,变成了北魏大军的绞肉机。
为了粮食,北魏战士拿出了玩命的劲头儿,死命攻打。先是用钩车钩城楼、再是用冲车撞城墙。这还不行,那就蚁附攻城,直接往城墙上爬。史载“坠而复升,莫有退者”。游牧战士视死如归。但是,这又如何?
城中守军虽少,但也知道你们就是强弩之末。从北往南打的时候,北魏攻城、守军害怕。但这时候谁还怕你。北魏攻城就是最后的挣扎,守军就是再怂也不会怕你了。盱眙之战,耗死了北魏一半的兵力。
而见北魏顿兵坚城,南朝宋也开始来劲了。一座盱眙城都能把你打成这幅德行,那还怕你干什么。刘宋的水军部队出海,然后迂回进入淮河,增援盱眙。盱眙背后的彭城守军,也不龟缩了,而是出来准备截断拓跋焘的北归道路。
打到这种程度,拓跋焘就是在彪悍也没辙了,只能带着残兵死命往北跑,跑慢了就得全军覆没。
拓跋焘最后跑了回来,但主要原因是南朝宋玩龟缩大法,玩的时间太久。稍稍提前一点儿,拓跋焘大概率就被包了饺子。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北魏对阵南朝宋,在军力上是碾压级的存在。但是,结果怎样?真心不能说拓跋焘胜得威武,只能说勉强撤了回来。这就是绕过坚城的后果,好一点儿狼狈逃回、差一点儿就直接玩完。
但是,记住:这只是在军力形成碾压的情况之下。而且,拓跋焘的军队还不带粮草,就是以战养战、只靠抢劫。但凡后勤拖累、军力对等,绕开坚城、一往无前,就等同肉投馁虎、有去无回。
别说绕开坚城、直取后方,就是不绕开,但是突击太深了,也能把自己搞死。
公元1129年,完颜宗弼率十万大军进攻南宋。巅峰时期的女真骑兵满万不可敌,要多彪悍有多彪悍。于是,金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攻城城破、拔寨寨毁。而且,金军还带了战船,不仅饮马长江而且渡过长江,势要追到临安、生擒赵构。这就是搜山检海捉赵构。女真人抓宋朝皇帝都已经抓上了瘾。
但是,然后呢?
韩世忠率八千宋军就把十万金军围困在了黄天荡。你是过了长江了,那就别想再回去了,但允许你死在长江里。后来,金军挖通老鹳河故道跑了出去。你可以说金军胜利了,但这种胜利也太险了,差一点儿就是八千宋军搞死你十万金军。如果此战成功,宋朝就会来一个逆风大翻盘。可能都不用岳飞北伐,女真人自己都可能被吓死。原因就是突击太深,后方根本就没法接应。
那么,直取敌方首都,就没有成功的吗?当然有,两次汴梁之围就是成功,特别是第二次。但金军胜利的原因,客观因素的比重太大。一个是河北和山西两条通道上,北宋几乎怎么打怎么死。一个是大宋太富,简直富得流油,所以金军靠抢劫就能活。一个是汴梁这个首都本就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除了黄河几乎无险可守。
汴梁前方但凡有个天险,女真骑兵也不敢这么玩。而最大的客观原因就是北宋皇帝。第一次汴梁之围,金军不算成功,因为汴梁保卫战算是扛住了。而第二次呢?第二次几乎就没有汴梁保卫战了。这就等同举手投降了。
如果北宋能够硬气一点儿,草原骑兵还能把北宋首都,直接给端了吗?
回顾澶渊之盟就行了。巅峰时期的契丹人,也是要多彪悍有多彪悍。铁娘子萧太后带着三十万契丹大军猛往里打。河北的坚城不管,定州的十五万人大阵不顾,直接杀到了黄河边上。
然后呢?到了这里,就遭遇了北宋的主战派,这伙人就不打算跟你谈和了。连最不受待见的名将李继隆,都从山西调过来了。黄河边上,契丹人别说攻城了,就是野战也不是对手了。原因就是北宋已经心中有底,就准备让你有来无回了。所以,澶渊城下,最恐惧的不是宋军而是契丹军队。
如果契丹人还能一往无前,三十万岁币肯定不能打发他们。不要你三十万岁币了,我直接杀到汴梁抢也不止这么点儿钱,但汴梁肯定杀不到了。那就杀回去,一路再抢回契丹,也不止三十万。但是,你怎么可能再抢回去?自己已是强弩之末,后面的北宋坚城一个未下,没有北宋皇帝诏书,契丹人都不知道怎么回去。
这还是战场开阔的情况下,也就是你能绕过去。而有的地方,你根本就绕不过去。
自古都是得关中者得天下。秦自商鞅变法后,就一直以关中制六国,把六国打得哭爹喊娘。六国当然不答应,所以就搞各种联盟死磕秦国。结果呢?永远也绕不过去的函谷关,任凭你百万大军也是徒劳。
西魏和东魏的玉璧之战,高欢就一定要磕下玉璧城。不磕了、咱绕过去,可以吗?可以。你主力大军是能绕过玉璧,渡过黄河了。然后呢?玉璧城里的守军,能放过你的辎重部队吗?甚至连你的辎重部队都看不上,你敢不顾玉璧过黄河,这伙人就敢从玉璧城里杀出来,追着你打。所以,高欢一定要拿下玉璧。结果拿不下来,在玉璧小城留下7万多具尸体,然后回家就被气死了。
楚汉争霸,韩信彪悍无两,从河南打到河北、从河北打到山东。但是,楚汉争霸的主战场却一直是成皋荥阳之战。楚汉争霸打了四年,这里就打了两年多。刘邦的后方是关中,兵形势的项羽能绕过这里,直取关中吗?你想也别想。成皋荥阳一线,就是后来的虎牢关。就矗在黄河边上,要入关中、先入洛阳,要入洛阳、先破虎牢。你连这里都破不了,怎么可能杀入关中。
最后总结:为什么不能绕过坚城?
一个原因是太过冒险。这就是孤注一掷的打法。你绕开了,然后打胜了,比如金灭北宋。但是,失败了怎么办?你怎么才能退回去。
一个原因是后无依靠。别说后勤问题解决不了,就是打完了,想退回去都势比登天。比如十万金军被围黄天荡。八千宋军怎么能包围了十万人。你一头扎进来了,面对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很容易就能把自己搞翻车。
一个原因是有些地方就没法绕开。比如东魏和西魏的玉璧城、秦战国的函谷关、楚汉争霸的成皋荥阳。这些地方就不允许你绕过去。二维地图上,哪里都能绕过去。但你打开三维地图看一看,有时候就给你留了一条路,而这条路上就是一座坚城横亘,你根本就没法绕。
我国以后会不会研发垂直起降战斗机?
要问中国有没有垂直起降战斗机?有还是有一架的,毕竟北航展览馆里还有一架从英国某私人飞机收藏家手里搞来的“鹞-GR3”,但是批量装备部队与实战运用那肯定是没有的。
不过尽管没有这种东西,但是要说没有做过一定的分系统乃至整机预研那也肯定是假的,要说没有去看过苏联的冷战遗产,也就是那个丢在茹科夫斯基荒地里的Yak-141垂直起降战斗机原型机那也不科学。
毕竟目前就按照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我国的航空工业部门攻克F-35B那个尾喷管的弯扭结构关键技术及相配套的飞控系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只不过现在海军航空兵和空军航空兵都没有提出研发要求,因此目前也就是手里握着技术储备。
至于你说我国海军航空兵和空军航空兵到底要不要这种东西,按照笔者的想法,空军航空兵肯定是不要这种东西的——很简单,垂直/短距离起降战斗机这种东西,在空军航空兵的发展历史上已经被证实是走了“邪路”的东西,属于冷战前期对峙双方精神紧张脑洞大开的产物。
冷战前期西欧各主要国家面临的威胁是啥?不,不仅仅是笼统的所谓“苏联的钢铁洪流”,而是一旦开战苏军以战术核武器开道,实施大纵深向心突击的装甲集团军和威胁性更大的纵深战役机动集群(1970年代以后)。无论是战术核武器还是坦克集团军还是战役机动集群,基本上都意味着一旦开战北约战略战役纵深五百公里以内的所有机场随时都有被“飞龙骑脸”的危险。
作为应对措施,分散部署、野战机场、筑垒机场工事都是应对措施,而研发垂直起降战斗机自然而然地也成了一种应对措施——这货根本不需要机场,有个篮球场大小的空地就可以起飞作战。
因此实际上“鹞”式战斗机开始是皇家空军一个劲儿在那鼓捣的项目,主要目标是研发一种可以执行近距离空中战术支援的飞机,最早装备部队的年份是1969年。
但是实际上皇家空军很快发现,所谓的垂直起降战斗机并不科学——一方面是受限于70年代的航空技术,它那四个“飞马”发动机维护特别复杂,理论上的“有个篮球场/停车场就能起飞”在实战运用中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毕竟任何飞机都无法脱离机务保障部队运作,分散部署的形式反而还分散了保障部队的力量,提升了保障难度。
另一方面来讲,这个垂直起降战斗机普遍有着耗油量大得吓人的问题,我们还是以皇家空军的“鹞GR3”来讲,在实施全垂直起降模式的情况下理论作战半径只有93千米,在实施短距离起飞的情况下作战半径也只有300多千米——这简直已经不是机场围墙保卫者了,而是机场跑道保卫者了。
故而这种垂直起降战斗机在空军航空兵的装备发展历史上很快就成了昙花一现的玩意儿,大家还是觉得发展跑道抢修技术、机堡加固技术、野战机场起降技术、高速公路起降技术比较科学。
等到冷战结束之后俄军彻底放弃了面对西欧的大规模战争计划,而其它地区可能发生的大规模军事冲突暂时也都没有使用战术核武器开道、战役机动集群骑脸的危险,因此,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战术空军航空兵很快都彻底放弃了垂直起降战斗机。
而从海军航空兵而言,垂直起降战斗机在所在军种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产物,不能脱离所在军种的地位、战役想定乃至国内政局来考察。
就拿倒霉的英国皇家海军来讲,皇家海军装备“海鹞”其实是工党政府强行喂SHI的结果,工党政府砍掉了皇家海军全部的舰队航母跟配套的F-4K舰载战斗机跟掠夺者攻击机以及“塘鹅”预警机,万般无奈之下皇家海军只得退而求其次把新一代航空母舰以“全通甲板载机巡洋舰”的名义塞进了海军作战序列。
常规起降舰载机那是没戏了,咱就退而求其次玩垂直起降的战斗机吧,毕竟有总比没有强,皇家海军这才在空军的“鹞GR3”的基础上研发了“海鹞FRS1”。
至于苏联红海军,同样也是戈尔什科夫跟其徒子徒孙忽悠“赫秃子”跟“勃总”瞎塞私货的结果,把1143级航空母舰(也就是著名的“基辅”级)以“载机巡洋舰”的名义塞进了红海军的造舰计划,然后强行装备了一小批Yak-38“铁匠”型垂直起降舰载机用于承担建立防空阻塞线的任务(实际上Yak-38性能极差,连基本的飞行训练都无法保证,所谓的区域防空任务在实战中大概率也就是个画饼)。
再说美国海军陆战队,海军陆战队之所以拼命捣鼓AV-8B,然后还一定要咬死F-35B不放松,最主要的还是四等人身为独立军种一定要具备自己的攻防能力,说白了,就是军种矛盾,为了刷存在感的需要。
但是尽管说是这么一说,美国海军陆战队作为当前各国唯一一个装备有垂直起降战斗机,尤其是最后要装备300架以上第四代垂直起降战斗机F-35B的军种,对我们的威胁可以说非常巨大。
一方面,按照美国海军与海军陆战队的作战想定,舰队决战时可以将携带有F-35B的两栖攻击舰部署在次要威胁方向上用来实施战役佯动,吸引假想敌的区域拒止火力,为己方真正的舰队决战兵力让出进攻通道;
另一方面,海军陆战队自己装备、自己指挥的固定翼舰载机可以极大地提升战场与战役纵深遮断的效率,毕竟哪个军种给自己搞支援都不如自己给自己支援来的快准狠。
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还是非常希望我们能上马自己的垂直起降战斗机项目的,但是到底国家有没有这方面的想法,目前不清楚。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哪部国产片让你百看不厌?
要说那部片子让人百看不厌着实有点夸大其词,而时不时翻出来重温一下的经典片段是有的,而《让子弹飞》正是这样一部雄性荷尔蒙爆棚的爽片,不仅演员的演技让人惊艳不已,影片的节奏让人血脉膨胀,幽默的台词让人忍俊不止,而且该片借古讽今,其中埋着许多象征和隐喻,让人越嚼越有味。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特别之处吧。
1、剧情:
火车劫案、上任鹅城、县衙断案、讲茶大堂、老六葬礼、三帝斗智、偷袭县衙、绑架四郎、鹅城分钱、真假麻匪、城外剿匪、鹅城发枪、斩首替身、活捉四郎。环环相扣,利落紧凑,每一幕都让人扣人心弦,血脉贲张。
2、演员:
三大男主:姜文(张麻子)、葛优(汤师爷)、周润发(黄四郎);两大女配:刘嘉玲(县长夫人)、周韵(花姐);一众男配:陈坤(胡万)、姚橹(胡千)、姜武(武举人),邵兵(老二)、廖凡(老三)、杜奕衡(老四)、李静(老五)、张默(老六)、危笑(老七);还有冯小刚(汤师爷)、苗圃(马邦德前妻)、胡军(假张麻子)的点缀,这一连串极具含金量的名字,将每个角色诠释的栩栩如生,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感官享受。姜文的霸气侧漏、正气凛然,周润发的不可一世、心狠手辣,葛优的老奸巨猾、贪财怕死,三人的鸿门宴一幕,尤其精彩绝伦,亦正亦邪难以分辨。
3、剪辑:
角色之间的互飙通过蓄意剪辑,急的地方给人以压迫,缓的地方给人以思考。飞马、出刀、开枪、出拳、奔跑一系列动作戏,镜头切换不留一丝缝隙,汹涌着的荷尔蒙冲着屏幕直扑而出。
3、美术:
火车脱轨、鹅城迎宾、老六冤死、吊唁老六、麻匪火并、剿匪誓师、山林剿匪、蛊惑民心、扫射黄府,这一组组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好像出现在一个乌托邦式的世界里,那些夸张而具有符号感的人物,那些荒诞而脱离常规的情节,仿佛就是真人版的卡通电影,姜文把一个成年人的幻梦做得如此天真烂漫、五彩斑斓,又如此一本正经、正气凛然。
4、导演:
最后再说说导演,作为普通观众,与明星之间有很远的距离,不敢妄自揣测,所能了解的仅是银屏里的那个他,还不如听听熟识他的人怎么说。
陈冲:姜文的故事永远不满足于告诉你一些司空见惯的、日常的事。国内很多观众的观影习惯其实是靠电视剧培养起来的,还是期待你给他讲个故事。一旦这个电影不是侧重于叙事,而是另一些更深更难的东西,他们就不适应。
张艺谋:他非常会演戏,头脑非常聪明,考虑问题也非常周到,非常有能力。而且我觉得他绝对要做个好导演,他有这样的心。他就是个要当司令官的人,不会当底下的兵。他的心很高,也有这个能力,他希望超过任何人。我的看法是,他嘴上不说,心里可能觉得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陆川,都不算什么。他真的是一个心比天高的人。我觉得他骨子里一定想超越当代的中国导演,他比这些人都要强。他真的这样想,但他嘴上不承认。这是我的看法。我也相信他是未来中国最好的导演。
王朔:他身上有股劲儿让很多认识他的人愿意为他做点事。一般聊到他,不管大家对他的某部电影看法如何,他的电影票房啦获奖啦成绩如何,一个评价是普遍有共识的:中国需要有这么个人。这个评价很高了我以为。类型片导演不管多么成功都是可以代替的,而老姜是一个有自己态度且旗帜鲜明的人,有他在,我们才好说本大国电影也不都是行活儿。
最后,我也推荐大家有空也可重温一下这部经典电影,或许有不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