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外挂,清朝的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各是什么职位?

2023-07-27 05:25:04 72阅读

丝路外挂,清朝的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各是什么职位?

要搞清楚清朝的这些“台”到底是多大的官,首先得搞清楚,这些“台”到底是什么官。所谓“某台”其实和国军的“委座”差不多,是下级对上级的一种尊称,并不是正式的官职名称。那么,这些“台”到底是什么官呢?制台=总督、抚台=巡抚、藩台=布政使、臬台=按察使、道台=道员、府台=知府、学台=提督学政。

制台

制台即总督,清朝的总督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下辖一省至数省不等,如两江总督下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而四川总督只辖四川一省。在形成定制之后,清朝总督的编制品级为文职正二品。但这只是编制品级,总督如果加都察院右都御史和兵部尚书衔,则为文职从一品。晚清时期,由像左文襄、李文忠那样由大学士兼任总督,那就是文职正一品了。但加衔只针对担任总督的具体个人,总督这个职务的编制品级依然还是文职正二品。

丝路外挂,清朝的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各是什么职位?

这里顺带说一下,清朝的总督、巡抚虽然拥有节制辖区绿营的职权,但他们都只是文官,不属于武官范畴。因此,无论总督还是巡抚,都是文职几品而不是武职几品。除侍卫等少数特例之外,清朝的文职与武职的品级是不对等的。换言之,武职正三品的绿营参将和文职正三品的按察使并不“平级”,仅仅是品级数值相同而已。但侍卫除外,武职正三品的头等侍卫是可以以正三品品级直接外放文职正三品官职的,这也是为什么清朝的八旗子弟削尖了脑袋想要当侍卫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那么,清朝的总督相当于现在我国的什么级别呢?比正省部级略高、但又达不到副国级,在我国的现行体制下,没有这样一个级别。如果硬要找个相对应的,清朝的总督某种程度上有些类似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区(非大军区)正职,也就是诸如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这样的职务,但其辖区又要小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区。

抚台

抚台即巡抚,清朝的巡抚与总督同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虽然总督的品级要略高于巡抚,但二者之间并没有上下级关系。换言之,巡抚并不归总督领导,二者是平行关系,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充其量也就是相互牵制,总督可以牵制巡抚、但巡抚同样可以牵制总督。因此,一些人认为“总督管巡抚”其实是错误的,清朝的总督与巡抚如果发生矛盾,谁也不能把对方怎么样,只能同时上书皇帝,等候皇帝裁决。比如清朝著名的两江总督噶礼与江苏巡抚张伯行之间的互参,就是这样一种情形。

清朝巡抚的编制品级为文职从二品,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和兵部侍郎衔则为文职正二品。自道光年间起,山东巡抚因为增加了其他从一品的兼职,故而成了清朝唯一的从一品巡抚。但这主要还是因为其他兼职,山东巡抚本身的编制品级依然还是文职从二品。清朝巡抚的级别与现在还是比较好挂钩的,基本相当于现在的正省部级,因为清朝的省与现在大部分省的辖区是基本重叠的。但清朝巡抚的职权范围要远大于我国现在的省委书记或省长,大致相当于是现在四套班子加两院正职的总和。

藩台和臬台

藩台即布政使、臬台即按察使,这是明清时期特有的官职,明朝的布政使、按察使同为省级行政主官,互不干涉又相互制衡。清朝入关以后将巡抚实化,布政使、按察使的权力被大大削弱,逐步沦为了巡抚的属员。

清朝的布政使为文职从二品,与没有加衔的巡抚平级,主管一省钱粮、赋税,大致相当于现在主管财政、民政等领域的副省长。清朝的按察使为文职正三品,主管一省司法、刑狱,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委政法委书记。因为清朝的藩、臬都是明确的省级大员,故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有些类似于现在的省委常委。总而言之,清朝的藩台、臬台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部级应该是没有太大疑问的。当然,制度完全不同,这种所谓“对等”多少有些牵强附会,但大概其是这么个意思吧。

道台与府台

道台即道员、府台即知府,因为府台与抚台同音,因此清朝的知府被称为府台并不是常态,多少有那么点儿拍马屁的意思。清朝的道员地位非常特殊,介乎于省、府之间,起初是作为布政使、按察使属员存在的,根据隶属关系不同,又分为巡道和守道。道员的职能是协助布政使或按察使主管某一特定领域事务,如主管粮食工作的粮道、主管水利工作的河道等等。这类道员的职权范围大概其有些类似于现在我国省属厅、局、委、办的正职。还有部分道员,协助巡抚和布政使分管具体一府到数府不等的行政性事务,如慈禧太后他爹惠征曾经担任过的安徽宁池太广道等等。这就比较难以界定了,说是“副省部级”吧,道员恐怕还达不到那个层次;说是“正厅局级”吧,似乎又低了些许……大概其就是介于现在的副省部级与正厅局级之间吧。

清朝的知府下辖一府,其辖区范围与现在的许多地级市基本上是重叠的。因此,清朝的知府还是比较好“定级”的,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正厅局级。当然,与巡抚的情况类似,清朝知府的职权范围要远比现在地级市的市委书记或市长宽很多。因为道员是介于布政使、按察使与知府之间的一个等级,所以清朝的道员比知府的品级略高,在形成定制之后,知府一般为文职从四品,而道员一般为文职正四品。当然,顺天府、奉天府的府尹(不叫知府)品级要高一些,一般为文职正三品、与各省按察使平级。

学台

学台即提督学政,又叫学政或学宪。清朝的提督学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务,虽然在各省办公,提督学政却不属于“地方官”,而是“京官”。提督学政主要分管各省教育和科举考试,在“京官”中拥有进士背景的官员中进行遴选,每任外放三年。外放期间,编制不随人员调动,三年期满后,回原岗位或调任新岗位。提督学政的品级也非常与众不同,这个职位虽然属于“省级大员”,却没有省级大员的品级,你原来什么品级,还是什么品级。如果你是由侍郎调任提督学政,那你就是文职正二品;如果是由翰林院侍讲、侍读调任,那你就是文职从五品。

可不要小看了提督学政,因为工作特殊,地方总督、巡抚是无权干预提督学政工作的。换言之,提督学政的一亩三分地就是提督学政的自家的“自留地”,除了皇帝、谁也管不了!总督、巡抚也不例外。加之掌握着别人的仕途,只要黑下心来,提督学政有大把油水可捞,这也是为什么提督学政一直都号称是清王朝“最高危职务”的原因所在。有清一朝二百余年里,因为科场舞弊被杀的提督学政不在少数,最著名的莫过于被雍正帝腰斩俞鸿图了,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相关资料。

因为性质特殊,清朝的提督学政无法与现在的任何职务相对应,说他相当于“教育厅厅长”吧,他却是可以与巡抚平起平坐的。说他不是吧,他的很多职权范围又与现在的教育厅厅长有所重叠。制度完全不同,因此我们根本无法将之与现在的职务直接挂钩。

综上所述,前面提到的这些“台”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只是一个大概其的比较。因为制度完全不同,我们无法将之与现在的职务完全划等号,但大概其是这么个意思。诸君,姑妄看之吧,别太较真儿。

倚天中南帝传人朱武两家?

虽然朱九真伤害了张无忌的心灵,破灭了他初恋的美好,但是朱武连环庄的确是正道,他们去到昆仑山也是黄蓉和郭靖的安排,也是所有计划中的一环,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明教,还是朱武后人都忘记了那一场安排。

01郭靖和黄蓉最后的安排

杨过用飞石击杀蒙古大汗蒙哥,暂时解决了襄阳之围困,但只是一时解决,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忽必烈回去重整之后,便开始卷土重来,重兵围困襄阳,大势不可逆,襄阳是守不住了。

后来,杨过虽然也几次来帮忙,但是郭靖学了《武穆遗书》,黄蓉冰雪聪明,杨过智力堪比黄蓉,都能看得明白局势,因此一起联手制定了一些列计划,保留对抗蒙元的力量,将自己的势力分开,融合到整个江湖之中。

杨过的古墓一脉,完全保留了郭靖和黄蓉的武功,以及当时的五绝所有武功,并且负责照拂丐帮等一系列门派。

杨过的玄铁重剑被铸成了“倚天剑”和“屠龙刀”,一来是江湖名刀名剑,二来也是为了武学的传承,多做几手准备,免得将来有意外出现,导致武学失传,对整个江湖都是一种损失。

倚天剑和屠龙刀分别给了郭襄和郭破虏。

耶律齐和郭芙两个人也从江湖上神秘消失,因为在襄阳对抗蒙元骑兵的主力是丐帮,一旦城破,未来的时间,蒙元肯定会对丐帮出手,事实也是如此,而耶律齐和郭芙两个人则是要隐藏起来,负责守护丐帮。

除此之外,郭靖和杨过两个人还联袂前往了明教,见到了明教教主,当时,明教的总坛还在黄山。两个人闯入明教,与当时的明教教主有过一夜交谈,明教教主也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以及明教的想法。

原来,明教和郭靖的志向一样,这些年十分推崇和敬仰郭靖。

在所有人的基本道德里,忠孝之人,忠义之人,人品端正,有一颗侠义之心,总是会赢得绝大多数人的尊重。

郭靖和黄蓉定下了计划,让守护襄阳的一部分人加入明教,成为明教中人,并且,为明教制定了迁徙总坛的计划,如果想要对抗蒙元,只能先躲过蒙元骑兵才行,静待时机。

因此,明教总坛在南宋末年时,迁徙到了昆仑山光明顶。所以,《倚天屠龙记》之中,才会有明教总坛迁到光明顶只有百年的说法。他们以前的总坛,就算是受到了黄裳的横推,也一直都在中原。

很多事情的变化,都会随着人的变化而变化,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至于是否能够坚持本心,不改初衷,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02明教总坛西迁至光明顶

一切计划停当,在郭靖和黄蓉的安排下,杨过的接应下,耶律齐与郭芙两个人秘密出城,襄阳的最后一战,两个人没有参加,从此隐居,在背后守护着丐帮。而后世的江湖上,已经没有了二人的事迹,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朱子柳、武修文等人,在郭靖和黄蓉的要求下,加入了明教,遥尊明教教主,他们也是计划中的关键一环。他们不用去明教,而是直接前往西域,寻找适合明教总坛搬迁的地方。

他们要去打前站。

蒙元铁骑纵横天下,朱子柳和武修文,以及他们的后人,相伴而行,历经千难万险,隐藏身份,闯过一关又一关,终于到了昆仑山,昆仑山人迹罕至,地势险要,群峰连绵,蒙元铁骑也很难到达。

并且,昆仑山之中也并非只有昆仑派,还有诸多小门小派,甚至是在中原根本就没有听过那么多门派,朱子柳和武修文到了此处后,四处打探,也要应对那些门派,于是就建立了“朱武连环庄”,方便彼此照应,也有一个落脚地点。

兵法有云:“谋定而后动”,总坛的迁徙是一件重中之重的事情,并非一蹴而就,让人作为前站,先行计划,才是做事的手段。

凡事如此,有计划,有消息,了解一番,才能有下一步决定,减少出差错的可能性。

朱武连环庄最开始建立时,只不过是简单的房子,能够遮风挡雨,仅此而已,他们更重要的任务,则是为明教寻找可以建立总坛的地方。

这一找,便是两年时间,等他们安排好了之后,再安排人前往明教总坛通知他们,可以迁移了。他们在前面将所有的工作都做好了。

此后,明教总坛用了数年时间,才完成了这一次遥远的迁徙,在光明顶上扎根下来,并设计了一连串的防守机关,防止外人轻易就可以上了光明顶。他们为了以后的长远之计,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朱子柳和武敦儒等人,也带着自己的后人,加入了光明顶的改造之中,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将光明顶的所有建筑完成,防止朝廷中人派遣高手来袭,毕竟,朝廷也一直紧盯着江湖势力,明教总坛搬迁,这么大的动静,想瞒过朝廷其实很难。

一步走错,便会步步走错,先发制人,后发而制于人,有些事情就是需要抢时间,先一步,快一步,便会有不同的效果。

03朱子柳和武敦儒决定建立朱武连环庄

果然,朝廷已经盯了明教很久,派遣高手来袭,明教虽然有所防备,但毕竟在光明顶经营的日子不久,虽然最终击败了来袭的高手,却也是死伤很多。

明教总坛的诸多高手,也没有及时调回来。

经此一战,昆仑山之中的许多门派也动了歪心思,不过,这些小门小派,明教并不放在眼里,被直接清除掉了,这也是后来很多人称明教为魔教的起点。

鉴于此次朝廷高手来袭,如果所有人都呆在光明顶总坛,很容易被包了饺子,朱子柳借鉴郭靖守襄阳时,襄阳和樊城互为犄角,互相支援的情景,与当时的明教教主商量了一件事情。

朱子柳和武敦儒的后人,全部对江湖宣称退出明教,不过,却没有远走,而是到了距离光明顶不远的坐忘峰上,建立了朱武连环庄,这样,朱子柳和武敦儒在这里,积蓄力量。

朱武连环庄和明教的光明顶总坛互为犄角,互通消息,一旦一方遇到了事情,另外一方可以立刻支援,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如此,便无惧被敌人给包了饺子。

并且,朱子柳和武敦儒两个人武功虽然不是绝顶,却也是武林之中的佼佼者,也算是高手了,并且,两个人都有“南帝”的传承,武敦儒还有郭靖的传承,论武学底蕴,朱武连环庄并不比光明顶差。

这个决定是朱子柳、武敦儒和当时的明教教主三人决定的,其他人并不知道。

秘密就是如此,只能少数人知道,如果有别人知道,就会有泄露的可能,但是,意外也会发生,如果秘密没有其他人知道,就会断绝。三个人决定的事情,后来,果然出了大问题。

04朱武连环庄和明教关系的破裂

谎言如果说了一千遍,谎言可能就会变成真的。

朱子柳和武敦儒宣布脱离明教,另外建立朱武连环庄,与明教光明顶相互支援,这件事情只有他们三人知道,要代代相传,为守秘密,只能让明教教主、朱家家主和武家家主知晓这件事情。

蒙元朝廷不会看着明教肆意坐大,在中原各个地方进行打压,并不时在江湖上网罗高手,前往光明顶,与之对抗。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子柳和武敦儒之后的两家家主的战死,明教教主也身亡之后,这个秘密就没有人知晓了。

虎父却有犬子这样的事情常有发生,爹是英雄,儿子未必是好汉。

所以,朱武连环庄才会出现朱长龄和朱九真那样的人。

一个家族的传承中,很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如果人品不过关,定然会影响到一个家族的兴旺。“富不过三代”就是一些富人对自己的警醒,不可让自己的后人妄为,要人品端正。

朱武连环庄的传承便是出现了问题,不仅武学慢慢断绝,甚至曾经的忠义也没有了。

明教教主、朱武两家的家主传下来的秘密也渐渐不被人知道了。

多年以后,朱武连环庄的人还想从张无忌那里骗到谢逊的下落,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时,朱武连环庄的人还想也去分一杯羹。

从他们开始在张无忌身上打主意时,朱武连环庄的路便已经走到了尽头,他们将路给走死了,所以,朱武连环庄的重要人物,开始不断出事。

从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之后,朱武连环庄不仅仅是武学传承断绝了,他们整个山庄都败落了,从此以后,没有再在江湖上出现过。

多行不义必自毙!

写在最后

朱子柳和武敦儒的后人前往昆仑山,完全是黄蓉等人定下的明教总坛迁移计划,他们是奉命前去那里打前站,寻找适合的地点,安排好一切。

他们也加入了明教,后来脱离了明教,却因为一些意外,导致了明教和朱武连庄的人都忘记了初衷,忘记了他们本来是要守望相助的。

人品不端正,小人贪图,一定会导致家业的败落。

如何种植桃树?

桃(Prunus persica)属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原产于我国西北的甘肃、陕西、西藏东部和东南部高原地带等地区,后经“丝绸之路”引种到世界各地,广泛种植于寒温带、暖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在全球南、北纬45°之间的广大范围内,都有其商业性栽培。在我国分布亦较广,主要产区是山东、河北、北京、陕西、山西、河南、甘肃、浙江等省市。在世界桃与油桃生产中,我国位居第一,截止到2017年,全国桃树种植面积在1366.84万亩,比上年增加89.27万亩。2016年面积1277.57万亩、产量1428.89万吨,分别占世界桃和油桃收获面积和总产量的55.57%和57.21%。临沂市位于鲁东南,素称沂蒙山区,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800mm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年平均气温l2-l4℃,无霜期200-220天,自然条件适宜北方落叶果树生产,是全国果品重点产区之一。2016年桃园面积、产量64.74万亩和143.89万吨,分别占全省的38.18%和49.01%,占全国的5.07%和10.07%,分别占世界的2.89%和6.31%,产量介于世界产桃国第2位西班牙和第3位的意大利之间,是西班牙94.05%,是意大利的1.008倍,是美国的1.55倍。临沂市自2009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桃业第一市”以来, 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桃果产业聚集区,桃果产量自2000年起连续17年保持山东省、全国地市级首位,是我国重要的桃产业基地。

桃树由于易栽、易管、易丰产而深受果农欢迎,要提高栽植效果和成活后适合现代果园管理模式,建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交通、地形、土壤、水源等条件,结合桃树的适应性,特别是强喜光性和怕涝性,选择阳光充足、地势高燥、土层深厚、水源充足且排水良好的地块。

一、园址的选择原则

1、产地环境 桃园要选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产地空气环境质量、产地灌溉水质量、大气质量按照NY/T391执行。

2、立地条件 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好,活土层在40cm以上, 桃树喜中性偏酸土壤,pH4.5~7.5为宜,但以5.7~6.5为最好,当pH4.5以下时易缺磷、钙、镁,当pH7.5以上时易缺铁、锰、锌、硼等,出现黄叶病。盐分含量不大于1g/kg,0.2%时即表现盐害,叶尖、叶缘或叶脉变黄、焦枯、落叶、甚至全树死亡。有机质含量最好不小于10g/kg

3、交通便利 桃树的结果量大,成熟期集中,要求交通便利,使运载工具能够畅通;

4、地形适宜 桃树适宜坡地生长,因为坡地通透条件好,所以桃园一般建在丘陵地带,或建在有一定坡度的耕地上;当然平地也可以建园,但要修排水沟渠。坡地建园以东南坡向为好,东坡、南坡也可以建园,可起到避风透光作用;坡度在5~15度,海拔400米左右,环境优良,无污染,浇灌用水质地好。

5、水位较低 地下水位在1.2米以下,桃树根浅,生长旺盛,需要通气性良好的土壤。地下水位过高时,要起垄做高畦。不宜在重茬地建园。

6、排水良好 桃树根系呼吸旺盛,最怕水淹,要做好排水防涝工作。

7、禁选风口 桃树枝叶密集,果柄短,遇风时油桃常出现“叶磨果”,似果锈,降低或失去商品价值。在气候条件相对不稳的地方,风口常会发生冻花、冻伤幼果的现象,夏季出现冰雹灾害,或者发生严重的鸟害,需设立防护网。

8、忌重茬 桃树根系残留在土壤中,会分解成氢氰酸和苯甲酸,它能抑制桃树新根生长,浓度高时会杀死新根。所以重茬桃树表现生长弱,病害多(如流胶病、根癌病等),果实小,严重的会死树。如果必须利用老桃园时,应先种2~3年禾本科作物、豆类或绿肥,再行种植,或先采用客土,多施有机肥的方法,减少不良影响。注意李、杏、樱桃园废弃后种桃也会出现再植病。或采用抗重茬的砧木,如GF677(北方使用)、中桃抗砧1号(南北均可使用)等。

9、适地建园 壤土或沙壤土为好,土壤疏松透气,如是黏性较大的黄土,应结合挖树坑进行改造;忌在涝洼地建园。

二、栽植前的准备工作

1、土地改良 发展桃树往往是利用丘陵、坡地、瘠薄的沙荒,如在土壤瘠薄和土壤结构较差的条件下建园,必须进行土壤改良,施入足量有机肥,一般施优质腐熟厩肥8000kg/667m2,腐熟鸡粪3000~5000kg/667m2。栽植前最好先深翻土壤,可采用带状深翻或定植穴深翻的方法,施入有机肥,对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果树根系生长有明显的作用。对粘重或沙性较强的土壤,宜通过掺沙或掺粘进行改良;对坚实、粘重的土壤,应进行深翻,打破不透水层。

2、基肥一次性施用 提倡果园建园时基肥一次性施用,操作时开挖深80~2500px、宽 2000px的定植沟,施入30方/亩左右的有机物料,在定植沟内地表下20~1000px与土壤1:1混合均匀,然后在其上填土与地面持平,充分浇水“阴坑”,栽前用表土在定植穴中央填土堆呈馒头状,准备栽植。土壤黏重,土层较薄的山地不宜开穴,最好起垄栽培。

有机物料的配制方法是:将作物秸杆、炉灰(或燃烧过的煤矸石)和农家肥(兔粪,牛、羊粪等)以7:1.5:1.5(v/v)的比例混合堆放腐熟。其中,作物秸杆原则上可以使用任何作物秸秆,如麦秸,玉米秸, 棉花秆等等,也可以使用麦糠,玉米芯,菌糠等废料,将秸秆粉碎到1.0 cm 左右;炉灰(或燃烧过的煤矸石)粉碎过筛(0.5 cm 以下);农家肥(兔粪,牛、羊粪等)过筛(1.0 cm 以下)。各种物料混合后2%的尿素水至湿(手握成团,一触既散。要注意控制总的氮肥用量不能太多),堆沤腐熟(同时适当增加一些枯草芽孢杆菌、EM菌等一般堆高1m,20天左右,期间堆内温度可达到50℃左右),堆内温度从50℃降到30℃以下便可开始施用,施用时在定植沟内地表下20~1000px与土壤1:1混合均匀,每亩用量30立方左右。如果土壤pH值在6.5以上,可适当减少炉灰用量,如果pH值在7.0以上则可不用炉灰等碱性物料。这样将明显改善新定植树根际土壤条件,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增加钙镁等各种矿质元素的含量。

3、苗木处理 苗木对于建园的质量至关重要,甚至影响整株果树一生的产量,因此应选择品种纯正、砧木适宜的一级壮苗建园,即“良种良砧”,尽量选用优质苗木,以保持园貌整齐。对劈伤的枝干和主侧根应予修整,并对从外地调入的苗木用100倍的K84或0.3%硫酸铜溶液浸根1小时,或者用3°Be石硫合剂喷布全株消毒后再定植。定植前用50kg水加1.5kg过磷酸钙及土壤调成泥浆,将桃苗的根系蘸满泥浆后栽植,可以提高成活率。

4、起垄栽培 对于地下水位过高的桃园,以及排水通气不良、容易积涝的黏土地等可采用起垄栽培。方法是:定植前根据栽植的行距起垄,将土壤与有机肥混匀后起垄,垄高为30~1000px,宽为40~1250px,起垄后将桃苗直接定植于高垄上,行间为垄沟,实行行间排水和灌水。起垄栽培的优点是利于排水,桃园通气性好,可防止积涝现象。起垄栽培的特点是增加疏松土层的厚度,使土壤结构疏松,空隙度大,透气好,供氧充足。

5、长方形栽植 随着果树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繁重的体力劳动与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提高果园的机械化水平。总体来看,我国果园机械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根据《2015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统计,我国果业的平均综合机械化率仅为26.6%,其中,机械植保率和机械转运率较高,分别达到了45.3%、54.2%,机械中耕率为29.4%,机械施肥率和机械修剪率分别低至18.6%、11.3%,而机械采收率仅为2.3%。目前我市桃园基本上采用4×3m,大多采用正方形栽植,树形多是开心形等大冠树形,不仅存在成形慢、修剪管理繁琐、结果部位容易外移、日烧严重等问题,而且严重影响机械作业,很难实现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进入结果期后果园就会郁闭,更无法进行机械化作业;特别是正方形栽植导致行短,机械如果园行间碎草机、偏置式开沟机、搅拌回填一体机、自走式喷雾机等运行困难,一方面是果园郁闭,机械进入困难,另一方面,正方形栽植导致机械用于拐弯的时间更长。

同时土地两头需要预留拐弯的空间,导致土地利用率低,据测算栽植方式由正方形改为以主干形模式的长方形方式,行距不变的情况下(4×1.5m),采用了整形技术简单、省工、树冠小及结果早、丰产早的主干形树形,树干上直接配置结果枝,果园通风透光性能大大提高,机械运行效率可提高30%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三、栽植的时期

桃树的栽植时期一般为春季或秋季,春季以3月上旬至3月下旬发芽前栽植为最适宜,此期栽植,地温回升快,易生根,成活率高;冬季较温暖地区最好秋栽,秋栽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一般在10月下旬或11上旬苗木落叶或带叶栽植,秋栽的苗木根系伤口愈合早,翌春发根早,甚至当年即可产生新根,缓苗快,有利于定植后苗木的生长,生产上提倡带叶栽植,但在寒冷地区,容易受冻或抽条。北方地区以春栽为主,南方地区秋冬栽更好。

四、栽植密度

合理确定栽植密度可有效利用土地和光能,实现早期丰产和延长盛果期年限,栽植密度小时,通风透光好,树体高大,寿命长,虽单株产量高,但单位面积产量低,进入盛果期晚,管理不方便。栽植密度大时,结果早,收效快,单位面积产量高,易管理,但树体寿命短,易早衰,果品质量特别是外观质量差,果园病虫害重。主干形模式一般1.5m—2.0m✘4.0m,Y形2.0-2.5✘5.0-6.0m。

五、栽植技术

1、授粉树的考量

⑴生产上可选择有花粉、自花结实率高、易丰产的品种,如外观全红靓丽、硬溶质的中桃绯玉,可溶性固形物13-15%、采成熟期时树上挂果时间长达2周左右,有花粉,坐果能力很强,属极丰产品种的中桃红玉,自花结实、黄肉品种中桃金蜜等。

⑵授粉树配置

在桃树所有品种当中,大多数品种都具备有自花结实能力,而且坐果率高,但是也有一部分品种自花结实能力差,如花粉不育的有上海水蜜、砂子早生、冈山白、大白桃、晚黄金、朝晖、霞晖1号、霞晖2号、霞晖3号、霞晖4号以及花粉败育的钻石金蜜等品种需配置授粉树;同时异花授粉结实率高,果实品质好。

⑶授粉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①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或略早1~2天,并且产生大量发芽率高的花粉,同主栽品种授粉亲和力强,无杂交不育现象,并能与主栽品种相互传粉;

②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

③与主栽品种同时进入结果期,果实成熟期基本一致,经济结果寿命长短相近,且能连年丰产; ④与主栽品种授粉亲和力强,能生产经济价值高的果实,果实大,品质好;

⑤能与主栽品种相互授粉,两者的果实成熟期相近或早晚互相衔接。

⑥当授粉品种能有效地为主栽品种授粉,而主栽品种却不能为授粉品种授粉,又无其他品种取代时,必须按上述条件另选第二种作为授粉品种的授粉树,但主栽品种或第一授粉树品种也必须能作为第二授粉品种的授粉树。

⑷授粉树的设置 建园时不论主栽品种自花结实率是否高,一定要配置2~3个授粉品种作为授粉树。授粉品种的比例可按1﹕3~5成行排列(花粉结实率低或花粉败育的品种桃园的授粉树比例为1~2:1),或多品种成带状排列,也可按双行、四行间栽植一行授粉树,最好在主栽品种行内按配置比例定植,以利于密蜂传粉。 授粉树在果园的常见配置方式:

①中心式:小型果园中,常用中心式配置,即一株授粉品种在中心,周围栽8株主栽品种;

②行列式:大中型果园中配置授粉树,应沿小区长边,按树行的方向成行栽植。梯田坡地果园可按等高梯田行向成行配置。两行授粉树之间的间隔行数,多为3~7行。处于生态最适带的果园,相隔的行数可以多些,间隔距离可以远些。生态条件不很适宜地区,间隔行数应适当减少,间隔距离相应缩短。

2、栽植

栽植时,先在回填好的穴内挖一小穴,让根系均匀分布在土中,栽苗时将苗扶正后再覆土,盖一半土再提一提苗子,使根系与土充分贴紧,不留空隙,再把土封好,并注意株行间前后左右位置对齐,然后填土,接近填满坑时,将苗木轻轻向上提一下,让根系舒展开,尽量使根系不相互交叉或盘结,并将苗木扶直,做到左右对准,纵横成行;嫁接口要朝迎风方向,以防风折;栽植深度以根颈部(即苗圃地的苗木根系与地面交界处的部位)与地面相平为宜,切忌过深,嫁接部位较低的苗木,特别是芽苗一定要使接芽露出地面125px以上,栽植过深,影响成活和树体生长;栽植太浅,根系外露,影响成活。定植完成踏实后,在苗木周围培土埂作树盘,浇足水,待水全部渗下后,整平树盘,并要及时松土保墒,确保成活。

栽植行向以南北向为好,秋栽的应做好埋土防寒工作。

六、栽后管理

1、及时浇水 垄上栽树,浇水2~3次,扶正歪斜树,培土、培垄,铺设滴管等设备。秋栽桃园,越冬前应灌一次透水,提高树体越冬能力。

2、定干 粗度在20px以上根系发达的优质壮苗,在肥水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不截中干,将下部分枝留短桩重剪重发;如果苗木质量较差或因远距离运输而失水,可于嫁接部位以上250px左右重剪,幼苗剪的越重,生长势越旺,中干越强直;如果是半成品芽苗,可在嫁接芽上方250px处将砧木剪掉。一般定干高度干高50~1750px。

3、覆膜 春季干旱少雨多风,水分蒸发散失快,苗木栽植定干后,要立即覆盖1m宽的地膜,注意在树干与地膜穿透出堆一小堆土,防止膜下热空气灼伤树干。覆盖地膜既保温、保湿,又促进根系活动,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缩短苗木缓苗期的有效措施。也可覆盖园艺地布。地布材料露地可使用5年以上,年使用成本低;渗水性好,水分可渗入土壤,保持土壤湿度,保墒效果好;可长期控制杂草;具有省工节本、生产高效的优势,对于现代果园特别省力化栽培具有重要价值。果园行间铺设地布时,一种是树盘铺设,即只在定植行两侧各铺设1米,结合行间自然生草的方式,可降低投入,适用于生产型果园;另一种是整地铺设,即全园铺设地布,一次性投入较高,适于观光采摘型果园。铺好后两侧用土压实,地布连接处搭接5~10厘米,每隔1米用地钉或其他材料固定,防止大风掀开。

4、套细长塑料袋 为防止鼠害、兔害、金龟子、大灰象甲等危害,利于越冬及提高早春温度,促进树干发芽整齐增加新植苗木生长量,套袋采用长40~1250px,宽250px左右的塑料袋,在桃树定干后将袋自上而下套在苗上(剪口上留125px左右间隙),避免操作碰芽体,然后在塑料袋的中部和下部绑扎两道,或将袋口下端埋入土中,以防止由于风吹而使塑料袋来回摆动而碰伤嫩芽,待发芽后先在袋上捅些小洞漏气,以后于傍晚或阴天将塑料袋逐步打开。

5、加强肥水管理 定植后第一年的重要任务是确保苗木生长健壮,为形成丰产骨架打下良好基础。为此,应加强土肥水管理,可与6~8月份追施1~2次速效肥,每次50g左右,追施时要离树干750px以上,采用环状沟法或用木棍捅施,要防止离根太近烧伤根系;同时要加强叶面肥的应用,每隔15~20天左右喷施一次0.3%尿素、0.2~0.5%磷酸二氢钾、300~500倍氨基酸复合微肥等叶面肥;干旱时可结合追肥适量浇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

6、除萌 及时除去距地面1250px的全部萌芽,以免影响整形带内新梢的生长。

7、病虫防治 幼树病虫害较少,主要加强对穿孔病、白粉病、金龟子、蚜虫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以使幼树生长健壮。

8424西瓜来历大家知道吗?

8424西瓜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何要被称为8424?

夏日炎炎,西瓜已是人们消暑解渴的必备佳品,而8424西瓜无疑是西瓜中的王者,很多吃瓜群众只钟情于8424西瓜。

8424西瓜的特点是皮薄汁多、脆甜可口、个头适中,可以算是西瓜中的王者。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8424西瓜的来历。

今天在此给大家普及一下8424西瓜的历史。8424西瓜中最出名的有两个品种,一个是早佳8424,另一个是南汇8424。

这两个品种具有继承性,也就是南汇8424来源于早佳8424。目前我们吃的正宗8424就是来自上海浦东的南汇8424。

从主流观点讲,西瓜并非原产于我国,而是产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一带。西瓜本是野生的葫芦科植物,后被人工栽培。

西瓜如何进入我国,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从西域传入,二是从海上丝路传入。但不论哪种方式,时间都是在汉代。

西瓜在进入我国后,经过历代的精心培育,已育出众多优良品种。如德州的喇嘛瓜、昌乐的金山瓜、菏泽的桃尖瓜。

还有凤阳瓜、抚州瓜、8424瓜等,都是以皮薄、汁多、甜脆而著称。其中8424的问世与一位瓜类育种专家关系密切。

这位专家就是我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明珠女士。吴院士主持选育的瓜类品种达30个。

最为出名的当属哈密瓜和8424瓜,除了育种外,吴院士还发表论文数十篇,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自治区等奖项。

80年代初,吴院士团队开始着手培育新早熟西瓜,在经过数十组实验配比组合后,其中的第24组良种表现最为出色。

而这一年正好是1984年,再加上是早熟品种,故得名早佳8424西瓜。

由此可知,“8424”的编号既包含年代号(84年)又包含了良种编号(24号)。这就是最早8424西瓜(早佳)的来历。

再看南汇8424西瓜,上海浦东南汇地区很早就有种植西瓜的历史,主要品种是本地的厚皮瓜、平湖瓜等一些老品种。

在70年代时,这些西瓜是上海本地人的最爱,虽然后来也对外供应,但无奈产量怎样都上不去,改良换代迫在眉睫。

南汇最先引入的是一种瓜皮薄、糖汁多的“伊鲜”良种,很快受到上海人的喜爱,但问题随之产生,就是易裂难运输。

在放弃这个品种后,上海的农业专家与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所取得联系。在1989年,早佳8424成功引入上海南汇。

随后专家们根据环境和消费习惯对比较大的早佳8424进行改良,改良的目标是既要果型适中,又要保持口感和甜度。

经过五年的漫长培育过程,一种生育期为90天,成熟期为30天,单果重4公斤多,皮薄汁多且脆甜的品种被培育出来。

这就是人们熟知的南汇8424。新疆早佳8424西瓜个大,形状较长,改良后的南汇8424西瓜大小适中,几乎是圆形。

以上就是8424西瓜的前世今生,而我们平时吃到的8424大多是南汇8424。

8424西瓜不耐高温,每年五六月份首批上市,九十月份才能吃到第二批,如果温度长期高过35℃,则会在烂在地里。

所以在盛夏季节里,我们很难吃到正宗的8424西瓜,多数都是以次充好。8424西瓜特征明显,经常吃的一眼就能认出。

每年首批上市的8424价格都在5、6元每斤以上,价格虽然不菲,但确实要比一般的西瓜好吃,大小适中一顿就能吃完。

这段时间8424已经很少有了,气温已经非常高了,要想再吃就得等到九月份了。要想不买山寨瓜,就得懂得时间特性。

综上,8424西瓜的原种地在新疆,名为早佳8424,是吴明珠院士培育的。后来这个品种在上海被改良,名为南汇8424。

再强调一下“8424”的含义,“84”意为1984年,“24”指的是编号为24组的种子,这是一组父本与母本配比组合的代号。

刘贺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酢金?

海昏侯墓园五号墓内棺出土的刻有“刘充国印”字样的金属龟纽印章

一组动物形状青铜器玩具

海昏侯墓园内的附葬墓可分前后两排。刘贺及夫人墓与7、8和9号墓位于第一排,但三座附葬墓前没有单独的祠堂。专家认为,一般妻妾合葬共用一座祠堂。因此,这三座附葬墓中应是刘贺的姬妾。

琥珀材质的兽型器

第二排有3、4、5、6号祔葬墓。其中3号墓和4号墓面积较小,出土文物不多。5号墓处在1号主墓的正北方向,墓内一棺一椁。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告诉记者,5号墓的实验室考古于2017年初启动,主棺实验室清理工作进展顺利,可见墓主头部被漆器叠压,下有玉圭、玉枕,颈部有玉组珮,腰部有玉带钩、玉觹、水晶、玛瑙(包括缠丝玛瑙)、玉具剑、书刀、马蹄金等。遗骸上有大小玉璧。下有用贴金片的云母包边的丝缕琉璃席。

玛瑙

玉器多为新疆和田玉料。这些珠宝玉器都是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足部有3个青铜小罐。5号墓现阶段清理出两块马蹄金,分别位于墓主身侧,体量较小,正好可供孩童握在手中。墓中还清理出一个装着4件微型青铜兽的盒子,盒子破损严重,青铜兽分别为虎、大角羊、野猪、绵羊。

玉剑璏和马蹄金

其中虎型青铜兽疑为汉代玩具车,虎爪下有轮,虎脖子下方有孔,穿绳后可供人力牵引。墓中还清理出一枚刻有“刘充国印”字样的铜印,出土位置在墓主腰部的左侧,方寸大小,龟纽。根据出土的铜印,并结合文献记载,可以初步确定墓主是刘贺第一个早逝的嗣子刘充国。

玉璧

据《汉书》记载,刘贺有“妻十六人,子二十二人,其十一人男,十一人女”,并提及刘充国是刘贺的嗣子,“海昏侯贺死,上当为后者子充国;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是天绝之也。”根据5号墓的规格、规模、饰品位置,结合文献记载刘贺卒于33周岁,专家推测墓主为13—15岁的青少年。

小型青铜器

刘贺死后,海昏侯国被“除国”,家庭成员被贬为庶民,因此刘充国如果死在刘贺之后,墓中不可能有象征身份和等级的珍贵陪葬物,更不可能有马蹄金。“5号墓现阶段清理出的文物异常丰富,说明刘充国在下葬时遵循的葬制是‘王子’级别。”杨军介绍,这说明刘充国可能死于刘贺之前,但这并不意味着史书记载有误。

部分文物

“记载和管理皇室子女出生和死亡的,分别是太史大夫和大鸿胪,史书记载其实是说,之所以‘除国’,是因为刘贺先后两个嗣子都死得早,因此天绝也。而并不是指刘贺死后,两个儿子接连死去。”杨军说,“5号墓的墓主身份确认后,也让我们对西汉列侯等级墓葬的葬制有了新的认识。过去我们认为列侯等级墓葬只有一名男性,其余皆为妻妾,其实还有未成年的儿子。”

角质杯

目前,6号墓发掘工作尚未展开,杨军表示,从5号墓情况来看,6号墓可能也是刘贺儿子的墓,也有可能是刘奉亲的墓。4号墓的墓主身份目前尚且无法判断。

考古工作人员对海昏侯墓园五号墓的内棺进行清理工作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