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萨克2,俄罗斯为什么不允许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合并?
哥萨克2,俄罗斯为什么不允许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合并?
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属于同文同种,在历史上两国也是分分合合,他们之间的关系比俄罗斯与白罗斯、乌克兰的关系还要亲近。近年来,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合并的呼声也很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导致两国合并一事搁浅。
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同属达契亚人后裔,大约在公元前70年第一个统一的达契亚国建立,公元106年被罗马帝国征服,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由此,达契亚人和罗马人混居融合,形成了罗马尼亚民族。在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罗马尼亚地区被匈人、西哥特人、日耳曼人、阿瓦尔人、斯拉夫人等多个外来势力占领,直到14世纪,罗马尼亚地区形成了瓦拉几亚、摩尔多瓦和特兰西瓦尼亚3个公国。
(摩尔多瓦人)
15世纪中叶后,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成为奥斯曼帝国辖下的自治公国,特兰西瓦尼亚则长期处于匈牙利和奥地利统治之下。16世纪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17世纪时瓦拉几亚、摩尔多瓦和特兰西瓦尼亚三个公国曾短暂统一过。
19世纪初,随着沙皇俄国的对外扩张,同奥斯曼帝国爆发了数次战争,这也导致摩尔多瓦的比萨拉比亚地区数度易手。1812年5月沙皇俄国战胜奥斯曼帝国,迫使奥斯曼帝国签署《布加勒斯特和约》,将摩尔多瓦的比萨拉比亚地区(普鲁特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的领土)划入俄国版图。1856年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战败,被迫将比萨拉比亚南部三县归还摩尔多瓦。1859年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合并,称罗马尼亚,作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1878年沙皇俄国战胜奥斯曼帝国,迫使奥斯曼帝国签订《圣斯特凡诺条约》,再次将比萨拉比亚南部三县划给俄国。
1918年1月,摩尔多瓦趁着俄国爆发革命之际宣布独立,根据民族自决的原则,与罗马尼亚合并。而原来长期处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特兰西瓦尼亚在奥匈帝国解体以后宣布加入罗马尼亚,由此分离了数个多世纪的达契亚人终于统一到罗马尼亚名下。
1940年,苏联为了应对德国的威胁,借建立东方战线的机会,强行将摩尔多瓦从罗马尼亚划入苏联版图。其中,将摩尔多瓦大部分领土与德涅斯特河左岸的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合并,建立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将摩尔多瓦南、北部的部分地区被划入乌克兰。
二战中,罗马尼亚为了报苏联强占摩尔多瓦之仇,加入德国、意大利轴心国。德国入侵苏联以后,将摩尔多瓦领土重新划归罗马尼亚。但是在德国战败以后,苏联攻入罗马尼亚,根据苏罗停战协定又恢复了1940年的苏罗边界。也就是说,摩尔多瓦重新回到苏联手中。在苏联解体以后,摩尔多瓦宣布独立。
摩尔多瓦跟罗马尼亚可谓是同文同种,历史上也曾为一个国家,因此两国存在天然的亲近关系。近年来,经常有摩尔多瓦的民众集会游行,呼吁摩尔多瓦再次加入罗马尼亚,但是摩尔多瓦试图加入罗马尼亚遭到了俄罗斯的反对。
那么,俄罗斯为何会反对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再次合并呢?铭苏先生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摩尔多瓦是俄罗斯与欧洲国家之间的缓冲区。摩尔多瓦位于罗马尼亚和乌克兰之间,随着欧盟和北约的不断扩容,目前罗马尼亚已经加入欧盟和北约。如果摩尔多瓦再与罗马尼亚合并,那么北约的东部边界将继续向俄罗斯推进,俄罗斯西部就只剩下白罗斯和乌克兰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将被大大压缩。而目前摩尔多瓦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至少在乌克兰和欧洲之间做一个缓冲,这有利于阻止北约继续东扩。
摩尔多瓦从苏联独立以后,也把融入欧洲作为国家的政策的重要方向,国家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围绕这个目标推进。2014年摩尔多瓦同欧盟正式签署包含深度广泛的自由贸易协定在内的联系国协定,向着加入欧盟迈出重要一步,该协议被摩尔多瓦议会批准以后,引起了摩尔多瓦与俄罗斯关系的恶化。
俄罗斯于是对摩尔多瓦采取制裁措施,限制摩尔多瓦的农产品出口俄罗斯。而摩尔多瓦的能源供应严重依赖俄罗斯,如果俄罗斯对其采取停止供应天然气,摩尔多瓦将会陷入能源危机,所以摩尔多瓦也无法像乌克兰那样彻底跟俄罗斯闹翻。
第二、摩尔多瓦存在德左问题,俄罗斯不允许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合并。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简称德左,德左问题的产生与俄罗斯(苏联)脱不了关系。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位于德涅斯特河的东岸,这里有大量的俄罗斯人,在苏联解体以后,这一地区的人并不认可加入摩尔多瓦,而是想加入俄罗斯,所以他们建立了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
那么为何摩尔多瓦会出现大量的俄罗斯人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苏联时期为了惩罚当地人连同罗马尼亚一起进攻苏联,苏联将当地大量的居民迁往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然后将一些俄罗斯人迁往这一地区,导致当地的俄罗斯人增多。
二是由于该地区气候温和适宜,不像俄罗斯那么寒冷,很适合生活疗养,所以苏联时期在此地建了很多的疗养院。所以很多俄罗斯退休人员及那些被苏联优待的人前来该地进行疗养,长期下去,这一地区的俄罗斯也大大增加。
(摩尔多瓦人)
苏联时期迁入的俄罗斯人对苏联比较认同,在苏联解体以后,这些人并不认可摩尔多瓦,希望加入俄罗斯。于是他们一直谋求独立,为此建立了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在苏联解体以后,摩尔多瓦和德左民众爆发了内战,后来在摩尔多瓦民众的抗议下和苏联第14集团军的帮助下内战才得以平息。苏联第14集团军之所以会出现在这一地区,就是苏联当初用来防止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合并的,苏联解体以后第14集团军被俄罗斯接管。摩尔多瓦内战以后,德左地区成立了维和部队,俄罗斯虽然将第14集团军大部分都撤走了,但是保留了500人参与当地的维和部队,直到今天都没有撤出。
虽然该地区名义上属于摩尔多瓦,但是实际上摩尔多瓦并没有实际控制这一地区,这就有点类似于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地区。如果摩尔多瓦跟罗马尼亚合并了,那么这一些将会成为罗马尼亚的一部分,很显然这些人不会同意加入罗马尼亚,俄罗斯也不会允许将这一地区并入罗马尼亚。
俄罗斯历史书是怎样记载中俄尼布楚条约的?
在俄罗斯人看来,曾经征服西伯利亚是及其辉煌的历史,在所踏之国从来没有遇到磕磕碰碰,于是也就进一步壮了他们的胆,进一步朝着日初之地前进,好像在找曾经因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报仇一样,先消灭其长孙拔都本部的金帐汗分支的诸汗国,这样洗刷1242年蒙古二次西征带来的耻辱,将家门口的蒙古势力清除干净。接着把蒙古统治区的外围一一清扫干净。
比如常年统治西伯利亚蒙古突厥一支在鄂毕河中游与乌拉尔山之间建立西伯利亚汗国,由于莫斯科公国早已对其原臣服的金帐汗国所降服,伏尔加河流域的阿斯特拉罕汗国,喀山汗国降服,西伯利亚汗国也望风而逃,沙皇伊凡四世也自然而然成为西伯利亚之主,但好景不长,由于沙俄极度想将其占为己有,这也引来比邻西伯利亚汗国的不满,从而为沙俄出兵西伯利亚找到了借口。于是在1579年联合哥萨克头子叶尔马克一道越过本属欧亚洲这条常规界限,拉开了向北亚挺近的步伐。沙俄势力于是就进入了鄂毕河流域,同样面对以南的流域的额尔齐斯河的蒙古核心圈内,由于双方实力悬殊,沙俄还是不敢南侵的,即而取消了占领成吉思汗老家蒙古高原的野心,而是以最少的人力物资成本,继续穿过无人之境,向远东进军,这个时期,鞑靼瓦剌,满清与明朝形成了三股统治东方势力。
他们哪会顾及不到一千人的沙俄探险家,相反却将主要精力放在西伯利亚中部及以南地方争夺焦点上,主要围绕长城一线,这时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已经相争了二百年,从1368年明朝将成吉思汗后裔最后统治中原的蒙古政权大元推翻后,以致蒙古退出漠北后不忘初衷,想再度复制成吉思汗时期辉煌,但这个时候大明已是高度统一的帝国,那会让他们得逞。
所以等到沙俄来西伯利亚的时候,大明那时边防线还在长城一线,明朝大不如前,伴随国力衰退,疆域也萎缩到中原一隅。同样在万历皇帝统治之下,不但没有改观,相比他在位时大明内外环境更是多灾多难,国内外形势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对大明越来越不利。
首先是鬼子丰臣秀吉发动了朝鲜战争,明朝肯定得管,接着就是倭寇在海上横行,骚扰东南沿海,大明渔民和当地治安肯定受影响,埋怨朝廷。虽然嘉靖帝时戚继光清除了倭寇,可鬼子却由民间变成了政府,对明朝威胁越来越大,万历帝在位时也总算给彻底解决了。除了鬼子威胁后,接着就是欧洲人的威胁,这个时候西班牙和葡萄牙,荷兰已发展出可以席卷全球的船队,他们趁明朝闭关锁国的优势已在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先驱开导下,完全可以在中国周边东南沿海活动,所以这个时候西方列强已到了家门口。
就这样利玛窦供奉的《坤舆万国图全图》给万历皇帝看,他却对大明以外的世界嗤之以鼻,总认为大明才是世界中心,却不料被利玛窦将大明给画得那么小,他不是对这个奇妙的全球探索感兴趣,而是对这山川总图好奇,加以收藏,给自己看。
除了西南沿海那一股西方势力以外,接着就是最大的威胁,在东北一个这时兴起的努尔哈赤后金汗国,和不该出现的沙俄。沙俄使臣这个时候两度从托木茨克抵达北京,他们沿途主要经过蒙古地界,在进入长城一界,那自然成了明朝国界,可万历皇帝仍坚信尔乃大国,中国不亦小也。所以这个时候沙俄已明显占据西伯利亚,清楚认识到远东局势,而且是抢在未崛起的满清之前,因此在他们的史书上,自然不会把它看成满清的领土,而是认为自己本该拥有的。
在围绕后来清朝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沙俄由于雅克萨之战溃败,让他们不能进兵黑龙江,以至于该拥有的领土不完整,不能拥有气候适宜海港,所以认为自己理亏,因此面对清朝的退让,他们反而把清朝认为是在咄咄逼人,拔了他的城堡,占据外兴安岭和乌第河一带。自然在占据额尔古纳以西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他们认为本应该就是自己的,原因是清朝并未在这里明确划定统治区域,也未在勒拿河以西包括堪察加半岛拥有自己的统治机构,自然通古斯人和野人女真,楚科奇人等等自然是化外民族。所以对这块如入无人之境的飞地而言,俄罗斯历史认为这里自古和华夏挂不上勾,由于其主要核心在富庶的中原农耕地带,也无从和满清讲条件。
所以他们对康熙帝的谈和特使很是不解,为什么执意要不该拥有的东西,坚信把这个条约认为是不公平的条约,这也导致沙俄后来耿耿于怀,不想一直拘于不毛之地,有想夺取黑龙江一带的温暖地带野心,从而导致沙俄后来的趁火打劫咄咄逼人。
鞑靼与蒙古是什么关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家对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是缺乏理解的,搞不清楚游牧民族的发展脉络,从匈奴到鲜卑、柔然、突厥、鞑靼、回纥,再到蒙古、契丹、女真等等,不是谁都能搞清楚的。当然,并不是我们自己搞不清楚,因为游牧民族自身就缺乏文字记载,大家其实都搞不清楚。尤其是外国人,实在是分不清中国的游牧民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认为中国的人都是契丹人。所以,我们是有必要好好给他们讲讲我们游牧民族的发展历程,毕竟这是我们的历史故事,由我们来讲更好一些。
对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变化,其实应该记住一个核心,那就是大多数的游牧民族都是通过融合发展而来的,不是我吞并了你,就是你吞并了我,本质上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比如说匈奴人,很多人都有点发懵,在先秦的时候会被战国中的一个诸侯国赵国吊打,然而到了汉朝时期,却能够将刘邦的三十多万大军击败。
匈奴人为何会一下子变得这么厉害?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在中原政权纷纷修建长城后,北方的游牧部落不得不依靠联合行动才能南下掠夺,这就间接促进了游牧民族报团取暖,等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并且派遣大军将匈奴驱逐出河套平原,又将各国的长城联合在一起,则直接促进了游牧民族的融合。
根据史料记载,匈奴在当时“以灭夷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
中原政权经历了春秋几百个诸侯到战国七雄的发展,最后到秦朝一统天下,草原民族也可能经过不断整合,最终形成了“匈奴”这样的草原游牧部落大联盟。
此后的游牧民族发展大概也是这样的过程,虽然说不同时期民族主体不同,对外称号也不一样,但是就像改朝换代一样,有的游牧民族被吞并,没有被吞并的只能选择出走然后继续发展。
比如鞑靼这个民族的发展就很有意思,尤其是与蒙古的关系,对人探究整个北方的游牧民族发展更具有发散性思考的意义。
对于鞑靼来自哪里,说法不一,最早应该在唐代时期就已经出现,有人认为鞑靼是出自东胡或者靺鞨,总之是东北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
唐朝末年时,回纥灭亡,鞑靼西迁进入蒙古草原,成为蒙古高原的主体居民,在李克用争霸天下的时候,曾经就邀请了鞑靼人作为外援。
契丹人崛起后,耶律阿保机亲征漠北,将鞑靼人征服,鞑靼人选择归顺辽朝,辽朝崩盘后,女真短暂崛起不久又被蒙古人取代,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南征北战,先后灭掉金国、西夏、西辽等政权,成吉思汗暴毙后,他的子孙用成吉思汗留下的铁骑打下了更多的地盘。
应该说,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是一个超级游牧大联盟,鞑靼也包括在其中,但是他们对外统一都称为蒙古。
在这个时候,很多人是将蒙古和鞑靼混用的,认为蒙古就是鞑靼,鞑靼就是蒙古,这里面很容易混淆的地方,西方人的世界里有鞑靼,而中国人的世界里也有鞑靼,两个鞑靼还不完全一样,但是都与蒙古有关。
辽国在灭亡后,辽国宗室耶律大石曾经退居漠北,后来又率部西迁,这里面就有很大的一部分鞑靼人,西辽一直没有被金所灭,最后是被蒙古直接统一的,这部分应该与留在东北的呼伦贝尔草原的塔塔儿部都是鞑靼人,但是已经开始分化。
包括西辽的那一部分鞑靼人在内的蒙古突厥民族的各种群体与蒙古人混杂在一起进行了西征,并且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汗国,当时的欧洲人就称这部分蒙古人为鞑靼人。
根据资料显示,从16世纪到19世纪,俄国人将境内使用突厥语系的各族统称为鞑靼人。由于金帐汗国统治了俄罗斯二百多年,所以俄罗斯结束了金帐汗国的统治后,其境内还有很大鞑靼人。
当然,大多数鞑靼人在金帐汗国分裂后,脱离蒙古人自立,后来分裂出几个鞑靼汗国。
总结起来,这些鞑靼人是蒙古人西征后留下来的人,不但与原来的鞑靼人关联变少,就连与蒙古人都变得疏远起来。
我们所称的鞑靼,其实是来源于明朝时期的叫法,明朝的汉人也普遍将蒙古人称为鞑靼,比如汉人中流行的“八月十五杀鞑子”,就是明朝时期的人编纂的一个故事,据说在反元起义时,刘伯温就通过月饼向汉人起义军传递消息,约定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杀鞑子。
之前我对鞑子这个词特别迷惑,我在丹东读大学期间,街上有很多鞑子烤羊腿的饭店,我当时认为鞑子是对满洲人的称呼,为什么朱元璋反元的时候,明明应该杀蒙古人,却要杀鞑子呢?
想要搞明白这些,还得慢慢梳理。
明朝推翻元朝的统治后,将蒙古人逐出中原,但是元朝政权并没有就此灭亡,在北方又建立起了北元政权,时刻准备反扑,夺回中原。北元政权被明朝人称为鞑靼。
朱元璋曾经发动三次对北元政权的打击,虽然前两次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第三次岭北之战中,明军受挫,不得不采取防御态势。
以致朱元璋在临死的时候,列出N个永不征之国,但是却强调一定要小心北方的鞑靼。
一直等到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并且五次亲征漠北,才将鞑靼彻底打跑,再也无力与明朝一夺天下。
但是很多同学很可能会疑惑,朱棣曾五次亲征漠北攻击蒙古,为何明英宗在朱棣去世四十年后,还是被蒙古在土木堡打败。
这里面就要注意到,当时的蒙古其实是分东西蒙古的,东部蒙古也就是北元的后系,通常被称为鞑靼,而西部蒙古则是属于蒙古人中一直反对忽必烈的后系,到明朝的时候被称为瓦剌。
明朝民间的说法一直都是称鞑靼为鞑子,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老人说的“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由来。
由于朱棣在北征的时候,针对的都是东蒙古这一部分,所以也给了西蒙古喘息发展的机会。
这里面有一个划时代的事情是,公元1388年,瓦剌部的首领也速迭尔袭击了北元后主脱古思帖木儿汗,将蒙古汗位从忽必烈后系的手里夺了回来,此后基本是瓦剌部逐渐兴盛,还能够与中原王朝较量一番。
鞑靼部基本走向衰落,后金崛起后,基本吞并了鞑靼,1636年皇太极在得到了鞑靼人送来的鞑靼历代传国玉玺后,在盛京称帝,定国号为大清,在这里皇太极不仅是皇帝,也是蒙古的大汗,清朝建立之初,就已经是满蒙同盟。
这里面还有一个点就是,清朝入关后,汉人也称满洲人为鞑子。所以,在上学的时候,我总以为鞑子是对满洲的称呼。
在蒙古建立超级游牧大联盟之前,是有一个鞑靼的,只不过后来被蒙古吸收了,西征的那部分蒙古人被欧洲人称为鞑靼,而明朝时期的东蒙古也被称为鞑靼,后来又被清朝吸收。
在康熙时期瓦剌部的卫拉特盟中的准噶尔部还曾建立起准噶尔汗国有心与清朝一决高下,经历从康熙到乾隆与准噶尔汗国的三代战争,最终将准噶尔汗国彻底击败,清朝才建立起一个继元朝之后,真正意义上将蒙古统一的朝代。
因为鞑子在某种意义上是蔑视的称呼,清朝时期应该是逐渐废弃了鞑靼的称呼,不管是东蒙古还是西蒙古,又都能称蒙古人了。
而在蒙古时期西征欧洲被称为鞑靼的人,后来不堪忍受沙俄的统治,又回到了中国,形成了现在新疆境内的“塔塔尔族”。
离去中有哪些令人惊叹的细节?
这一作你们就是一个流浪团队,一路向东,然后一开始解救的那个老工程师叫叶尔马克,记得不?
还有一个队友,枪械改装大师,给你气枪那个,叫托卡列夫,
懂的自然懂,
二刷完毕感言,强烈建议慢慢玩,好好听对话,火车上的间章一定不要急着跳过,游戏内涵非常丰富而且一开始看似不合理的地方大多都能自圆其说。另外三大妈字幕做得不错,所以建议语音调出原汁原味的俄语,听着更有感觉。就先讲讲团队成员信息:,
主角夫妇我就不介绍了,反正安娜从小就很缺爱,被上校一直当标准的军人培养,母亲去世早,缺乏关爱,也是因为这样才被阿囧轻松俘获(安娜是真的爱丈夫,亲手保护丈夫都好几回,我感觉她战斗力比阿囧还要厉害),
梅利尼克上校(“米勒”是为了照顾英美玩家的音译,如果你调出俄语语音会听到读音不是“Miller”而是“Melnik”):虽然斯巴达号称是战前特种部队为第一代组成,但根据上校此作的装束(带红星的蓝色贝雷帽、海魂衫),他在战前很可能并不是Spetsnaz,而是俄空降军军官(VDV)。按照推断,他的年龄应该在50多岁,也可能是地铁恶劣的环境和过度操劳让他头发过早花白。上校要求严格,雷厉风行(2033我还感觉老爷子蛮好说话,这一作莫名严厉),不过也善于耍诡计,例如第一章帮助阿囧炸毁装甲列车时。
斯捷潘:团队名义上的二把手,身材健壮,能把PKM当自动步枪使的猛男。不过性格很温和很暖,还会弹吉他,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
白痴:智囊的代言人,有机会一定要多听听他说的话,充满了哲理性和辩证意味。例如他说过阿囧炸了黑怪巢穴是坏事,但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他不会知道莫斯科以外有人活着。另外达米尔抱怨自己被骗了,换了一本没啥用的书的时候,白痴看了一眼说这书可不简单,它的作者在第三(契)世界(丹)发动了革(和谐)命,并创立了新政权,所以你猜猜到底是什么书。
“公爵”杜科夫:最年轻的小子,也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勇敢无畏,总是幻想自己是童话里挑战魔王的骑士。所以伏尔加河一定好好玩,别让他死了。
达米尔:俄国版政治正确的角色——鞑靼人,让我想到第九连里的副连长,老家在哈萨克斯坦,有意思的是,这人是团队唯二接受过专业医疗技术训练的人(另一个是卡佳,她是护士。达米尔类似于卫生员的水准,军医水准估计够呛但这样也很不容易了)。整个里海章节很多人说像疯狂的麦克斯,我没看过,只感觉配上穿戴环境特别像《第九连》里描述的阿富汗战争。
阿廖沙:快乐单身汉,摇滚乐手,针叶林章节终于找到了真爱,值得注意的是他除了斯巴达身份外,还是一名专业的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兵,对于各类工事、建筑的弱点和特点非常精通,也是因为如此才一眼看出针叶林的大坝维持不了太长时间。
卡佳和娜斯佳:中途遇到的母女,卡佳在安娜重病时怒刷存在感(说实话一开始我也觉得安娜是肺结核,病情特点类似),秋季章节氛围塑造极其一流,安娜躺在床上,靠近能听见钟摆节拍器的声响,仿佛她正在流逝的生命。
叶尔马克(技术三人组之铁路工程师):团队中参加战斗和拿枪最少的角色(唯一一次是里海章节遭遇“男爵”下属袭击火车的时候),他的名字和历史上的哥萨克相同,女儿的病逝成为让他心灰意冷的最后稻草,一开始以为第一章就要领便当的角色居然挺到了最后。
托卡列夫(技术三人组之武器设计师):和苏联历史上的枪械设计师同名,你的各种武器改造方案,以及队员防弹服头盔的修理维护都是他负责,我最喜欢他的发明是提卡(注意这把枪的名字实际上是俄语“安静”的音译)的燃烧弹,打怪打蜘蛛那叫一个爽。另外通过日记本会发现此人暗恋安娜,然而阿囧并不生气。另外他涉猎范围极广,上校的义肢也是他的作品(经指正,义肢是铁匠安德烈的作品)。
克列斯特(技术三人组之电气工程师):暴躁老哥,一开始靠近他居住的塔吊就会听到他一边开枪一边口吐芬芳,也是技术组中参与战斗次数最多的角色,叶尔马克的好基友。他居住的塔吊,以及后来阿囧开出来的拖车,实在是柴油工业朋克到爆的典型。
山姆:团队唯一的美国人,俄语流利但偶尔会蹦出一两个英文单词。性格冷静沉着,令人矛盾的角色。最初被上校从混乱的人群中救下,从此对上校鞍前马后。亚曼托实际上是属于他的章节,如果没有他主角一家就直接变成大餐了。结尾不知道他如何定义自己的身份,个人觉得他继续做一个俄国人或许更好。他已经离不开这个团队,团队也离不开他了。
此作的各种势力,给人的感觉是战斗力和莫斯科地铁相比差太远,绝大多数势力属于红线一个不带重武器的营就可以从头打穿到尾的那种,组织涣散、士气低下,除了会欺负老百姓就没别的本事。唯一称得上组织度纪律性的是针叶林的森林之子,只可惜装备太差。如果后续阿囧能把他们收入麾下也会是相当强力可靠的势力。
最后,不要抱怨游戏里这个不让杀那个不让杀,实际上让你不杀人的地方绝对有办法潜入过去,而且到后面你会发现让你不要杀人是有原因的,绝非圣母。遇到不明身份但不是敌人的人,按H放下武器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类似潜行者的设定)。
这个游戏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细细品味后,专治各种键盘政治家“我比××厉害”综合症,
伏尔加河的邪教教徒,大家可能都会觉得愚蠢透顶,不仅不敢用电,还崇拜变异的巨大鲶鱼。然而“神父”西兰提乌斯一点也不傻,相反是个非常精明的家伙。甚至你可以说,他这么做不完全是因为自私——由于装备和训练差距,村民先后丢失了仓库、塔楼和火车站,被土匪占据。最后的堡垒就是大桥。因为高耸的地势,以及伏尔加河河湾区域球状闪电(教徒口中的“恶魔”),金属结构显然非常危险且容易遭遇雷击。因此大桥上的加强结构均为木质,但这样的坏处是一旦发生火灾则死路一条。考虑到教徒的文化水平,西兰提乌斯决定让他们放弃用电避免火灾;另一方面,沙皇鱼可以作为崇拜,同时它虽然危险,却可以吃掉其他的变种人这一类威胁到村民的怪物。
里海篇章有一个情节也耐人寻味:当阿尔焦姆在地堡拿回卫星地图,与盖尔和达米尔会面后,如果你不急着开车走就会听到达米尔和盖尔的对话。盖尔一心要杀死“男爵”解放族人,达米尔却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杀死男爵后,如何建立新的秩序?如果只是杀了男爵却不能建立新秩序,那么下一个男爵迟早会出现,解放族人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己站起来。汽车上的电台里,男爵也提到过,他们油贩子控制当地奴隶最主要的手段,并不是一味的暴力,而是建立秩序并给奴隶一定的希望。因为周边都是沙漠,没有淡水、食物和资源,就算奴隶逃离也是死路一条。油贩子假借的是“圣火”(其实就是天然气自燃)的名义。因此当有一个油贩子喝多了对着圣火撒尿时,男爵毫不犹豫处死了他。
所以,有时候你认为愚蠢的不合理的东西,也许是最终妥协的唯一方案。
俄乌战争中乌克兰错了吗?
网上说,泽连斯基这个戏子当不了总统,演戏可以。有人反驳说,里根还是演员呢,不把美国治理得挺好吗?这里不抬杠,只谈乌克兰。
试想如果乌克兰现在的总统还是亚努科维奇,克里米亚会被俄罗斯要回去吗?俄乌战争会爆发吗?
乌克兰、俄罗斯都是原苏联加盟成员国。独立后,彼此本应该成为兄弟国家,就算不能成为兄弟关系,至少也不能变成敌对关系呀!
众所周知,美西方、北约总是打压俄罗斯,如同想方设法打压我们国家一样。作为乌克兰你不帮着俄罗斯也罢,保持中立,谁也不怪你。
可乌克兰偏不念兄弟情,偏得跟美、西方国家混,非的要加入北约,偏得选边站队,把北约挪到俄罗斯家门口来了,跟着摇旗呐喊,去叫号俄罗斯。
这就如同你哥们被别人算计,被别人针对,被别人折磨,你袖手旁观也没人责怪你,但你却偏为对方加油鼓劲,暗地里帮打。
你说关你屁事儿,这不是故意找抽吗?不打你才怪了呢?蚍蜉撼树,螳臂挡车,现在战争还未结束,乌克兰死了多少人!
可悲呀,乌克兰的老百姓遭殃了!过去比较富有的一个国家,现在却战火纷飞,千疮百孔。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