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翼杀手2049怎么玩,银翼杀手2049获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银翼杀手2049怎么玩,银翼杀手2049获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最佳摄影、最佳视效,不过依旧替《银翼杀手2049》觉得委屈。
三十多年前,斯科特导演第一部《银翼杀手》的时候,也只提名了最佳艺术指导和特效;而三十多年中,《银翼杀手》却成为科幻片的一座风向标、一座言必提及的高峰。
三十多年后,全新的《银翼杀手2049》归来,上一代杀手与这一代杀手,在大漠风沙之后,空旷、不停断电的影像厅里,兵刀相向之时,提到一个奇迹,而那个奇迹,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生命。
从这个角度来说,《银翼杀手》与其说是科幻片,不如说是末日幻想。
重新界定科技。本应推动进步、本应成为骄傲的“科技”,在《银翼杀手2049》里成为了毁灭式的掠夺者。无论是电影里纤尘不染的某公司,还是“自以为造物主”的丧心病狂者,还是主角布满灰尘、杂土四起的车,都在揭露“科技进步”的反面,揭露极端技术的反噬。
重新界定真假。频临末日,垃圾成山,在漫天满地的荒芜,冰冷潮湿的雨天里,除了一串数字,真实的温度在哪里。人们吃蛋白虫当食物,购买电子虚拟的女朋友。她会说各种语言、会嘘寒问暖、会非常贴心,可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呢?电影借了一个第三者的身体,来提出这个疑问。她是你买来的红颜知己、天涯海角都随你去的一心人,可也是大屏幕广告牌上千篇一律的定制产品。
重新界定价值。电影一路探索、追逃,最终追问的,无外乎终极意义:生命是什么,价值是什么?越是宏大的母题,越是只能用细微的答案来应对。《银翼杀手2049》用一个复制人生出来的女孩子、泪如雨下的画面告诉你,真实的价值是这样的。
站在商业大片的要求上看,《银翼杀手2049》的节奏,无疑是慢的;激动人心、刺激肾上腺素的打戏,无疑也不多。两代杀手的肉搏、痛的质感远远大于炫酷;女杀手杀人一刀致命,残酷、冷血,还是多于画面的好看;最后关头救人,大水漫溢的无助感与压抑,也远多于拳脚的好看、画面的劲爆。
整个电影里,都弥漫着末日荒芜、人生孤独,在绝境中求一点渺茫的希望,从这个角度说,《银翼杀手2049》和《三块广告牌》异曲同工,一个撕开科幻片的高端套路,一个撕开侦探片的高智套路,用真实的粗粝与绝望,呕心沥血铸造星星之火的希望。
声明:由@舒心看影视原创首发,谢绝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
银翼杀手2049是哪一年上映?
《银翼杀手2049》是一部由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哈里森·福特、瑞恩·高斯林等主演的科幻电影,于2017年10月6日在美国上映,同年10月27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面对人类与复制人两个种族之间的矛盾,两名银翼杀手共同破解即将颠覆人类社会的惊天阴谋的故事。
银翼杀手有哪些幕后故事?
[银翼杀手2049]即将上映,它1982年的前作[银翼杀手]又有哪些幕后故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关于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熟悉雷德利·斯科特的人,必然会想起他1979年的另外一部科幻经典[异形]。当时老爷子拍完[异形]后就不太想继续拍科幻片了,后来在种种因缘巧合之下,他又全身心投入这部电影的制作。
▲老雷
之所以说他全身心,是因为他对整个制作过程都有非常严苛的要求,还常常得罪投资圈大佬,甚至制片人还曾起诉他预算超过太多。认真的老雷精益求精,就连编剧中途也被换了一个。
2. 关于演员的灵感和创意
[银翼杀手]的演员也都没辜负老雷的期许,几乎所有演员都超常发挥,而且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尤其是第一反派的扮演者鲁特格尔·哈尔,片中那句经典的“like tears in rain(雨中之泪)”以及最后的和平鸽,都是他迸发的诗意灵感。
▲有没有联想到爱用和平鸽的吴宇森?
优秀的演员都会协助导演让作品变得更加完善和更有质感,如同马龙·白兰度当年在片场临时抱了一只猫,这样冷酷与柔情的搭配无意中成了后世影迷津津乐道的经典画面。
3. 关于原著作者菲利普·迪克和他的原著《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虽然[银翼杀手]改编自菲利普·迪克的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好像有天然的文本优势,但其实改编起来难度极大,更何况是在那个年代。不过敏锐的雷德利·斯科特凭借多年经验从当时其它科幻作品中汲取养分,比如参考了一些漫画作品。
▲当年菲利普·迪克看了初剪版的[银翼杀手]并与导演合影留念
迪克的创作成为了赛博朋克(cyberpunk)类型作品的前身,他的作品都描述一个道德沦丧的美国加州社会,早期的小说探索在社会和政治上的论题,后期的作品则是在讨论毒品和神学。
遗憾的是,迪克于1982年3月2日去世,[银翼杀手]的上映日期则为1982年6月25日,他终究没等到影片公映那天。如今的续作[银翼杀手2049],他更是无缘得见,也只能祈祷他在天国可以看到这部优秀作品吧!
▲[银翼杀手2049]剧照
银翼杀手2049男主结局?
是人格的重生和身体的解放了。
因为普通人的重伤对复制人而言没那么严重。电影很多地方有强调,joe在大楼里直接撞碎混凝土墙壁就很能说明身体强度了,而且重伤后能反杀luv,还能站起来又是开车啥的。最后一幕应该是表示joe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方式,明白了复制人与人类的意志一样,而正是他的自我意识觉醒,知道自己长久以来接触的大多是人类资本集团灌输的,无意识重复的。这里可以从乔伊不管是话语还是动作和超大号女性广告都有一致性可以看出,而每个复制人也有自己的独特的作为“真实的人”的个体意识,才有了救援戴克的举动。
如何看待银翼杀手2049豆瓣和猫眼评价的巨大差距?
猫眼和淘票票很接近,都属于在线购票平台,两者在在线购票的竞争上你追我赶。而在评分机制上也趋于类似。同样有观众点评,影评人点评等区块。
另外,猫眼还加入了主创说,以及猫眼问答等功能,让观众能围绕电影,做更多的互动。
大聪靠着十八线的功力,采访了猫眼相关的负责人。而对于评分机制的算法公式,猫眼一样不做过多的透露。
因此也可以看出,虽然每个平台都有趋于大众评审的基础,但是算法和运算机制,每个平台都存在着细分。
这不得不让大聪想起了前段时间,由于《2049》在猫眼评分偏低,引起了大众对猫眼评分的质疑。
大聪在这里不阴谋论,不想去过多揣测在线购买平台兴起的评分机制的公平性。
但从客观角度来说,猫眼app作为在线购票为主的产品,当然是希望电影票大卖,那大卖的基础,则是电影需要有好口碑。
从这个角度来看,《2049》在猫眼的“低评分”,并不能说明猫眼评分机制有问题,而是反应了猫眼的用户群类型。
如果说豆瓣是更接近于“文青”的视角,新崛起的淘票票和猫眼,则是更为普通大众的审美角度去点评电影。
换句话说,跟着第一感觉走的评分,说的就是淘票票和猫眼的观众评分。
淘票票出于商业机密,淘票票没有透露太多他们评分机制的算法和公式,但从评分划分上,淘票票分为点映评分,观众评分,还有专业评分。
点映评分是某些电影全面上映之前,会在一些城市点映,观众在淘票票购票后,可以参与点评和给分。这让大众在电影全面上映之前就能大概知道评分。
观众评分则是由大众来给分,也是基于大众评审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豆瓣引以为傲的上亿用户基数,貌似正在慢慢的分化,拿《雷神3》的评分次数来说,淘票票似乎比豆瓣次数还要多。
而且影评数量两者之间也不在一个量级。
但出于淘票票是媒体+购票机制,绝大部分的用户,是购票看完电影以后,通过app推送顺手点评了电影。因此在内容出产的质量上,淘票票和豆瓣之间还是有差距的。
所以,淘票票还推出了专业点评模块的V淘评分,邀请一些专业影评人参与点评,增加影评高品质内容的产出,让观众影评内容上多了一个专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