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军套,你在魔兽世界里进行屠城是什么样的体验?

2023-09-24 18:07:03 64阅读

督军套,你在魔兽世界里进行屠城是什么样的体验?

笔者唯一的一次屠城是在TBC的时候,当时的服务器是安东尼达斯(不是后来开的PVE那个)当时感觉就是新鲜,激动。还记得那是年三十的晚上,边挂着魔兽和别人聊天边看春晚,然后看到世界频道有人组织去杀部落首领,就进了团。

组人特别的快,我进去的那个团已经是2团了。一团的大佬们决定先从雷霆崖开始,因为那个升降机地方如果防守起来就太难攻了,只能打个出其不意。然后就是漫长的跑路(那时候不能飞),到达雷霆崖的时候已经有一点部落在守了,但是不多,并没有给我们造成太大的阻拦,直接冲进去把老牛拉出来杀,一团红的玩家退出来几个,然后其他团的团长组上他们,团里的队员给他BUFF或者绑绷带后,攻击BOSS来染红目标,然后就可以了(不然除了开boss的那团,其他团的目标都是灰色的)。

督军套,你在魔兽世界里进行屠城是什么样的体验?

后面的银月和奥格瑞玛都是很简单的拿下了,但是到了幽暗城就比较难了,一是部落已经组织起来防守了,另外好多人在幽暗城转迷路了,都分散开了。到了女王的面前到处都是人,联盟部落的,还有NPC士兵到处跑,是真的乱,电脑卡的跟看幻灯片式的。死了好几次都没成功染红,最后运气比较好,BOSS还一点血的时候染红成功。不过好多其他的联盟玩家是失败了没有染红,杀了女王后不算击杀。

安东尼达斯是个联盟优势服,所以还是比较容易的拿到了黑色战熊。后来一个朋友知道后,也在他的服务器(均势服)组织了屠城,结果被部落给反屠了回来,简直是个悲剧。

那时候屠城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很具有纪念的意义。

感觉不错请加个关注。

欢迎留言讨论。

张作霖从别人手中抢过来的姨太?

张作霖作为一个乱世之中崛起的穷苦百姓,成长为占据东三省的奉系军阀首领。

虽然功过是非复杂交错,已经无法评价,但是张作霖一直是坚持抵制鬼子人的,这一点是最值得赞扬、也是无法抹杀的,最终张作霖因此被鬼子关东军杀害。

当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当时很多的军阀首领,在个人作风方面都有很大的缺陷。

张作霖作为其中的代表,一生之中有过两任妻子,还有四房姨太。

其中三姨太戴宪玉就是张作霖抢来的。

戴宪玉本来早给早已嫁给北镇县捕盗班头的儿子做儿媳妇,虽然不甚富裕,也没有生育,但是夫妻二人新婚不久还是比较恩爱的。

但是有一次戴宪玉在街上遇到张作霖骑马而过,当场就被戴宪玉迷住了,骑着马围着戴宪玉转了好几圈,恋恋不舍。

而戴宪玉从小就喜欢军人,特别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军人的地位更是特殊,看到一身军装、骑马而来的张作霖,戴宪玉对他也是很有好感,于是“嫣然一笑”。

就是戴宪玉这“嫣然一笑”,引来了后来的爱恨纠缠。

戴宪玉这“嫣然一笑”,使的张作霖更加着迷,决心不顾一切的要得到这个女人。

虽然张作霖早已成亲,并且是几个孩子的父亲,而戴宪玉也已经嫁人,但是这一切都没能阻挡张作霖的野心。

张作霖的义父杜泮林受张作霖委托,先后两次上门说媒、提亲,可谓荒唐之极,最终通过威逼利诱,迫使这户人家收了巨款远走他乡。

张作霖得以如愿以偿,与戴宪玉度过了大约4个月的蜜里调油、金屋藏娇的恩爱生活。

但是,4个月后与四姨太一起进了张家大门的戴宪玉,如坠冰窟,再也甜蜜不起来了,如水的双眸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戴宪玉成为了一只帅府里的“金丝雀”。

虽然之后张作霖对戴宪玉一直宠爱有加,就连率军作战都带着戴宪玉一起,但是戴宪玉的心结一直没有解开,像一个火药桶将要爆炸。

府里的丫鬟一有不顺就随意打骂,就连张作霖身边的亲信巡防营总理陶历卿,也遭到戴宪玉的破口大骂,掀起了激烈的争执,陶历卿当即决定离开张作霖。

张作霖当然不能就这样放自己的左膀右臂离去,于是好生安慰,说出了“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话,终于使陶历卿回心转意,留了下来。

之后戴宪玉的屡次纠缠,使得两人之间出现了裂痕。

戴宪玉的弟弟因为戴宪玉的缘故,在张作霖手下当兵,仗着与张作霖的裙带关系,耍酒疯将路灯全部打破,可想而知这个打破就是用枪打的。

治军甚严的张作霖当即决定枪毙这个“出头之鸟”,戴宪玉苦苦哀求也没有作用。

随着戴宪玉的弟弟之死,两人之间本就不甚牢固的关系彻底决裂。

戴宪玉心灰意冷,在奉天城外的尼姑庵带发修行,张作霖也只能无可奈何的同意了。

戴宪玉本来就是张作霖抢来的有夫之妇,又不能戴宪玉满足心目中伟岸的军人形象,只能委曲求全当一个“三姨太”,再加上戴宪玉弟弟之死,两人之间的决裂已经成为一个必然。

张作霖枪毙戴宪玉的弟弟不能说有错,但是张作霖与戴宪玉的开始就是一个错误。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慈禧为何要组建新军?

在甲午战争战败之后,满清朝廷痛定思痛,于是开始挖起了自己的坟陵,那就是练新军!后来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就是靠湖北地区的新军搞出来的,满清高官黎元洪后来被新军逼着接收起义,直接摇身一变变成武昌起义的首领,这哥们后来还混上了大总统。

练新军归练新军,但是找谁来练比较重要。不过一直被人揍实在看不下去了,以前还是被列强揍,还能强行找理由,现在连鬼子人都敢打你,那问题就很大了,所以必须有一支能打仗的部队,不然那得难受死了。

(1)操练新军的人选很重要吗?

大家觉得练新军又怎么了,不就是选一个林冲出来吗?其实不是这样的,练了新军往往就意味着掌握了一支国家最新进的武装。比如说后来的常凯申,他喜欢别人叫他校长,就是因为他当过黄埔军校的校长,而他的子弟兵掌握了大量中下层军官的位置,而且战斗力非常强大,比如我军的101和守四平的猛将陈明仁,就是他的学生,单单这两个人在民国混战中就是一等一的猛将了。

现在大清的军队没有一只是能看的,所以必须要有新军,而掌握新军的主帅就是大清的肱骨,慈禧老太太过生日是在北京还是西安就看这一操作了。

(2)谁来练新军?

那么大清找谁来练兵呢?或者说谁想要这个练兵的位置呢?答案是袁世凯!袁世凯这哥们当初在朝鲜当了十几年太上皇,单单是小妾就在朝鲜纳了三房,结果这个朝鲜太上皇回来啥也不是,这就让袁世凯受不了,于是这哥们就来是订上这个练兵的位置。

袁世凯也没有啥像样的成绩,凭啥这哥们就能混上去呢?大家要明白一点,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这一点是古今中外的共同,就拿美国举例,特朗普连一个州长都没当过,还不是靠着各种手段,混上了总统,大家也可以看看纸牌屋,讲的就是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暗箱操作。

当然了老袁不是省油的灯,做事情有时候不能蛮干,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直接冲到慈禧老太太面前要官,这不讲究!而且老袁也没啥成绩,无非就是给吴长庆打过工,比袁世凯资格老的人还很多,怎么就袁世凯行,其他人不行?所以袁世凯找了一个超级智囊,那就是徐世昌。

徐世昌这哥们是袁世凯的平民之交,当年徐世昌考科举,袁世凯给了投资,后来这哥们也中了进士,水平非常高。袁世凯找到徐世昌,用一口项城口音说老哥,俺要怎么处理这件事。徐世昌说,你要啥没啥,关系也不行,咱们要先弄点别人没有的,首先就是要打造人设,做好营销。徐世昌是个一等一的人才,他叫袁世凯去出一本兵书,叫做《练兵要则十三条》,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欧洲国家怎么练兵的,并且结合袁世凯在朝鲜练兵的经过,可以说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本书在当时确实填补了现代兵书。

出书之后就完了嘛?不,才刚刚开始,徐世昌叫袁世凯把书送过那些达官显贵,估计没少花银子,搞得这些人都给老袁说好话,说这个人是帝国新军主帅的不二人选。《历史深处的民国》是这么说这件事情的,“其实在此半年前,朝廷就已经内定了一个练兵的人选,叫做胡燏棻。非常蹊跷的是,袁世凯一番活动之后,朝廷就宣布这位活干了一半的胡燏棻去修铁路。”

(3)结语

为啥要支持袁世凯呢?对于这些勋贵而言,大清练兵的位置虽然不错,但是轮不到自己,而袁世凯的孝敬却是实打实的,所以大家都愿意支持他。在晚清那个腐败的时代,你不行贿受贿想在官场上进步?净想美事!除此之外,袁世凯确实还是有本事的,有那么两把刷子的,所以大清朝廷明白事理的人对他倒也没那反感。所以后来老太太也就同意让老袁去当这个官,来大搞特搞练兵这件事。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19968366889320503&origin_type=&origin_id=102594781546_3419969324667013571&alkey=1306_102594781546_0_3419969324667013571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419969324667013571\",\"product_id\":\"3419968366889320503\",\"title\":\"【慧思】历史深处的民国(套装全3册)晚清 共和 重生\",\"cover\":\"https:\\/\\/p1.toutiaoimg.com\\/img\\/temai\\/ce1488bdabf06b9efa31bb16533b6c9cwww800-800~400x0.webp\",\"price\":8900,\"market_price\":10800,\"cos_fee\":445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19968366889320503%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102594781546_3419969324667013571%26alkey%3D13_102594781546_0_3419969324667013571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6sKAmf4CGgQIABAAIgAot4CLnMLjirsv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186,\"item_type\":4,\"cos_ratio\":5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19968366889320503&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102594781546_3419969324667013571&alkey=13_102594781546_0_3419969324667013571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6sKAmf4CGgQIABAAIgAot4CLnMLjirsvMAE\",\"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elastic_title\":\"历史深处的民国\"}","commodity_id":"3419969324667013571","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19968366889320503%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102594781546_3419969324667013571%26alkey%3D13_102594781546_0_3419969324667013571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6sKAmf4CGgQIABAAIgAot4CLnMLjirsv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108,\"price\":89,\"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19968366889320503&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102594781546_3419969324667013571&alkey=13_102594781546_0_3419969324667013571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6sKAmf4CGgQIABAAIgAot4CLnMLjirsvMAE\",\"shop_goods_id\":\"3419968366889320503\"}","img_url":"http://sf1-cdn-tos.toutiaostatic.com/obj/temai/ce1488bdabf06b9efa31bb16533b6c9c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89,"promotion_id":"3419969324667013571","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慧思】历史深处的民国(套装全3册)晚清 共和 重生"} --}

喜欢晚清、民国故事的朋友,有兴趣可以看看这本《历史深处的民国》,确实写得不错,有兴趣可以买一套,链接我放在下面了。我是蓝白旗帜,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走吧,谢谢大家!

民国时的强匪刘黑七最终结局如何?

山东巨匪刘黑七的结局,用自作孽不可活这句话来形容的话,一点儿也不为过。

民国时期,战乱频频,各地草莽豪杰蜂拥四起,一时间,土匪祸患成为了困扰民国政府和当地民众一大难解的毒瘤。 在当时那群名噪一时的绿林草莽之中,刘黑七绝对是一个十分另类的奇葩。

说起刘黑七,此人为匪二十九年,流窜河南、山东、河北数地,几经起伏,巅峰时麾下曾有三万多人马,一度成为各方军阀争相拉拢的香饽饽。 然而,刘黑七本人信奉的原则却是没有原则。谁给钱,谁给权,我就跟谁,谁想夺我权,抢我的兵马,那我就跟谁翻脸。 纵观刘黑七的一生,基本上民国时期稍有实力的人物或势力,他都曾在人家手下打过酱油。

刘黑七当过蒋介石的师长、阎锡山的军长、张学良的混成旅长、韩复榘的警备司令副指挥、宋哲元的剿匪司令。

抗战期间,他又屡次降日、随后叛归国民政府,归降后却又跟日军依然眉来眼去。这位是一手举着青天白日旗,一手举着膏药伪军旗,表面上是国民党新编三十六师师长,背地里又兼着“皇协军”司令。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睡觉一晚上都要挪几个地方的枭雄人物,鬼子人、国民党对其恨得咬牙切齿,多次围剿都没能将其剿灭,却最终倒在了一名初出茅庐的八路军通讯员的枪下。

苦命的童年

光绪十八年,刘黑七出生于山东省费县铜石镇南锅泉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中。

父亲最初给他起的名字叫刘桂堂,刘黑七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后来拉杆子当土匪时排行第七,又因为皮肤黝黑的缘故,众人才给他起的一个诨号。

刘黑七幼年之时,家庭贫苦,父亲靠给村里打更、春秋季替别人看护庄稼挣点小钱,也没个正经营生,因此家里时常揭不开锅。

饥饿成了刘黑七小时候最大的敌人。

每逢家里断粮,母亲便领着刘黑七出门乞讨,母子俩进城后,沿着大街挨家挨户要饭。年幼的刘黑七被人赶过、被狗咬过,见惯了歧视和白眼,一颗原本稚嫩的心被生活摧残得千疮百孔。

后来,刘黑七的母亲来到本村地主孙协太家做女佣,干些劈柴烧火的苦力活,小刘黑七则跟着母亲一起,为地主放羊、当长工。虽然只有十二岁,但其他长工干的活,小刘黑七也都得干,而且稍有不如意,便会遭到地主的谩骂和毒打。

这种忍气吞声的生活,刘黑七熬了足足八年。

二十岁的刘黑七在其他羊倌眼中,是一个技能娴熟的好把式,也是一个没啥前途、爱吹牛皮的闲汉子。

但刘黑七本人却很有“志向”,他并不想当一辈子放羊的,外面那么大,他想去看看。

1913年,因为赌钱赖账,刘黑七被放羊的同伴踢下山崖,全靠着抓住崖间生出的一丛藤条,才得以死里逃生。

大难不死的刘黑七随后到外地闯荡,刚开始他去青岛码头上扛大包,卖苦力,可是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了几个钱,不久他便打了退堂鼓。

随后,他又跟着几个狐朋狗友到处闯荡,期间偶然结识了几个当地土匪,刘黑七听着他们讲述打家劫舍的事情,那种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的爽快感,让他不由心动了。

走上绿林

民国时期,中国的土匪以河南、山东、四川等地为多,而山东这个地方,自古以来民风彪悍,杀人越货、落草上山的事情并不少见。

鲁南一带,山高沟深,十分适合绿林聚集,因此当刘黑七想要拉杆子、网罗人马之时,响应之人,不在少数。

刚开始刘黑七召集了本村要好的林传聚和赵春荣两人,三个人拿着一把鬼头刀,一支偷来的马冲子,悄悄进了山,开始了土匪的生涯。

随后刘黑七又张罗自己的表哥、当地的地痞流氓上山,刚开始起伙总共八个人,几人结拜为兄弟,刘黑七排行第七。

当时的刘黑七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这一干,不久,还真的干出来了一个令各方势力十分头疼的阵仗来。

刘黑七打着“杀富济贫”的旗号,四处打家劫舍、绑架勒索,一众人等抢白米、吃白面,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过得好不快活。

当时正值袁世凯称帝失败,兵荒马乱之际,民不聊生,一些生活上没有着落的贫民、无业游民便纷纷投奔刘黑七,奔个活路,混口饭吃。

于是,刘黑七麾下的人马便越聚越多,不久便发展到了三四百人之众,势力范围扩展到了方圆百里之地。

随着刘黑七的势力膨胀,其祸害百姓的行为也愈演愈烈,地方之上,更是怨声载道。

1922年,山东督军田中玉派出第五师第九旅前去鲁南一带剿匪,羽翼未丰的刘黑七在遇到正规军之后,一触即溃,被打得七零八落,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投奔当地大土匪孙美瑶,暂时寄人篱下,苟且偷生。

称霸一方

原本孙美瑶对刘黑七的投奔,也抱有警惕心,虽然他收留了刘黑七,但从不重用他,也不给他分人马,让野心勃勃的刘黑七始终无法摆脱寄人篱下的命运。

刘黑七想要拉杆子出去闯,没有人马没有枪,只得天天喝闷酒,随后又不得不跟随孙美瑶一起接受山东督军的招安。

原本刘黑七以为自己这辈子也就是个大头兵的命了,谁知,山东督军田中玉随后设计杀了孙美瑶,一时间,孙的旧部纷纷跑路、逃回山寨,重操旧业。

一直蛰伏的刘黑七趁机溜回土匪窝中,打着为孙美瑶报仇的口号,收拢孙的旧部,摇身一变,再次成为了当地的一大匪首,麾下又有了数百人的规模。

当时山东的督军是张宗昌,张宗昌这个人曾经在东北当过胡匪,因此对于本地的剿匪并不是很热心,他派出来剿匪的旅长不仅敷衍了事,而且还和刘黑七暗地里做起了生意。

每每官军一顿放枪之后,刘黑七等人便丢下大批银元躲开,而官军得到银元之后,便很“默契”地留下大量弹药,不紧不慢地下山而去。

几次剿匪下来,刘黑七的势力不仅没有丝毫损失,而且仗着日益精良的武器,吞并、招降了附近大小土匪势力,1928年底,刘黑七的人马达到了万人之众,刘黑七自此成为了称霸一方的大土匪。

八面玲珑

随着刘黑七的势力不断扩张,周遭的军阀们很快注意到了这股土匪,当时的国民党军阀,为了扩大己方势力,如蝇逐臭,为了人头,不分良莠。

韩复榘曾派人给刘黑七送了两万银元和两千袋面粉,希望他能将人马拉下来,结果刘黑七表面嘻嘻哈哈,一收了东西,便翻脸不认人,拒不投降。

随后,蒋介石的北伐军打败了张宗昌的直鲁联军,总参谋长何应钦派人再次拉拢刘黑七。

看着蒋介石北伐军这块金灿灿招牌,刘黑七这次没有犹豫,随后在山东藤县被招安,刘黑七的土匪被编入了国民党新四军,刘黑七担任其下的一个师长。

期间,刘黑七的军队帮助蒋介石攻打冯玉祥、阎锡山军队,一度取得不菲的成绩,蒋介石还专门发电报表示祝贺,希望其再立新功。

然而,匪性不改的刘黑七心里却打起了小算盘,他觉得自己的功劳这么大,蒋介石怎么也应该给自己个省主席干干,光一封贺电,有啥用?

满腹牢骚的刘黑七不久便遇到了阎锡山派来的说客,对方告诉刘黑七,跟着阎锡山,银子翻三倍,还给机枪大炮,高官更是不在话下。

一听这么好,刘黑七立即改换门庭,投奔了阎锡山,随后阎锡山将刘黑七的军队改编为二十五军,刘黑七又变成了阎锡山的军长。

鬼子侵占东三省后,张学良率部撤入关内,阎锡山怕张学良占了自己老巢,便率军撤回山西。

而刘黑七却违命北上,投奔张学良的麾下,原本刘黑七以为靠着少帅张学良,以后日子不会太差,但他低估了蒋介石的复仇之心。

蒋介石对于这种背叛自己的人,深恶痛绝,趁着刘黑七在大名为站稳脚跟,蒋介石派遣刘峙、展书堂带领重兵前去围剿,最终,寡不敌众的刘黑七损失惨重,只带了两千人马突围而出,狼狈不堪地逃回了山东。

跑回山东之后的刘黑七又遇到先前的老冤家韩复榘,韩复榘好了伤疤忘了疼,又打起招揽刘黑七的主意,结果刘黑七假意应许,趁机坐大,然后再次背叛韩复榘,出走山东。

在河北厮混了一段时间,刘黑七打起了投靠鬼子人扩充自己势力的歪主意,然而还没来得及完全投靠鬼子人,就被宋哲元给截胡了。

宋哲元派人说动刘黑七联合抗日,任命其为抗日同盟军察东副司令,命他在多伦、张北一带抗日,在抗日精神感召下,刘黑七跟随吉鸿昌将军多次与伪军作战,打得十分英勇。

然而,刘黑七的匪性注定了他不可能屈于人下,不久他便和宋哲元闹翻,再次跑路,在河北与宋哲元的追兵大打一番之后,又流窜到河南各地抢掠,最终又回到了山东。

这一次,韩复榘可就不再招揽刘黑七了,直接派出重兵围剿,在韩复榘的重兵、飞机大炮打击之下,刘黑七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万般无奈之下,刘黑七再次想到了鬼子人。

当年秋天,刘黑七在鬼子人的帮助之下,在天津附近招兵买马,不久再次发展到了三千多人。

七七事变之后,投靠鬼子人的刘黑七成为了鬼子“皇协军前进总司令”,随着鬼子军队一起,打回了山东,因为韩复榘畏敌而逃,报仇不得的刘黑七便下令,派人挖了韩复榘在河北的祖坟泄愤。

对于刘黑七这个汉奸军队,鬼子人也并不放心,不久,鬼子人想要借整编刘黑七军队为由,夺了他的军队,而生性狡猾的刘黑七一眼便识破了鬼子人的计谋,随即与之翻脸,再次倒向了国民党方面。

但即便投降了国民党,刘黑七跟鬼子方面也没有彻底断绝,一方面打着抗日旗号,在鲁南抗日根据地扎下了脚跟,一方面却和附近日军勾结,在日军机关内设立联络处,接受日军提供的枪支弹药,积极进行反共恶行。

1940年,刘黑七带领军队,血洗了费县南部六十多个八路军根据地内的村庄,烧杀抢掠,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无人区”。

1943年初,刘黑七更是勾结国民党部队,对八路军天宝山根据地进行疯狂围攻,对八路军在鲁南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枭雄末路

1943年4月,115师教1旅政委王麓水调任鲁南军区政委之时,罗荣桓对他交代道:

“过去,鲁南有些地方群众发动不起来,主要是因为刘黑七这块石头还压在人们的心上。你去鲁南,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创造条件搬走这块石头。”

随后,刘黑七再次公开投降鬼子人,担任“和平建国军第10军第师师长”,这便给了八路军方面,一次公开歼灭对方的绝好机会。

没有了国民党的偏袒庇护,八路军鲁南、鲁中八个主力团,发起了围剿刘黑七的战斗,一战便摧毁了刘黑七的老巢,而刘黑七原本一万多的队伍,只剩下了不到1500人。

仓皇出逃的刘黑七最后逃到了天宝山和抱犊崮之间的险要之地,在此修建碉堡拒守,依托附近的日伪军,进行自保。

1943年11月,为配合鲁中军区反扫荡,鲁南军区决定发起彻底消灭刘黑七残部的军事行动。

战前,罗荣桓亲自向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下了死命令:

“刘黑七过去多次落败后死灰复燃,这次一定要活着他,抓不到活的,死的也行。”

为了麻痹刘黑七,我方从十一月初就开始派出小股部队,对刘黑七部队驻地进行袭扰,等对方出来追击时,又迅速撤退,几番下来,刘黑七方面一看,没有什么事儿,习以为常,便放松了警惕。

1943年11月15日夜,当总攻打响之时,大多数土匪还以为跟往常一样,八路军一会儿就会撤退,因此没有在意防御,很快便被打得落花流水。

当时敌人被团团围住,不断向外突围,却被我方机枪死死逼退,经过一番激战,除了少部分敌人冲出之外,大部土匪全被歼灭。

刘黑七就是少数出逃人员之一,激战之时,刘黑七在属下掩护下,翻墙逃跑,然而,跑了没多远,却遇到了一直等在附近的八路军四连人马。

当时四连指导员耿春涛带领着通讯员何荣贵一起蹲点,担任拦截逃出的敌人。

大战开始不久,两人就发现,围墙上滑下来三个黑影,这三个人滑下来后便快速逃跑,来不及通知部队,耿春涛抬手就是一枪,放到了一个,随后两人一人一个追了起来。

通讯员何荣贵追的是一个矮胖子,几次追击不果之下,何荣贵趁着对方爬越土埂之机,一枪将其打倒。

当时的小何以为自己打死的只是一个普通土匪。

后来,经过俘虏辨认,才知道,他打死的这个土匪,便是大名鼎鼎的刘黑七。

一代枭雄刘黑七,周旋于各大势力之间,屡次起伏,最终被一通讯员击毙,结束了其恶贯满盈而又充满传奇的一生。

第一排的士兵为何不怕当炮灰送死?

古时候打仗,第一排的士兵为何不怕当炮灰送死?这个问题很有趣,但是题主可能没仔细研究过古代打仗排兵布阵的方法。

而这句话,在二战名将苏联卫国战争朱可夫元帅嘴里成了另外的形式:战争对于下级军官和士兵来说就是一部巨大的绞肉机。

一、古时候打仗,第一排的士兵为何不怕当炮灰送死?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两军对阵,相互冲杀,最终以剩余数量多的一方获胜。

不但是我国的影视作品中有相关桥段,就连欧美国家拍出来的《霍比特人》等大型战争影视中也是如此。

两军对垒,你来我往。

那么,两军对垒的时候,第一排的士兵真的不怕死甘愿当炮灰吗?

没有人不怕死,但是为何这些士兵甘愿当排头兵,冲锋陷阵情愿当炮灰呢?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来回答:

1.有信仰,不怕死

这个可以说是任何军队都在提倡的事情,关乎士气,可以鼓舞着整个军队冲杀。

在我国的军事记载中,就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其实,真正的士气就是由最前面这些人带动的,因为整个战场情况也只有这些人能够看得清,后面的人只是木偶般的跟着前面的人冲杀罢了。

如果前面的人转身逃跑,那么后面的人大几率会跟着逃跑。

所以说,这些人可以算是整个军队的士气根本所在。

而往往来说,这些人都是军队中的英勇之士,悍不畏死,只为荣耀。

2.高于生命的诱惑

对于大多数古代的军队士兵来说,当兵并没有多少关乎家国性命的大道理,原因只有一个——能吃饱。

可是,能吃饱也不意味着要卖命啊。

但是,古代的军队其实有着很好的、很不人性化的鼓励、奖励机制,具体怎么说呢?举个例子,甘愿冲锋陷阵充当排头兵的,战争结束后,不管胜利与否、死亡与否都能拿到一大笔抚恤金,可能是一两银子、可能是二两,但是这些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足以过上好日子。

所以,很多士兵在巨大的诱惑面前,甘愿充当排头兵,也就是所谓的炮灰。

当然,诱惑和奖励机制并为如此单一,比如充当排头兵的人,只要活下来,就能够升官进爵成为小分队的长官,要知道,作为小分队长官,薪资待遇提升很大一个档次,这可不是和平年代能够快速积攒的来的。

3.阵法所需

尤其是在后来,各种阵法、兵阵流行,后世长短兵器、骑兵等不同种类的兵种在不同的组合之下,往往能够取得奇效。

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战阵、小团队纷纷出来,比如戚继光当年抗倭的时候就采用了8人一队,不同兵种之间配合,方能取得取胜的关键。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在日常训练中,已经决定了排头兵的位置,不容反驳不容更改。因为,这样一场战争,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部巨大的绞肉机,而不会单单针对排头兵。

当然,区别还是有。所以一般训练出色的士兵,通常会在前面。

二、两军对垒的战法存在已久吗?

如上所说,一般影视作品中的确有两军对垒的场景,但这只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影视效果。

而真正的战争中,这样的两军对垒方式只存在于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规矩多,两军打仗要整整齐齐的排兵布阵,罗列两旁。而一个国家要侵犯一个国家了,还要下战书,并且,如同现在的回合制游戏一般,当时的战争要规规矩矩的采用回合制,你来我往的打。

并且,打仗的时候还要击鼓鸣乐。

当时的确是一个奇葩的时代。

但是,真正来说,这样回合制打架时代,仅限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在国外的典籍中,也很少见到有这样规矩的战法。

即便屯兵关外,两军对垒的确存在,但正儿八经个干架的时候,都是相互冲锋,不存在排头兵的问题。

尤其是秦汉时期,在驱赶匈奴的背景下,这种战法很显然是不适用的。

而在魏晋时期,这种战法根本就不见踪迹了。而我们在日常影视剧中看到三国时期大家都是规规矩矩的排兵布阵的战法,都是假的。

在这里例举一个类似这样的战法——清末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八国联军侵华,光绪帝排僧格林沁阻击敌人,僧格林沁在京郊八里桥这个地方,对敌人进行了阻击。

当时僧格林沁手里有近两万的蒙古铁骑还有近八千的八旗子弟兵。

因为是阻击,所以僧格林沁采用的其实就是这种战法——列阵布局,近两万的蒙古铁骑一排冲锋,后面跟着八旗子弟兵。

虽然这场战争惨败,受制于武器的落后,但正儿八经来说,这是一场经典的排兵布阵阻击战。只是,僧格林沁采用的是以攻为守的策略。

所以才再现了当年排兵布阵,正面冲锋的战场情况。

其实,不论如何,战争对于下层军官和士兵来说,都是一部巨大的绞肉机。纵然后世中,甚至今日,战争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事实是,战争就是战争,战争的残酷不论在什么样形式的战争中,都无可避免,都无法摒除。

各位,珍惜和平时光。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